00后应届生正在跑外卖:那些困在“过渡工作”里的年轻人求职面试毕业生招聘会毕业季

文|未来商业观察,作者|肖珂,编辑|方远

在四川宜宾的一处美团骑手站点,小易戴上头盔,准备出工。他今年19岁,是一名准大学生,打算在假期跑跑外卖,补贴一下家用。

在这个站点,大学生并非是罕见的存在。仅这个站点的126位常驻骑手中,有45人是大学学历,超过这个站点人员的三分之一。

后来他才了解到,这个站点一共不到20人。除了他以外,还有6个应届本科生,什么专业的都有。

在中国,应届生就业难已不是新鲜的话题。每逢毕业季,招聘会人头攒动,公司的面试一个接一个,这已成为金秋毕业季的常见现象。

零工不再是假期里短暂的消遣,而正在成为年轻人在进入洪流前的歇脚处。有人短暂停留,有人却在此长久徘徊,直至被困。

“找个工作过渡一下”,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口头禅。他们正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度过求职季节的颠簸。

毕业后的平台期

叶子走向她的电动车,手上拿了两份饭。她肩上的双肩包原本是装书的,而现在,她正在把客人们的饭放进去。

没有合适的收纳装备并非叶子情愿的事。只因区域保温箱数量有限,她缴费了之后,还没被批下来。

叶子是2024年应届的硕士毕业生。她虽3月才正式毕业,但在2023年5月就已回国,准备毕业设计和论文,并同期开始寻找实习机会。

在结束三段高含金量的实习后,叶子也拿到了毕业通知书。她信心满满,准备迎战春招,找一份正式工作。

但现实却让她搁浅。

传媒专业的对口工作往往看重软实力,但对于应届生来说,又很难以书面的形式量化自己的能力。

而对于学历泛滥的时代,英硕似乎也在海归学历的最底层。公司或认为货不对板,或又嗤之以鼻。

叶子在求职潮中飘荡,却始终找不到落脚之地。

在毕业季,类似的场景也正发生在全国上下各个高校里。预计1179万人正在和熟悉的住所告别,然后拉着行李匆匆向未来奔去。

今年的人数比2021年大概增长了21万。在每个大学的门口,道路都愈加拥挤。

应届生的迷茫已成为每个金秋都会谈及的话题,各类职业规划课程、职场博主纷纷打开摄像头,准毕业生们在学校和社会的交界处团团转。

今年的各地招聘会依旧人满为患,公司的喜好也愈加挑剔,直言“不接收2022届至2024届毕业生”“‘疫情班’应届生简直是受不了,没办法说”。

在22岁之前,他们的人生是被安排好了的。课程表的条框约束着他们,学习成绩似乎是唯一的考量。他们窝在温床里,对未来充满期望。

毕业后,世界突然向他们打开大门,新奇和恐惧都扑面而来。有人迎着凛冽寒风而上,有人则蜷缩在原地,不知所措。

叶子被求职的浪潮击回岸边。她思来想去,在手机上下载了APP,成为一名兼职骑手。

“我对工作现在没什么期望了,只希望能先赚点生活费,补贴一下家用。”她说。

2022年,鸡块侠、薯条侠、冰激凌侠等名称爆火,背后是年轻人们开始转变对餐饮行业和服务行业工作的态度。

打零工不再仅是因为手头紧。除了财务独立外,年轻人们为餐饮工作和其他服务岗位叠上了一层光环。忙碌变成一件很酷的事。

短视频平台也能看到很多类似题材的视频。

有博主专拍“我的大学生闺蜜在火锅店打工”,视频里,女孩笑盈盈地端上火锅食材。筷子一翻,毛肚和肥牛卷深不见底。

除了人们对职业印象的改观,“找不到正经工作”也成为择业转向的原因。

2024年7月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6至24岁城市青年失业率上升至17.1%,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北大硕士跑外卖、管理学博士摆地摊、哲学博士“毕业即失业”…学历和岗位的配比失衡已不再是新鲜话题。

人们早已习惯类似热搜,态度也从之前的辛辣的点评和感叹变得更加温和。

叶子的父母先前也鼓励她先去“做一下服务员之类的岗位”。对于他们来说,正处空窗期的叶子不是挑剔的时候,先迈出家门才是正事。

他们说:没有一步到位的事,先出去干着再说。万一能遇到贵人呢?

叶子心里明白,这也是现阶段最好的缓兵之计。但以后呢?

年轻人们急于过渡

春招时,叶子对着自己的简历发愁,只因陷入一个怪圈:应届身份意味着暂无正式工作经历,岗位又要求需要工作经验。

之前的实习不提供转正机会,校招又竞争严重。在某互联网大厂群面时,三十个人在同一屋檐下演讲。叶子的专业技能不是硬通货,遗憾落选。

期望值正在下降。她拿着简历叩开家旁小公司的门,想应聘文案编辑。HR有点尴尬:我们的预算不够硕士学位,您还是去别的地方看看吧。

找来找去总是差点意思。在经历过几次失败的面试后,叶子心里恍悟,自己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进入职场。不匹配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心理准备。

她想待在家里“提升自己”,但每天对着墙有百般无聊。父母的唠叨往往从早晨延续到深夜,叶子有些烦躁,却也明白:停下来是件好事。

她决定出门闯闯。

因此,除了跑外卖以外,她也摇过奶茶、当过小学生家教,或者去朋友的花店帮工。赚的钱不算多,但叶子觉得负担小了一些,很开心。

“兼职和零工大概率是不包含社保的,所以也不用担心在履历上留下痕迹。要不以后在面试正式岗位的话,总会觉得有些别扭。”她有些担忧的说。

在经历失败的求职后,叶子开始一边做骑手,一边继续投简历。

她穿着冲锋衣出发,背着大书包在城区穿梭。印象最深的事是,她需要在32分钟内从城中一直跑到几近郊区,运费仅收到5块。

她的电动车疾驰而过,地上的落叶哗哗地响。叶子说,她的耐心和期待似乎也在凋零。

对于应届生来说,求职季也临近寒冬。除了过渡性的兼职工作,逃避式考研或考公成为延缓之计。

人们看重清闲二字,非事业编岗位也收到几百份高校简历。

2023年6月29日,教育部第4年扩招科研助理,在提供短期工作岗位的同时保留应届生身份,工作量也相对较小。

截止7月14日,已有超20万毕业生进入这个“缓冲地带”。

张洋便是其中一人。在开学后,他正式开始在西南大学图书馆工作。每月工资去掉五险一金,还能余下2500元左右。

他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单间,每天走路到学校仅需5分钟,学校食堂吃饭的价格也远远低于校外。他每天只要上班半天,工作也清闲。

张洋现在的计划是,先准备考个博士,考完再辞掉这份工作。但是,要先考上再说。

短暂的长久之计

年轻人人们深知过渡性工作不是长久之计,但又被困在其中。社会对啃老更加包容,国家也提供了更多过渡机会,但根本在于年轻人应迈出舒适区,打破思维惯性。

谁都看不出来叶子是骑手,因为她穿着自己的衣服。

叶子注册的是某平台的众包骑手,只需一个手机和一辆小电驴即可。开始的时候,叶子思考一下,没有买平台提供的装备套装,只因她觉得“做不久”。

“其实当时有点冲动。现在又觉得体验一下也挺好的,但终究不会一直吃这碗饭。”,她心里有更远大的目标。

在叶子眼里,她和全职骑手心态仍大不相同。例如,餐送洒了,如果客人申请退款,骑手需全款买下。叶子倒挺乐观的:这就是意外的盲盒饭。

在陆续送餐一个多月后,她突然重新感到恐慌:我会不会以后一直做骑手?

恐惧不是来自于学历和身份的傲慢,而是她忽感觉,这份工作不用离家,待遇不错,赚的钱也足够温饱。她似乎正在主动偏离以前的发展道路。

她叹了口气:对我这个年龄来说,知足似乎是一件坏事。做得越久,我发现离我最初的梦想就更远。不知道如何选择。

年轻的人们确信过渡性工作不是长久之计,但又不知如何跳出框架。

过渡性工作正在成为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逃不开。

2022年2月,应届毕业生林梓回到了老家。他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在空闲的时候,会兼职去跑跑外卖,补贴一下家用。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应届生,林梓在面试的时候屡屡碰壁:无论公司大小,总需要他有充足的实战经验。但对应届生来说,这分明是不可能的事。

工资勉强糊口,但林梓不喜欢这个工作。上班的压力让他不开心,和原本的专业也几乎毫无关联。

“还不如再去送外卖呢”,他这样想,困惑着未来,“除了跑外卖,我还能做什么?”。

蔓延的迷茫外,社会和家庭的期待也一层层覆盖在年轻人身上。压力像一个向内的螺旋,一层层的旋紧,让人透不过气。

年轻人不愿听从长辈的安排,选择每天坐在办公室猪肝红色的桌子前,整理琐碎的文件;也不情愿步入互联网大厂的内卷,每天两点一线。

零工经济发达的背后是年轻人们不甘心屈于现状。他们希望打破世俗和传统,通过灵活就业或者兼职副业的形式来支持自己的开支。

这种心态驱使了一系列新的经济衍生。2020年,地摊经济在疫情的驱使下爆火;手工制品在小红书上不断迭代;家庭酒吧在2024年初成为年轻人的新型据点…

但对于此类灵活就业的方式来说,受环境因素和人们新鲜感的影响过大。若不能在短期找到适合的落脚点,长期发展将颇为吃力。

叶子是这类人群中的冰山一角,但她的困惑却是这个时代面临的难题。

她也许终将会回归“铁饭碗”。

在最近播出的综艺《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上,新人选手大国手因一句“一个哲学硕士,毕业四年,没工作过。”在网络上爆火。

她说:为了不工作,我做了很多工作。相比之下,我宁愿吃生活的苦,吃物质方面的苦,也不想吃那种被规训的苦。

有人赞同,有人却觉得稳定工作才是幸福的基石。舆论两极分化,却异常和谐,只因每个人都没有对未来的执念。

THE END
1.高学历者送外卖,说明了什么?如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学历者送外卖,说明了什么?如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报道,根据《美团骑手就业报告》,截至2020年上半年,有6万研究生,17万本科生在送外卖。 相当于,每100个骑手中,就有1个硕士毕业生,3个本科毕业生。 是他们辜负了高学历的文凭吗? 不。是高学历的人多了,就业环境也变了。https://www.jianshu.com/p/6ad1840f73c3
2.专科生逆袭读研后送外卖:当过老师进过厂,每天步行送外卖有人说我送外卖是因为第一学历低或者是我硕士专业(民间文学)太冷门,其实跟这两个都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说换我别的同学。他们也可以去大专教书,对吧?但是我自己很清楚,我没有那个教学能力,我不是说不想干,而是我可能干不了。 专科生逆袭考上研究生,毕业后去送外卖?近日,一位男生的帖子引起不少网友关注。 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570779409189113858
1.专科生逆袭硕士后送外卖,称“没打算用学历换一份好工作”关注量日益增多,何成现在每天会花一些时间去直播“回应网友的问题”。与此同时,质疑声也源源不断,一些人认为何成送外卖,只是为了博取关注,炒作自己。 事实上,硕博生送外卖并不稀奇。早在2020年某外卖平台发布的骑手就业报告就显示,截至当年上半年,在总共近三百万骑手中,有6万名研究生以及17万名本科生。但当数据被...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9/27/c6930043.html
2.美团外卖员里的高材生:6万硕士,本科生以上17万如果单从学历上来看的话,所谓的“神秘的外卖组织”就不难理解了,高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能力,但是总觉得研究生学历来送外卖似乎有些屈才,难道真的是因为“就业难”,不好找工作吗? 研究生送外卖可能存在哪些原因? 如果说一名学生辛辛苦苦地学习参加高考,大学毕业后又努力报考研究生,结果最后却成了一个外卖骑...https://blog.csdn.net/xhmj12/article/details/125883686
3.四川大学38岁哲学硕士去当外卖小哥:比在企业写公关稿更开心红星新闻:跑外卖时,是否会有学历带来的不平衡? 陈涛:我跑外卖,在外面跑着会开心一些,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因为我之前对自己出现了那种严重的打击(否定),包括家里人也会打击我。但是你出去送外卖的时候,别人会说谢谢你,你会得到别人的感激,虽然说有点肤浅,但确实你会有一种获得感,被别人认可的那种感觉。我觉得...https://www.cqcb.com/shishijingwei/2023-03-29/5217288_pc.html
4.外卖骑手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是做什么的)外卖骑手是做什么的?有前途吗?工资待遇怎样?70.1%的岗位拿¥6-10K/月。招聘要求高吗?学历不限最多占94.7%,经验不限最多占97.9%。外卖骑手岗位职责怎么写?为你汇总桂林光速,江门市巨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工作描述。https://www.jobui.com/gangwei/waimaiqishou/request/
5.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我笑出声来,他看起来有点发毛,问我:“你是不是最近信什么教了?” 我没接话,而是给B讲了一个我送外卖遇到的最糟糕的一天。那天是我独立送单的第四天,之前都有师傅带。晚上我要去延静中街送单,朝阳路堵得水泄不通,我只能穿人行道走。 等到快目的地时,导航告诉我要穿过一个大铁门,但那个铁门上只有一个...https://www.douban.com/note/704894675/
6.上财研究生,从央企到送外卖:省省吧,研究生还没那么惨!丨高才情报局第38...「就业下沉」只是表象,实质是通过高学历人才提升整个行业的效能。 近日,一则「上财研究生从央企裸辞送外卖」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热议。 据悉,新闻主人公“峰哥”2020年从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入职了一家央企,年薪达到20万。 但为了追求自由和稳定,“峰哥”决定从央企离职,目前以送外卖为生。https://www.gaoxiaojob.com/news/detail/789.html
7.…毕业后送外卖,辛苦但不痛苦研究生本科大专学历考研我叫何成,三年前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三年后的今天,我在重庆步行送外卖。身为寒门学子的一员,我的起点其实并不高,高考懵懵懂懂地考进一所大专,才开始后悔高中没好好学。在几位老师的鼓励下,我先完成了专升本,接着又考上了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生。 http://www.andatraffic.cn/25539.html
8.送餐员岗位职责要求送餐员是做什么的学历要求 初中及以下 其他技能要求 1、会使用手机导航; 2、有上进心、责任心; 3、工作态度积极,能吃苦耐劳。 职位工作内容 无经验 1、及时处理客户外卖订单; 2、接到订单后前往商家拿取外卖,并准时准确送到客户手中; 3、处理配送途中遇到的意外状况,微笑服务客户。 送餐员工资薪酬水平(人民币/月) 切换城市...https://mbaike.51job.com/zhiwei/48151/
9.从专科逆袭成硕士,毕业送外卖:当事人回应质疑我是我们家学历最高的,弟弟读了二本,大姐和二姐都是初中没念完辍学了,因为当时乡镇初中距离村里要走十多里路,住校没有家长监督,很多人就不学习了。我考上研究生之后,父母肯定会对我的未来多一些期待。 但2019年我研究生毕业后,我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也没有规划,回家呆了两个月。家里人也催我,尤其是我...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2_09_30_660107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