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长寿之国日本就很有话语权,其大龄打工人的实际现况,也值得我们了解和思考。
毕竟,在我们对未来65岁还要上班无法想象时,本就已延迟至70岁才退休的日本,早就涌现出愈来愈多“退而不休”的高龄打工人。
我们广泛熟知的就有:
74岁,仍准备出版新书的作家村上春树;
81岁,因癌病被摘除5个器官,仍投身建筑工作的大师安藤忠雄;
他们的理想和壮志未因老而消耗殆尽,其活跃度让我们看到日本老人生活积极,充满力量的一面。
可这终归不能代表全部日本老人。
当他们因喜爱而选择发光发热时,也有老人是为了生存,不得已大龄劳作。
前不久,《纽约时报》一则报道叙述了普通日本老人退休后,依然停不下来工作的生活现状:
73岁大波良仁,每天凌晨1点多就要起来,开车1小时去东京湾一个小岛上的新鲜农产品市场,把一筐筐厚重的姜片、地瓜、萝卜等蔬菜装到车里,在天亮前,他要驾车送至东京各处的餐馆。
对大波良仁而言,“退而不休”的体力活,毫无乐趣,根本是因生活所需,万般无奈。
我们不知道,大波良仁那样的高龄打工人,又能否代表日本老人的大部分,但至少不会是极个别。
日本NHK曾有一部纪录片——《老人漂流社会》,真切地记录了一批被称作“下流老人”(指过着中下阶层生活的老人)的生活状态。
有人年轻时有着体面的中产生活,住公寓、开私家车露营,到了老年却只能送快餐;
有人年薪曾一度超1000万日元(约rmb50.5万),老后每个月带着14万日元的退休金(约rmb7100元),只因每月必要开支达14.7万日元,而资金紧张,不得不找个工作补贴家用。
他们被迫深陷【老后破产】的窘境,只能继续工作。
年轻时工作还能盼着退休,退休后的再就业,却多半代表着早已走入绝地,只能工作到老死,毕竟寿命越久需要的钱就越多,一旦停止工作将无法生活。
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愈发严重,这样的日本老人正愈来愈多。
日本官方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底,65~69岁、70~74岁人口中劳动力占比分别是51.7%、33.2%,就业率与2011年相比,各增加了14.1%、9.8%。
其实,日本的养老体系早就相对成熟健全了,但随着老龄少子的两极分化不断加剧,劳动力降低,养老金的会计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实际上,我国也在大步迈向这样的老龄少子化社会,如果以日本为参考,那我们就更应提前做准备。
我们每个人处于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应对无法预测的未来,疾病也好,养老也罢,以“自助”来求“自渡”才最有安全感。
希望我们,能把选择退休年龄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想了解更多或有养老规划需求的,可以点击下方图片报名,免费体验1对1家庭保障规划服务,专业的谱蓝理财师会免费为您量身定制家庭保障方案、协助您规范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