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0日报道美媒称,日本企业界领导人再次兜售所谓“日本制造”的标签,承诺把生产线从海外迁回,从而充分利用日元急剧下跌所带来的优势。
分析师表示,如果日元继续保持颓势,并且其他公司效仿佳能、松下和夏普等企业的做法,那么这个承诺还是有可能兑现的。据财务省的最新数据,日本去年11月的出口同比增长10.8%,而进口仅增长2.2%。
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主要目标。安倍希望恢复过去日本作为出口大国的地位。多年来,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制造商一样,日本制造商一直在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以及其他成本较低的地区。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日元急剧升值,生产转移的步伐也加快。
目前1美元兑换117.5日元,而2012年年中只能兑换80日元。这意味着以美元计算,日本的工资和其他成本降低了。在安倍劝说企业高管支持他的回国发展计划的过程中,一些制造商正重返日本。这一转变的领军者是陷入困境的日本电子产品巨头——它们已招架不住成本更低的韩国和中国竞争对手的竞争。
日本银行大阪支行经理宫野谷淳司(音)本月初说:“主要电子产品制造商将部分海外生产线转移回国内的举动已越来越显著。”
在一些亚洲国家设厂的佳能公司计划增加国内照相机、复印机、打印机和医疗设备的产量。它的目标是将其国内产值的比例从目前约占总产值的40%提高到约60%。
夏普公司计划将部分空气净化器和冰箱的生产线从中国迁回日本。部分电视机的生产线也将从中国和马来西亚迁回日本,不过该公司计划继续在现有的海外工厂生产这些产品。
海外制造的许多理由依然存在。由于经济停滞和人口老化,日本经济增长的前景并不被看好。海外制造使得公司能更加接近客户,而且如果日元再次升值,企业可以通过保留设在销售市场的生产线来对冲风险。
【延伸阅读】日元贬值引日企回国设厂日本制造能否卷土重来?
中新网1月20日电综合报道,日本生产的家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光一时,之后由于中国和韩国厂商崛起,日企优势渐失。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大推宽松措施,使日元急速贬值,加之亚洲地区劳动成本上升,不少日企计划趁日元贬值调整策略,提高日本生产线的产能。然而日本仍有庞大贸易逆差,且出口增长不及预期,“日本制造”这个生招牌是否真能卷土重来,仍属未知数。
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日企多年来把生产线移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这一趋势在2008年金融海啸推动日元大升后更明显。安倍上任后促贬日元,每美元兑日元汇率从2012年中约80跌至如今接近117.5,大幅拖低日本生产成,加之其他因素,吸引以电子业为首的日企回流设厂。
佳能公司发言人透露,该公司计划增加旗下相机、复印机和医疗设备在日本的产量,目标是从目前占整体产量的40%提升至60%,约相当于2009年水平。夏普发言人也证实,旗下空气净化器、冰箱和电视在国外的部分生产线将返回日本,但强调海外工场仍会继续生产。索尼去年也表示将投资350亿日元,提升日本工场的产能。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认同回流策略,尤其汽车企业不会逆转把生产线移离海外的大方向。丰田行政总裁丰田章男早前表示,无意把生产线搬回日本,本田和日产等大厂亦没改变生产布局的大动作。电子零件制造商村田制作所也表示,会继续寻求把海外生产比率从4年前的14%,到今年3月提升至30%的目标。
分析指出,日本人口老化问题严重、经济停滞不前,令企业难以对日本经济增长前景感乐观。不少日企在把部分产能搬返日本的同时,继续维持海外生产,一来可让生产地点设在目标市场附近,二来也可对冲日元突然升值的风险。
(2015-01-2008:24:20)
【延伸阅读】“安倍经济学”算盘落空日元贬值未能拉动出口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安倍经济学”已经启动两年多。期间,日元对美元汇率已经贬值了40日元。不过,人们期待的日元贬值之后会带动出口的“J曲线效应”并未出现。
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15日报道,“J曲线效应”认为,日元贬值将给企业提供降价余地,进而以价格为武器增加市场份额。但这种迹象并未出现。原因包括日元升值时的痛苦经历以及企业的高明策略。
“日元贬值了这么多,能否降低一下价格。”2014年秋天,台湾当局经济部门一名官员召集日本厂商,以强硬的口吻敦促日本企业降价。
过去因为日元升值,日本企业将生产基地分散到了全世界。在海外销售的产品未必都是在日本制造的。如果是在海外生产,然后在其他国家销售的话,并不会用到日元。日本企业为了生存而进行了生产体制改革,因此,即使日元在贬值,出口仍然增长有限。这是其中第一个因素。
日元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降低出口数量,对日本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安倍经济学”的出发点是要纠正民主党政府时期日元升值至1美元兑换75日元水平的负面影响。安倍政府认为,只要日元贬值,价格竞争力就会提高,出口量就得以反弹,带动国内就业增加。为了实现这个良性循环,安倍政府导演了日元贬值这出戏。
其效果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从反映当地销售价格的日本银行进出口物价指数来看,2014年11月比一年前下降了1.9个百分点,为97.2%。然而,这远未达到过去日元贬值的效果。
根据高盛证券的调查,在日元贬值的1996年11月,出口价格比一年前下降了7.5%。同样,2001年12月也下降了6.4%。经济学家田中百合子指出,“企业也明白,单纯降低价格并不能刺激需求”。这是其中第二个因素。
现在,全球企业最重视的便是品牌实力。如果单纯降低价格,追求市场份额,那只会被视为便宜货。为了维护品牌形象,高价格反倒是必需的要素。
各汽车厂商实际上也在提高价格。富士重工业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将缩小在北美的降价幅度。马自达社长小饲雅道说:“无论如何要正价销售,不降价很重要。降价保份额最终会损害品牌价值。”比起重视“量”来,企业越来越重视“质”。
(2015-01-1610:18:00)
【延伸阅读】美元兑日元跌破118关口美股行情中心:独家提供全美股行业板块、盘前盘后、ETF、权证实时行情
隔夜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和美国股市大幅震荡,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作为避险货币的日元或受到追捧,致使美元兑日元跌破118关口。(永生)
(2015-01-1409:09:19)
【延伸阅读】日元贬值致代购业兴盛往中国邮寄物品出现延迟
据日本邮局方面介绍,目前EMS邮件、航空和SAL航空邮件在中国多个省份发生延迟现象。而船运延迟则涉及到全中国大陆地区。
因日元贬值导致原材料涨价,日本新年伊始迎来涨价潮。当日本即将迎来涨价这样的消息传出,又引发了新一轮抢购热潮。纸巾、洗洁精、卫生用品、冷冻食品、健康食品等即将涨价的物品,都被日本民众购来囤货。而远隔重洋的中国消费者也闻涨起购买欲,纷纷开始在淘宝代购或请日本亲友购买的隔洋囤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