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名从日本回国,实行2周居家隔离者的真实经历。
3月3日,从日本回到上海,家住浦东新区国际华城的徐女士被告知要居家隔离14天,她很安心地说:“我就和我家小狗在一起,哪也不去。”
3月7日,从墨西哥经日本东京转机的杨先生经历了“最严”入境防控。去年12月他出国看女儿,因为新冠疫情,他们一家推迟到3月回国。虽然出机场用了4个小时,但杨先生说:“从关口到小区一路无缝衔接,这么严密的防控,只有中国能做到。”
她成为第一批入境居家隔离者
算起来,从2月6日出国,到3月3日回上海,徐女士夫妇已经在泰国和日本待了近一个月。
3月3日17时许,徐女士乘坐的航班准时落地。“我们下飞机,测体温,填健康申报表,一切很顺利。一直到过边检的时候,一下子觉得,查得紧了。”徐女士回忆称,以往,她的护照可以直接扫描入境,但那一天,入境边检窗口只开了2个,所有人都排队从窗口查验护照。查验的时候,工作人员仔仔细细核对个人信息,询问最近去过哪里,有没有不适等。
所有手续结束,徐女士顺利拿到自己的行李,快速出机场,坐私家车回小区。
就在徐女士回家的路上,洋泾街道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并正在通知各个社区:所有中外人员,凡是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去过韩国、日本的,一律集中或居家隔离14天。
等到徐女士到达小区门口,只见小区大门紧闭,只有一道小门出入。看见徐女士拖着行李,社区志愿者还没量体温,就开始询问从哪里来。一听说是日本,工作人员立即叫来了居委会、物业等人。好在徐女士在这居住多年,大家都认识。一番叮嘱注意事项,测温,签署居家隔离承诺书之后,也就放行回家了。
“我回来之前,已经让阿姨提前买了很多菜,塞满了冰箱。没关系的,我可以的,这两周我就在家和小狗过,哪也不去。”徐女士说。
社区民警和志愿者一起上门排摸外籍人员家庭情况,了解近期是否外出意向,宣传新冠肺炎疫情。浦东新区洋泾街道供图
从东京转机停留2小时,出浦东机场用了4小时
徐女士开始居家隔离的时候,远在西班牙的杨先生做出了回国的决定。
2019年12月,杨先生老两口飞到墨西哥,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女儿,顺道一家人过个年。按照原计划,他们应该在1月底回上海。
但新冠疫情比春节先到。女儿不放心,让老两口在墨西哥住到疫情结束再回国。一直住到3月,杨先生夫妇实在待不住了,加上墨西哥也零星发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这一次,女儿没有阻拦,而是带上孩子,陪着父母,一行四人踏上回上海的航班。
那时,墨西哥前往上海的直飞航班已停飞。杨先生一行只买到了先飞日本东京的票,在东京停留2小时,再飞上海。
3月7日12时许,航班落地上海浦东机场。杨先生一家在飞机上等了约40多分钟,四名穿着隔离服,戴着口罩和防护镜的工作人员登机,为每一位乘客量体温,并让扫二维码进行健康申报。
好在这趟航班入座率只有两三成,很快他们检测完毕,下飞机。过了一道自动测体温的门,旅客被引导至一块空旷的区域,分散落座,填防疫卡,填各种表格。
过完边检人工检验窗口,杨先生一家取到自己的行李。这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从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入境的旅客,需走专门通道。
此前的3月4日下午,上海市发布公告:所有中外人员,凡是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等国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也就是一律隔离14天。也就是说,哪怕杨先生一家只在东京机场停留了2小时,同样要居家隔离2周。
杨先生一行沿着专门通道一路向前,这次迎接他们的,是16个窗口后同样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为他们登记。一经打听杨先生才知道,3月6日起,上海16个区驻点人员已进驻浦东、虹桥两大机场,24小时不间断值守,负责人员信息登记、私家车信息登记和专车护送等工作。
这里的手续办完,便有志愿者帮杨先生一家推行李。因为他们有私家车来接,志愿者将行李帮忙放进后备箱,并告诉他们:“只能点对点直接开回家,不能去其他任何地方。”这时候,杨先生看了看手机,他们出机场,用了4个小时。
故事还没完。
“他们大概七八个人吧。”杨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小区门口,他有点被这个场面镇住了。因为经常参加居委会活动,杨先生在小区人缘不错。接他们的人让他们不要下车,大家虽然没穿隔离服,但都戴着口罩,有量体温的,有让他们扫随申码报告情况的,有让签居家隔离承诺书的,有给车辆牌照的。人群中,杨先生认出了居委会主任,他告诉杨先生,随后的14天他们只能在家,不能出门,如果点外卖,保安会帮送到家门口,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他们。
“本来吧,我们以为躲过了这次新冠疫情,没想到回来碰到这么严密的检测。在墨西哥虽然有发现确诊病例,但当地基本没怎么碰到戴口罩的人。在日本东京停留的2个小时,当地看到的人倒是都戴口罩,不过出关入关基本顺畅。只有在中国,所有人不仅戴口罩,还层层检测申报,并且从关口到小区无缝联动,这么严密的防控,只有中国才能做到。”杨先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