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每100名日本人,饲养着约15头宠物猫或狗,且宠物的数量远高于新生儿数量。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我们或许可以大体窥见日式养宠背后的故事。
完备的法律法规及道德约束
比如说,基于源头追溯管理和“终身饲养”的义务,宠物销售业主必须制定《猫犬等的健康安全计划》,制作每一只宠物的个体档案,至少保管5年,并每年向所在都道府县知事定期汇报一次。
宠物狗的饲养主必须每年给宠物狗注射一次狂犬疫苗,并将代表完成疫苗注射的“犬”字贴纸贴在玄关显眼处,以提醒怕狗的人注意——这个家中有“汪星人”,同时也告知周围,它已注射疫苗。
▲张贴在玄关处的“犬”字贴纸
除了法律上的强制规定,一些非政府组织则在道德层面约束“铲屎官”们。
日本宠物爱护者协会在其官网中例举了成为“铲屎官”的10个条件,强调他们要善待宠物,还要做好为宠物养老送终的准备。
▲日本动物爱护者协会例举了成为铲屎官的10个条件
日本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心理在养宠上也有最直观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无论多小的宠物,都拴着宠物绳,遇到行人,主人远远地就会约束宠物,礼貌避让;每一位“铲屎官”都会带着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水瓶、纸巾等一应用具,随时准备清理宠物们留下的粪便。
堪比人类社会的细分服务
庞大的养宠队伍,带来了日本宠物行业规模的高涨和宠物行业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24小时宠物医院、琳琅满目的宠物用品店、人性化的宠物临时托管中心等等,无不为宠物饲养者扫除了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日本宠物服务业的细分程度几乎不亚于人类社会。
很多街区会有多家专门的宠物医院、宠物美容院、宠物用品超市,甚至还有全年无休的24小时宠物急救医院。普通超市中有宠物食品和用品的货架;在一些综合型商场里,基本上都会设置宠物用品专区……
2014年9月,日本实施新的《宠物爱护法》,明确规定宠物主有义务“终生饲养”宠物。而随着宠物寿命的延长和日本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高,“宠物养老院”应运而生。在日本各地,宠物狗养老院就专门接收有残疾、有疾病和高龄的宠物狗。
▲随处可见的宠物用品专门店
▲全年无休的24小时宠物急救医院
▲大型综合商场里的宠物用品专区
▲日本商家推出的可以和宠物同时穿着的“情侣”套装。
日本宠物食品协会的调查显示,在所有的服务设施中,利用最多的是宠物美容院,平均有36.5%的宠物主使用;排名第二的就是“宠物托管中心”。
而对于高龄宠物主来说,他们利用更多的则是,当自己无力照顾宠物时,能够接收并替代其照顾宠物的设施。接近一半的受访者对当前市场上的已有服务的现状表示满意。
▲羽田机场设置的宠物“托管中心”
现状:养宠比例下降、爱宠意识上升
各项基础设施到位、各类服务应有尽有,得益于疫苗接种、有效防止传染病,改善兽医护理和饮食质量,以及与主人共同居住在室内等原因,日本宠物猫狗的寿命在2018年已分别达到15.32岁和14.29岁,比1990年的5.1岁和8.6岁分别增长了3倍和1.66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宠物猫狗的饲养总量在2011年至2017年间却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趋势(2018年与2017年基本持平),宠物狗的饲养量更是连续6年下跌。
究其原因,排名第一的是“所居住的集体公寓中不允许养宠物”。排名第二的原因是花费高,调查显示,一只狗从生到死大约要花掉主人179万日元(约合11万元人民币);猫需花费约112万日元(约合6.9万元人民币)。排名第三的原因是无法接受宠物离世,高龄者则因为担心自己无法为宠物送终。
在大部分人看来,宠物不是一个物品,而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他们愿意为其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和谐的环境。
按照日本宠物食品协会2018年的调查结果,88.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对宠物终身负责,同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还有79.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不妨碍他人、不给他人带来危害的宠物主,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普通日本民众的爱宠意识增强,愿意为构建一个人与宠物和谐相处的公共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