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耕社会存储谷物,鼠害随之而生,如影随形。人们驯化猫以消除鼠害,保护家中的谷物。猫作为人类的伙伴由来已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塞浦路斯,猫便出现在人类生活之中。五千年前的埃及神话里,巴斯泰托女神作为猫神受人崇拜,特别是在她由战神演化为家庭守护神后,在古埃及得到广泛信仰。中世纪的欧洲将猫视为谷物的精灵。猫从守护谷物的家畜逐渐演化为信仰对象,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驯化的猫。中国猫东传,后来在日本形成招财猫信仰,当代又传回中国,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具有招财性质的吉祥物。
一、中日两国的招财猫研究
跟日本有生意来往或在日本留过学的人也可能会在家里或店内摆放招财猫,都是从日本带回来的,或是日本客户赠送的,以瓷质为主,也有纯金的,如1999年上海长宁区发生的某人利用清洗脱排油烟机之机盗窃主人家一只纯金招财猫的案件。但招财猫真正大流行,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情。几年之间,国内很多城市的商店、饭店、旅馆的柜台上出现了烫金或白底彩绘的陶瓷招财猫。
二、由猫到猫绘
关于猫何时出现在日本,考古证据可以追溯到弥生时代(前300—250)。日本长崎县壹岐市古代遗址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家猫骨头,这表明弥生时代的日本人已开始养猫。在兵库县姬路市见野古墓群6号坟中发现了6世纪末7世纪初带有猫足迹的须惠器杯。猫在未干燥的器物周边活动,说明当时猫与人的关系已相当亲近。但是,成书于8世纪初的《古事记》《日本书纪》均没有关于猫的记载。可推测,当时猫在日本还不具重要地位。成书于822年的《日本灵异记》载:“丰前国膳臣广国的父亲转世为蛇与狗进儿子家,均被赶出,最后化为猫回到儿子家被饲养。”从这个情节可知,到9世纪日本上层社会已接受猫。
日本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养猫人是平安时期的宇多天皇(887—897年在位)。889年2月6日,宇多天皇在其日记《宽平御记》中描述了他的爱猫。太宰府役人向光孝天皇进献了一只深黑色的猫,光孝天皇将其赐给了定省亲王。后来定省亲王成为宇多天皇。据说宇多天皇与定子皇后非常喜爱这只猫,每天早晨用“乳粥”喂养。宇多天皇的爱猫深黑如墨,与周围的浅黑色的猫相比,显得非常珍贵。从这个记载还可以看到,平安时期皇族已将猫当作宠物。无一例外,这些猫都被称为“唐猫”,因为猫是从中国漂洋过海而来,因此只有日本的皇亲国戚才能饲养,并不时出现在《枕草子》《源氏物语》《更级日记》等平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大概太过于珍爱,一条天皇(986—1011年在位)给他的一只爱猫取名为“命妇大臣”,并赐予位阶。“命妇”是指五位以上的女官。在古代日本,低于从五位以下的位阶是不允许上殿的,说明拥有“命妇”位阶的这只猫可以随时上殿。有一天,“命妇大臣”被一只叫翁丸的狗追赶,仓皇逃进大殿,钻入天皇的怀里;天皇大怒,将翁丸流放到岛上。可见,一条天皇很喜爱这只猫。
然而,至江户时代初期,猫一直都是非常珍贵的赏玩动物。但在养蚕区域,人们养猫捕鼠,防止老鼠叼走蚕。据说,一只擅长捕捉老鼠的猫,能抵得上五匹马的价格。猫太贵了,有的养蚕人家买不起,一些人开始使用猫绘,作为巫术工具来驱除鼠害,由此还诞生了走街串巷贩卖猫绘的画师。可见当时人们对猫的重视。
由于《猫檀家》等一系列以江户时代为背景的猫报恩传说的传播,日本各地出现了不少“猫寺”,专门供奉猫。如位于京都上京区的称念寺和被视为招财猫发祥地的东京世田谷区的豪德寺,都被称作猫寺。至此,猫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物体,而是被作为信仰的对象,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三、招财猫信仰在日本的形成与发展
江户时代(1603—1868)是庶民文化兴盛的时代,猫仍被视为珍贵动物,普通百姓难以饲养,但这一时期却出现了招财猫。关于招财猫的形成,通过文献史料可推知应是江户时代后期,即18世纪后半期。招财猫起源的传说有多种,其中豪德寺说、自性院说、西方寺说、今户烧说,都为人们所熟知。
比较合理的说法是认为,东京世田谷区豪德寺是招财猫的发祥地。江户时代彦根藩第二代藩主井伊直孝(1590—1659)路过豪德寺门前时,寺院饲养的猫向他招手,他进入寺院休息,得以躲过了雷雨。一说是他在豪德寺外一棵大树下避雨,寺院门前的三毛猫向他招手,他走进寺院的一刹那,雷电将那棵大树劈倒。为了感谢那只猫,井伊直孝向豪德寺布施了大量物品与金钱。那只猫死后,和尚为它建了冢墓。后来寺院内又建起招猫堂,造出举起一只爪的“招福猫”的偶像,这被视为招财猫的原型。然而,井伊直孝的生年是1590年,与招财猫的形成有近200年的时差,这个传说应该是后来的附会。
自性院说认为,东京新宿区的自性院为招财猫的发祥地。因筑江户城而闻名的室町末期武士太田道灌(1432—1486)在江古田原、沼袋等战役中失利,迷路中一只黑猫向他招手,将他领到安全的地方。以此为契机,太田灌道获得了重整旗鼓的机会,遂将猫奉为地藏尊,供奉在自性院,后来地藏尊猫演化为招财猫。这个传说也属于附会。
招客致富正是商业蓬勃发展的江户时代的首要需求,而招财猫的供奉方式极为简单,只需将它摆在那里,顶多供点水或酒,因此招财猫很快被供奉在商家的神龛里,甚至花柳女子也供奉招财猫,以祈愿客人上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怀抱小判的常滑烧招财猫也开始量产,迅速占领了日本招财猫市场。招财猫作为“祝额”中的主角,成为店铺开张时亲友必送的物品。水果店、鲜鱼店、食堂、商业街等开始摆放招财猫。陶器店的一角总摆放招财猫,售卖给需要的顾客。由此,招财猫由江户时代神龛供奉走向昭和时代(1926—1989)的店铺摆放。19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猫热潮”开始渗入一般家庭,“想得到幸福”“太可爱了”“被治愈了”等这些个人小幸福都被寄托在招财猫身上,越来越多的人将它们摆放在自家的玄关(门口)或居室内。为迎合大众口味,招财猫的姿态、表情与造型开始向可爱方向发展。
时至今日,人们对招财猫已经从最初的开运招福,发展到商卖繁昌、艺道精进、恋爱成就、千客万来、旅途安稳、交通安全、子孙繁茂、预防火灾、防止偷盗、无病息灾、家内安全、疾病痊愈、口福满足、夫妇圆满、福寿延长等方方面面的祈愿,招财猫成了名副其实的全能猫神。其造型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可爱化等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除了举左手、右手不同以外,还有举手过耳、不过耳的一些细致的造型区别,赋予了左手招客,右手招金,过耳为“手长”,越长越能招来远福、大福等意味。怀抱的小判上写着“千两万两”“福寿”“开运”等不同的文字,也会表达不同的寓意。除此以外,招财猫的颜色也由原来的黑白变为丰富多彩的颜色,并且分别代表不同的运道。如白色主开运招福,黑色代表除魔驱邪、家内安全,金色会招来财运,红色主健康长寿,粉色代表恋爱成就,青色代表学业向上,等等。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招财猫热”持续升温,也促进了招财猫在日本各地的流行。常滑烧招财猫生产规模巨大,一直引领当代日本招财猫的生产和销售潮流。随后,爱知县濑户市所产的濑户型与石川县加贺等地的九谷型也开始抢占市场。这两个地方与常滑市一起,被称为日本招财猫的三大产地。常滑烧属于陶器,适合涂成白色,在上面再进行彩绘;濑户型属于瓷器,适合烧制招财猫的赤色与金色;九谷烧也属于瓷器,向来以色彩绚烂著称,甚至能在招财猫的脸上烧制图案。但不管具有怎样的特色,各地造型基本都遵循常滑烧“耳、手、小判”的基本设计。符号化的常滑烧招财猫的渗透力之强,使得设计师们再创造招财猫时也不得不感叹,想从常滑烧的印象中跳出来极为困难。当然,各具特色的招财猫,也适合不同喜好的人们的选择,同时随着招财猫文化的传播,可爱的招财猫也开始走出日本、走向其他国家。
中国古语有“猫洗面过耳则客至”,“猪来贫,狗来富,猫儿来,开质库”。日本招财猫举左手代表客人至,举右手代表财富来,其意涵及造型,均可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谙熟中国文化的日本人的巧妙利用。如此嫁接毫无违和感,以至于在中国多数人并不知道招财猫来自日本,而认为它原本就是中国猫的形象。同时,我们也必须直面一种民俗学悖论,当今我国南北各地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猫来穷,狗来富。”不少农村人家把猫的到来视作不吉之兆,会把跑来寄居在家里的流浪猫撵出去。这就跟招财猫的意蕴不甚相合了。但是,近年日本招财猫在中国城市的流行显然超越了这种习俗域限,转而把猫奉为预示招财进宝的吉祥物了。
四、招财猫在中国的流行
招财猫传入台湾也很早。招财猫很有可能由日据时期的日本移民带到台湾,但并未成为流行习俗。招财猫真正流行台湾是千禧年后的事情。日本生产的招财猫出口台湾,不少商家摆放招财猫,这可能对香港也造成一定影响。
当代招财猫在香港地区也很流行。香港人不仅在商店内摆放招财猫,有的司机在出租车内也放小型招财猫。2005年香港《文汇报》刊出一则案件告破的新闻,其中提到某辆的士上摆放的招财猫成为破案线索。可见此时招财猫在香港比较流行。其后,大规模迎接招财猫的活动也相继登场。2010年初农历虎年将至,香港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迎接招财猫活动。“虎年即将来临,信和集团旗下……购物商场于春节,将一年一度的日本伊势神宫'招财猫节’带到香港,于1月30日至2月28日,合共展出近二百只不同款式及造型的招财猫,为香港市民于新一年招福招财。”此时招财猫已经成为新年祈福的一部分,融入香港市民迎接新年的民俗活动之中。
从下面几则报道,可透视出招财猫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其一,《华西都市报》报道,2006年2月农历狗年刚过,日本道乐堂的招财猫就在成都掀起了一股“猫旋风”。为讨个好彩头,象征吉祥的装饰品招财猫受到市民的热捧。位于盐市口的某个小铺面摆出上百种形态各异的骨瓷制作的招财猫。据店主介绍,他的朋友从上海给他带回一只招财猫,同时也让他了解到近年招财猫风靡上海,随后他便开始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出这些形态各异的招财猫。报道的题目拿“招财猫”与“招财狗”并举,其实是在“猫来穷,狗来富”的观念下讨论狗年,竟然说起流行招财猫的事情,可见新风之盛无法抵挡。
其二,《贵州日报》报道,一家小店铺里摆放各式各样的招财猫挂件上百种,不同颜色还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店主热情地向学生们推荐“这种能给考试带来好运,这种保佑身体平安”,家长也认可“这些小猫形象可爱,有点类似我们的福娃”,不反对孩子佩戴。“在手腕或书包上佩戴有招财猫系列的饰物,正成为时下贵州中学生们最流行的时尚标签,招财猫横行街头。”
其三,《兰州晚报》报道,兰州一些商家认为“猫是吉祥物,能为我们做生意的人带来好运和财运”,竟然把活猫拴在店铺门口招揽客人,以图发挥招财作用。同样的场景也在贵州出现。据《贵州商报》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板选择在店内摆放一只喜庆的陶瓷招财猫,图个“招财”寓意。但是花溪一商家竟将一只活猫拴在店门口招财。这种行为显然是把招财猫的寓意转移到活猫身上,不期然引起了人们对小猫的同情,反对商家的这种做法。
与此同时,招财猫的设计和制作也开始在中国本土完成。日本商家也向中国推介自己的招财猫,包括在上海等城市寻找代理商,销售招财猫作品。日本猫舍道乐堂本铺在上海推销日式祝福,努力推介日本的招财猫文化。他们在招商说明中说:“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喜欢财神,但日本人的财神不是关老爷,而是猫咪。日本有许多公司制作招财猫装饰品,造型千奇百怪、材质各种各样,其中最大众化的形态是猫咪招手。这些猫咪,有的纯属摆设,有的具备实用性,比如储蓄罐、手机吊饰、项链、明信片。”他们还在上海举行日本创造招财猫展览会,介绍当代浮世绘大师运用友禅染色技法创作的招财猫图、艺术家设计的人偶招财猫、运用九谷烧传统技艺烧制的巨型招财猫。这些活动对中国招财猫设计理念更新及招财猫扩大流行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广东招财猫也很流行。2008年春节期间,广州多家报刊对招财猫进行报道,如《选择招财猫新年添好运》《流行鼠年“抓运”招财猫走俏市场》。记者走访广州一些文具批发市场后发现,各式各样的招财猫销量很大,成为不少顾客的首选,这表明招财猫在广州已成为新年的一种抢手吉祥物。在深圳招财猫也同样风靡。《南方都市报》在2009年末发布一篇报道,说新年将至,买招财猫的客人越来越多。某地铁商场的店员说,来买招财猫的主要是学生、白领和生意人。招财猫款式较往年多出十几种,且招财猫脱离过去单纯摆件的单调,实用性和功能性越来越强。
笔者随机走访了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镇的50家商铺,包括37家餐馆、3家足浴店、3家美甲店、2家手机零售店、2家热饮店、2家房屋中介、1家花店。其中有35家前台摆放有招财猫,有4家摆放有财神神像(其中文财神2尊、武财神2尊),有2家悬挂彩色财神画像。未摆放招财猫、财神的店铺只有9家。可以看到,摆放招财猫的店家占70%,有财神塑像或画像的占12%。摆放招财猫成为商家祈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最常见形式。
之所以招财猫如此受欢迎,原因有五:一是招财猫小巧可爱,不占地方,易于摆放,而财神神像要专设神龛,占地较大;二是获取渠道,财神像一般要到庙里迎请,人们相信开光后的神像才能灵验,而招财猫的获得无需如此繁琐,商店或淘宝店购买即可,相当多还是开业时朋友赠送的;三是成本不同,一尊招财猫价格几十到几百不等,请财神像动辄上千乃至上万,价格昂贵;四是祭拜与否不同,摆放招财猫不需任何祭拜仪式,而摆放财神除了安放要有仪式,还需每天上供品、点香烛;五是接受度不同,招财猫属于新生的时尚事物,更符合年轻人追求新鲜、时尚的心理,而作为传统信仰的财神具有一定的传承稳定性。
五、结语
正是基于中国信仰习俗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民众才有可能把招财猫纳入民间求财、祈福的吉祥物之中。日本的招财猫有专奉的猫寺,并且会定期举行参拜祭祀活动;招财猫传入中国后,其内涵和质性都发生了变化,招财猫已从报恩、致富、转运的灵猫、神猫,演变为表达祈福、祈财、祈好运的吉祥物。我们更多的是取其可爱造型和美好寓意来迎合大众需要,其实并无多少信仰内涵。就这一点来说,中国招财猫虽然迅速流行起来,如果仅是一种时尚之物,它就不太可能持续太久,有可能被新出现的、具有同样功能的其他吉祥物取代,将来会成为时过境迁的东西。事实上,这几年学生们携带招财猫挂件已经退潮,而商家摆放的招财猫也不如十年前多了。
近年,在招财猫流行的带动下,“发财兔”“招财牛”等形象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借助生肖动物,生成吉祥物的形象,表达祈财、祈福的愿望。同样的愿望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招财猫是其中一种,其他吉祥物也会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招财猫在中国的根子能扎多深,能流行多久,流行之后会呈现什么形态,都是需要我们持续观察和研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