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多人脑子里的第一印象。首先车价要分车型讨论,大部分车的确比国内便宜,像埃尔法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不过埃尔法第一是进口车,第二对中国来说是限量车,有太多因素影响埃尔法的价格了,有一定特殊性。
如果以同样的现地化生产的车型来看呢,本田飞度、丰田C-HR在日本就卖得很贵。以C-HR为例,裸车价已经比同级车缤智高了50万日元(约合3万人民币),再加上秋山的车上的选装部件,以及税费,360万日元落地,人民币22万。什么概念?再加90万日元(5.5万人民币),450万日元就可以买到思域王,思域TypeR了……所以你说日本车价是便宜还是贵呢?
日本怎么停车?有多贵?
除了独立小别墅(一户建)自带车位以外,如果是住在公寓或者单体商品房,就要解决“月保”的问题。日本的“月保”(契约车位)大概分三种,露天停车场、室内停车场和立体车库。
去过日本的朋友应该也留意到很多公寓的一层车库有一个转盘,这个就是给立体车库的车进出时原地掉头用的。以秋山居住的东京东日本桥地段为例,立体车库的月租金大概5万日元左右,一年算下来租金需要4万人民币,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别说日本收入高无所谓,东京的工薪阶层,年薪中位数400万,如果停车费就花了60万,占总收入15%的话,也够可观的了。
所以不需要车位证明的Keicar,实际使用成本,光是停车费就已经省下非常可观的一笔。所以Keicar在停车费令人咋舌的大城市非常受欢迎,能见度奇高。而在“乡下”地方,大家都是住的独栋小房子,自带车位,两三台白牌车随便停不用交月保,Keicar能见度就没那么高了。
只有中国才有黄金周大堵车?
日式堵车,车龙延绵数百米,大家就这么原地不动,也不会抄左侧车道走到车龙最前方加塞(即便是图中的单向双车道)
然而一来到周末啊,就知道日本的汽车普及率了,大家都开车往各个景点跑。什么高速堵车、景区停车难,其实都一样,不是我们的专利。只不过,日本是有秩序、守规矩地扎堆,而我们是乱成一锅粥地做布朗运动。
要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代价的保险制度
在日本,保险费是和投保人的年龄挂钩的。这有一定的道理,年轻人第一开车技术通常比较菜,第二年少气盛容易冲动,保险理赔几率更高。所以刚拿到驾照的年轻人,一年的保险费用非常高。而随着年岁增长,开车技术好了,心态也更佛系了,出险几率低,保险费用自然就比较低。
然而这就和日本人的收入增长曲线倒挂了。日本人在公司工作,工资基本上和工龄挂钩,年龄越大工资越高。其实这个制度并不一定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工作能力提升。以我的理解,就是一种“确定了职业生涯总薪水额度,然后按照一定增长率,把钱从入职一直发到退休“的逻辑,结合日企终身聘用制来看,这个逻辑应该还是说得通的。
所以年轻人养车的负担就很重了。
日本人真的不愿意买车吗?
我很同意一个观点,自己拥有一辆车,是在享受一个甚至几个维度的自由。然而在我们东方文化里,自由的优先级并不高。尤其对日本人来说,服从也许更重要:“高素质“是服从,守规矩是服从,垃圾分类是服从,职场规则是服从,守时是服从,说话做事注意周遭的气氛,也是服从。既然社会风气是服从,自然没多少对自由的向往了。
而且,对于日本人来说,私家车不外乎是交通工具当中的一种,社交和名片属性并没有国内那么强烈(应该说他们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如果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并不比火车、地铁方便,使用成本又高,为什么要去买它呢?——获得某程度上的自由呀。然而,日本人更倾向于服从,而非追求自由。
汽车只被看作交通工具,其实是很可悲,也很可怕的一件事情。虽然我们也有类似的势头,但我们会尽力地,让这一天晚一点到来。这也是我们“大家车言论”,用尽全力去搞两个大制作的初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