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当今世界,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育国际化也日益加深,全球学生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是最大的国际学生输出国,教育部统计显示,2018年出国留学人数超过66万人,同比增长8.8%。预计2019年将超过70万人。据统计,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攻读研究生学历占35.51%。根据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ouncilofGraduateSchools,简称CGS)近期发布的国际研究生招生调查数据,2019年秋季美国研究生院的国际学生首次入学人数增加了4%,潜在的国际研究生的申请也增加了3%。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学生占2019年秋季入读美国大学的国际研究生的39%。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数量和首次招生人数与2018年相比均增长了3%。因此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是出国留学重要生源地,高校学生是出国留学主体之一。本文将着重分析影响本科生出国意愿的个人层面的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机制。
海外研究生除了可以增加在国外就业的机会,他们在国内的就业竞争中也存在优势。雇主会认为国外研究生课程设置灵活,强调软技能的开发和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领导力和创业技能。拥有国外学习经验的学生在国际视野、思维方式、沟通合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上存在一定优势,因此海外留学生的求职成功率更高,同时留学生的起薪明显高于国内毕业生。前程无忧调研数据显示,有26.3%的招聘企业HR表示,他们给海归的毕业起薪是会略高于国内毕业生的。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重申将继续通过出国留学渠道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完善“平安留学”机制,维护留学人员合法权益和切实利益,将应对疫情过程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为广大学子实现留学梦保驾护航。教育部国际司(港澳台办)负责人表示,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将是暂时的,为克服疫情影响,教育部将积极开拓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渠道,拓展出国留学空间。
当然,美国研究生教育已有成熟的体系,其丰富性、广泛性、高质量的特点同样使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可以帮助学生在所学领域深造、获得国际化的专业技能、在世界顶级学府中体验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也同时受到欢迎。
中国学生选择海外读研有很多原因,主要是留学目的国的研究生学制较短,留学性价比较高,比如英国授课型硕士学制为一年,澳大利亚硕士学制1-2年。通过紧凑而实用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快速地获得世界顶级大学的硕士学位,并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快人一步,减少竞争压力。另外,从英美两国同等位次的学校申请人数可以看出,英国赶超美国成留学意向国首选。其原因就在于英国授课式硕士学制短、教育质量高等等。
此外,2019年多个主要留学目的国放宽了毕业后工作签证政策,中国留学生国外就业机会增加。比如英国毕业后学生签证有效期延长,特定地区的留澳学生毕业后工作签证延长一年,日本将持1号、2号签证的技能实习生的工作年限从5年延长至10年。
留学的花费与留学目的地的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国家、不同专业、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学校的等级都会影响留学费用。对于工薪阶层家庭来说,申请去欧洲国家留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美国、澳洲、英国、加拿大这些国家留学成本相对较高,对家庭的经济实力也会有更高的要求。而欧洲有相对免费的教育体制,申请奖学金的难度相对较低,因此经济负担较低。但是作为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其高质量的教育和高含金量的证书同样享誉世界。
随着自费留学人数逐渐增多,出国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生活,出国留学人群更多地拓展到中产家庭以及工薪阶层。根据《2019年中国留学生意向调查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忽略不清楚家庭年收入的部分,意向留学生的家庭年收入“11-20万”(23.45%)、“21-30万”(16.43%)、“31-40万”(9.81%)排在前三位。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中国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通过合理的国际教育规划,加大“高质量”教育的投资。调研数据显示,家庭年收入水平高的学生可接受的留学费用相对较高。年收入50万及以下的家庭可接受的一年留学费用“10万及以下”(16.4%)、“10-30万”(65.1%)的占比情况,明显高于年收入51万及以上家庭。并且在大部分的海外高校中,奖学金多向本地学生倾斜,留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数量与比例大大减少。尽管留学呈现“去精英化”的趋势,但是家庭经济实力依然是是最基本且阻碍最大的一道门槛。
在国外学习,学生比较担忧的地方集中在语言沟通困难、社会治安差、学习压力大、是否排外、文化差异和社会观念不同几个方面。其中,家庭经济条件和外语水平是限制学生出国留学意愿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