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微流控报告:POCT等多领域应用火爆,杀手级应用将现微流控技术POCT微流微球器官融资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增强,政府推动分级诊疗等因素推动POCT行业快速发展,而大部分POCT产品依赖微流控技术进行支撑。

紧接着POCT之后,单细胞测序、数字PCR等领域正成为微流控技术应用新热点。诸如CTC富集分选等早已应用微流控技术的领域,目前正在经历快速技术迭代。近两年火热发展的器官芯片,以微流控芯片为核心。基于微流控芯片进行高性能微球制备的新路径,在近两年完成工业级产能突破,并推动微流控芯片从反应时代跨向生产时代。电化学、CRISPR等新兴技术与微流控的结合应用,正显示出巨大发展潜力……

微流控技术正在为时代带来巨变,目前已然处于技术爆发前夕。首款杀手级应用将率先“花”落哪条赛道?微流控技术的“潮起”将如何激活传统与新兴技术的“一池春水”?

蛋壳研究院对全球超百家微流控代表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国内多位微流控专家、投资人及近30家企业的核心高管进行了深度对话,希望将微流控行业的最新产业发展动态图呈现给行业读者,并从当前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产业贡献的解决方案中,挖掘潜藏机遇与未来趋势。

以下为报告核心观点及报告目录:

核心观点

非颠覆性技术,创造颠覆性应用,杀手级应用快速孕育中。无论是利用微流控芯片实现实验室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比如在IVD领域、新药研发领域等),还是作为一种微发生器(如CTC的富集分选),亦或是将微流控芯片作为生产设备(如微球的制备)……微流控本身不是颠覆性技术,但作为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创造了潜在颠覆性应用。当下应用微流控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但已然在快速孕育中。

POCT成为微流控技术应用最广泛领域,多款产品已成功商业化。微流控技术是POCT设备集成化、小型化的基础核心,高度契合POCT产品发展趋势,因此POCT成为微流控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成熟的领域。国内81家应用微流控技术的企业有将近一半(36家)将业务场景定位在POCT,全球TOP10并购交易中8家被收购企业以开发微流控POCT产品为主。目前全球多款微流控产品已成功商业化且获得不错市场反响。

掘金新蓝海,新兴领域商业化潜力初显。紧接POCT后,将微流控技术应用于单细胞测序及数字PCR场景成为资本追逐新热点。自动化程度仍然偏低、具有较高利润空间的分子检测领域正成为微流控应用主战场,分子POCT、数字PCR、细胞富集分选等方向应用火热,24家企业集中布局。器官芯片、微球制备、辅助生殖等新兴市场初显商业化潜力,有望弯道超车诞生杀手级应用。未来,微流控与CRISPR、电化学、超分辨显微镜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值得期待。

非颠覆性技术,创造颠覆性应用

微流控(Microfluidics)指的是使用微管道(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处理或操纵微小流体(体积为微升、纳升甚至阿升)的系统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是一门涉及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新兴交叉学科。该尺度下流体运动的典型特征是受表面力(表面张力、流体阻力)而非体积力(重力、惯性)主导。

因为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等特征,微流控装置通常被称为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或者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

它是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构建微型实验室分析平台,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中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很小的芯片上,由微通道形成网络,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实现常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各种功能,如快速、准确地实现对蛋白质、核酸、细胞以及其他特定目标对象的处理、检测和分析。

●微流控技术发展历程

微流控芯片的概念出自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A.Manz等人提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始于90年代的中后期,其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2000年),微流控芯片被认为是化学分析平台,常与“微全分析系统”概念混用。后来实践证明,微全分析系统只是微流控芯片中的一个类别,远不是它的全部。

第二阶段(2000年-2006年),学术界、产业界愈发清楚地意识到微流控芯片远超“微全分析系统”这一概念,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平台,有发展为一种重大科学技术的潜在能力。

比如,利用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微发生器,可以在微流控芯片上开展组合化学反应用于分析诊断,或结合液滴技术,用于药物合成与筛选,或纳米粒子、微球、晶体等的高通量、大规模制备,形成一种“芯片上的化工厂或制药厂”。

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微流控技术广泛用于生物和化学领域的分析与检测,并在IVD、细胞分选、器官芯片等领域实现了商业化。

不同流体控制策略,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目前商业化产品多以气动力、离心力等主动式驱动力为主,部分结合被动式驱动力。

●微流控技术优势及行业价值

微流控芯片由微米级流体的管道、反应器等元件构成,与宏观尺寸的分析装置相比,其结构极大地增加了流体环境的面积/体积比,以最大限度利用液体与物体表面有关的包括层流效应、毛细效应、快速热传导和扩散效应在内的特殊性能,从而在一张芯片上完成样品进样、预处理、分子生物学反应、检测等系列实验过程。

具体来讲,微流控芯片具有四大优点:

作为工具类技术,推动颠覆性应用出现。无论是利用微流控技术实现实验室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比如将微流控技术应用到IVD领域、新药研发领域等),还是利用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微发生器(比如进行CTC的富集分选),亦或是利用微流控芯片作为生产设备(比如微球的制备)……微流控本身不是颠覆性技术,但作为一种工具类技术创造了潜在的颠覆性应用。

多领域市场需求快速驱动,政府、资本齐助力

●快速增长的百亿美金市场,中国蓄势待发

根据国际MEMS专业咨询公司YoleDeveloppement2022年7月发表的《StatusoftheMicrofluidicsIndustry2022》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微流控芯片产业的总规模为181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微流控芯片市场份额将达到323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0.1%。

其中,微流控器件市场从2017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5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8%;微流控产品市场从2017年的9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

就细分市场来说,到2027年,微流控市场份额预计排名前3的领域分别是即时检验(Point-of-CareDiagnosis,POCDx)、制药与生命科学研究以及临床检验,市场份额分别为113亿美元(CAGR9.1%)、94亿美元(CAGR13.1%)和86亿美元(CAGR10.3%)。

中国微流控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但正在快速增长。据Yole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微流控市场规模约5.52亿美元,其中国际品牌在国内微流控产品的销售额达到3.68亿美元,占比67%。国产各类产品的微流控产品销售额达到约1.71亿美元,占比33%。

●POCT等领域快速发展,对微流控技术产生强劲需求

目前,微流控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即时检验(PointofCareTesting,POCT)、制药/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火热发展以及对微流控技术产生的强劲需求是推动微流控领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POCT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半自动定量、半定量再到全自动定量产品四个发展时代,精密度与自动化程度逐渐提升,最终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傻瓜”式、操作简单、无需专业人员,直接输入体液样本,即可迅速得到诊断结果,并将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中心,由医生指导保健。微流控技术特性高度契合POCT发展趋势,日趋成为构建POCT系统的核心技术。

此外,还有企业利用微流控技术进行药物递送以实现更好的给药方式,或利用微流控芯片进行高性能微球制备为生物医药下游提供纯化填料、药物缓释制剂,或基于微流控技术进行单个细胞、微生物和分子水平的操作,赋能抗体药物研发、Car-T细胞筛选、细胞治疗靶点优化、基因编辑、细胞生物学核酸分离和定量、DNA测序、DNA合成等。

微流控技术正在制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爆发强大应用潜力。

●多项政策出台,近5年国内近60亿元资金注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近10年,微流控领域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融资事件,整体保持上升趋势。

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弥漫的资本寒冬,对于微流控领域有一些影响但并不大。可以看到,微流控领域在2021年融资表现仍较为强劲,甚至达到历史顶峰,全年融资额达到18.04亿元,融资事件总计26起。近5年(2019-2023),国内微流控领域共计发生投融资事件108起,资本市场累计向微流控领域注入58.2亿元资金,快速推动产业发展。

将微流控技术应用于IVD领域企业目前融资进度最快——诸如科炬生物、融智生物、岚煜生物、斯马特在内的企业目前已经发展到D轮及D轮以后融资甚至IPO进程,反映出微流控技术在该领域探索地最为深入和成熟。

此外,包括器官芯片、微球制备、辅助生殖等在内的微流控应用新兴场景,虽然在融资总额和融资进度上不算出彩,但已经有不少资本开始进行积极布局。

比如发展较快的器官芯片企业大橡科技已经发展到pre-B轮融资,目前累计已经获得资本市场近2亿元资金助力。其他像利用微流控技术率先探索微球制备的智能制造企业阿卡索生物、毫厘科技、迈可隆生物等,目前也已经接连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商业化产品受市场认可,全球发生近200亿美金并购交易

在较为前沿的细分领域,那些最有潜力的企业往往会被大型企业优先收购。微流控领域亦是如此。

POCT成为微流控技术应用最广泛领域,多款产品已成功商业化

●企业争相布局,IVD领域POCT成为微流控技术应用最广泛领域

蛋壳研究院对国内81家应用微流控技术的企业进行了分类统计,从企业业务布局来看,将近一半(36家)应用微流控技术的企业选择将业务场景定位在IVD领域POCT。而微流控领域TOP10并购交易中8家以开发微流控POCT产品为主。

企业将微流控技术争相应用到POCT领域以及微流控领域大部分被并购的公司均为IVD领域的POCT产品,反映了POCT是微流控技术落地最为成熟的应用场景以及市场对微流控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认可。

●全球多款微流控产品已成功商业化,颠覆性应用仍待挖掘与探索

POCT作为微流控技术落地最为成熟的应用场景,目前已经成功落地多款商业化产品且市场表现不错。甚至可以说,目前市场上几乎大部分商业化的分子POCT产品都是基于微流控芯片平台技术实现的。

微流控还未完全展现其商业化潜力,创造的颠覆性应用需进一步发掘探索。以上在报告中介绍到的微流控POCT产品都是POCT领域的优秀代表,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但微流控技术明显还未完全展现出其商业化潜力。原因在于,微流控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以微流控技术为核心打造的产品在满足优秀性能的前提下,成本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此外,诸多行业专家认为,微流控行业目前发展快速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整体无论是对于微流控技术的把握还是对技术本身的认识和见解还都处于浅层次,目前挖掘出来的应用场景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诸多应用场景尚未发掘到微流控技术的潜力,微流控创造的颠覆性应用还需进一步发掘与探索。

未来随着国家对于交叉学科的持续建设和投入推动,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被发掘从而显现微流控技术更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伴随着微流控芯片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高端芯片的设计制造技术进一步提升,行业将迎来爆发。

●国产替代两方向:保证性能降成本,差异化布局与创新

多位行业人士指出,未来微流控产品在IVD领域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国产替代降低成本打开基层市场。

比如国内企业在一些全球优秀微流控POCT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以及优化改进,目前已经推出多款微流控POCT产品,且在市场上反响不错。

但总体而言,由于我国微流控产业上下游配套发展尚不完善,目前诸多国内产品还难以在性能各方面与进口产品媲美,在成本上还有进一步努力的空间。未来随着国内产品的进一步成熟、完善愈多功能,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利用我国素来的人才成本和工业制造优势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让产品下沉到更广大的基层医疗机构,无疑会打开更大市场。

比如分子检测领域,Cepheid的GeneXpertPCR分析仪和BioFire的FilmArray多重PCR系统可以说是奠定了分子POCT产品发展的两大方向。但目前这两款产品价格仍较高,离需要POCT产品的基层市场还较远,如果国内有厂家能够迎头赶上,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无疑会打开一个较大的市场入口。

二是进行差异化布局和自主创新,探索微流控与新技术的结合以及在新场景的应用与落地。

比如华迈兴微、普施康生物、科瑞达生物等企业探索微流控与化学发光的结合,尝试发挥化学发光高灵敏度的优势,同时利用微流控技术实现其小型化和全自动化。博识诊断的微流控磁敏免疫产品m16,该款产品用微流控技术及巨磁阻效应实现了全自动的免疫多联检,同样是具有突破性创新的产品。

科讯生物利用微流控芯片的优势,开发了基于无机纳米材料基底的微条形码阵列芯片进行蛋白分子的快速、高灵敏、精准检测。源景泰科从高敏、快速、便携的方向着手,率先进行了电化学与微流控技术的结合应用探索,科研版掌上电化学检测仪太极mini已上市,用于IVD的商业机即将面市。Digifluidic迪奇生物的最新商用POCT全自动核酸分析仪VirusHunterS以开放合作的方式面向医疗疾病诊断、宠物/动植物病原检测、农业疾病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激增的宠物诊疗需求之下,潜藏着巨大发展机会。而目前国内宠物检查设备供应商少,多数依赖进口。国内IVD市场的老兵与新将们迅速进场布局,诸多开发微流控产品的企业如深圳理邦、微点生物、天津微纳芯、斯玛特科技、迪奇生物等都布局了兽用市场。

相比人用市场,兽用市场要求更低。为了维持设备的稳定性,设备一般三年一淘汰,高价格的宠物检查设备相对高成本的微流控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允许生产厂家、代理商和终端客户保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不至于亏损。随着宠物医疗兴起,兽用市场具有更多机会。

掘金新蓝海,新兴领域商业化潜力初显

●将微流控应用于单细胞测序及数字PCR,成为市场追逐新热点

蛋壳研究院对近5年微流控应用各场景的逐年投融资情况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到微流控在一级资本市场受资金追逐的变化。

从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的综合表现来看,将微流控技术应用于IVD领域POCT一直是资本普遍看好的领域。但近几年,将微流控技术应用于单细胞测序与数字PCR方向开始受市场热捧,成为自微流控在POCT领域应用后的新热点应用场景。

汇总近5年微流控领域企业投融资金额和融资事件来看,单细胞测序表现出彩且独树一帜,单笔融资金额最高——融资事件占比16%但融资总金额占比达到33%,与融资事件占比35%的IVD领域POCT融资金额相当。

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微流控技术在单细胞测序及数字PCR领域的应用优势及国内外代表案例。

●POCT、数字PCR、细胞富集分选等方向应用火热,分子检测正成为微流控应用主战场

目前微流控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领域在POCT,该领域有多款产品已成功商业化,但杀手级应用尚未诞生。相比生化、免疫领域的高自动化和低成本,自动化程度仍然偏低、具有较高利润空间的分子检测领域成为诸多应用微流控技术团队的目光所向。

如图,蛋壳研究院统计了国内将微流控技术应用于POCT领域的布局情况。可以看到,将微流控技术应用到分子POCT领域的企业最多,占比将近一半。此外,在全球微流控并购事件TOP交易也可发现,在8家以开发微流控POCT产品为主的被收购企业中,有5家是开发分子POCT产品。

在国内微流控企业在各应用场景布局的情况来看,分子检测也是目前微流控技术布局最广泛的领域。如下图,国内将微流控技术应用于数字PCR、分子检测POCT、NGS的企业合计共24家,占比国内微流控企业超30%。

此外,基于微流控进行单细胞测序的企业也多有应用分子诊断,而利用微流控技术进行细胞(多为CTC)富集分选的最终用途也主要落在分子检测。分子检测领域正成为微流控技术应用主战场。报告中对微流控在细胞(CTC、CTB等)富集分选、细胞计数等应用场景的应用优势及国内代表企业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处限于篇幅不再展开。

●器官芯片、微球制备等新兴市场初显商业化潜力,有望诞生杀手级应用

从国内最新一轮融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器官芯片、微球制备、辅助生殖是目前微流控技术应用的新兴场景,早期融资比例最高,大多企业初成立,几乎都才刚完成天使轮融资。

这些领域的探索虽处于早期但不可忽视,比如以微流控芯片为核心的器官芯片可能成为打破制药界反摩尔定律的有力工具,而微球制备则是开启了微流控芯片从反应分析到生产制备的3.0时代。产业对这些新兴领域报以厚望,认为这些领域的探索有望弯道超车,率先诞生一款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杀手级应用。

目前国内从事器官芯片或类器官芯片产品开发的公司或团队,核心人员前期都有多年的微流控芯片研发基础。国内微流控领域开创者之一罗国安教授目前也下场创业,创立的弘瑞医疗现已打造了器官芯片(肝、肾以及屏障功能的器官芯片等)和类器官芯片(培养肿瘤类器官等)两大微生理系统产品矩阵。

由于看好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器官芯片方向的发展,超过20家投资机构已经参与该领域的布局,累计投资超3亿元。

此外不得不得及的是微流控在微球制备方面目前的应用进展。

以微米或纳米度量的微球,是生物制药、体外诊断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材料,有着极大的制备和应用难度,曾被《科技日报》列为35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之一。国家多个部门在联合发布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中,明确要重点发展微球在内的高端制剂、发展高端制剂产业化技术。

不同于检测领域将微流控芯片作为耗材使用,微球制备将微流控芯片作为生产工具,完成从芯片实验室(Lab-on-Chip)到芯片工厂(Factory-on-Chip)的角色转换,开启微流控技术发展新时代。

此前利用微流控技术进行微球制备多在科研界探索但尚未在产业界落地,最大的问题在于产能(单个通道的微流控芯片每小时的微球生成量不超过500μl,这一通量能够满足科研需求,但却无法满足动辄几千上万升的工业化场景)。但随着科研领域进一步研究积累以及在产业化方面完成的技术突破,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获得里程碑发展。

如国内阿卡索生物已在2022年8月成功推出全球首款千级通道微流控芯片,并基于此顺利实现高均一微球的量产制备,单片芯片的微球月产能可达到近千升。新近成立的毫厘科技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针对琼脂糖层析填料微球的生产型硅基微流控芯片,可将单个芯片的总通量提升到百万微球级别。

此外,传统的微球制备方式如釜式反应无法实现精确调控,且受材料、工艺所限,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微球需求。而利用微流控芯片除了能够高效生产粒径均一、粒径分布集中的高性能微球,还具有快速开发不同粒径、不同材质、不同结构微球的定制化能力,以及制造出双层或多层材质包裹的复杂微球,弥补传统微球制备短板,打破中高端微球进口垄断。

在生产效率方面,传统方法要实现微球的粒径控制、筛分、改造和包裹,需要长链条的复杂生产工艺且收率极低,利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微球生产(以琼脂糖微球为例,产业有企业目前可做到粒径方差<5%,收率最高可接近100%),每次技术迭代就可以实现指数级扩增产能或者降低生产成本。

在具有千亿蓝海市场的辅助生殖领域,微流控也正在显示其巨大市场潜力。据2020年底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信息预测,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率将增加至18.2%。据Frost&Sullivan报告,随着我国不孕不育率持续走高、辅助生殖服务渗透率逐年提高以及国家三孩生育政策的推动,预计2023年至2027年辅助生殖领域能够保持14.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2027年辅助生殖服务市场规模约为852亿元。

辅助生殖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操作繁琐重复、操作质量难控制、人为操作误差等问题。微流控技术特性与辅助生殖实践中的检测、操作需求相匹配,有效提升辅助生殖平台操作效率。

比如拜尔洛克利用微流控技术,取代冷冻过程中的所有繁琐、低效、高成本的人工操作步骤,大大提升了冷冻卵子和胚胎的成功率。摩畅科技基于微流控技术实现了胚胎实验室配子筛选、胚胎检测、卵子冷冻和胚胎冷冻等环节的自动化操作,从而助力IVF(体外受精)妊娠成功率的提高以及耗材试剂成本的大幅降低。

问题与挑战,机遇与趋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2024年宠物微芯片市场分析标签大全宠物微芯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是对宠物微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区域市场、市场走势及吸引范围等调查资料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指通过宠物微芯片行业市场调查和供求预测,根据宠物微芯片行业产品的市场环境、竞争力和竞争者,分析、判断宠物微芯片行业的产品在限定时间内是否有市场,以及采取怎样的营销战略来实现销售目标或采...https://www.chinabgao.com/tag/analysis/cwwxp.html
2.头条文章目前已推出基因数据分析一体机和若干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应用软件,获得了多家专业用户的认可。团队介绍:李杰夫:创始人,中科院计算生物学博士,长期从事RNA系统生物学和异构计算的交叉研究,构建了全球领先的多数据库转录组解析系统和泛癌RNA分子分型系统。姚睿捷:系统和市场开拓负责人,复旦大学硕士,生命科学领域超算应用...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841203345523019
1.2024年全球宠物芯片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恒州博智(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宠物芯片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本文侧重研究全球宠物芯片总体规模及主要厂商占有率和排名,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宠物芯片产能、销量、销售收入、价格、市场份额及排名等,企业数据主要侧重近三年行业内主要厂商的市场销售情况。地区层面,主要分析过去...https://www.gelonghui.com/p/1271408
2.宠物芯片行业前景分析.pptx宠物芯片行业前景分析宠物芯片行业概述宠物芯片行业市场分析宠物芯片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宠物芯片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宠物芯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contents目录宠物芯片行业概述01宠物芯片行业的定义与特点宠物芯片行业的定义宠物芯片行业是指为宠物植入微型芯片,以实现宠物身份识别、追踪和管理等功能的行业。宠物芯片行业的特点宠物...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9959078.html
3.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未来展望产业链相关公司深度梳理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图谱 2.核心硬件 芯片、控制器、伺服舵机、传感器、减速器构成服务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硬件方面,服务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等。 (1)芯片 芯片主要负责处理数据、发出和执行指令,服务机器人产品由于结合了多种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芯片的算力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服务机...https://www.360doc.cn/mip/1114476740.html
4.怎么用手机查狗狗的芯片数据分析帆软数字化转型知识库大多数应用程序会自动连接到全球或本地的宠物芯片数据库,如PetLink、HomeAgain等,提供详细的芯片注册信息。包括宠物主人的联系方式、狗狗的健康记录、疫苗接种情况等。确保这些信息已在数据库中注册,并定期更新,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准确找到相关数据。 六、数据分析与管理...https://www.fanruan.com/blog/article/385446/
5.运算放大器芯片全球及中国市场规模研究和预测2024第七章:本章重点分析运算放大器芯片上下游市场情况,上游市场分析运算放大器芯片主要原料供应现状及主要供应商,下游市场主要分析运算放大器芯片的主要应用领域,每个领域的消费量 ,未来增长潜力。 第八章:本章分析中国市场运算放大器芯片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重点分析中国运算放大器芯片产量、进口量、出口量 及表观消费...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877475.html
6.2022年做什么生意好赚钱市场分析 1、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介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心城区居民外迁和新建居住区不断增多,城郊结合部和郊区城镇商业设施相对不足,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巨大,迫切需要配备完善的现代化社区商业来加以满足。现在做啥生意好 ...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484499.html
7.销售易获腾讯独家1.2亿美元E轮融资;社区团购头部平台十荟团与...国内股权一级市场情况 本周创投库监测国内融资事件共计68起,并购事件1起。在已披露融资额的项目中,过亿元融资项目12起。以下从行业分布、融资阶段、融资规模、地域分布等方面具体分析。 1. 行业分布 本周披露融资事件涉及26个行业领域,其中融资案例数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医疗健康12起,企业服务7起,教育培训7起,...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440548
8.深度解析特斯拉最强自动驾驶芯片及视觉传感器在HW3.0时特斯拉使用自主研发芯片FSD,在计算层拥有了完全掌控力。FSD采用双芯片设计,算力达到了144TOPS,对比HW2.5性能提高了21倍,而功耗仅提高了25%。同时在安全性则在系统层面也有很多考虑,比如大量的冗余设计。 同一块板卡上配备两颗芯片,同时都对同样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比分析结果(或者相互验证),再得出最终结论...https://picture.iczhiku.com/weixin/message1579172755754.html
9.中国宠物芯片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工资待遇人才需求...该 地区+行业 样本不足,暂无分析报告 历年招聘工资变化趋势 就业前景(历年职位需求变化) 暂无 2020年较2019年 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样本太少,无法提供占比分析 说明:中国宠物芯片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 2020年招聘职位1个,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需求量越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数据由各地招聘网站...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all/ind-chongwuxinpian/
10.2022年迈瑞医疗发展现状及细分业务分析动物医疗设备具有广泛的...与人用医疗设备不同的是,目前国内尚未出现绝对的龙头, 影像类设备中,迈瑞主要涉及超声,西门子、联影等公司则主要提供核磁、CT;IVD 类 设备中,雅培、爱德士和迈瑞占据主要地位,主要产品包括血液细胞监测仪、生化分析 仪等;生命监护类设备中,迈瑞、木村等企业为市场主导,主要产品包括麻醉机、监护 仪等。相较于进口...https://m.vzkoo.com/read/20220607142461c5e25eb4658adc97fb.html
11.未植入芯片将被视为“黑户”!宠物芯片市场潜力有多大?【未植入芯片将被视为“黑户”!宠物芯片市场潜力有多大?】根据《深圳市犬只电子标签植入管理规定(试行)》规定,10月份开始,未注射电子芯片的犬只将被视为无证养犬;11月份开始,将全面强化执法力度,不定期开展统一执法行动,对未注射芯片犬只的养犬者予严格处罚;2020年年底前,深圳将实现犬只芯片管理全覆盖。(上海证券...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2010061655774180.html
12.芯片自动驾驶宠物智能硬件,2023中国独角兽上演赛道卡位战我们看汽车芯片主要的供应商集中在欧美日,这些芯片企业发展的历程是来自于欧美日的车企在快速发展,面向全球,快速向全球推广产品的时候,结合上游供应链一起带起来的。现在这一波浪潮转到了中国市场,中国车企的发展是需要和本土供应链紧密结合的,所以这个“本土”在我们看来更多的是离客户的距离,我们需要跟客户更近,特别...https://www.cyzone.cn/article/710702.html
13.国内宠物保险“不受宠”背后,这门生意该如何做好?目前中国的宠物保险行业存在一定的增量发展,对比发达国家宠物保险市场的发展或许可以从一些商业模式来参考。 下面这部分我们就以宠物保险公司Trupanion为例,来剖析该公司的发展特性及商业模式,相信我们也能够从中提取一些到中国宠物保险发展的启示。 首先我们为什么会选择Trupanion来做参考,它是北美第一家实现盈利的宠物保险...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54662
14.2020年你还敢创业吗?反正这里有100个新创业机会5G芯片的计算能力要比现有的4G芯片高至少5倍,随着5G的广泛应用,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其发热量也会持续增加,因此手机等3c产品的液冷散热方案正成为电子行业一个重要趋势,将带动和利好具有相关自主技术产品的厂商的市场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估,2018年~2023年,散热产业的年符合成长率达到8%,市场规模有望从2018年的...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07096042&efid=W8AyyZfQhMTqqTMEHTfN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