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镇位于北京市东南,紧距通州城区,总面积102.5平方公里,人口5.4万。张家湾镇辖57个村委会,张家湾镇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先进镇。
区位优势
张家湾镇位于北京市东南,紧距通州城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公路:京津公路、东六环、京沈高速公路从横交错,三座立交桥贯穿全境,快速便捷,距离天安门24公里,京通快速路30分钟到达。
铁路:京秦铁路支线纵穿南北,镇属铁路货场年吞吐量60万吨,龙门吊重20吨;已经通车的八通轻轨大大拉进了我们与城区的距离。
航运:北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半小时可到达。
水运:东距天津新港115公里,沿京津塘高速公路行1.5小时可到达。
轻轨:八通轻轨终点站设在张家湾镇土桥,2003年底轻轨的开通将大大拉近张家湾与北京城区的距离。土桥及周边地区将建成集商业、住宅、饮食为一体的京东重要交通枢纽。
历史沿革
京东古镇张家湾位于通州城南15里,建于元代,因水而得名,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张湾千载运河头,古垒临漕胜迹稠”道出了张家湾历史的古老和古迹的繁多。通运桥坐落在张家湾古城墙边,横跨萧太后河,桥北城楼肆市,桥南人家烟火,正所谓“回首凤城春色好,莺声啼碎碧桃花”之处。
古时,潞河、富河、浑河、里河交汇于此,水势环曲,石桥四布。据传,辽建燕京之后,便利用萧太后河运兵输粮,且每年春季榔阴狩猎,来往均驻跸于此,今之养马圈、牌楼营村即因建有马圈、行宫牌楼而得名,村南将台地处便是萧太后马步兵点将台之所。金建中都,潞河通运,此处成为重要码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通惠河疏凿告成,此处成为水陆要津,“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胜’,时因有漕运总督张瑄(万户)督海运至此,故名张家湾.明初、中期,通惠河失于修浚,凡南来北往人客与物资须经运河者,必停留此处。嘉靖六年,通惠河疏浚,漕船仍经此直达通州。通州八景之一——“万舟骈集’,道出当时盛况。朝廷在此建有通济仓,还设有皇店、宝源与吉庆二榷税、通判都司,巡检司以及盐仓批验所等官署。立有皇木厂、木瓜厂、盐场等库,遂有三村之名(木瓜厂今作瓜厂,盐场今作盐滩).四方商旅来往,百货丛集市肆,遂形成西店,长店(今称张家湾镇)二庄。
城之内外,曾有古迹不少。如元时高丽寺(广福寺)之铁佛高近丈,明代铁锚寺之铁锚数众多,通运桥石狮精美,清真寺槐柏苍劲,曹雪芹家曾在城内开设当铺,琉球学子病故也在城外立墓。
如今,张家湾城之东墙西折北转处,遗迹尚存,玉带河擦墙而过,上跨二座单券石桥,景致幽深,三券平面萧太后桥(通运桥)依然利用,勾连搭四卷礼拜殿仍在,广福寺石碑虽倒犹存,而北运河则早于清嘉庆间东移。该古城遗址为北京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概况
工业重镇
文化底蕴
作为通州区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的重要景区,千年漕运史为张家湾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传奇典故形成了张家湾独特的文化氛围。
1992年出土的曹雪芹墓葬刻石,《红楼梦》中描述的十里街、花之巷引发了一代文豪著述并长眠于此的激烈辩论。
600年的古槐树、辽代、明代修建的古城墙和通运桥是古镇繁荣与沧桑的历史见证。
明代千斤石权,运河古道遗址及漕运巨石等,更印证了“北京城市漂来的城市”的说法。
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是繁荣首都富裕农民的重要措施。张家镇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以葡萄、莲藕茭白、药材和苗木花卉等为主要产品和主导产业。中国葡萄发展协会北京分会京设在张家湾镇,建有两个研究基地,开发研制优质早、中、晚熟葡萄品种50个,四季可供应鲜食葡萄。全镇葡萄种植面积10000亩,年总产量1800吨,在发展葡萄深加工项目上有较大潜力。重点打造了葡萄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苗木花卉交易基地、中药材示范基地、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基地,逐步形成以设施农业为重点、以精品、观光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型”农业新格局。
张家湾葡萄以品种多(优质早、中、晚熟品种100多个)、口感好并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优势打出了品牌,为张家湾镇赢得了“京郊葡萄之乡”的美誉。20公里绿色葡萄长廊已形成全市独特的一道绿色风景,吸引成千上万的都市人来此观光旅游,并享受新手采摘的乐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大片大片莲藕池,坐落在张家湾镇,面积达5000亩。使茭白莲藕成为张家湾镇重要的特色农业资源。中药材基地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00亩,它集中示范、土肥配方试验及籽种繁育、新农机局的应用于一体,突出体现并展示出龙头基地的示范带动效能。
社会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张家湾镇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企业进驻张家湾镇,形成了包括通州开发区在内的多个工业区,民办企业、合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成为张家湾镇经济产业的主要形式,新经济组织迅猛发展,大量外来流动青年向新经济组织集聚。据统计,张家湾镇目前共有新经济组织800余家,其中涵盖流动青年10000余人。
党建带团建,是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核心,也是团组织发挥服务青年、服务大局职能的根本保证。张家湾镇团委认真贯彻区委、团区委精神,始终把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同发展作为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有效途径,积极争取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列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为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有效推进了张家湾镇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张家湾镇团委结合实际重点建团,即在已成立党组织的企业中建团,在规模以上企业建团,在业主是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的企业中建团,在企业或业主受过区级以上表彰的企业中建团,在新经济组织中选树团建典型,不仅方便团建工作的开展,更有效增强了团组织的影响力,为促进团建工作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张家湾镇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截至目前,张家湾镇共建立新经济组织4个,覆盖全镇工业企业、零售、餐饮、服务等各行业,覆盖团员200人,较好地服务了广大外来团员青年,服务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了张家湾镇的经济建设。
行政区划
张家湾镇
北许场村
张辛庄村
上马头村
梁各庄村
土桥村
皇木场村
南许场村
张湾镇村
张湾村
大高力庄村
上店村
贾各庄村
东定福庄村
西定福庄村
立禅庵村
宽街村
小庄村
施元村
里二泗村
烧酒巷村
瓜场村
马营村
何各庄村
牌楼营村
齐善庄村
南姚园村
大辛庄村
枣林庄村
姚辛庄村
中街村
前街村
后街村
苍头村
十里庄村
南火垡村
三间房村
样田村
垡头村
陆辛庄村
北大化村
大北关村
小北关村
南大化村
柳营村
高营村
坨堤村
西永和屯村
东永和屯村
王各庄村
苍上村
后坨村
后青山村
前青山村
后南关村
前南关村
北仪阁村
小耕垡村
远景规划
利用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达到“九通一平”的标准。调整产业导向,构建“都市型”工业格局。
以运河文化产业带开发为大背景,利用现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房地产开发进程,实现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集聚人气、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