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一医保结算清单数据采集标准,提高医保结算清单数据质量,促进医保结算管理行为规范,提升医保管理绩效,国家医保局印发了清单的填写要求及规范。笔者根据规范梳理了主要诊断、其他诊断、手术及操作的选择要求。具体如下:
主要诊断
3.除下列规则中特殊约定的要求外,原则上“入院病情”为“4”(无)的诊断不应作为主要诊断。
4.一般情况下,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诊断要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致。
如: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入院,行胆囊切除术。
主要诊断:胆囊结石伴有胆囊炎K80.1主要手术:胆囊切除术51.2
5.急诊手术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视具体情况根据原则2正确选择主要诊断。
(1)急诊手术的疾病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相比,后者更严重。
如:因下肢挤压伤、股骨颈骨折入院,行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发生肺脂肪栓塞,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主要诊断:创伤性脂肪栓塞T79.1
其他诊断:股骨颈骨折S72.0
(2)急诊手术的疾病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相比,前者更严重。
如:因下肢挤压伤、胫腓骨骨折入院,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治疗。
主要诊断:股骨颈骨折S72.0
其他诊断: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T79.6
(3)急诊手术的疾病与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相比,不能确定哪个更严重时,选择与急诊手术相应的疾病作为主要诊断。
6.择期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作为其他诊断填写,而不应作为主要诊断。
如:因陈旧损伤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肺脂肪栓塞,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主要诊断:创伤后股骨头坏死M87.2
其他诊断:操作后脂肪栓塞T81.7
7.择期手术前出现的并发症,应视具体情况根据原则2正确选择主要诊断。
如:因陈旧损伤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发现下肢静脉血栓,行下肢静脉滤器置入及髋关节置换术。
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I80.3
8.当住院是为了治疗手术和其它治疗的并发症时,该并发症作为主要诊断。当该并发症被编在T80-T88系列时,由于编码在描述并发症方面缺少必要的特性,需要另编码对该并发症进行说明。
如:本次住院为治疗切口脂肪液化,该切口为胃手术后的并发症。
主要诊断: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T81.4
其他诊断:胃术后Z98.8
损伤、中毒外部原因:胃肠道术后并发症Y83.9
9.当诊断不清时,主要诊断可以是疾病、损伤、中毒、体征、症状、异常发现,或者其它影响健康状态的因素。
如:因发热或蛋白尿来诊,出院未能明确病因诊断。
主要诊断:发热R50.9或蛋白尿R80
如:因蛋白尿来诊,出院明确诊断慢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主要诊断:慢性膜性肾小球肾炎N03.2
如:入院后明确为缺铁性贫血,并给予对症治疗,病因诊断可能为:结肠憩室炎?或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诊断:缺铁性贫血D50.9
其他诊断:结肠憩室炎K57.3
溃疡性结肠炎K51.9
12.如果以某个疑似的诊断住院,出院时诊断仍为“疑似”的不确定诊断,选择该疑似诊断作为主要诊断,编码时应按照确定的诊断进行编码。
如:以“急性胆囊炎?”入院,予禁食水、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出院时仍未确诊。
主要诊断:急性胆囊炎?K81.0
13.极少情况下,会有2个或2个以上疑似诊断的情况,如:“…不除外、或…”(或类似名称),如果诊断都可能存在,且无法确定哪个是更主要的情况下,选其中任一疑似诊断作为主要诊断,将其它疑似诊断作为其他诊断。
14.如果确定有2个或2个以上诊断同样符合主要诊断标准,在编码指南无法提供参考的情况下,应视具体情况根据原则2正确选择主要诊断。
如:因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脑梗死入院,分别行心血管造影和脑血管造影。
主要诊断:急性心肌梗死I21
或:急性脑梗死I63
15.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原诊疗计划未执行时:(1)未做其它诊疗情况下出院的,仍选择拟诊疗的疾病为主要诊断,并将影响患者原计划未执行的原因写入其他诊断。
如: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家属暂不接受手术。
主要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K80.1
其他诊断:因病人家属原因未进行操作Z53.8
(2)当针对某种导致原诊疗计划未执行的疾病(或情况)做了相应的诊疗时,选择该疾病(或情况)作为主要诊断,拟诊疗的疾病为作为其他诊断。
如: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拟行胆囊切除术。入院后诊断肺部感染(48小时内发现的细菌性肺炎,入院病情为“3”),暂不宜手术,进行肺炎治疗。
主要诊断:细菌性肺炎J15.9
其他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K80.1
因禁忌症未进行操作Z53.0
如: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留观,后入院继续治疗。
主要诊断:食管静脉曲张伴有出血I85.0
17.当患者在门诊手术室接受手术,并且继而入住同一家医院变为住院患者时,要遵从下列原则选择主要诊断:(1)如果因并发症入院,选择该并发症为主要诊断。
如:锁骨上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后出血。
主要诊断:手术后伤口出血T81.0
(2)如果住院的原因是与门诊手术无关的另外原因,选择这个另外原因为主要诊断。
如:白内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18.多部位烧伤,以烧伤程度最严重部位的诊断为主要诊断。同等烧伤程度的情况下,选择烧伤面积最大部位的诊断为主要诊断。
例1:上肢三度烧伤12%、下肢二度烧伤25%。
主要诊断:上肢三度烧伤T22.3
例2:上肢三度烧伤12%、下肢三度烧伤25%。
主要诊断:下肢三度烧伤T24.3
19.多部位损伤,选择明确的最严重损伤和/或主要治疗的疾病诊断为主要诊断。
如:脾破裂、肝挫伤、肋骨骨折,行脾切除术。
主要诊断:创伤性脾破裂S36.0
20.中毒的患者,选择中毒诊断为主要诊断,临床表现为其他诊断。如果有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的诊断,应写入其他诊断。
如:可卡因意外过量引起昏迷。
主要诊断:可卡因中毒T40.5
其他诊断:昏迷R40.2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依赖综合征F14.2
损伤、中毒外部原因:麻醉品和致幻药[致幻剂]意外中毒X42
21.产科的主要诊断是指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合并疾病。没有任何并发症或合并疾病分娩的情况下,选择O80或O84为主要诊断。
如:妊娠期糖尿病、头位顺产。
主要诊断:妊娠期糖尿病O24.4
22.当患者住院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康复,选择患者需要康复治疗的问题作为主要诊断;如果患者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原发疾病已经不存在了,选择相应的后续治疗作为主要诊断。
例1: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语言障碍。
主要诊断:言语障碍R47.8
其他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I69.0
例2:髋关节退行性病,已行髋关节置换,应选择康复治疗方式作为主要诊断。
主要诊断:物理治疗Z50.1
其他诊断:人工髋关节Z96.6
23.肿瘤
(1)当住院治疗是针对恶性肿瘤时,恶性肿瘤才有可能成为主要诊断。
(2)当对恶性肿瘤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包括原发部位或继发部位),即使做了术前和/或术后放疗或化疗时,选择恶性肿瘤为主要诊断。
(3)即使患者做了放疗或化疗,但是住院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肿瘤诊断(如恶性程度、肿瘤范围),或是为了确诊肿瘤进行某些操作(如:穿刺活检等),主要诊断仍选择原发(或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
(4)如果患者本次专门为恶性肿瘤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而住院时,选择恶性肿瘤化疗(编码Z51.1)、放疗(编码Z51.0)或免疫治疗(编码Z51.8)为主要诊断,恶性肿瘤作为其他诊断。如果患者在一次住院中接受了不止一项的上述治疗,则可以使用超过一个的编码,应视具体情况根据原则2正确选择主要诊断。
(5)当治疗是针对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时,以继发部位的恶性肿瘤为主要诊断。如果原发肿瘤依然存在,原发肿瘤作为其他诊断。如果原发恶性肿瘤在先前已被切除或根除,恶性肿瘤个人史作为其他诊断,用来指明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例1:入院主要针对肺癌(未手术切除)脑转移治疗。
主要诊断:脑继发恶性肿瘤C79.3
其他诊断:肺恶性肿瘤C34.9
例2:入院主要针对肺癌(已手术切除)脑转移治疗。
其他诊断:肺恶性肿瘤个人史Z85.1
(6)当只是针对恶性肿瘤和/或为治疗恶性肿瘤所造成的并发症进行治疗时,选择该并发症作为主要诊断,恶性肿瘤作为其他诊断首选。如果同时有多个恶性肿瘤,按照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顺序书写。
C当患者为了接受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而入院,治疗中产生了并发症,如:难以控制的恶心、呕吐或脱水,仍选择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为主要诊断,并发症作为其他诊断。
(7)未特指部位的广泛转移恶性肿瘤
未特指部位的广泛转移恶性肿瘤使用编码C80,该诊断只有在患者有了转移病灶且不知道原发和继发部位时使用。当有已知继发部位肿瘤的诊断时,应分别逐一诊断。
(8)妊娠期间的恶性肿瘤当妊娠者患有恶性肿瘤,选择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并发恶性肿瘤(099.8)作为主要诊断,ICD-10第二章中的适当编码作为其他诊断,用来明确肿瘤的类型。
(9)肿瘤患者住院死亡时,应根据上述要求,视本次住院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1)并发症:指与主要诊断存在因果关系,主要诊断直接引起的病症。
2.其他诊断填写要求
(2)患者既往发生的病症及治疗情况,对本次住院主要诊断和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影响的,应视为合并症填写在其他诊断。
(3)如果既往史或家族史对本次治疗有影响时,ICD-10中Z80-Z87对应的病史应填写在其他诊断。
(4)除非有明确临床意义,异常所见(实验室、X-RAY、病理或其他诊断结果)无需编码上报;如果针对该临床异常所见又做其它检查评估或常规处理,该异常所见应作为其他诊断编码上报。
(5)如果出院时某其他诊断仍为“疑似”的不确定诊断,应按照确定的诊断编码。
(6)按照要求将本次住院的全部诊断(包括疾病、症状、体征等)填全。
手术和操作
1.主要手术和操作是指患者本次住院期间,针对临床医师为患者作出主要诊断的病症所施行的手术或操作。一般是风险最大、难度最高、花费最多的手术和操作。
2.填写手术和操作时,优先填写主要手术或操作。
3.填写一般手术和操作时,如果既有手术又有操作,按手术优先原则。
5.手术和操作填报范围
(1)ICD-9中有正式名称的全部手术要求编码填报。
(2)除“A.无需填报和编码的原则”及“B.无需填报和编码的操作”要求以外的操作均应进行编码填报。
A.无需填报和编码的原则:
注意:
①ICD-9中的标准优先;
②如果需要全身麻醉而进行的操作,上述编码要编;
③对于日间医疗的患者,上述如果是主要住院原因要编。
常规需要填报的操作
临床操作尤其是治疗性操作和有创诊断性操作均属于常规填报内容,主要包括:
无需填报的常见操作
1.诊断性超声类,如腹部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除外经食管超声心动TOE)等。
2.无创性心脏和血管检查,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生理检查、Doppler检查等。
3.心脏应激试验,如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蹬车运动试验、铊应激试验伴经食管心室起搏等。
4.解剖和生理测量与手法检查类,如肺活量测定、牙科检查、肌电图[EMG]等。
5.显微镜检查,如气管、支气管、胸膜、肺标本和痰的显微镜检查等。
6.诊断性放射学及核医学类,如CT检查、血管CT显像、X线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肾清除率检查等。
7.全麻手术的必要插管操作,如留置导尿管的置入术、胃插管减压等。
8.为其他治疗及监测而进行的动脉或静脉插管(包括随后的监测),如PICC、CVC、24小时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压监测、肺动脉嵌入压监测等。
9.除耻骨上造瘘插管以外的泌尿系统插管。
10.鼻—胃管插管的减压和鼻饲(除外新生儿)。
11.注射类,如常规药物输注等(除外日间治疗主要药物、化疗、新生儿特殊药物干预)。
12.手术及操作中的某些组成部分及常规维护,如石膏的固定(置换、去除)、经留置导管的膀胱灌注、膀胱造口冲洗等。
13.伴心脏手术时,经皮或经静脉置入的临时电极(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包括对其进行调整、重新定位、去除电极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