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延迟退休方案已趋于成熟:养老金领取机制、退休年龄怎么改
“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是中央对延迟退休改革的最新定调。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中提到,延迟退休将会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小幅逐步调整,以减少社会震动,争取更多支持。
除了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之外,强调激励作用的弹性退休也进入了决策层视野。这也就意味着,在我国已经实行了70多年的强制退休制度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未来政府只需要制定领取法定养老金的年龄,民众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何时退休。
难产的延迟退休方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此外,这个方案还提出会适时引入弹性退休政策,不实施一刀切,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形成调节退休年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事实上,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延迟退休已经成为个人顺应预期寿命延长趋势、国家应对长寿风险冲击的一个必需的政策选项。
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1.76亿,占世界同年龄组人口的23.0%,大大高于我国总人口的世界占比(18.2%)。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之一。我国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制定于70年前,上世纪50年代规定退休年龄时,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多岁,到改革开放之初时,劳动保险法下的退休制度是37个人工作,一个人退休。而到了2019年,我国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为3∶1,但退休年龄却一直没有改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第一财经表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可以推后支付养老金,这样就可以缓解养老金的压力,二是延长工作会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和积累,通过这样的“一进一出”,延迟退休能极大地改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
渐进式、弹性退休获得更多共识
过去五年,学界也纷纷提出了一些其他方案,总的来说,渐进式、弹性退休赢得了更多共识。
杨燕绥表示,延迟退休应该男女有所分别,女工人50岁退休确实太早了,延迟速度应略快一点,比如一年延迟一岁,先延迟到55岁;男性则每年延迟半岁,先延迟到62岁,这是当前比较合适的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这就类似于很多发达国家实行的弹性退休制度。董登新表示,我国实行的强制退休制度,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必须强制退休,雇主有权利终止劳动者的工作,但在实行弹性退休的国家,劳动者到了法定退休年龄,若劳动者身体健康愿意继续工作,雇主无权拒绝。同时,对于晚退休者,国家还会在养老金上给予奖励。
以美国为例,对于提前退休、正常退休和延迟退休等三种情况给予不同的养老金领取标准。董登新介绍,美国政策退休年龄是66周岁,男女统一,美国允许最早的退休年龄是62岁,最高是70岁。如果劳动者62岁退休,退休金就会被扣近30%,如果可以工作到70岁退休,则可以增加30%,并按照此标准终生领取。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也对第一财经表示,推行延迟退休最大的难点就是激励性不够,民众若认为延迟退休明显是吃亏的,这项改革肯定推行不下去。所以必须给愿意推后退休的人足够的激励,并对那些不愿意延迟退休的人保持一定的弹性,这样改革阻力才能小一些。
《中国发展报告2020》同样建议建立弹性退休激励机制。把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水平挂钩,鼓励低龄老年人自觉延长就业年限,减少提前退出劳动市场行为。如德国规定,每提前一年退休,养老金减发3.6%,而每延迟一年,养老金增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