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的管理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基本情况

我市异地就医的概念:1、职工退休后随子女到外地生活或回老家生活。2、参保企业在外地设立的驻外机构的工作人员。3、外转诊人员。4、因公外出、探亲、临时外出发生急诊费用人员。大部分异地就医人员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内。

办理程序:1、异地居住人员:填写“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申请表”,选择居住地二所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申报材料—单位介绍信、退休审批表、居住地户口或身份证(暂住证、居住社区证明),医保局审批后封锁参保地医疗保险待遇,异地就医生效,有效期二年。2、外转院人员:定点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医疗保险机构审批。3、急诊人员:三日内到医疗保险机构备案,符合急诊条件的,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疗机构治疗,发生的费用按政策报销。

2009年我市发生医药费的共8921人,其中异地就医1073人,占12%。异地就医人员的疾病主要是一些老年病和常见病,心脏病、肿瘤和一些疾病的手术治疗占70%以上。

2009年我市医疗保险平均医疗费用6675.5元,异地就医人员平均医疗费用18497.19。

医疗费用及报销:2009年据统计异地就医报销比例为60%,市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75%。

二、现行的异地就医医疗费报销形式存在的问题

2、报销困难:有1/3的异地就医人员举家迁往外地,我市无亲属,还有些无单位(有些参保单位是国家政策性破产企业),发生医疗费时只能自己或子女特意回我市报销,照成参保的异地就医人员生活和工作的不便。

3、医疗监管不到位:在医疗服务领域,由于医生提供医疗服务的垄断性,医生有诱导患者过度医疗消费的倾向。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由于没有医疗保险机构的监管很容易得到过度的医疗服务。其次由于缺乏医疗保险监管,医疗费用核查难,参保人员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报销比例低:由于我国地区间医疗保险发展差异大,各省市及统筹地区是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下根据自己地区的经济情况制定本统筹地区的具体政策,所以在报销范围上有一定的区别,我市异地就医人员大部分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较我市高,报销时按照我市的政策执行时比例较低。

5、享受的医疗待遇少:由于异地就医缺乏医疗保险监管,我市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特殊疾病门诊待遇除尿毒症的门诊透析外其他都不能享受,使异地就医的人员享受的医疗保险政策比本市人员少。

6、医疗费用高:由于异地就医人员是异地住院,既无定额指标又无动态监管,医疗机构对这类病人的医疗费用一般都没有任何限制,异地就医人员又不十分清楚参保地的医保政策,致使医疗费用普遍较高。

7、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随着六十年代参保人员的退休,这些人员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我国现行的人员流动政策导致多数独生子女流向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父母退休后多数投靠子女,这样异地就医人员会大量增加,如果现有的政策不更改会增加更多参保人员的不方便及不满。

三、工作建议

1、提高统筹层次:

(1)统筹层次的提高,患者可在更大统筹范围内就诊,统一了药品,诊疗、服务设施“三个目录”,达到了公平,提高了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2)统筹层次的提高,一方面方便监督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另一方面患者可以实时结算,减少垫付的负担。

2、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网络

(1)由国家统一开发异地就医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统一信息标准,各省、市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网络能够对接,实现参保人员的异地数据传输与医疗费用的监管和结算。

(2)因为有了居住地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异地人员的异地就医手续办理也可以通过在网络上的传输来实现。

3、建立退休的异地人员的医保关系转移

因为参保地与居住地的医疗保险待遇不一致,所以回乡或投靠子女的永久定居的退休人员最好的办法是把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的居住地。但由于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是退休的人员不缴费,并且医疗费用高,所以各统筹地区不愿意接受。国家应制定统一的政策,明确规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的条件和标准,基金补偿机制等。

4、异地委托管理

5、创新服务方法

第一,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的不完善。这也是造成异地就医结算管理问题频生的最主要原因。首先,中央制定的关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法律、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会相应的做出调整。最后各地所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就会有一定的差别,而这个差别就足以影响全国医疗保险制定整体的统筹,造成异地就医结算的障碍。其次,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采用的是属地管理原则,参保人员与参保地区被捆绑在一起,各地医保制度呈现割裂状态,转移接续、异地就医显得格外困难。第二,技术固步自封,缺乏长远的规划。各地医疗保险管理的信息技术只是依据着当地的情况研究开发的,与其它地方的技术不具有兼并性,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且在研发时视域短浅,没有为未来医疗保险的全国联网做规划。第三,人们对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认识不够充分。首先,这种认识不充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一人参保,全家受用”的现象里。这种小农心态使得个别的参保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完全不顾道德、法律的束缚,恣意的弄虚作假、钻漏洞。其次,一些医疗机构、不法商贩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于骗保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态度,甚至还有的会“亲力亲为”参与进骗保的环节中,视法律于不顾。

二、异地就医结算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结语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提升

1异地就医

2城镇职工门诊慢性病基本医疗保险管理

3三甲医院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基本医疗保险是健康的前提保障和有力后盾,因此,加强和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在新医改背景下,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水平,为患者解决后顾之忧,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程.统筹城乡视阈下重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6.

[2]仇雨临,吴伟.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J].东岳论丛,2016(10).

[3]宋占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运行评析[J].保险研究,2014(10).

[4]张再生,李亚男.中国医疗保险法律体系的发展与改革[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4).

关键词: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现状;分析

1铁路职工异地就医报销的现状

1.1产生异地就医报销的增多情况

1.2职工异地就医报销流程复杂

1.3职工异地就医报销的难点

2铁路职工异地就医费用报销难点的原因分析

3对策措施

生病报销难

医保病人跨省异地就医无法即时结算,是长期困扰各地医保机构和参保人的难题。

2009年,广州开始尝试开拓跨省异地就医。由于各地医保政策、参保水平、报销范围等都有很大不同,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格外困难。2011年6月,经多方努力,广州市与湖南、海南、云南3个省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福州、南昌、长沙、南宁、成都等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医保经办机构,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部分省及省会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医疗保险参保人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

王德君老大爷今年68岁,来自东北。2011年,王大爷的儿子在北京买了新房,把他接了过来。

考虑到年岁已高,王大爷早早就给自己办好了异地医保手续。“先办暂住证,然后到所在区里医保中心、街道还有指定的3家医院都盖齐章,再回辽宁老家请医保中心盖章,把这些章集齐了,就把异地医保的手续办好了。这样,我们在北京住院就不需要转诊证明了。”

不过,王德君直到真生病住院才发现,这一套繁琐的程序也只是省下来一份转诊证明。真要报销的时候,一点麻烦也没少:住院之后,首先得跟老家的医保中心报告,“是什么病、在哪家医院看的,都得说清,还得具体到病床号。”

出院后,攒齐了各种单据,还是得回老家报销。“这也就罢了,关键还不能当时报,让我3周以后再去领报销的钱。”王德君很郁闷,老家的房子虽然还在,但久不住人,他只好悻悻然地返回了北京。3个星期后,王德君放弃了亲自回去的打算,请老家的弟弟帮忙办理。“我弟弟过去了,结果没我的身份证,还不行,只好又把身份证快递过去。”

这套报销程序走下来,王德君直感叹:“住院难,出院了医保结算,更难。”

需提高统筹层次,推动信息共享

促成异地医保结算,目前面临哪些现实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长期研究社会保障的副研究员董文勇认为,医保异地实时结算的确契合了很多人的实际需求。不过,要真正实现医保异地实时结算,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各地医保统筹层次较低。

由于各统筹地区“三个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项目1均不相同,因此对不同地区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标准结算,这给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带来很大困难。

“假设医保基金按县级统筹来进行计算,则每一种医疗保险制度都可能有几千个不同的医疗保险方案。医保起付线、自付比例、封顶额度等,都不相同,每一种医疗保险制度都面对非常庞大的数据处理和操作核算等工作。这是对医疗机构和医保机构管理能力的极大挑战。”董文勇说。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全国的信息化联网。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医保异地就医信息技术规范及标准,各地只能依据当地情况自行开发,普遍缺乏统一的设计思想和长远规划,造成各统筹区域间的网络信息不联通,数据资源无法共享,客观上制约了异地医保结算的实现。

在广州,异地就医和医保结算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

据介绍,异地就医是病人与医院直接结算,但医院与病人所在的医保基金还是记账管理。如果结算周期拉长,会对就医医院造成压力。同时,各地基金规模、支付能力参差不齐,外出就医人数众多,必定大幅增加医疗支出,让一些支付能力偏弱的地区增加支付压力。再加上各地医保政策、参保水平、报销范的固有差异,要达到异地就医直接支付的良性运转,还需要假以时日、慢慢磨合。

应实行属地监管,强化分级诊疗

国家人社部提出了推进全国医保联网“三步走”思路:一是实行市级统筹,二是解决省内异地就医的问题,三是解决跨省异地就医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实践情况看,由于各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资源配置差异性很大,实现最终目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因此,近期目标应当是考虑先打破省级统筹区域管理的界限,积极探索以跨省异地联网结算为主、其他各种结算办法相结合的异地就医结算模式。远期目标则应当是统一全国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和服务设施目录,实现异地就医全国联网结算。

董文勇建议,要尽快实现医保省级统筹,实现参保人员标准统一。“提高统筹层次,既是保障医保公平性的需要,也是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的重要条件。”他认为,目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是两个制度、两套经办机构。要围绕医保制度的根本宗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尽可能就近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解决基本医疗负担。

其次,董文勇建议尽快推进信息的联网互通。各地的医保信息互通,是实现跨省异地医保的必要前提。希望尽快推进制度的整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各地医保信息、数据联网,加快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

第三,董文勇建议还要实行医保属地监管。医保基金的监管,本来就是医保的一大难点,而跨省异地就医,又进一步增加了医保基金的监管难度。建议实行包括医保监管在内的医保属地化管理,克服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的监管不便,避免医保基金的浪费。

不过,解决跨省异地就医问题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其他的负面影响。

届时,安徽省内各市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信息系统将实现横向的互联互通,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职工和居民,无论在哪个城市参保,都可以在全省其他城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医保费用即时结算。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表示,我国正大力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目前27个省份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新农合在90%统筹地区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一些地方积极探索以退休异地安置人员为重点,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他介绍,在医疗救助方面,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达到60%。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正全面推进,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吕诺)

北京:药企行贿将被“屏蔽”两年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北京市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实施意见》规定,北京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之前,都必须与生产厂家签署《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产品廉洁购销合同》,院方严禁接受药企以任何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不得将接受捐赠资助与采购挂钩。《意见》中还明确,严禁院方工作人员利用任何途径和方式,为药企统计医师个人及临床科室有关医药产品用量信息,或为药企统计提供便利。药企不得以回扣、宴请等方式影响院方工作人员采购或使用医药产品的选择权,不得在学术活动中提供旅游、超标准支付食宿费用。

河南:居民医保人均补助调至320元

记者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今年河南省将提高医保待遇水平,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人均上调40元。

据河南省人社厅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2297万,覆盖率达95%。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140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157万人。

2014年,河南省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网络,计划年内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参保总人数达到2300万。其中,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参保工作;配合妥善解决产能过剩单位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逐步将机关事业单位等纳入生育保险范围。在此基础上,今年河南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人均补助标准调高40元,即由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同时,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

山西:医保目录将实现“一药一码”

山西将开展“畅通医保”专项行动,推进医保“三个目录”统一编码应用和更新,从而解决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后,费用垫付多、报销难等诸多问题,保障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顺畅进行。

目前,随着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扩大,异地就医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如果全省医保系统“三个目录”编码不统一,极易导致参保患者异地就医报销手续繁琐。此外,“目录”中经常会有新的药品纳入,同时剔除一些老药,这就必须对相应系统进行更新。

据介绍,山西省制定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是为了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规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具体为《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按规定,参保人员发生的“三个目录”范围以外的就医费用,不纳入统筹报销范围。为此,山西省将对医保“三个目录”进行统一编码管理,实行“一药一码”,从而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实时结算。

此外,山西省将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探索具有托底功能的大病保障措施,保障重点向困难人群倾斜。(王斌)

山东:城乡大病医保“按额度”补偿

城乡大病医保试点全面铺开已进入倒计时,山东省一马当先,明确指出2015年起,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将统一按医疗费用额度进行补偿,不再执行20类重大疾病补偿政策。山东省也成为首个明确“按额度”进行补偿的省份。

山东省人社厅厅长韩金峰表示,2014年将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患原新农合规定的20类重大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单独进行补偿。也就是说,以往只对新农合大病保险进行补偿,今年包括新农合和城镇居民都按病种报销,但是仅限于这一年的过渡期内。

韩金峰表示,计划明年取消按病种报销,统一按医疗费用额度进行补偿,但是补偿标准现在还未能敲定,要等待与商业公司谈判的结果来确定。

河南南阳:推动改革创新,加快品牌建设

4月9日~11日,河南省红十字会改革创新暨品牌建设推动会在南阳召开。

南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红十字会会长李建豫在会上指出,在省红十字会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南阳市红十字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工作上有了很大进步。此次会议为南阳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交流借鉴机会,必将对南阳市红十字会工作创新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对策

医疗保险县级统筹存在较多弊端,因此,逐步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已经成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是指在一个地市级区划范围内,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基金、统一政策和统一管理服务。

(一)统一基金

(二)统一政策

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重点就是要在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上统一,具体包括参保缴费标准、参保人员范围、医疗服务项目等多项内容加以统一。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参保缴费标准的统一。目前,各个地区的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一般采取的是固定保险费率,在职职工以工资数额作为缴费基数,按照不同比例来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为了确保低收入参保人员也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实行全体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同等。但是由于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除了在职职工以外,还有较多灵活就业人员是采用统一缴费基数来参保的,对于这些人来说,实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后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参保行为。因为在县级统筹时,这部分人员的缴费基数参照的是本县社会平均工资,但是在市级统筹后,会参照本市社会平均工资,而城市职工工资收入往往高于县城职工,这样就会增加这部分人员的缴费负担。所以,各个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缴费基数。

(三)统一管理服务

所谓异地就医人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在统筹地区之外就医的参保人员,其医疗行为主要发生在外地,但是其医疗保险关系仍然在原工作单位所在地[3]。异地就医人群类型由以下4种构成:异地安置、异地工作、异地转诊、其他就医。

2上海市医保异地人员就医现状

近年来,上海市医保异地就医人员数量不断增长,特别以寻求住院医疗为主的异地就医数量较大。2013年,医保异地就医出院人数达到66.7万人,占上海市出院人数的23.1%。其中,三级医院住院医保异地就医人员占比最高(29.8%),从门、急诊人次来看,上海市医疗机构外来就医占比为6.0%,其中占比最高的为三级医院(8.2%)。从医疗费用来看,2013年医保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占上海市医疗总费用16.4%。其中门诊费用占比8.0%,住院费用占比为24%。三级医院医保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占比较高,为31.0%。从服务量来看,医保异地就医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以2012年住院为例,约71.8%的外来就医流向三级医院[5]。由此可见,三级医院承载着大量的医保异地就医。

3医保异地就医对医院服务系统的影响

4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根据问卷内容对上海某三甲医院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10月1日期间,医保异地就医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随机发放共520份问卷,有效问卷508份,问卷有效率为97.6%。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9.0、Excel等工具对问卷中的个人信息、医疗就诊、个人期望与满意度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加以整理分析,阐述这一就医现象的实质。

5分析及讨论

5.1医保异地就医人员参保省份分布情况

5.2医保异地人员异地医保类型

问卷中,异地安置人员(离休、退休人员回到原居住地等)占15.55%,这是异地就医的主要人群之一,通常安置地的医疗待遇往往要好于参保地,异地安置人员感到就医待遇不平等。异地转外就医人员占64.57%,该类患者多为重大、疑难疾病患者,因当地医疗技术的欠缺,不能治疗,到三甲医院就诊。此种情况产生的人数和医疗费用都占较高比例。异地转外就医在管理上难度很高,成为异地就医管理的棘手问题。异地工作人员占10.63%,这类患者虽然数量较少,但通常情况下都是事后才会通知医保部门,医保部门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其他人员(包括意外事故、外地大学生医保等)占比9.25%。

5.3医保异地就医人员对医保政策规定的了解程度

5.4医保异地就诊集团化管理

5.5某三甲医院医保异地就医存在的问题

5.5.1各地不同的政策,医生无法完全掌握各地医保药品或诊疗项目等,导致患者许多费用无法报销。问卷显示,有13.39%的医保异地就医人员认为“操作口径不一,对接困难”。全国医保政策各不相同。比如药品目录方面,虽然国家制定有全国医保药品目录,但各地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药品的需要程度,制定自己地区的医保药品目录。异地医保经办机构在给患者报销时,是选择按照上海医保药品目录执行还是当地医保目录执行都各有不同。另一方面,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相应办理异地医疗的条件、办理手续所需要的材料、门诊住院享受的报销方式等众多的条件,由于这些不同要求的限制,没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导致医保异地就医人员就医过程及过后的报销程序中遭遇了很多的障碍。同时,医保异地就医政策、报销范围的不统一,也给医院对异地医保管理带来困难。因各地报销范围的不同,导致医生难以抉择开具何种药物或检查。

5.5.2政府医保异地就医政策宣传仍然不够,异地与医院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目前,绝大多数医保异地就医人员都是通过“医保经办机构直接办理”或者“异地委托代办报销”的方式进行费用报销,造成了他们报销的不便。正是因为医院与当地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双方之间除了签订委托代办协议,再无任何实质上的进展,使异地就医人员不能在医院直接进行报销。

5.5.4对异地就医行为难以监督和管理。在医院和医疗工作人员方面来看,他们在病患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因为其掌握着主要的医疗资源,这种资源不仅仅包括有形的医疗器械等,更包括无形的医疗知识,但同时病人没有专业的医疗常识,在就医过程中只能听从医院和医生的指导和安排。有可能出现“过度”医疗的情况发生。从参保人的角度来看,部分参保人利用医保异地管理的漏洞,骗取额外的保险金利益。冒名顶替骗取保险金、报销过高的医疗费用、或者在病种等方面弄虚作假。

6政策建议

6.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6.2建立标准化的异地就医管理规范

不同地区之间医保政策可能存在差异,在两地医保经办机构确立双方代管关系后,各方应给予异地医保对象与本地同等的医保待遇,采取同样的管理措施。同时,医院以及异地医保机构对医保异地就诊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1)医院与异地医保机构签订就医协议,加强异地就医行为的事前监管;

(2)医院与所属地医保经办机构及时沟通患者信息,对异地就医进行事中监管。医院医保办公室设有异地就医登记表格,凡医保异地就诊患者出院结账后,需由医院医保办公室审核方可离院。

(3)异地就医费用的审核,强化事后监管。

6.3建立医院与异地就医费用网络结算平台

6.4推行医院集团化管理,有效实现转诊分流

医院为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优质资源科室可与区中心医院或二级医院组建集团分院。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和集团分院的对医保异地就诊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

(2)医疗信息共享,减少病痛,降低医疗费用;

(3)设置辅助诊断中心,确保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4)专家开展下沉服务、缓解医保异地就医患者“看专家难”问题;

摘要中国社会进入到了老龄化阶段,随着社会变迁速度加快,养老方式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革,老年人口的流动问题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老年人愿意选择异地养老,但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异地养老主要瓶颈。本文从异地养老不同群体出发,考察中国异地养老中遭遇的社会保障问题,以期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障异地养老可持续发展

一、异地养老内涵

二、异地养老动因分析

三、异地养老选择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简析

1.异地养老中的养老保险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参保人员在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对农民工一视同仁。这一政策中仍然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办法》中强调基本养老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忽略了一部分群体就是那些在企业工作缴纳养老保险后失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城市职工,他们既不能像农民工一样退保,也没有接续缴费的单位,在自我缴费后,原有的缴费不能和自我缴费合并。第二,《办法》中指出在转移个人账户存储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这说明单位缴费不能全额转移。这样依然会造成参保人员的账户损失,那些选择异地养老人员养老金水平会异于原来的养老地水平。

2.异地养老中的医疗保险问题

农民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大致同等的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从总量上看,城乡差距突出表现在:占全国70%的农业人口,仅享受了23%的卫生资源。从人均水平看,城市人均卫生费用为农村的3.53倍。农村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低,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绝大多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农村卫生人员状况也堪忧,40%和88%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医生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由于缺医少药,服务水平不高,致使60%的农村居民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县以上医院就诊,增加了看病成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进行了一次“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国抽样调查,此次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0个县(市、区)。在调查的17个社会问题中,“看病难、看病贵”排列第一①。

3.异地养老的其他其他情况

“异地养老”的老人还常常遇到应享受的福利却难享受的情况。在每个城市,老人都有一些特别的福利,譬如公园等场所向老人免费开放以及免费乘坐公交车辆等等。然而,通常这些福利只有本地老人才能享受,这对“异地养老”的老人来说是有失公平的。

四、异地养老社会保障对策分析

1.建立全国统筹,避免政策碎片化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实际上还是在原有的制度框架内的权益之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障的转移问题,只有尽快建立全国统筹,才能避免政策的碎片化。建立全国统筹要解决几方面的问题:一、参保人的参保缴费记录必须是清晰的,无论记录格式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全国要统一,否则就没有办法在全国流动。二、需要重新设计一些转出账户和转入账户,以保证资金在转移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三、需要完善的就是在转移之后,必须保证参保人在最后领取待遇的时候,能够把他在各地就业积累的养老保险权益累计计算。

2.加强医疗保障服务的均等化,推进医疗制度改革

首先从源头上提高社会保险缴费的统筹层次。如果能够实现全国统筹,统一费率、统一待遇支付,老年人异地就医的制度障碍就会不攻自破。

其次、在属地管理体制下,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医疗保险信息的全国联网,将医保卡的个人信息在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处理,使得老年人异地就医就像到商业银行存取款一样方便、快捷。海南、山西、黑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六省区8日在此间举行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再次、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制度;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服务协管制度;采取委托对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的方式,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

最后、加快农村的医疗卫生措施建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选择异地养老的人群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然而医疗卫生水平不均衡性是异地养老遇到的最大的障碍,老年是医疗服务高需求人群,医疗卫生设施是老年人选择居住地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公平老年人的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医疗服务体系。我国2003年和2007年起先后试点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文简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本文简称“城居医保”),标志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全覆盖。但是这两项制度仍然是按人群划分的,而且这种划分延续我国城乡二元的体制的。无论怎么发展都会造成城乡的医疗卫生水平的差异化,因而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问题一定要与医疗保障制度的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联系在一起,不能就事论事,试图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最终造成制度的“碎片化”。

另外加速城市化进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与“单位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代之以与社会服务相适应的“社区”主导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异地养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包括为老人提供集中养老的居住环境,还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如老年人保险、房产转让抵押、养老信息中介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些养老问题的政策研究,切实简化“异地养老”的办理手续,让更多“异地养老”的老人晚年生活更幸福、更快乐。

注释:

参考文献:

[1]马兰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1(23).

关键词:农民工;异地结算;医疗保险

一、研究异地就医结算问题的必要性

(一)农民工规模逐年增加我国农民工规模在近5年内持续增加,外出和本地农民工数量稳步增长。据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2.8亿人,比2016年增加481万人。在农民工总量中,外出农民工约1.7亿人,增长1.5%,而本地农民工约1.1亿人,增长2.0%。从外出农民工总量来看,省内流动农民工9510万人,比跨省流动农民工多1835万人。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农民工省内流动占比高达82.5%,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省内流动占比分别为38.7%和49.0%,而东北地区农民工省内流动占比较高,为76.4%。这表明农民工流动趋势已成常态化,且中西部农民工多数选择出省务工,而东部和东北地区农民工由于本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多偏向省内务工。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工若参加职工医保不仅增加企业用工成本,而且个人还需交纳更高的参保费用;若参加就业地城乡医保,则又考虑自身未来仍有回乡的可能性。因此,大部分农民工选择户籍地参保,这就导致农民工对异地就医结算存在刚性需求。

(二)各地异地就医实施情况为了配合中央层面完成异地就医结算工作部署,各省市纷纷进行了积极推进。2014年10月,四川省正式实行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紧接着在2016年底实现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1];2017年2月,北京市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截止2017年5月,河北全省所有统筹区已全部完成接入;截止到2017年8月,人口流动大省河南省完成所有统筹区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分别有145家和9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总的来说,全国大部分省份基本实现了省域范围内的异地就医即时兑现,跨省联网结算工作也相继完成。

二、农民工异地就医结算面临的困境

三、完善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补偿机制为提高参合地医保经办机构和就医地医疗机构双方的医保基金风险共担能力、切实服务好农民工群体异地就医结算便利性,建立完善的资金补偿机制应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一是构建异地结算专项基金。以省为单位成立医保基金管理机构,各省分别按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医保基金收支盈余向地级市预先提留部分医保基金,构建异地结算专项基金,统筹使用,统一管理。各省依据本省农民工流向,即省内流动还是省外流动,从医保基金中提取相应比例,直接预付给省内或省外定点医疗机构,以此减轻就医地医疗机构垫资压力。河南省已经成立省级跨省异地就医财政专户,截止到2017年8月,已向28个省份拨付预付金2975万元。二是构建垫付款硬性回拨制度。未能及时构建异地结算专项基金的省份,要与就医地医疗机构沟通协商,制定规范的垫付款汇款期间、方式等,以此保证资金补偿及时到位。

THE END
1.我们帮您问丨参保人临时外出就医是否需要备案?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参保人员临时外出其他省份就医分为两种情况:异地门诊及异地住院,其中,异地门诊就医无需备案,可携带电子医保凭证或社会保障卡到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就诊报销即可;异地住院就医则需备案,可通过微信搜索“医保鄂帮办”小程序——服务——异地就医备案,备案类型中选择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即可(“内蒙古医保APP”、“国家医保服...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6UPB7R0534BR9J.html
2.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07年度劳动保障研究厅级课题...18、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综合促进机制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承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李秀兰 课题组成员:孙文平 19、劳动力市场侵权问题研究 课题管理单位:承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课题负责人:田春祥 课题组成员:于海臣、曹普生、高文成 20、建立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协查制度研究 ...http://www.110.com/fagui/law_304836.html
3.探索退休人员“异地就医”的有效渠道(医疗论坛)【关键词】退休人员;“异地就医”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3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74-02 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为此,国务院于一九九八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6-1959A/2010/09/334.htm
4.铁路医保异地就医铁路医保异地就医是指铁路职工在异地就医时,可以享受铁路医保的医疗待遇。铁路医保是铁路职工的一项重要福利,为他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保障。铁路医保异地就医的政策规定了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和要求。首先,铁路职工需要在异地就医前,向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就医地医院的诊断证明、住...https://www.xyz.cn/toptag/tieluyibaoyidijiuyi-114504.html
1.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医保异地备案就医须知河南省省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备案人员就医须知 一、备案范围 1、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指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且户籍迁入定居地的人员。 2、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指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 3、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指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https://www.zzrvtc.edu.cn/ltx/2018/1203/c517a7543/page.htm
2.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办法(3)退休后回原籍或随子女居住选择广西以外地市作为就医地的,应进行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可在就医地所有与国家异地结算平台联网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办理住院,用社保卡直接结算。因为国家异地结算平台只有住院结算功能,无门诊结算功能,也无连接药店,办理了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可在就医地二级以上医保定点医院就医购药,用现金结算...http://www.nn8yy.com/html/2019/zcfg_0312/342.html
3.江西: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等可申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中工民生新华社南昌7月25日电(记者邬慧颖)记者从江西省人社厅了解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转院人员以及其他符合异地就医的备案人员,若已参加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均可申请办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 日前印发的《江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指南》明确,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https://www.workercn.cn/32850/201807/25/180725110401230.shtml
4.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通用8篇)经过有效的沟通,争取属地医保中心最大的支持,为职工就医提供便利。具体措施是:一是施工所在地的异地定点医院对所有在职人员广泛适用。考虑到施工单位流动施工的特殊性,属地医保中心允许我们在每个施工所在地选择两所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作为施工所在地的定点医院,报医保中心备案。二是常住异地职工就近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就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6v713en.html
5.湖北武汉铁路局职工医疗保险办理异地安置的条件及流程是什么?办理异地安置的条件是退休后返回原籍长期居住或投靠亲友在异地居住至少一年以上的退休人员,若其居住地县级范围内没有路局定点医疗机构,可提出异地就医申请。办理的流程为由本人向单位提出异地就医申请,填写《武汉铁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湖北武汉铁路局职工医疗保险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一...https://mip.66law.cn/laws/512245.aspx
6.重庆市各区县异地就医备案电话重庆市各区县异地就医备案电话 区县职工医保居民医保 万州区023-58571233023-58571233 黔江区023-79245427023-79245059 涪陵区023-87806107023-87806107 渝中区023-63557905023-63557905 大渡口区023-68950805023-68950805 江北区023-67867027023-67867027 沙坪坝区023-65458713;023-65458727023-65458713;023-65458727 ...https://www.fenzhi.net/post/aab78de9c4e7ea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