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可以说,他们的思想有多活跃,他们想象的空间就有多高,他们童真的翅膀就能飞多远。好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并从他们的语言和玩乐中寻找童真和童趣,发现它们,并把它们变成有趣的作文素材。记得我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他回到家急急忙忙地去卫生间,冲水的时候发现卫生间的抽水马桶发出“咕哒哒”的声响,他异常兴奋地跑出来,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声说:“我们家的卫生间会唱哆来咪发索啦西啦!”一种在我们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声响,在他的世界里就成了动听的音乐。我们住的家属区里有火车的站台,在站台上有很多已经装满粮食的火车皮,每节车厢上都蒙着军绿色的篷布,我儿子看见后,也是一个劲儿地说:“这下火车不冷了,它盖被子了。”这就是童真的魅力!
作文的素材找到了,就剩如何把有用的素材组织成作文了。秉承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恰当地把素材进行处理,对他们来说,桌子凳子都是有语言有生命的,小猫小狗和动画片里演的一样,会说会笑会生气,有丰富的人文情怀。那老师就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他们一样年轻,和他们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快乐地说,轻松地写,把自己置身事内,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
在写的过程中,需要提醒同学们,童话素材里表现力最多的就是说,说的话如何用提示语来写,用什么样的提示语才能更生动地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和展示的语言美。很多同学词汇量贫乏,写到说话的地方,用得最多的都是没有任何修饰成分的提示语,如小明说、我说、他说、妈妈说等等,如果能耐心细致地启发他们,在用说字的同时,添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激动地说、满脸通红地说、一字一顿地说,再让他们将两种提示语的语言表达效果进行对比,他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在作文的过程中加上一些修饰成分,语言的魅力就充分展示出来了。
[关键词]《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稚真之心;手绘;“魔化现实”;叙事上的断裂
2008年7月,宫崎骏亲自编剧并导演的最新作品《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在日本481家影院全线上映,这种情况史无前例。由于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本身就是镶金招牌,《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更被早早认定为年度日本电影票房冠军。
宫崎骏的作品大都以少年和少女为主角,而以低龄儿童为主角,以孩童心态和视角制作的动画仅有1972年的33分钟的短剧《熊猫,小熊猫》、1973年的38分钟的短剧《小熊猫――雨天杂耍》和1993年的剧场电影《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可以说是这位67岁的动画大师时隔15年后的童心复萌之作,影片改编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这个童话曾被改编成《小美人鱼》,成为迪斯尼动画的经典作品。与其相比,可以看出吉卜力艺术片与好莱坞商业类型片截然不同的美学追求。
一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讲的是儿童以稚真之心赢得大人的关爱与理解,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沟通的主题。
《海的女儿》讲述小人鱼向往人间生活,到了15岁生日的那天,她浮出了水面,在暴风雨中救了落水的王子并爱上他。可是王子却误认为是另一位公主救了他而爱上了公主。小人鱼非常伤心,为了能再一次见到王子,她用自己美丽的声音和巫婆交换,获得了人类的双腿。她扔掉了姐姐们牺牲头发换来的重返大海的匕首,最终没有让她心爱的王子的一滴血溅到她身上。在第二天日出的瞬间,她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和他的新娘的脸庞,自己慢慢地变成水上的泡沫。这个唯美感伤的悲剧故事,使全世界无数的女孩儿为之潸然泪下。
在《小美人鱼》中,迪斯尼公司的编导把安徒生的爱情悲剧改编成了一个正邪争斗的爱情喜剧。小美人鱼和王子相爱,最后战胜了要挟鱼王让位的邪恶巫婆,以大团圆结局。影片充满着迪斯尼动画惯有的商业类型电影的元素:歌舞、插科打诨、激烈的矛盾冲突、正邪大战,英雄救美等。安徒生童话中充满悲剧感和崇高感的牺牲精神,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而变成大众快餐的《小美人鱼》改爱而不得的悲剧为大团圆的喜剧,虽然带给观众以短暂的满足和快乐,但却缺少了《海的女儿》感人至深的余韵。它充满着娱乐至上的商业气息,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流水线上下来的辉煌而又模式化的商品,满足了观众“消费快餐”文化的心理。
宫崎骏自述面对这个“神经病和不安的时代”,他想用电影描绘出爱与责任、海与生命这些最原本的概念。《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也选取了《海的女儿》人鱼变身为人的故事,但影片的主题已经不是《海的女儿》中为了所爱者的幸福无私献身,也不是《小美人鱼》中邪不胜正、爱情万岁的主题,而是变成了儿童以稚真之心赢得大人的关爱与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主题。影片处处以儿童之眼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充满着童趣。
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宫崎骏强调了童真和爱心的可贵。5岁的宗介救出了卡在果酱瓶里的小金鱼波妞,单纯而善良的两个“人”渐渐互相喜欢了,宗介也立下“我要保护你”的誓言。可惜好景不长,波妞很快就被带回了海里。由于宗介心无芥蒂地处处关心保护她,因此才使有些任性的波妞渴望变成人类。借用姐妹们的力量,波妞回到了宗介那里,因此破坏了父亲毁灭人类的计划,引起了海啸和暴雨。在母亲的劝说下,魔法师父亲与人类达成了和解。用古老的魔法把波妞变成人,需要一个认同并知道她真正样子的男孩,条件是男孩不变心。如果魔法失败,波妞就会变成泡沫。纯真的宗介说:“不管是鱼、半人鱼、人类,我都喜欢波妞。”魔法终于灵验了,世界的心扉敞开了,人和海中生物终于达成了和解。
在影片中,宗介的母亲理纱是照顾老人的服务员,年轻的父亲由于在小金井丸轮船上出海工作,不能按时归来,因此惹得精心准备饭菜的母亲大发雷霆,并用灯语责骂。而纯真的宗介则牵挂着父亲的安危,最终感动了母亲。理纱忠于职守,冒着大雨去照看向日葵之家的老人,一念所起,勇往直前。脾气不好的时奶奶最终也笑逐颜开,健步如飞。人与人相互理解,影片最终是一个温馨和解的结局。
影片着眼于现实,体现着作者电影的个性化追求。在当代社会,人与人的沟通之难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由于工作的压力,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聚少离多,由于缺乏交流,产生了许多隔阂和误解。宫崎骏对此深有体会,在儿子吾朗5岁时,他因忙于工作而没有尽到父亲的职责,导致现在与年近四十的吾朗关系一直不佳。
由于自己一直忙于动画的制作,儿子从小就缺乏与自己的交流。在儿子眼中,动画片更像是自己的爸爸,他就靠着看父亲制作的动画片与父亲交流。儿子成人后又对其艺术能力的不认可,不轻易给以重任让其磨炼。对其导演处女作又颇有微词,父子之间的关系可想而知。影片以儿子小时为蓝本,创造了懂事、有爱心的男主角“宗介”,既表达着对自己孙子的钟爱之情,又表现了对儿子小时候可爱模样的回忆。将自己的家庭和感情投入到电影中去,恐怕是他的第一次。他为自己的过失反省,并希望借此重新修补父子关系。也希望父母们能够在小孩的成长阶段多多关心,以免造成父子难以沟通以致对立的无奈结局。
二
宫崎骏把童话故事和当代生活结合了起来,作为现代版的《海的女儿》,《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一部“魔化现实”的作品。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则完全把这个童话故事植入当下生活。5岁的宗介在上幼儿园;妈妈理纱是照看行动不便的老人的工作人员;父亲耕一是船员,妈妈常常要在悬崖上给船只发信号。而驾着小汽车奔跑,车后随之而来的惊天海浪原来是波妞的魔法所为;丑陋病相的海洋男巫拥有美丽丰腴、法力无边的海洋女神做妻子,子女是无数的小金鱼;海洋男巫驾驶的是有四个鳍的潜水艇,他可以用魔法驱逐大黑鲸鱼为其爪牙;波妞舔了人类的血,变出了手足,巫师却用魔法压制了下去;波妞乱用魔法,在世界上开了个洞;海洋女神充盈大海,可以普救众生,被船员呼为观世音菩萨;古老的魔法可以使人鱼变成人类,半瘫的老人在海洋女神的魔法下也可以健步如飞……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会觉得特别的惊异,但在电影中,无论是宗介、理纱还是那一群老奶奶,对这样的事情都坦然接受。似乎古老的魔法又回到了当下的生活。这样的创作理念我姑且称之为“魔化现实”。
15年前,宫崎骏的《龙猫》就制造了这种似真似幻情景:五月和梅可以在雨夜邂逅体型巨大的龙猫,并接受它的馈赠;龙猫施展法力可以使种子发芽,很快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也可以坐上龙猫的专车猫巴士,在电线上飞驰,去看生病的母亲,并送给她东西。在宫崎骏看来,孩子的眼睛是最纯真的,他们可以看到大人所看不到的事情。尽管从大人的角度看来,这是荒诞不经的,但是在孩子看来,这样的事情是会发生的,也应该发生的。可以说,这部片子和《龙猫》一样完全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构思的。由于这种儿童思维,确切地说是“童话思维”,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体验。
在影片中现代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也被一再强调。美丽的大海中被丢弃了无数的垃圾,人鱼波妞就是被一个废弃的罐头瓶卡住脱不了身,而被宗介捡到的。波妞的爸爸憎恨人类丢弃垃圾污染海洋,仇恨人类捕杀海洋生物。他寻找波妞来到宗介家,身背一个消毒桶,不停喷撒着海底纯净的水。当他在河中追逐宗介时,不停地要拨开漂浮在河面上的垃圾。人类对大海的污染,引起了巫师对人类的极度不满和憎恨。他告诫那些小金鱼:“人类的空气和水是那么的脏。”“人类那种又笨又脏的东西有什么好人类是会把生命从海里夺走的。我也曾经是人类,我为了不是人类,付出了多少”他因此积攒生命之水填着海井,当井被填满时,海的时代会再来临,人类会被灭绝。
海洋的力量是强大而神秘莫测的,当海啸来时,人类几乎无可逃遁。而海洋女神容光焕发,是一位美丽和善的巨神。她在水里仰泳,所过之处,金光万道,救了宗介的爸爸和许多轮船,被船员呼为观音显灵。这些魔幻场景体现出宫崎骏对自然的崇敬之情。而波妞在大鱼背上兴奋地奔跑追逐着宗介妈妈小汽车的镜头尤为壮观。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很少塑造那种彻头彻尾的坏人。尽管魔法师父亲憎恨人类,但不像巫师一样最终坏到底。宫崎骏:“我制作了许多动画,每次我都告诉自己‘电影里没有真正的坏人’。不管故事如何发展,坏人都应该有其善良的一面。我相信坏人通过劳动改造是可以变成好人的。毫不夸张地说,我可以在3集内把一个坏人顺理成章地变成一个好人。总之我不喜欢塑造彻头彻尾的坏蛋。”①在这部作品中,惟一的一个憎恨人类的反面角色海中男巫也不是自始至终的麻烦制造者,他之所以仇恨人类,是因为他对人类污染海洋不满,而且人类捕杀海洋生物。他对自己调皮的女儿波妞管教很严,关怀备至。他一副神经兮兮的样子,似乎还有点惧内,最终被端庄美丽的妻子海洋女神所说服,成全了女儿变成人类的愿望。宫崎骏对成人世界由于贪婪而滋生的战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很是失望。因此才有海中男巫憎恶做人类,费尽心机成为海洋中的一员,而且要把“又笨又脏”的人类毁灭掉,让海洋生物取而代之。宫崎骏认为儿童才是希望,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我们看到,正是由于小宗介的一念至诚,才使宗介年轻的父母取得了和解,而波妞的爸爸也最终改变了对人类的看法。
三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运用手绘,不求唯美,讲求朴拙。宫崎骏在制作该片时摒弃电脑技术,运用创纪录的17万张手绘图片将角色刻画得活灵活现。宫崎骏在日前的一次采访中说:“经验告诉我们,你通过电脑创作的东西无法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决定完全依靠铅笔……那是我们的专长。”“看起来电脑技术使人自由,其实很容易使独具匠心的制作变成流水式的生产。”影片许多手绘画面的确是电脑所无法达到的,这种工作态度无疑使这部电影成了一部精品影院动画。但影片也有些缺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叙事方面的断裂。
宫崎骏的电影,一般在主线之外,都要设置一些副线作为对应,副线所涉及的次要矛盾往往对主线有着补充和推动作用。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也随之得到解决。《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主线是宗介救了波妞,两个小人之间相互喜欢,波妞最终变成人类。而副线则是人类由于污染了海洋,因此导致海洋中男巫准备毁灭人类。宗介的爸爸耕一外出未归,让等待一家团聚的妈妈理纱极为生气。耕一因海啸遇到危险,最终安全归来。影片对主线故事讲述得是很清楚的。但对副线故事,却为观众留下了诸多疑惑。诸如看起来有些病态搞笑、神经兮兮的海洋男巫和美丽且法力无边的女神如此的不相协调,让人不明白他们何以会成为夫妻而一心想毁灭人类,让海洋生物充盈大地的男巫被妻子几句轻轻的责备就轻易地改变了主意,似乎也有些牵强。
笔者认为,男巫的前史完全可以这样来设置:他原先是一个热爱海洋的船员或者海洋生物学家,人类向水中倾倒垃圾和废物,污染海洋,过度的捕杀海洋生物,使得海洋生物面临灭绝。他因为仇恨人类的贪婪和自大,激烈反对,受到人类的迫害。在偶然的机会中救了因为变身而被捕捞的海洋女神。海洋女神为了报恩,使他获得了魔法,并且爱上了他。而他们的女儿波妞却和人类的小孩宗介建立纯真的友谊,在宗介的感召下,他改变了对人类的看法,救了宗介爸爸的轮船,把自己的女儿变成了人类,人类也变得珍惜海洋中的生物。否则,神力无边的海洋女神的出现也显得特别地突兀,在情理上说不通。
另外,波妞破坏了男巫爸爸贮存生命之水的井,引起海底大震动和海啸,而男巫对这事似乎没有察觉也未制止,这在事理上也说不通。
宫崎骏2005年居住于濑户内时,被海边风景深深吸引,并因此产生了故事的灵感。影片最初没有剧本,全靠宫崎骏尽情发挥想像,画出一些场景图,再在其中建立起一个故事。对于这种在现代化电影工业中无法想像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流程,宫崎骏自己的解释是,必须让画面先于剧本,因为这样能保证最大的想像空间。宫崎骏认为事先没有剧本是制作动画影片的一种危险方式,但他喜欢它,因为它可以让作品变得卓尔不群。在我看来,电影是运用画面和声音讲述故事,作为导演,可以由画面引发一些灵感,但是事先构思一个缜密的故事,对影院动画的成功至关重要。
结语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年过67岁的宫崎骏的童心复萌之作。尽管1993年《龙猫》和《萤火虫之墓》捆绑上映时票房不是非常理想,但是由于孩子们被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所吸引,时至今日,《龙猫》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已经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经典作品,龙猫的形象也成了吉卜力的标志。这使宫崎骏深受鼓舞,决心还要做一部像《龙猫》那样充满童趣的作品。这部作品是一部倾向于低龄儿童的“简单的”电影,没有你死我活的激烈地矛盾冲突,可以说是个简单到几乎消解了戏剧冲突的电影。没有像《天空之城》《风之谷》《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那样让人震撼和思索,多了老年人的睿智和宽容。尽管宫崎骏对现实很失望,但是在纯真的儿童身上,他看到了希望。影片表现了美丽和神秘的海洋,萦绕在观众心头的是童心、爱和温馨。
注释: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创设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乐趣,不断激发增识汉字的信心。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一(2)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鸟”字的动画,使学生通过画面和文字演变使学生清晰地感觉到了“鸟”字旁字的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极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教会多种识字方法
1.区分字形识字
学生之所以容易写错别字,是因为这些字有相同的部分,不容易区分,我们就可以采用区分字形识字,如区分形近字“浇”和“烧”,我告诉学生用水可以浇花,因此,“浇”字有三点水旁,用火可以烧烤,因此“烧”字有火字旁。
2.根据字意,联想识字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会意字的识记,就是根据汉字的组成联想汉字的意思去识记生字的方法,例如:“休”字可根据一个人倚在树木边休息等。
3.利用图文结合法识字
低年级的象形字可以采用这种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较容易的记住汉字。例如:在教学“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简单的象形字,我们都是采用出示实物的图片与汉字对照发现他们的相像之处,字与图画很接近,学生结合图画,就很快地认识了汉字。
4.利用字典识字
进入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就可以利用新华字典识字。字典是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工具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书,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就要利用字典查准汉字的读音,认识它。
5.游戏识字法
儿童喜欢玩,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形式可以较大提高教学效果,把游戏与识字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识字的学习中体验到游戏般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变厌烦为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低年级学生对猜字谜、诵童谣、听故事、添减笔画、顺口溜、编口诀等非常感兴趣。(1)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对猜字谜很感兴趣,我们根据学习“赢”字,可编成“亡口月贝凡”。(2)汉字很多都可以成为一首短小精悍的儿歌,如在教学“蒙”字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家字去点下一横,草头盖住雨蒙蒙”。(3)听故事识字是学生喜欢的方式之一,在识字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活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记住生字。(4)编口诀学习“闯”,编成“马字进门闯了祸”,学习“坐”,“编成两个人坐在土堆上”。(5)尤其是添减笔画也是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例如:“口”这个字加一笔可以是“日”,加两笔可以是“白或田或目”等。(6)编顺口溜识字,学生经常把“己、已、巳”弄混,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们编了如下顺口溜:堵巳,不堵己,半堵念个已,这样学生就能区分开了。这种游戏识字法寓教于乐,学生印象深刻,增强了语文课的趣味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在生活中识字,让识字开放化
在生活中孩子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地接触到大量汉字。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认识身边的汉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培养对汉字的亲和性,应是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好我们周围的课程资源,及时捕捉教学时机,学生的识字欲望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增加了识字量。
1.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这是最好的办法,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很关键,因为这时的学生识字量较小,并且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缺乏自主性,所以必须选择短小精悍的儿歌、童谣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并附有彩图的拼音读物,还可以阅读报刊。例如:《小学生家教导报》等。我也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等。这样,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展了识字空间,获得了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2.在周围环境中识字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早期的阅读教育对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图画书作为早期阅读教育的一个分支,对儿童的审美情趣、品德培养、智力发展乃至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极高的价值。研究发现实际中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并没有充分地重视图画书阅读教育,幼儿的图画书阅读能力较弱,而国内图画书的创作与出版也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
一、幼儿图画书阅读教育现状
(一)幼儿园中的图画书配置以及使用
幼儿园大、中、小班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设有图书区,为什么要说“不同程度”呢?是因为各班图书区中图书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不同。除了小班,各班级的图画书数量都不多,而且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数量还在减少。究其原因是,幼儿园实行跟班教学制度,小班期间幼儿每人带来一本书,到了中、大班,图书丢失或损坏得较多,而幼儿园也不再要求幼儿再带书来,因此就呈现了递减趋势。
幼儿园中不仅各个班级的图书区设有图书区,条件好点的幼儿园里一般都设有图书室,而图书室里的书几乎都是图画书。这些图画书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包括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国外经典绘本以及民间各种流传的经典童话故事。这足以体现幼儿园对儿童图画书阅读的重视。但实际上幼儿进入图书室的机会很少,幼儿园的图书室只成了一个很好看的摆设。
(二)幼儿家长的图画书阅读教育观念
在小班,也就是幼儿最初与图画书接触之时,很多家长为幼儿选购的图画书以童话故事类居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为幼儿选购的童话故事类书籍越来越少,逐渐开始注重识字、认物、智力、诗文等读本,到了大班,家长对图画书的热情已经降到最低。从各班级的图书区来看,幼儿从家里带来的书也是图画书与非图画书的数量相当。这些都说明家长的潜意识里还是希望早期阅读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知识,大多家长注重的仍然是阅读的结果,而不是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发展。
(三)国内图画书作品创作及出版状况
由于生动、直观、有趣的特性,图画书在我国少儿图书出版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现今的图书市场中,大多靠几张“洋面孔”来支撑场面。在卓越网、当当网的少儿图书排行榜上,比较受欢迎的《柑橘与柠檬啊》、《小兔丝丝》是英国的作品,《小狗钱钱》来自德国,《不一样的卡梅拉》来自法国,《窗边的小豆豆》来自日本,只有改编自动画片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原创绘本。在引进版图书的增长量中,国外少儿图书尤其是绘本类图书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虽然多数引进版绘本质量并不低,然而当这些“洋绘本”充斥孩子们的阅读视野,还是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担忧。
二、提高幼儿图画书阅读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以上现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幼儿图画书阅读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一)明确阅读活动的价值
正如一些名著对我们颇具阅读价值一样,图画书对于儿童也有其特定的阅读性。每个人都有童年,阅读图画书是每个儿童在童年期的一份特有的快乐,因为图画书顺应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审美心理,富有想象力的情节,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因此,图画书深受儿童的喜爱。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兴趣,使得儿童自发的与图画书互动的过程成了他们的一种娱乐与享受。同时图画书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汇合点,为亲子对话提供了一个园地。诸如《逃家小兔》、《抱抱》、《爷爷一定有办法》都是对幼儿亲子感情的培养。故事中的形象都是爱自己的父母长辈的,这与儿童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注重阅读环境的创设
事实上,幼儿教育者应认识到的是:图书区布置的原则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而不是摆放的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将绘有《灰姑娘》、《白雪公主》、《狼和小羊》、《丑小鸭》、《快乐王子》等图画书的装饰画布置在门厅、走廊、楼道两侧的公共部位,并定期更换,让幼儿走进幼儿园就置身于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中,为他们营造浓厚的阅读环境。另外,各个班级的图画书不应该只局限于幼儿由家中带来的那一小部分,而更为幼儿提供更多种类的早期读本,因为幼儿所带来图画书反映的是家长们并不完全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再加上幼儿的注意力易被新奇刺激吸引,容易分散,因此幼儿园就更应该适时更新图画书,保持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图画书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阅读过程的指导
二、做一个儿童心理家。学生是个体的人,不同的个体就会因人而异,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应该掌握儿童心理,随时明白他们在想什么,想要做些什么。因为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是有情感、有思维的。且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心理特征表现也不一样。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年研究儿童文学时便有深刻的见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们的发达。”
三、做一个有形象魅力的老师。每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其自身形象。我们通常认为,教师的形象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外在的形象通过教师的相貌、平常的举止、衣饰表现出来,内在的形象就是气质,由教师的师德、性格、学识等组成。一个人的形象,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是自然的流露,过于做作反而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所谓东施效颦便是如此。
四、做一个教法多样的语文教师。教无定法,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探寻教育规律,感受语文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但没有那一种方法可以一招致胜,百用百灵,关键是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人形成良性互动。比如吃饭,传统的要求是少说为佳,但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边吃边交流,分别讲述个人一天中有趣的事,这种轻松的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们无所不谈,自然就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和学生们开展讲故事比赛呀,背唐诗比赛呀,玩成语接龙呀等活动,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
㈠从兴趣入手。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在基础教育阶段尤显重要,儿童对故事永远有一种不满足的需求。童话故事、科幻小说,幽默、惊险、探奇故事等都对他们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吸引他们、激起他们对文学的兴趣是很关键的。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往往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教师教学手段的呆板、教条化,教师知识面的狭窄,讲话的无趣味。小学生天性就是活泼好动,他们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多是凭兴趣学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而儿童文学无疑是最好的文学教材。
㈡发展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作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即培养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有文化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学本身是美的,它以优美的语言讴歌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和大自然的奇情美景。审美具有情感的特质,情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指标。儿童文学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有着密切关系,儿童从小接受这种美的熏陶,会对其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当今的青少年不少患有心理疾病,缺乏爱心,情感淡漠,人文教育就更为迫切。
㈢注重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想象力的开发需从早期教育开始。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将儿童文学纳入语文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古诗文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而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儿童文学的作用更佳。因为古诗文在学生头脑中生成的是一种相应的再造想象,而儿童文学的故事性、幻想性刺激的是儿童的创造想象。儿童文学中,童话是以幻想为特征;科幻是以传播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的幻想为特征;动画片、漫画都是幻想的视觉形式。他们都具有故事性,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又有突出的幻想色彩,能够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在儿童的头脑中勾勒出一副奇妙的幻境。这对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教师应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上下功夫。要想办法把书面语言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使小学生获得一种切实的审美体验。
㈣重视作文实践。怕写作文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缺乏课外阅读。因为学生阅读多了,自然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往往擅长讲故事,这样的学生也往往擅长写作文。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对作文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1992年,我在担任武汉市艺术学校校长期间,创办了全国第一个音乐剧表演中专班,并于1995年10月为这个班主持制作和演出了毕业剧目――原创童话音乐剧《红鬼和蓝鬼》。这是武汉市第一部原创音乐剧,荣获1996年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二等奖和导演奖、作曲奖、灯光设计奖、集体表演奖等多个奖项。30年后,2013年年初,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启动了新的原创音乐剧项目――童话音乐剧《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在武汉市文化局支持下,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从项目一开始就确立了和国际接轨的理念,并一步到位,贯穿始终。童话音乐剧《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于2013年2月开始创作,7月8日开始排练,11月2日首演。我有幸参与了创作全过程,启示颇多,综述如下。
题材的选择
选择题材是原创剧目的第一程序。选择题材也是剧目成功的重要关键。选择具有国际普适性的剧目题材,更关系到剧目上演后的营销范围。
这部原创音乐剧项目是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下辖的儿童剧木偶剧艺术中心实施的,所以将选择一部童话题材的作品。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已经有许多音乐戏剧作品问世了,在中国上演的这类剧目也很多了,经过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瑞典著名童话故事《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瑞典女作家、女教师塞尔玛拉格洛芙在20世纪初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于190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这部作品在瑞典非常著名,瑞典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以尼尔斯命名。瑞典还出了一套尼尔斯的邮票。《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也为全世界的少年儿童所喜爱。20世纪60年代和本世纪初,曾有东欧和日本的动画片在我国上映,我国几代观众都很熟悉它的故事。但是,至今还没有看到过英美法等音乐剧强国根据这个题材改编的音乐剧。
主创团队的组成
童话音乐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创作者是两位女士。一位是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儿童剧木偶剧艺术中心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冷佳华;一位是在武汉出生,留学英国,以一等生荣誉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的硕士邹爽,近年来她活跃于欧洲和中国的音乐戏剧界和影视界。邹爽的外公外婆和父母都在武汉从事艺术,邹爽的父母分别从事木偶表演和声乐工作,所以冷佳华和邹爽早就熟识。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她们两位在武汉和伦敦之间多次热线商议,确定选择瑞典童话故事《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为素材,创作童话音乐剧。
在武汉,经过认真论证,武汉市文化局、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批准了原创童话音乐剧《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的立项申请。在伦敦,邹爽努力动员了几位英国一流艺术家加盟。一个由总导演大卫弗里曼领衔,作曲家约翰卡梅隆、邹爽和舞台美术设计师丹波特参加的一度创作主创班子组成了。
大卫弗里曼是活跃在欧洲舞台上的著名戏剧、歌剧、音乐剧导演,被英国《卫报》誉为“改变英国歌剧历史的十位杰出导演之一”,曾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奖章,三次获得英国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音乐剧导演奖和歌剧导演奖提名。他的代表作有在伦敦轰动一时的了小时的话剧《浮士德》;皇家莎士比亚剧院重建后的首演剧目《冬夜的童话》;执导由英国皇家歌剧院、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联合制作、世界著名指挥家捷吉耶夫指挥的歌剧《火天使》;英国皇家阿尔伯特大厅的歌剧保留剧目《蝴蝶夫人》、《卡门》、《托斯卡》;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歌剧保留剧目《魔笛》、《纳布科》:英国国立歌剧院的古典歌剧《奥赛尔》和现代歌剧《阿赫那吞》;伦敦西区和南岸的音乐剧《罗密欧和朱丽叶》、《理发师陶德》等。在参加童话音乐剧《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创作之前,他刚刚完成了丹麦哥本哈根歌剧院的《弥赛亚》和比利时布鲁塞尔歌剧院的《沃采克》。大卫弗里曼将主持主创班子进行一度创作,并担任总导演。
约翰卡梅隆是一位涉足戏剧音乐、电影音乐、流行音乐的多产作曲家,是著名音乐剧《悲惨世界》自1980年首演以来历次版本的编曲、配器。他曾获纽约戏剧委员会奖,百老汇最佳编曲奖,他的多部电影音乐曾获奥斯卡奖和艾美奖提名。他作曲的最新音乐剧《佐罗》已经获得本届劳伦斯奥利弗奖提名。他有众多有影响的音乐作品,包括由他编曲的音乐剧《约瑟夫的神秘彩衣》、《罗密欧和朱丽叶》等。他在流行音乐方面也多有建树。约翰卡梅隆在童话音乐剧《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中担任作曲、编曲和英语唱词的创作。
担任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的丹波特,在英国、欧洲大陆、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亚非许多国家担任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作品已达120多部。他的作品涉及歌剧、音乐剧、话剧、舞剧、电影以及各类大型晚会。2000悉尼奥运会开闭幕式就由他担任总设计师。丹波特带着他的助理、留学英国的舞美设计王晶,参加了主创班子的舞美设计工作。
我之所以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度创作的主创人员,是想说明剧目立项的严肃性,组织这样有实力的主创班子是需要魄力的。
邹爽在英国组织了一度创作的主创班子,冷佳华在武汉组织了二度创作的协作班子。冷佳华担任中方执行导演;新晋舞蹈编导梁群带着他的助手刘红、张朕担任舞蹈编导;武汉市艺术和创作研究中心的国家一级作曲徐元嘉担任音乐总监;著名灯光设计师任冬生担任灯光设计: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王静碹担任声乐指导: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王子斌担任木偶艺术指导。
剧目的主创班子是一个中英高端人才的国际合作团队。
演员队伍以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为主体,并有十几位经考核签约的演员加盟。从2013年3月起,组织了两期演员培训工作坊,为音乐剧的排练做专业上的准备。7月8日进入正式排练。
创作思维和创作方法
在国内的歌剧音乐剧创作,大都呈现流水作业式的创作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先选择一个剧本:然后把剧本交给作曲家谱曲:再把剧本曲谱交给导演;导演进行全剧构思,拉大架子;导演告诉舞蹈编导,哪里需要舞蹈,舞蹈编导根据导演要求编排舞蹈场面;然后细排细扣,合成联排,进剧场合景合光,彩排演出……
音乐剧由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元素组成,但是音乐剧的结构并非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那么简单,音乐剧是熔多种艺术元素于一炉的综合性舞台艺术。音乐剧的创作方法不应是加法,而应是化合:不应是流水作业式的,而应是团队协作式的。这才是音乐剧的创作思维。
童话音乐剧《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就是以团队协作式的方法进行创作的。一度创作是在伦敦进行的,在总导演大卫弗里曼的主持下,编剧、作曲、导演、舞美设计一起讨论剧目构思,他们经历了数次激烈的碰撞交锋,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构思。在编剧、作曲、导演构思、舞美设计的每一个程序环节,又多次集体讨论统一意见。
不仅一度创作充分体现团队协作,二度创作亦是如此。首先是音乐排练。音乐排练是在角色尚未分配之前进行的,导演和作曲要求每一位演员都必须参加所有唱段的排练,无论是独唱、重唱还是合唱,都要会唱。音乐排练基本结束后,再根据演员的综合素质分配角色。这样的好处是,所有演员对所有唱段都十分熟悉,都能自如地在旋律和节奏中行动。
正因为这个戏大部分角色是动物,对于怎么演好动物,总导演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