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遛弯,在街上遇见遛鸭子、大鹅都不算稀奇,在社交媒体上,养芒狗,“焦绿”香蕉等非活物宠物的人更是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人们购买宠物的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刚刚过去的520,叮咚买菜大张旗鼓地卖起了两只螃蟹混装的“一生一世相守蟹”,盒马也紧随其后推出多种宠物螃蟹,平台间的业务之争终于卷向了宠物销售......
有网友调侃:“买菜APP终于成了赛博花鸟鱼虫市场。”
01赛博花鸟鱼虫市场
买菜APP卖宠物这件事看似合理,但当食材和宠物出现在同一个订单里,就很难不让人产生奇怪的联想。
在平台商品描述中,可以看到主要饲养,次要食用的介绍。
率先嗅到了宠物商机的叮咚在520推出了应景的两只小螃蟹相守蟹组合。
现在快进到只要动动手指,假如你绑定了自动支付,付款过程只会更快。
在此之前,也许没人会想到,买菜极尽方便的今天,买宠物也可以同样丝滑。
两块钱的小金鱼,十五块的小甲鱼,价格十分接地气。
吸引人的另一点在于配送很快。
这种销售方式成功吸引了原本没有打算养宠物的年轻人加入。
“越看越喜欢,心血来潮就买了小螃蟹凑满减,之前从没想过,我人生中第一只宠物是买菜时候买的。”
有的消费者单纯是被这种新奇的购买方式所吸引:“睡前看看买菜APP上的宠物专题成了一种爱好,哪怕不买也会好奇看看上新了什么?”
02什么人在买菜APP买宠物?
养宠物这件事本身就是很多当代年轻人治愈内心的方式,在买菜APP上买宠物的背后,似乎也有情绪价值的提供。
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宠物更重要的是陪伴的功能,反观近些年流行的宠物,似乎都存在一些共同点。
饲养不太麻烦,又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宠物越来越受青睐。
比如卷毛猫的流行也减少了猫毛的烦恼,而爬宠和鱼类的流行也相对更符合打工人的生活节律。
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想要养宠物,但猫狗意味着责任感和长期陪伴,很多人开始倾向另一种相对轻松的选择。
而买菜APP中销售的螃蟹、甲鱼、蜗牛就成了比较适合的选择。
平台上销售的宠物,价格相对比较亲民,单价基本不会超过20元。
对很多养宠物的新手来说,大家希望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获得一只相对好成活,易饲养的动物。
这些宠物通常都养在小盒子里,很多人会放在家或公司的桌面上,诞生一种新说法“桌面宠物”。
“没有猫狗的吵闹,不用频繁地担心吃喝,你甚至不太担心它生病,因为是从买菜平台上买的,好养活,不娇贵,买外卖剩下的饭盒就可以给它做一个家。”
外人看来小鱼小虾,饲养的人却乐在其中。
即便这些宠物价格便宜,情感投入也是同样真挚,在饲养过程中,很容易建立一种特殊的情感。
“我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天把吃剩的水果给螃蟹一点,两点一线日子里感到温馨和安慰。”
买菜APP挑选出适合饲养的种类,附加情感,用一种更便捷的方式呈现给你。
有消费者认为买菜APP的做法颇具创新:“平台有卖宠物版,有卖食用版,既满足了大家养宠物的需求,也没有脱离卖菜的产品定义。”
但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担心这些动物被频繁运输之后的成活率,以及动物检疫问题。”
03买菜APP卖宠物,是门好生意吗?
买菜APP卖宠物能走红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厂商对年轻人精神状态的理解。
有人说,年轻一代人渴望在陪伴中寻求安慰,能让大家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获得一只相对容易饲养的宠物。
有人道出一种无奈:“尽可能低的责任感,去找到陪伴,花点小钱找到一种低成本的喂养快乐。”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家里养猫的消费者表示,从买菜平台购买的宠物,家里的猫比自己更喜欢,整天盯着不睡觉。
买菜APP里的宠物,阴差阳错下成了宠物经济的延伸,有平台迅速以“猫猫电视机”为卖点推出了陪伴宠物的宠物。
比如,有消费者反映电商平台的宠物包装盒很难打开,质疑其设计存在缺陷。
宠物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也许就在于陪伴性,伴随着购买和情感投射,付钱只是开始,之后还有一系列照顾的责任。
当买菜APP将动物当作宠物销售的同时,作为独立的动物,是否需要尊重?是否需要更科学详细的饲养指导?依旧有待商榷。
也许下一步,平台要思考的问题是,怎么让销售的宠物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