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老师给80岁的学生们上化学课、编排“生死簿”、做着化学“逝验”去“南天门”……“哏都养老院”的走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说意料之外,是因为最初并没有太多人能够笃定,这群八九十岁的老人,可以拍出多个爆款作品;说在情理之中,则是由于当沉重的生死、病痛、人生归宿等话题,一改严肃姿态而用戏剧化、反差的面貌呈现出来,就有了“引爆”网络的效果。因此,“哏都养老院”及老人们成为“网红”,不是因为浅层次的搞笑、娱乐,而是人们通过一个个短视频“看见”了老人的世界,共情并理解了银发族的所思所想所盼。
屏前一分钟,屏下“十年功”。对于高龄的老年创作者来说,接触网络,学习利用短视频和直播技术,殊为不易。一方面,他们要克服上年纪后带来的身体层面的各种变化,适应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最新特点;另一方面,还要思考如何把自己几十年的所思所感、所学所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出去,这其实是极大的挑战。无论是“哏都养老院”的老人,还是王广杰、金涌、杨维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尝试与坚持,打破年龄、阶层、时空的隔阂,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形式发出光热,让年轻人感受老年人的智慧和力量。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从最初的紧张、生疏,到如今的自然、熟练,一个个老年创作者在抖音走红,收获人气,不是因为“新鲜”,而是因为有积极学习的坚持,乐在其中的兴趣,对人对事的真诚。而这,正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意义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短视频直播平台,助力养老服务找到了“新密码”,也为更多老年人的“学乐为”,留下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