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互联网娇妻文学咱都见了不少;
前有凡尔赛鼻祖蒙淇淇老师的“咯噔”衣钵;
后有全网风靡的宝宝碗和打奶嗝;
新年新气象,娇妻文学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进化到了3.0版本——把尿文学。
经常上网冲浪的朋友肯定刷到过这样的视频:
家里有小孩的父母,把孩子抱到镜头前,和网友们说:帮我看下孩子;
接着小孩可能对着屏幕做出各种可爱表情;
家有萌宠的朋友也会让网友帮看下猫猫狗狗;
小猫小狗凑近屏幕,让不养宠物的朋友也能感到治愈。
这类视频一般会收获较高流量;
毕竟生活太苦,看点可爱的小孩小宠物能让大家获得抚慰。
很多互联网要饭人也看透了其中的门道。
最近刮起了一阵#帮我看下女友#的风潮。
把大象放冰箱拢共分三步,拍这种视频也分三步:
1.男主抱起娇弱瘦小的女友重重扔在床上,按下她的头
2.男主对着镜头说台词:兄弟们我有点事儿出去下,帮我看下女友
3.女主对着镜头瞪大无辜双眼作出可爱表情,同时疯狂甩脚丫子
我总结为:一扔,二说,三甩;
整得像海底捞做捞面一样,都是力气活儿。
第一次看到这类视频时,我以为误点了收藏夹里的午夜神秘网站;
坐在办公室身体和灵魂同时惊愕地震颤;
男主表情大义凛然,慷慨地像请兄弟们吃百家饭;
女主看着像模仿低龄女孩,四肢柔弱无法独自行走;
有的男主还cos成外卖小哥,在极具性暗示的肢体动作中表演,这桥段像极了一些我们熟悉的剧情;
再次刷到时我依旧略显尴尬,感觉自己被强行拉到了陌生情侣的床底,成了他们play中的一环。
当时我还纳闷呢:
和谐社会都已经进化到这个程度了吗?
是我太年轻了所以不懂爱情了?
我早上骑的是共享单车,上上班咋开始有人和我共享女友了?
私人癖好可以理解,但是光天化日展现自己的绿帽癖多少有些不雅观。
看完这些视频,我上辈子造的孽都能一笔勾销了。
以前咱看的顶多是夸老公好老公妙老公呱呱叫的“娇妻文学”;
现在异性恋直接进化成小宝宝和老父亲的“把尿文学”;
网友们辣评:视频里男主抱女主的姿势,只有给小孩把尿才会这么抱。
你说它像是新型擦边,但一看已经接近那个片;
婴幼儿和猫猫狗狗被拍这种视频咱还可以理解,但两个成年人非要一方模仿成低幼状态多少让人费解。
所以这类视频的受众到底是谁?
视频里的男的到底是不是绿帽癖?
为啥里面的女孩都能心甘情愿被男友共享呢?
网上形容这类博主的一句话,说的挺好:
“有时候是真分不清,他们是真蠢还是在玩梗”。
或是流量驱使他们不要脸,或是本身这些情侣就喜欢玩危险;
但不管因为啥,刷到这些视频都让我生理不适。
我反复咂摸这些把尿文学带来的体感,只有两个字——操控。
先说女主。
视频里女生的神态和动作都在模仿幼女。
给人一种毫无行为能力的“蠢萌感”。
被男友抱起扔到床上那一亩三分地,便不再移动;
像猫和狗一样被圈养。
男友此时的角色也变成了控制婴幼儿或动物的主人。
大方邀请外人来和自己共享这“玩偶”一样的女友。
女生们的表情或是装作天真烂漫,或是充斥着任人摆布,讨好与谄媚。
这类视频发布后,通常会获得很高的浏览量;
而这是否会滋生互联网上的“恋幼”倾向我们不得而知。
有网友说:世界就是个巨大的娇妻文学。
从许沁的白粥到宝宝碗,再到如今的“帮我看下女朋友”。
以前碰到这种情侣,大家还会理性分析劝两句;
这几年劝都劝累了,只能留下一句:尊重祝福锁死。
但当我看到视频里的女孩还在沾沾自喜时,难免会觉得有些悲哀。
女生们在把自己动物化、低幼化,以获得可爱的蠢萌感,变成两性中的弱者。
为什么会这样?
从前的女人裹成小巧的三寸金莲;
如今的女人裹成猫狗、婴儿;
而这一切都是她们确信着——这样才会得到爱。
所以是不是只有变成可爱的弱者,我们才配得到爱?
是不是只有自我矮化式的讨好,我们才有信心获得爱?
但那真的是爱吗?
在交友市场上,很多男生总会说自己喜欢文静温柔的女孩;
在情侣之间,说女孩很“乖”成了褒义词。
形容女孩的词往往带着“听话和顺从”;
你不怎么表达意见,就是温柔;
你凡事都听父母的听老师的听伴侣的,就是乖。
东亚长期以来流行的“白幼瘦”审美也是如此。
你弱小无力,就方便被操控被征服;
他们不是爱你,而是“恋弱”,是喜欢掌控,这是一种自恋。
我知道,渴望被爱是很多女孩一生的命题。
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娜娜因为从未感受过爱,才会在恋爱中变得畸形;
她渴望被男友一次次扔掉鞋子,是渴望被掌控被占有;
她主动献祭自己的身体给男友的朋友,是想为男友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她身上,被利用和操控成了一种救命稻草式的幸福。
很悲哀,她没见过爱,才误以为那就是爱。
今天,“帮我看下女友”,也许只是互联网热点话题里转瞬即逝的烟云;
但在生活里,又有多少女孩在拼命地自我矮化;
她们想要得到爱,以为能得到爱,再误以为那就是爱。
写这篇稿子时,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部经典的戏剧作品——《玩偶之家》。
婚后的娜拉成了丈夫海尔茂的私有财产;
在娜拉对他言听计从的前提下,把她当宠物、当物件儿来爱。
故事的最后,娜拉认清了丈夫的真面目,才有了“娜拉出走”的剧情。
如今我们能做的,便是像鲁迅说的那样:
“要战斗,要进行深沉而有韧性的战斗”,要认清我们是我们,不是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