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天的网络如此发达,可我们还是很少见到有专门的平台经营玉石寄售或者转售业务的,这是为什么呢?和玉大叔就来分析分析。
一、对价值的认同有差异
传统的玉商收料后作料卖货,是基于自身对玉石的价格非常了解甚至敏感,尤其是对市场的
动向很清楚的基础上完成的,一旦玉石流转到消费者的手里,对市场的动向等于就陷入停滞了,玉石虽然整体大趋势上价格在涨,但细分到不同玉种还是会有所差异,买家在转售的时候,肯定希望都有增值的部分,然而事与愿违,不是所有的玉料都有很大涨幅,尤其是部分比较常见的玉石例如青玉,存量巨大,市场空间狭窄,通货较多,玉商自己都不是很容易出手,所以说收藏和田玉唯有精品,才配得上“收藏”二字并不是空穴来风。
二、利润空间有限
转售玉石还存在一个商业悖论:买家很希望在销售的过程中赚点钱,可是玉商本职就是赚钱,比如说转售一款一万元的玉石,货主希望获取1000元左右的利润,可商家不一定这么认为,可能会要求赚取2000元的利润才能覆盖自己的销售成本,两两相加已经加了1/3的溢价,算下来玉商赚取的却有限,动力不足,不够赚钱的生意自然无人问津。
三、转售的咨询和风险
玉商愿意接受转售要求,往往都是友情帮忙,首先这块玉石肯定是在这一家买的,才能保障玉商对料子的了解,销售玉石是存在一定的过程风险的,比如说物流发生磕碰,这些问题都会让玉商心存疑虑,原本就不是那么赚钱的买卖还要自己担风险,肯定是不太愿意去做的,所以要和玉商比较熟络才有寄售的机会,人情成本也是达成交易的难点之一。
四、传统思想的限制
不知道中国从什么时候起就流传“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这就让许多买玉的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对于其他人佩戴过的玉存在偏见,认为旧玉会带上所谓前任主人的“气息”,不能保佑自己,有些老玉可能已经包浆,从外表来看不如新玉石那样干净,这都会影响到料子本身的估价,人为因素也会阻碍转售业务的发展。
在和玉大叔看来,随着人们对和田玉的逐渐了解,未来寄售需求会越来越多,但采用传统类似“二手车”寄卖的手段转售玉石是不太现实的,可能等待区块链+网络信用体系完善后,平台仅作为担保方,不涉及自我销售过程,会更加适合玉石转售、寄售等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