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标题乍一看有点像碰瓷,虎嗅和腾讯新闻,一碰碰两家,doublekill两开花。
不过接下来我要讲的全是真事,还请各位帮忙一起参谋参谋。
Let'sRock!
我点开一看,网友所说的搬运者,是一个叫“虎嗅网”的号。
这里得解释一下:
至于挥刀的是虎嗅还是腾讯新闻?还不清楚。
这种情况很常见,但又很难追责(追责的成本比作案成本高很多),我身边不少作者朋友都有过类似困扰。
不过,恰好我在虎嗅和腾讯新闻都认识朋友,便决定去问问原因。
虎嗅这边的朋友反应挺激烈,一个“又”字让我感到这类事并非第一次发生:
我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
得到的回复是:“找了好几次,没用。”言下之意,人家的地盘人家说了算。
emmm…………看样子多半是腾讯新闻那边的锅,而且虎嗅这边也没什么办法。
于是,我又找到腾讯新闻的人。巧了,这边也说:
1.这个账号不是我们的,我们从不运营自己的企鹅号,都是别家入驻的。
那么问题来了:
腾讯新闻和虎嗅的人都说账号不是他们创建的。那这个孤儿账号究竟哪儿来的?
说来也巧,前阵子我有个朋友也在朋友圈吐槽,说自己的公众号在企鹅媒体平台出现了李鬼号。
(朋友发的朋友圈)
(距离我的上一条投诉已经过去好几天)
平台监管“做号党”的成本也相当高。
这时,平台就很难人工去审核它的主体是不是人们熟知那个“虎嗅网”。这就跟抢注商标、抢注域名是一个道理。
可是王思聪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个APP背后的公司还真就叫“嫁思聪”。合法合规,童叟无欺。
按照这个逻辑,“做号党”拿着合法的公司执照,甚至拿着“虎嗅网”的注册商标,平台根本没法辨认哪个才是“真”的。
(查了下,“虎嗅网”商标的申请人还真不是我们熟悉的虎嗅网,而是一家设计公司)
哪怕是现在有公司注册个“浅黑科技”的商标,在各大媒体平台注册个账号,乱发东西,我们也没啥办法。
不过思来想去,这事儿最后要根治,还得媒体平台出马。
虽然洗稿、搬运、冒充账号的坏事是“做号党”所为,但受伤害最深的是读者和作者,大家最终会用脚和唾沫星子来投票。
这不,腾讯新闻里的搬运还没解决,UC上的搬运又来了。
希望2019年能有一些变化。
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尤其感谢那些理解原创不易,看见洗稿、偷稿能知会一声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