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二手闲置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到2020年,网络二手交易平台活跃度继续加速提升,部分平台日平均成交笔数和金额都创历史新高。
但随着二手交易的快速发展
有关二手平台的消费者投诉也明显递增
除了存在假冒伪劣、盗版等现象外
还有哪些是你想不到的问题?
↓↓↓
防不胜防的二手“坑”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的“规范与条款”中明确规定,“不得发布或交易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它合法权益的物品”,但当记者随意输入关键词“高仿口红”进行检索时,发现一款标知名品牌的高仿口红在售,并公开宣称“和正品一模一样”。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居上:目前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由于门槛过低、管理不到位,存在侵害卖家和买家合法权益的现象。
随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和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产品更新迭代加速,人们消费频率增加,导致出现了大量的闲置物品,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也应运而生。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本周发布的《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过93%的消费者表示在二手交易中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假货冒充二手物品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平台涉嫌默许售假;盗版、低俗、假证、个人信息等禁止发布内容频现,甚至有平台成为色情交易引流平台。
江苏省消保委采用线上问卷和消费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网络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调查,主要选取目前市场上用户量大、交易频繁、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的涉及日常生活消费的二手交易平台,包括闲鱼、转转、闲转、拍拍、58同城、找靓机、花粉儿、心上、只二、红布林、万表、爱回收在内的12个全品类和非全品类二手交易平台。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7.1%的消费者遇到“假货、盗版”问题;10.2%的消费者遭遇“出具涉假鉴定报告”问题。其中,消费者讲述买到假冒伪劣的物品包括手机、化妆品、口罩、衣服、鞋子等。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主任赵鑫:平台明确规定了禁止售假,如果有售假会做相应的,比如说是禁封账号、商品下架这些处理,但是在体验中发现有些平台对售假行为甚至是默许同意的。
《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不得销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
二手平台买到假货?维权难上加难
从假货到假学历,有一些二手平台确实是到了没有卖不了,只有你想不到的地步。
除了这些,还有“信息不透明,卖方刻意隐瞒物品真相”、“实物和照片不符”等问题,当消费者觉得买得不对,需要售后处理或者消费维权时,却又非常的难。
前不久,江苏南京的黄女士,在一家二手平台上购买了一块宣称是卡地亚品牌的二手手表,但黄女士收到货后却发现,这款宣称名牌手表似乎有点问题。
消费者黄女士:但是当我看到手表的时候就点不对劲,手表质感很差,重量比较轻,手表的那个盒子是非常低廉的。我就去跟客服联系,但是我已经联系不上他了,然后我又去找原来商品链接,发现这家店都不存在。
黄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此次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有52.9%的消费者遇到过“信息不透明,卖方刻意隐瞒物品真实情况”的不愉快经历,50.3%的消费者经历过“实物与照片不符”,所见非所得的遭遇,这也是消费者遇到最多和最明显的问题。
《报告》中发布的线上有效案例中,有189例二手交易经历提到“实物与描述不符”,其中包括商品外观、破损程度、品牌、车辆行驶里程、功能宣传等方面不符合实际。
《报告》显示,通过问卷调查,有近三成的消费者遇到“不能退货,物品有问题无法处理”的情况,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29%。还有22.9%消费者反映遇到“收到已损坏、已过期物品,不能使用”问题。
此外,在本次调查中,53%的消费者会通过平台付款,由平台对商品货款进行监管,在买卖双方确认交易后打款给卖家。但仍有47%的消费者是通过私下转账的方式和其他方式进行交易。线上案例征集中,有关财产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卖家收款后消失、付款拉黑、临时提出补钱、增加邮费等。
本次江苏省消保委体验调查的12个二手交易平台中,58同城由于没有线上交易端口,线上只提供信息发布,交易均线下进行。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本次消费体验调查中,闲鱼平台存在售卖色情漫画、盗版网课、影音资源、办假证、售卖个人信息等问题。
转转平台存在售卖色情漫画、盗版网课、影音资源等问题。闲转平台存在售卖色情漫画、盗版网课、影音资源;存在假货冒充二手物品现象,平台涉嫌默许售假。
拍拍平台回收业务存在估价低、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缺乏自主权等争议。找靓机平台线上回收具体规则模糊,质检机构资质难判断,消费者公平交易权难保障。
花粉儿平台直接售卖标注“高仿”商品,存在假货冒充二手物品现象,平台涉嫌默许售假。
江苏省消保委的工作人员表示,注册门槛低、违约成本低和维权举证难致使二手平台消费纠纷问题丛生。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居上:与普通电商平台相比,二手交易平台准入门槛低、管理不到位,在这种看似C2C的模式下,二手平台对于卖家的信息发布、资质审核、安全支付、售后服务等都未能严格把关,致使二手平台问题丛生。
专家表示,二手交易的本质依然是通过网络销售商品或服务,同样应该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制。
专家强调,二手交易平台要强化监督管理责任,应当从用户入驻、信息发布、交易安全、售后保障、纠纷解决等方面全方位把关,提高准入门槛,落实实名认证,强化卖家资质审核。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居上:我们认为要完善二手交易平台的信用评价机制,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都应当严格按照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交易,对于不诚信的行为,应当纳入诚信评价体系,将违规行为纳入个人诚信档案。
二手交易平台拓宽交易边界本来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牢记法律的边界,保证合法良性的运行。(总台央视记者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