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琦(左三)在华盛顿大学读书时与中国留学生共庆春节。受访者供图
申请留学时,学校通常会要求学生提交2—3封来自老师、上司等第三方的推荐信,目的在于通过推荐人的客观评价,对申请人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性格特质等多维度做出综合评估,并以此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参考。
如何选择合适的推荐人?准备推荐信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让我们听听过来人和留学申请专家怎么说。
选对推荐人
“申请大学时,我准备了3封推荐信。”刘卓妍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信息学和数学专业,回忆自己的申请经历,刘卓妍说,她在寻找推荐人时有过细致考量。“其中两封推荐信由校内老师撰写,第三位推荐人则是我参加校外科研项目时结识的教授。校内老师最了解我的平日表现,而校外活动在申请时同样会被学校纳入考量,这样的组合有助于让招生官全面了解我。”
“推荐人所在领域与学生所申请专业越匹配,推荐信的作用就越大。”托普仕国际教育业务总监李开会曾帮助过多位学生圆梦理想院校,她表示,招生官希望从推荐信里了解申请人在专业领域的学习能力与潜力。“比如,学生要申请金融工程专业,如果推荐人能凸显申请者在建模、编程和金融等方面的能力,则对录取有很大帮助。”
刘卓妍正是希望通过推荐信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她为此特意联系了高中时的两名数学老师做推荐人。“其中一位是我的班主任,她对我的整体学习表现非常清楚;还有一位则是学校的外教老师,负责微积分教学。两位老师都和我接触较多,我相信他们愿意做我的推荐人,同时能在推荐信中突出我的数学成绩。”
“联系推荐人一定要提前,不要临时抱佛脚,这样才能增加对方愿意推荐的概率。同时,学生如果打算请本专业课程教授作为推荐人,不仅要了解教授写推荐信的风格,还要在这门课上拿到理想分数。要积极与教授围绕专业交流互动,让教授在交往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潜质、学习热情与能力。总之日常积累是最重要的。”李开会说。
掌握沟通技巧
“我的其中一位推荐人是高中校长。不少学生一听到请校长做推荐人,还没行动便开始摇头,其实没有那么难。想要成功邀请理想的推荐人,要主动、积极,当然,也得有点勇气。”高中阶段,齐琦曾参与过一项校内实践活动,写了一份校内超市的经营企划书,并由此获得了与校长沟通交流的机会。在那次活动里,齐琦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也给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齐琦提出写推荐信的请求后,校长欣然应允。“一封推荐信,其实也是在考验学生多年积累,平日里的学习成绩、活动表现,由此获得的奖励与认可都很重要,或许其中某一项就会在申请中帮助自己赢得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