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羽毛华丽,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鸟,分类学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
孔雀有绿孔雀和篮孔雀两种。绿孔雀分布在我国云南省南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蓝孔雀属非保护动物,可以饲养和食用。蓝孔雀还有两个突变形态:白孔雀和黑孔雀。人工养殖主要指的是蓝孔雀。
孔雀由野生驯化而来,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耗料少等优点,易人工饲养,它不择区域、气候,对环境适应性强,养殖方法基本上与家鸡相同,既可以规模化饲养,也可庭院少量养殖。
1、观赏价值
孔雀历来被誉为“百鸟之王”,俗称凤凰,雄为凤,雌为凰。是最美丽的观赏鸟,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古时就有栽起梧桐树,引进金凤凰,凤凰进谁家,谁家就发达之说。现在不仅全国各地的大小动物园以及野生动物园都有孔雀,在某些有名气的房产开发小区,亦有相当多灿烂的孔雀观赏景点。另外,孔雀的羽毛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成年蓝孔雀还可以制成形态各异的工艺标本,为许多学校、博物馆、工艺展厅作为工艺展品,还为许多居家装修的爱美人士首选为家庭点缀的工艺品。
2、食用价值
蓝孔雀作为一种高级及稀罕的食品肉,过去只有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享用。蓝孔雀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其肉质细嫩、野味浓郁、味美可口,特别是孔雀汤味道更是香甜无比。数次加水而香味不变。现代科学技术也证明,孔雀肉含蛋白质含量高达23.2%,远高于一般禽类,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齐全;热能为100Kcal/100g,其中饱和脂肪仅为0.4%,胆固醇为49mg/100g,远低于一般禽类和鸡蛋,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能、低胆固醇的营养肉食。由于孔雀生长于青山绿水之中,饲养也以无污染的青饲料为主,因此其肉食制品也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色食品。孔雀肉营养成分极接近国际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推荐的理想模式;按美国卫生与公众事务部食品与食品管理标签法规,孔雀肉完全达到“极瘦”型食用肉类的标准。下图是孔雀肉与鸡等食用肉类所含成分对比:
3、药用价值
孔雀浑身是宝,还具有巨大的药用价值。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孔雀辟恶,能解大毒、百毒及药毒。”孔雀肉、血有解毒的功效,解药毒、蛊毒;粪便亦有解毒利水的功效,主治妇女带下、小便不利、恶疮等症。《中国药用动物志》和一些傣族医书也记载了孔雀的解毒功效。现代中药学验证孔雀肉有滋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之功效。
一、形态特征
蓝孔雀体形与绿孔雀相似,体形大,羽毛丰满,色彩缤纷艳丽,雌雄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区别。
成年雄孔雀体长约220厘米(包括尾屏羽长约150厘米),体重7-8千克。头部较小,头顶有簇状直立的冠羽。嘴部呈灰色,面部呈黄白色,颈部及前胸羽毛纯蓝并带有金属光泽。体羽翠蓝绿色,下背闪紫铜色光泽。尾上覆羽延长成为尾展,各
尾羽顶端具有大形眼斑,十分醒目。
成年雌蓝孔雀羽以灰色为主,颈部背侧羽毛灰黑色,腹部羽毛灰黄色,胸腹部羽毛灰白色,没有延长的覆尾羽,体重5-6千克。
二、生活习性
1.栖息性
孔雀喜欢温暖干燥,不喜欢炎热潮湿环境。野生孔雀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开阔稀树草原或有灌丛、竹丛的开阔地带,在零下30度--零上45度都能正常生长。
孔雀喜欢沙浴、登高栖息,平时很喜欢在栖架上。光照直接影响的活动能力,光由弱到强,孔雀的活动能力也逐渐加强;相反,活动能力减弱。黑夜时,孔雀完全停止活动,登高栖息。
2.集群性
孔雀自然选择配偶,一雄多雌1:(2-3),家庭式活动,在一定活动范围内,集体采食与栖息,极少个别活动者,一旦丢失一只,整群会吵闹不休,对另群的个体不予接纳。
3.杂食性
孔雀为杂食性,以植物性饮料为主,野生情况下主要食浆果、谷物种子(如玉米、小麦、稻谷)、草籽等,也兼食昆虫、蛙类、蜥蜴、蝗虫、蟋蟀等。在圈养情况下可采食配合饲料(颗粒饲料或粉料)。
4.应激性
孔雀胆小怕惊,任何嘈杂和突发高频声音均会引发雀群受惊骚动乱窜,并发出受惊的叫声,任何新的声响、动作、物品等突然出现,都会引起孔雀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惊叫、逃跑、炸群等,如产蛋期间受惊,立即引起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因此要求环境安静。
5.认巢性
6.飞翔性
孔雀虽然体形很大,但双翼不太发达,飞行速度慢而显得笨拙,只是在下降滑飞时稍快一些。腿却强健有力,善疾走,逃窜时多是大步飞奔。觅食活动,行走姿势与鸡一样,边走边点头。
7.寿命长
孔雀的寿命为20-25年。成年孔雀每年8-10月份换羽,10月后大部份孔雀羽毛已换齐全。雄孔雀尾屏因年龄和体质不同一般要到11-12月份才能长齐。孔雀的种用年限最好是5-6年,年限长了,种蛋的受精率逐年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