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模式还是池塘养殖,那么池塘附近的水源要充足、并且无污染。养殖场地的环境要相对比较安静,但交通要便利,方便运输。还有就是周围的供电充足,不需要担心电力问题,影响牛蛙养殖的进程。养殖池的水位不宜太高,一般为三十到四十厘米左右即可,并且周围还需要有一定的陆地,供牛蛙休息和娱乐。最适合牛蛙生长的无温度为而实际无到三十二度左右,而如果是为了提高牛蛙的繁殖力,那么温度最好是在二十到三十度之间。
2、饲养设备
牛蛙的养殖设备主要是包括养殖场的建设,以及饲养所需的设备。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做好防逃措施,在周围需要设立围栏,其次就是最好是在养殖场周围搭建一个遮阴或遮阳的小棚。还有就是每个用于养殖牛蛙的水池都需要放置一个泡沫塑料供牛蛙休息。最后就是我们也可以在水池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这样也可以给牛蛙提供一定的食物,并且还能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3、饲料要求
牛蛙对饲料也是有要求的,通常都是以动物性的饲料为主。当牛蛙还是蝌蚪的时候,我们主要是准备有些蛋黄、血粉、面粉、麸皮之类的就可以了。而当蝌蚪进化为蛙的时候,那么我们这是准备的饲料通常都是动物性的饲料,比如说蚯蚓、甲壳类虾、田螺、河蚌以及小鱼和一些哺乳类动物的内脏等。这些都是适合牛蛙生长的一些比较健康的饲料,当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的就是饲料的安全性,一定要选择有质量保障的。
4、养殖技术
牛蛙的养殖技术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牛蛙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所以样子也比较容易。首先我们要选择好牛蛙种苗,然后按照合理的密度进行放养即可。在放养之后,每天定时的查看牛蛙的生长情况、健康情况以及摄食情况,定时定量的进行投喂,并且及时的进行换水,保持水质。当然还有一点就算是每个月不定期的进行清塘消毒,并且做好预防牛蛙病虫害的措施。
牛蛙养殖一定要做好围栏,水不要太深,在池塘中间用竹竿搭几个台子。方便牛蛙交配,跟晒太阳。
养牛蛙用浅水养好,牛蛙一般采用的是池塘养殖,因此牛蛙养殖池塘要求具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充足等条件。
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水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
需要:
1、特种养殖许可证
2、场地条件
(1)牛蛙生活的池塘一定要建设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一般1个大池的面积为每100平方米,每个大池可以平均分成4个小池。
(2)池边可以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cm一定要埋入池底中,池埂高40cm,水体深度不低于20cm。
3、温度
牛蛙属于定温动物,生长最适温度为25-32°C左右,繁殖最适温度为20-30°C左右,低于20°C、高于30°C一般不产卵。
二、牛蛙附废水处理方案
1、牛蛙养殖的废水处理方案可以采用“预处理+厌氧+好氧”的联合工艺进行。首先将牛蛙的废水倒进格栅池,然后通过格栅拦截大分子污染物以及浮渣等,这样能有效降低后续工艺运行的负荷,减少废水设备管道堵塞的问题。在格栅经过简单处理后,就可以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PH等的调节。
2、养殖牛蛙时可以在牛蛙池里面种植藕和水生植物等,这样可以供牛蛙休息,牛蛙池的周围还可以种植一些花卉和灌木树等,这样能为牛蛙招引小昆虫。在养殖牛蛙之前,一定要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消毒,但是后期要做好污水排放的工作。
3、牛蛙养殖的废水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是大批量的牛蛙污染会比较大,因为大量的污水中可能有病死蛙体以及其它污染物。如果这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公共水域,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一养殖申请表;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或单位证明。
单位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2、养殖技术条件说明;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申请使用集体所有的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时,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供有效的海域和内陆水域承包经营合同。
申报流程
一申请。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单位还应提交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材料、养殖技术条件说明等。
二审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现场勘验,确认标界,核实有关情况。
三批准。经审核,对符合规定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报请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颁发养殖证。
1、培育池条件
(1)培育池一般可以选择小型的水泥池,池水的深度以0.6-1米为宜,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2)池壁的斜度要略微大些,以便让蝌蚪在池壁休息,变态后的幼蛙也便于登陆。
(3)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其体长一般只有5-6.3毫米左右,而且游泳能力较差,此时它们主要依靠吸盘吸附在附着物上面休息,因此要向培育池内投放水葫芦、水草等植物,或者是投放树根,要求覆盖率达到1/3。
(4)培育池的四周要用竹箔围好,防止蝌蚪受到敌害。池中水面往下10厘米处设置饵料台。
2、放养密度
(1)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可以适当密养,以便管理,通常每平方米可放养2000-3000只蝌蚪。
(2)10天后,随着个体的长大和摄食能力的增强,应逐步降低密度,此时每平方米通常可放养500-1000只蝌蚪。
(3)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可放养100-300只蝌蚪。
(4)放养时,用3%食盐水对蝌蚪浸洗5分钟,以进行消毒杀菌。
3、投饵数量
(1)蝌蚪孵化后的前6天主要靠体内的卵黄囊提供营养,6天后随着卵黄囊的消失蝌蚪开始摄食浮游生物及人工饵料,因此在培育蝌蚪前要先施肥,以增加池水中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为其提供充足的开口饵料,从而提高蝌蚪的成活率。
(2)人工饵料可以选择使用动物内脏、田螺、鱼肉、水蚤、米糠、豆饼,投喂量根据蝌蚪的日龄来决定。7-30日龄的蝌蚪,每1000只投喂40-70克饵料/天,其中动物性饵料占70%;30天后至变态前,每1000只投喂60-80克饵料/天,其中动物性饵料占57%。
二、牛蛙蝌蚪的养殖注意事项
1、培育过程中,每隔3-5天换1次水,每次的换水量为10-15厘米,而且换水时要保证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同时每天也要定时清洗食台。
2、一般情况下,蝌蚪经过80-110天的培育后就会变为幼蛙,但在变态前这一阶段的死亡率较高,所以需加强管理,停止喂食,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以增加变态期的蝌蚪的成活率。
3、牛蛙蝌蚪会被肉食性鱼类、蜻蜒幼虫、水蛇、虎斑蛙蝌蚪、龙虱幼虫等生物所吞食,一旦发现这些生物后要及时清除。
(1)光照对犊牛、肥育肉牛的影响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犊牛、肉牛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
研究发现,舍内人工光照强度由15~20勒克斯提高到100~120勒克斯,牛的氧消耗量增加11.0%~26.0%,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26.2%~34.1%,体重沉积的能量增加16.0%~22.0%。
(2)光照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①影响产奶量。
奶牛是非季节性繁殖动物,但光照仍能直接影响奶牛的内分泌、性成熟、采食、生长发育和产奶量。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奶牛的产奶量,一般在春季最多,5~6月份达到高峰,7月份大幅度跌落,10月份又慢慢回升。
②影响牛奶品质。
通过光照,奶牛能够合成机体必需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牛乳中富含钙质。
因此,对于高产乳牛来说,维生素D的补充显得格外重要。
(3)光照的生物学效应除可见光对牛的影响外,还有如下几种①红外线的热效应。
红外线照射犊牛和肉牛时,其能量在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转变为热,引起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局部循环加强,组织营养和代谢得到改善。
但过强的红外线照射会引起犊牛、肉牛体热调节机制发生障碍,机体减少产热,皮肤代谢增强、内脏代谢减弱,内脏血流量减少,使肠胃对特异性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
过强的红外线照射甚至会使皮肤表面发生变性,生物反应加强,引起全身反应。
②紫外线的生物效应。
a.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不同细菌对紫外线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空气中的白色葡萄球菌对紫外线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耐受力最强的是炭疽杆菌、绿脓杆菌。
真菌在空气中对紫外线的耐受力比细菌强。
实验证明,空气细菌经紫外线照射0.5小时后数量显著减少,真菌在照射1~2小时后才开始死亡。
同时紫外线对滤过性病毒也有杀伤力。
b.紫外线的抗佝偻病作用。
紫外线照射后,牛自身会合成维生素D,这种天然合成的维生素D生物学活性很强,5毫克即相当于100毫升鱼肝油,而且效果可持续作用2~3个月。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液中的钙磷达到饱和程度,保证骨骼的正常钙化过程。
牛缺乏维生素D时,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血液中钙磷不足,成骨作用受到影响,导致犊牛的佝偻病和成牛的骨软症。
c.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光照可增加淋巴球吞噬细胞的数量与活性,适度的紫外线照射能明显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刺激了血液凝集素的凝集,使其滴定效价增高,因而提高了血液的杀菌性。
一、幼蛙如何养殖
这里指的幼蛙并不是指小蝌蚪时期的牛蛙,而是指身体已经脱离蝌蚪时期近两个月左右的小牛蛙,这时的小牛蛙体重只有20克左右,这时我们给牛蛙进行喂食的话饲料主要是活昆虫为主,可以准备一些蚯蚓及小鱼等,另外幼蛙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性就是不吃死物,所以为了能够让幼蛙适应吃死物的习性,让其慢慢转变过来,我们可以在喂食先将死物放在饲料盘中,然后再放一些活物到饲料盘中,比如准备几条活泥鳅,这样能够让青蛙产生一定的错觉,让它以为都是活物,然后慢慢的转变过来。幼蛙的放养量可以为一平方米100只,如果是在满了四十日龄以上的牛蛙即可放80只每平方米。
二、牛蛙的养殖要点
三、牛蛙养殖的三种方法
1、集约养殖
这种方式是用的最多的,集约养殖就是高密度化的养殖方法,既可以单独养殖牛蛙,也可以将牛蛙和鱼一起养殖,在选择养殖场地的时候蛙池的水深在一米左右最好,可以在蛙池里面放上一些水生植物,让其能够栖息在上面,可以种植一些荷叶在蛙池中,一般放养的密度为一公顷2000-3000只。
2、半开放式养蛙
半开放式养蛙就是在大一点的水面投放幼蛙,饲料用天然的饵食为主,人工饲料为辅进行养殖。
3、流放养殖
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上,这就是流放养殖,但是前提是这种睡眠应该有大量的天然饵料以及水生植物。
四、牛蛙的养殖注意事项
1、牛蛙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动物,如果周围的气温低于十度的话它就会自动进入冬眠状态,如果温度低于零下后牛蛙会直接冻死,另外如果温度太高也会造成热死的可能性,牛蛙的最佳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度。
2、湿度对牛蛙也是有影响的,因为牛蛙的表皮是完全裸露在外面的,没有任何保护组织,所以牛蛙生长环境太干燥的话会影响到它的生长,如果直接对其日晒半个小时能够直接晒死牛蛙。
1、苗种放养
牛蛙放苗前必须进行养池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仔细消毒,在清塘消毒后10天左右,即可放蛙苗。另外,幼蛙放养前注意周围远离污染,幼蛙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投放80只/平方米。
2、巡池检查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饲料投喂
牛蛙一般都在昼伏夜出,所以我们尽量在晚上进行足量喂养。而且喂养的饲料尽量不要太单一,以免造成营养不良。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泡湿,促使软化膨胀,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养殖技术
牛蛙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2、饵料投喂
幼蛙和成蛙的食性完全相同,习惯吃动物性活饵,经驯化后会吃死饵。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水质管理
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水面可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是可遮荫,另外可净化水质。另外应减少饲养池水水生植物的投放量,以免与蛙特别是蝌蚪争氧,如遇阳光猛烈,则可多投些水生植物,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4、巡池检查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养殖条件
牛蛙池塘产地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水质无污染、交通便利等。通常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中,池埂高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
牛蛙是定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2℃,繁殖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高于30℃一般不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