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宠物市场发展至今经历了早年起步阶段的蓄势期、制造业与新零售蓬勃发展的探索期以及现阶段的高速发展期。相比成熟的欧美宠物市场来说,我国宠物市场还有较大增长空间,目前宠物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增势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投身宠物市场,研发新产品、推出新服务,消费者也有了更多元的选择,宠物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白皮书认为,在用户趋势上,线上宠物消费势头强劲,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多元养宠成为常态。调查显示,27%的猫宠物主养2只以上猫,18%狗宠物主养2只以上狗。在场景趋势上,天然健康、真材实料、安全溯源、AI养宠等7大变化出现。具有仪式感的宠物生日蛋糕GMV同比增长超58%,宠物月饼销量同比增长高达24倍。在品类趋势上,烘焙粮、冻干粮成高增长赛道,老龄犬烘焙粮销售额同比增长61倍,彰显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宠物食品消费占比超五成
宠物食品是饲养宠物的刚性需求,具备高复购、低价格敏感、强黏性等特点。前瞻研究院报告显示,2022年,宠物市场规模已增长至2706亿元,其中宠物食品类目占比为51%。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宠物饲料(食品)分会执行会长王湘黔对记者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宠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支撑宠物行业的基础,当前我国宠物食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
据王湘黔介绍,2018年至2022年,中国宠物食品行业许可证从226个增加到563个,生产企业近400家,增幅约两倍,宠物食品产量从79万吨增至123.7万吨。与此同时,我国宠物食品的进口需求大幅增加,农业农村部核发的宠物食品进口登记证超过1000个。
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随着消费升级,近年来宠物消费的食品市场份额有所降低,但2021年占比仍超51%。从消费金额来看,我国城镇宠物(犬猫)食品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57亿元扩张至2021年的1282亿元,复合增速达26%。
目前,宠物食品可分为宠物主粮、宠物零食和宠物保健品等,其中主粮是宠物的主要食品。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2021年我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约1282亿元,其中主粮市场规模约892亿元,占比达69.5%;零食市场规模次之,约为346亿元,占比达27.0%;保健品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速较快,市场规模约45亿元。
高质量、细分化、科技化成行业趋势
“宠物行业正朝着高质量、高端化、科技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秘书长周春华认为,随着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科学养宠观念逐渐得到普及,宠物主对宠物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养宠也会变得越来越精致,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不同品种的宠物都会匹配不同的宠物食品。
三是科技化和智能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科技化的宠物食品和宠物用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宠物的需求,而智能化的宠物产品也符合消费者在智能时代的追求。
标准仍有进步空间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李德发表示,当前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标准规范不够健全、生产者质量管理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希望行业坚持推进标准化生产管理,突破创新,共同创造宠物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但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政策的出台填补了宠物食品生产、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空白,但宠物食品安全标准仍有进步空间。
我国现行标准仅对猫粮有8项营养素指标,且猫粮和狗粮的主要营养素指标相同,未有更具体的细项分类及规范。另外,目前我国猫粮的生产标准主要依照2014年发布的推荐性标准《GB/T31217—2014全价宠物食品(猫粮)》,非强制性标准。
为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行业头部品牌主动站了出来,以自我为标准为行业打样。
卫仕于2021年在安徽芜湖投建自有工厂,全方位开展宠物营养科学研究、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完善供应链等业务。为了从源头把控产品原料质量,卫仕搭建了红薯种植基地、肉鸡养殖基地等,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种养一体”自循环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
卫仕芜湖工厂基于ISO22000质量体系,建立了全链路管控机制,通过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成品检验各个阶段的质量管控,做到对产品品质全过程覆盖,借助自有宠物营养研究院的成果转化提升产品创新能力,进行适合中国宠物的食品配方开发,同时工厂配备国内顶尖的生产设施,采用医用级的卫生标准和最高标准的质量控制手段,保障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