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12飞机的型别有:运-12I型、运-12Ⅱ型、运-12Ⅲ型、运-12Ⅳ型、运-12E型和运-12F型。
Y12E
运-12E
运-12I
为运-12系列的原型机,最初选用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生产的PT6A-10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349千瓦(475轴马力),后改用PT6A-11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367.7千瓦(500轴马力)。运-12I型飞机于1982年7月14日首次试飞成功后只生产了两架。由于考虑到保持起飞重量5000千克不变条件下单发性能的需要,改型后定名为运-12II型飞机。1984年12月17日,运-12I型飞机通过技术鉴定。该机首次采用美国适航条例作为设计规范。
运-12II
为运-12系列的首批量产型飞机。改型机于1984年5月首飞成功,动力装置为2台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生产的PT6A-27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462千瓦,单台功率456千瓦(620轴马力)。于1985年12月24日获得国家型号合格证,1986年12月获得生产合格证,1990年6月获得英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到1993年5月和外商共签订52架订货合同,已交付33架。国内销售20架。飞机单价250万美元(1993年)。该机为17座客机,并有其它专用型号,如VIP飞机,通勤飞机,小型货运飞机,森林防护,空中测量,海上巡逻,地质勘探,救护和跳伞等。
运-12Ⅲ
是军用型,用于伞兵训练,换装了涡桨-9发动机,为降低成本,采用了国产电子设备。但未能大量装备我军,伞兵训练主要用机为运-5B。
运-12IV
是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和发展的一种轻型多用途飞机,采用双发、上单翼、剪切翼尖、单垂尾、固定式前三点起落架的总体布局。适用于客货运输、人工增雨、农林作业、海洋监测、地质勘探、航空测量、空投空降、航空救护、航空旅游等多种用途。运-12IV按照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23部(包括23-1至23-42号修正案)设计、试验和制造,噪音符合FAR-36部要求。运-12IV分别于1994年7月和1995年3月获得中国民航局(CAAC)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该机还于1995年9月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认可的中国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运-12IV使用简单,机动灵活,可在简易跑道上起飞和着陆。它可在白天和夜间按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规则使用。选装机翼、尾翼除冰装置,可在结冰条件下飞行。运-12Ⅳ实际上是哈飞公司针对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23(包括修证案23-1至23-42)进行专门改进的19座轻型多用途飞机。专攻外销,售价约248万美元。
是在运-12IV型飞机基础上,为适应高温高原环境设计制造的。经过高温高原试飞证明,运12E型飞机是唯一适合云、贵、川等西部高原多山地区短途客运市场和旅游用的轻型固定翼飞机,同时也适合国外用户如尼泊尔、厄瓜多尔等多山国家的使用。运-12E型机增加了供氧系统、豪华内部装饰,适合于空中游览和公务飞行。运-12E于2001年12月31日取得CAAC的型号合格证。
运-12E型采用了新型的普惠公司PT6A-135A发动机,载客19人。2000年12月7日,该型号完成了由成都往国内著名景点四川九寨沟航线的首飞。九寨沟的简易机场为土石质地,由专业人员指导当地居民修建而成。加上九寨沟的高原环境和特殊气候,充分证明了运-12E的高原飞行能力。该型号当一个发动机发生故障时,依靠另一个发动机也可安全飞行。如果两个发动机都发生了意外,仍然可以安全的在机场滑翔着陆。该型还解决了以往型号噪音大的问题,并提高了安全性,简化了操作。机载设备增加了微型导航系统,飞行记录仪(黑匣子)和近地告警设备等。
运-12F
德化牛母岐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