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出境游高峰的到来,各家旅行社推出的代办送签业务也迎来了下单高峰。然而,火爆之下,质疑的声音也开始浮现:有的收了钱却迟迟不审核、不送签,有的坐地起价、加了钱才给办,种种乱象给不少市民的出行计划添了乱。
据媒体报道,一位盛女士向12345求助称,自己5月初通过飞猪在上海中青旅旅行社专营店下单办理赴日签证,选择了该店铺内单价较高的一个套餐。店家称,该套餐为一对一办理,所需材料项目较“常规办理”减少了6项,且仅需约9个工作日即可出签。由此,除签证费外,该套餐费用还含有商家服务费、简化办理费及VIP加急费。
不料,商家在办理过程中一再拖延,不仅需要她补交机票行程单等不在套餐清单内的证明,还坐地起价,要求她补了每人450元的差价。后经由上海消保委协调,盛女士的签证申请在过了58天之后才终于送签。
与盛女士有类似经历的网友并不少。网友年女士称,在约定好的10个工作日后,她才得知旅行社根本未开始审核她的赴日签证材料,自己只能改签机票酒店。网友费女士在办理泰国电子落地签过程中,则3次被要求补交清单中根本未有规定的材料,最终在“层层加码”中出签失败。
记者调查发现,代办签证纠纷增多的背后,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是:根据规定,所有申请人都要必须要先在各国使馆预约,取得预约号。即便是旅行社代办,这一步骤也无法跳过。因此,旅行社虽然可以提供代办签证业务,甚至提供加急的服务,但是出签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国使馆签证中心的预约情况。
不过,不容否认的是,随着出境游市场持续扩容,代办签证行业中的乱象,确实日益凸显。
毫无疑问,在代办签证过程中,旅行社等中介机构几乎是消费者和大使馆之间惟一的沟通桥梁,语言不通、不熟悉流程的消费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果旅行社不负责任或者出现服务漏洞,受害的首先是消费者。那么,形形色色的签证乱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规范和改进中介机构的服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介绍说,由于各国签证政策不尽相同,对于消费者来说,签证市场并不足够公开透明,办理过程也无法自行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旅行社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就愈发重要。一般情况下,正规的旅行社在代办签证业务时都会向消费者及时公示办理签证的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旅行社在从收集签证资料到正式送签的过程中,存在模糊处理或流程不够透明的问题。同时,在费用方面,除了领馆所需的签证费之外,旅行社往往会围绕是否加急、是否需要代做行程单、是否需要面试培训等内容推出套餐服务、收取不同数目的服务费。不过,由于服务本身很难量化、且没有定价标准,这个费用大多是旅行社说了算,消费者没有话语权。因此,随着签证代办需求的增加,也希望国家能够针对出境游旅行社的运营资质以及签证办理业务,出台更多细化的行业规范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