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宣布将入主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信证券”)。
两家股东收到9条反馈意见
上述交易完成后,北京国资公司将成为瑞信证券第一大股东,持股85.01%,而北京国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其余14.99%股权为瑞士银行持有。
本次,中国证监会对上述瑞信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申请给出9条反馈意见,其中有4条反馈意见主要关于“大手笔”收购瑞信证券85.01%股权的北京国资公司,其余5条反馈意见主要关于持股14.99%的瑞士银行。
瑞信证券作为外资机构在华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股权变更进展及业务经营情况备受瞩目。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瑞信证券总资产为10.74亿元,净资产为10.08亿元。上半年,瑞信证券营业收入为4564.31万元,净利润亏损额为5472.84万元。此外,中证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瑞信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已减少21人,从125人减少到了104人,其中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减少16人,分析师人数减少5人。
外资机构积极来华展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化,境内金融市场的投资主体日渐丰富,外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的进程持续提速,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多家外资券商在华布局迎来新进展,9月6日,中国证监会对日本瑞穗证券株式会社独资设立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申请文件提出反馈意见;6月12日,汇丰前海证券获准从事融资融券业务;4月12日,中国证监会核准法国巴黎银行设立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3月22日,渣打证券宣布正式展业;2月9日,花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申请设立文件收到中国证监会反馈意见。
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的致辞中提到,“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同时提到,“不断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已取消外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实现国民待遇。截至10月底,富达等25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花旗银行等5家外资银行在华子行获得基金托管资格,桥水等35家外商独资或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外资券商正日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全行业共有18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其中外资控股10家(外资全资3家)。2024年上半年,外资证券公司总资产合计为6220亿元,占行业整体的比例约为5.3%,营业收入合计140亿元,占行业整体的比例约为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