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留学生非法打工事件频频发生,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对所留学国家的打工政策没有足够的认识,在经济上也没做好充足的准备,留学期间一旦发生经济困难,只能通过打黑工来解决学费或生活费;还有一部分人留学目的不纯,把国外当作遍地黄金的打工天堂,假借留学之名出国淘金,最终因为非法打工而被遣返回国。
资料图片
案例:
被驱逐的这些外国留学生中,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的学生占多数。目前,澳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加强遏制利用学生签证到澳大利亚后违反有关规定打工和逾期滞留的行为,同时对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国学生签证审批上更加严格。
澳大利亚须申请打工签证
澳大利亚有关部门对学生打工有明确规定,据堪培拉教育局官员介绍,申请打工的学生年龄必须在18周岁以上;必须持有允许打工的学生签证。违者将被取消学籍,遣返原籍。
具体手续是这样,留学生可凭入境时持有的571类(学生)签证,在学校或移民部领取允许打工的学生签证申请表,然后到移民部申请更换允许打工学生签证。如得到批准,即可打工。
学校的规定是,学生每周打工不得超过25小时,假期可适当放宽。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留学生介绍,申请打工签证是一回事,但具体打工又是另一码事,这里没有多少活,僧多粥少,往往找不到活干。
美国打工要有“工卡”
来美留学的学生一般持两种签证,即J1公派学生签证和F1私人学生签证。根据美国移民局规定,持J1签证的正式学生每周可工作20小时,但工作性质必须跟其学业有关;持F1签证的学生每周也可以工作20小时,但工作范围必须在校园之内。纵观美国校园的工作,体力活居多,比如在图书馆整理图书,在食堂打扫卫生,卖饭菜等等。这些工作所得的工资是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即每小时5.75美元。这样,一个月下来也不过460美元,能糊口就不错了。
移民局关于每周20小时的规定只是对正式学期而言,在夏天是可以工作40小时的,而且不必限制在校园内。但在找工作之前,必须去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办理工作许可手续。之后,再去移民局办“工作许可证”,即“工卡”。许多留学生都把夏天看成是“挣钱”的好机会,而且一般首选中餐馆。中餐馆里的工作种类很多,最低的可能是去择菜、洗碗,然后有在厨房里切菜、看油锅的,还有在堂上清理桌子、倒水倒茶的,再就是领位,最好的要算招待。因为招待不但拿底薪,还拿小费。在美国小费一般是饭菜费的15%至20%。要是做其他的,恐怕连联邦最低工资都拿不到,因为一般中餐馆不大认什么国家的规定。
加拿大打工只能在校内
加拿大移民法规定,只有加拿大公民或具有加移民身份、外国留学生是不可在校外打工的,但在学校可以打工,而且工资不上税。
有的学生在城里加拿大人开的店里偷偷打工,一小时6.5加元(1加元约合人民币5.22元),老板给现金,不扣税。听说在多伦多市,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在校外打工挣学费,据说移民局也知道这种情况,但基于打击力度复杂而繁琐等种种考虑,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加移民法还规定,任何雇主聘请没有移民身份的外国人工作,须上报移民局,并按规定申请工作签证,否则雇主要受到经济处罚,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或判刑。
英国打工需申请国家保险号码:
(一)外籍学生可于在学期间和假期时打工,不需另向就业中心(Jobcentre)取得工作证。但学生不能从事商业、自行创业或是提供专业运动或娱乐的服务。学生也不得从事全职性职业。学生在学期间打工,以每周以不超过二十小时为限,假期时则不受此限。
(二)外籍学生的工作实习(workplacement),不需另向教育就业部海外就业服务中心(DfES’sOverseasLabourService)申请许可。但实习只能占课程的一小部分,事实上已经是形同虚设,因为旅英学生同学0pt">
(三)研究生若是于该校工读,或是其它学生课程有实习费可拿时,也可在申请英国签证或是延签时,请校方出具工读证明,来做财力证明,但是必须着明薪水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