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以下所有内容转自知乎“April学姐”
留学了一年,毕业时候香港和大陆一共投了80多份简历。大陆拿到过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四大、八大的offer。申万没能过实习期,最后选择了四大入职。
从我自己的经历上,我认为留学生找工作最难的是:
1.海外不好留,国内的招聘信息获取不及时。
1.国内企业如何定义留学生的应届生身份,错过了秋招我们还算应届生吗?
2.国内招工单位比较认可的留学院校都有哪些?卡不卡第一学历?
4.国内HR心中的海外大学排名?1年硕到底会不会成为简历上的污点?
一、[写在前面]在教大家如何回国找工作之前,我要给大家科普几点:
留学生完全可以参加国内的校园招聘。
国内的校招分为秋招(9-11月份,岗位量多且优)和春招(次年3-4月,秋招补录,质量较次)两次,岗位一般都是面对应届生的。除了香港可以同步国内秋招,海外的同学回国以后秋招都过了!!咋整!莫慌,教育部留学中心已经说了,我们是不是应届生,由用人单位界定!用人单位说咱是,咱就是!
国内的企业对于应届生身份的定义通常是这样的:
第二,不同类型企业HR眼中的看待留学生的标准普遍是这样的:
1.大型国企。最喜欢国内985/211的毕业生,留学生用的不多,用也只用好学校的。(一般都会有个国外院校指南,留学生他们只考虑那个限定范围内的)
2.中小型民营企业。留学生去的比较少,特别是应届的。这类企业HR对国外学校并不了解,在他们眼中只有“名校”和其他学校的区别。喜欢直接招有工作经验的,上手就能干活,省钱省事。
3.大型外企(500强系列的)。留学生扎堆,大家都很喜欢去,而且应届海归更有优势。HR有不少自己本身就是留学回来的,接触的多,对于海外院校和专业都比较了解,就算没听过也会去查一查了解一下。对于这类企业,学校和专业的排名越靠前越好。
4.中小型外企。留学生也很多,不,是特别多。因为第一梯队的留学生,通常会被名气更大的500强抢走,这类企业才是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主要去向。
HR招人会更谨慎一点,也知道QS榜单这一说,对于留学生比较友好和客气,如果没听说过你的学校,大概率会问问你学校的实力和排名,很看重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能力。
但他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既要教育背景好,又要个人能力好,所以对应届生性价比很高,我个人觉得这一类企业是最适合个人综合实力发展的地方。
所以,我的建议是:
1.清北复交本+海外top10硕。你闭着眼随便投;
2.985本+qs前50硕。首选大型国企,大型外企,你都可选,选择比较多。民营企业和小外企你也看不上。实在心慌担心找不到工作,投一个保底用即可。
3.双非本+qs50-qs100硕。这类型的留学生是最多的,竞争很激烈,拿到让你满意的offer很难,提前选好就业目标,早做准备。企业选择上,大型外企可以当作冲刺目标,中小外企为主要目标,如果你实习经验也很丰富,大中国企也可投。
4.双非本+qs100之后硕。我只能讲,上学时候不要闲着,该实习就实习,把专业证书都考了。否则回来找工作,你会觉得你白花了30万。
先介绍下我自己的背景:
背景:本科双非财经类院校,商科专业;硕士港中文非商科专业;实习3段全部商科,有证。
目标:香港四大冲刺,大陆券商首选,大陆四大匹配,大陆八大保底。
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流程
第一.回国前:
不要临近毕业再开始找工作!如果你是21年毕业的学生,今年秋招给我搞起来!秋招的本质是提前一年申请下一年毕业后的工作,你一定要清楚!!按我的步骤做!
信息收集。
1.1申请表格。
模板我给你做好了,直接对着做!!一条一条的给我输好!
找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在公众号上找,这里推荐几个较常汇总招聘信息的公众号:
准备cv/作品集以及其他材料。
01.个人资料。里面主要放自己的CV,作品集,身份证学位证护照,学位证,成绩单,获奖证书,实习证明等基本材料的扫描件。后边网申阶段用哪个上传哪个。
第二.回国后:
①9月-10月(网申)
开始投简历,线上(APP,网站),线下(招聘会,空中宣讲会)双管齐下,投就完事儿了。我的建议是通过一些在线求职APP或者网站进行简历投递,也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
②10月下旬-11月(面试)
面试题/面试经验查找渠道
③12月(补录)
如果12月才回国,这个时候秋招还没有结束,前面几个月可能还有一些面试可以参加,12月末,四大等也陆续会有补招开放,1月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春招(注意不是3-4月开始),别再错过!!
④次年1-4月(春招)
集中精力搞春招。春招中,金融类除了银行基本不会再有校招岗位开放,快销类以销售岗为主,四大补招以审计/税务岗为主,机会完全没有秋招多,所以不建议因为一些可抗因素错过秋招。
记好自己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事情,冲就完了!
三、[写在最后]摆正心态,用正确的姿势看待学校排名
最后,多嘴几句,别觉得留学了就牛逼了,有海外镀金光环了,学校排名对于HR来说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自己的专业排名高一定比非专业的有优势。
说实话,真没有。
在HR的眼里,只有“名校”和“某学校”这两种区别。至于专业,真的没有几个单位会真的在乎你的专业排名!!!
(不同类型企业在这方面会有细微差别,但是真的整体差别不大)
如果你是耶鲁哈弗牛剑,不管是哪个国家留学的,工作都好找;
如果你是全球排名50甚至100以外的学校,你的留学经历都不会有你想象中那么强大的助力!
虽然我曾经帮助5000+人成功申请过留学,但是我也会很坦诚地告诉他们,别想着留学一趟回来就一定能比国内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找的工作更好。真不一定。
站在HR的角度,他们是帮公司找工人的,不是请人过来撑门面的,所以实力,经验,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那你这会儿估计要问了,那我还留学干啥啊,直接在国内毕业后直接工作呗。
可问题是,你毕业直接工作就能找到工作么?
此时留学的第一个价值点就凸显出来了:
如果你是国内双非院校毕业,那么毋庸置疑,留学一年的学历肯定可以让你的开局更上几个台阶。
不是“国内HR更看好哪个学校”,而是“相比双非二本三本,国内HR肯定更看得上留学硕士”。这就是现实。
比起毕业直接找工作,留学一年再找工作,能够得到的机会肯定更多。不论是你去的是啥学校。(当然具体哪类学校“更吃香”后面也会说)
其次,为什么有很多人留学一年回来之后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是不是因为他们的学校好?
绝对不是。
还是上面那句话,除了名校,别的都一样。不要心存幻想。
尤其是排名在50到100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正是在职场中面临竞争压力最大的一批。
学校一般,自己还有点小傲娇,低的不肯将就,高的又找不到。
但是HR朋友告诉我,面对这种应聘者,没有对口能力的话起薪就是6000,连8000都达不到。
所以啊!别等到留学快回国了才想着工作“能找到哪儿”,而是在留学前就应该想好“我要去哪儿”。然后了解对方一般需要什么样的证书,什么样的学校毕业,需要多少实习,1234心里清清楚楚,然后大学期间缺啥补啥,在学校该考证考证,该实习实习,毕业之后自然能够顺理成章地找到工作。
留学前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内心一片模糊,期待留学镀金可以侥幸大幅度改变人生?不可能的。
想要脱颖而出,首先必须在心理上抛弃“名校光环”(尤其你读的还不是真正的名校),其次,必须增加实习经历。
比如我有个同学就是打算读书然后回来当老师,所以就申请了英国的教育专业。在校期间打工都是找教学类的,不管是教大人还是小孩、中文还是英文,反正都靠得上。
快毕业写论文之前,他还专门飞回国内提前和学校负责招聘的人主动联系,介绍自己。
后来在别人写好论文,正准备考虑就业的时候,他已经拿到国内重点学校的offer了。轻松毕业后旅游了一圈就回国上班了。
排名70+的学校,也不是啥排名靠前的专业,但是找到的工作比大多数更好学校毕业的人都要好,难道是因为他的学校“在HR心中排名高”么?
经历,能力,用心规划,这些才是真正脱颖而出的亮点。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后边有空再来更新“哪类海外院校在国内hr眼里更吃香”这部分。加油吧弟弟妹妹们,未来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