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天的“绿皮火车”,靠“抠门”成了最大赢家?
“被嫌弃的廉航,赚疯了!”
“钱一半是赚的,一半是省的。”
和老父亲一样,接班的王煜也是个“抠门”总裁。有媒体是这么形容他的:
“王煜贯彻了父亲王正华压缩成本到极致的精神,甚至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比父亲抓得还要细。”
01
二代接班,主打一个比老爸还“抠”?
老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煜和小儿子王炜,从很多年前,他就开始在为两个儿子的接班铺路了。他自己早年也透露过:
“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家族式的现代企业。”
先来聊聊大儿子王煜,他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少东家,更不是那种刻板印象里买豪车、泡网红的的富二代,今年八妹参加一次活动时,曾看见他头上的白发已经依稀可见。
事实上,在正式成为掌舵人之前,王煜已经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接班人试用期”。
王煜当年大学毕业时,曾在上海铁路局工作过6年,后来在父亲的坚持下赴美留学,但“抠门”的老王,只在他出发时给了5万元。
“在美国8年我没再给过他任何钱,他回国不仅带了两个硕士文凭,还自己赚了2万美元。”
留学毕业后,王煜曾在罗兰贝格、毕博、翰威特等国外知名咨询公司当打工人,见识了不同企业的运作与管理。2008年,王煜回到家族企业,正式踏上了接班之路。
二代接班,动辄新官上任三把火,要么清理老臣,要么大刀阔斧地改革,甚至整个企业的风格都会急剧变化。但王煜上任后,却贯彻了老王的“抠门”精神,一边极致压缩成本,一边老老实实继续卖廉价机票。他想的很清楚:
“一家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不适合做外科手术式的变革。”
这些年,王煜是业内出名的“抠门”总裁。
据说,他的代步工具不是豪车,而是一辆小Polo,平时差旅也是经济舱往返。而他的办公室在一个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面摆着三张桌子,桌上摆着一台老款的笔记本、一部计算器、一个保温杯、一沓资料,其中一张空桌子是留给他弟弟王炜回来时办公用的。
说到王炜,他和哥哥王煜一样,也被老王送去国外留学了,但他去的是日本。当然,老王有他的考虑:
“当时我就是希望他们,出国能拓展国际视野。学成后可以用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商业生态。”
老王对小儿子在日本的工作成绩非常满意、大加赞赏,称他“可以独当一面”。
“如果王煜支持我的意见,第二天我再去找老王总谈,如果王煜让我再想想,我还是得再想想。”
但说到底,在家族企业中不管担任什么职位,股权才是最关键的。上个月春秋国旅的股权变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意味着这个家族企业的新一代掌门人已经变为王煜。
02
放弃铁饭碗创业,终成百亿富豪
王正华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弄堂里,在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从小照看弟弟妹妹的担子就落在他身上。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他从小就被母亲灌输了“节省”的观念,他用别人用过的铅笔、穿带补丁的衣服、用淘米的水洗脸……
创业早期,王正华推动在旅行社搭建了内部网络,为此他特聘了从英国回来的IT专家,自主研发了“诺威网络平台”,实现了全国统一出票、统一财务结算。
1987年,随着购票网络的完善和春秋推广的“欧美式”旅游模式被认可,春秋文旅在成立6年后就拿到了100万元的营业额。
到了2005年,春秋文旅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28.9亿元,也是这一年,61岁的王正华买到了第一架飞机,正式开始做廉价航空生意。
那时,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已经在境外上市,作为初出茅庐的新航司,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廉价航空的生意,同行也不把他当回事。
但王正华却不同意,在他眼中有一块尚未开发的商业蓝海:中国还有10亿多人从未坐过飞机,不应该忽略这个庞大的群体。
这样的打法,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最后的结果证明,走低成本运营的廉价航空,才是航空业里的现金之王。
有意思的是,在春期航空的IPO现场,上演了一幕可以载入A股史册的名场面:王正华率领100名员工,在上交所大厅打起了太极拳。
03
卖最便宜的机票,赚最多的钱
但这还不算啥,最离谱的是,老王还曾经想效仿火车推出“航空站票”,增加约40%的载客量。
据说老王还真让公司做了调查,结果是超60%的调查对象都表示“只要春秋敢推就敢乘”,老王更是直说:
“只要政府批准,我就敢在飞机上卖站票。”
▲网传飞机站票示意图
“抠门”战绩叠加乘坐体验,直接让消费者送了一个贴切的外号——“航空公司届的绿皮小火车”。
还有明知道自己是亿万富翁的老王,白手起家打拼出了这么大的家业,出差时还要自带泡面、榨菜和鸡蛋,住三星级以下的旅馆,甚至穿一身20多年的“补丁”西服,最大的补丁有24厘米×34厘米。
甚至在他办公室里最值钱的是100块钱买的、坐了20多年的沙发。
这也是王煜正式完全接班后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这家市值超500亿的上市公司,再次因赚钱能力震惊业内。
卖最便宜的机票,赚最多的钱,两位“抠门”总裁算是玩明白了。
参考资料:
《最“抠”老板,“省”下一个百亿帝国》,中国企业家杂志
《身家过亿,衣服打补丁!飞机界“于东来”,越抠越赚》,金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