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市民心声,集萃群策群力。由南京市网络文化协会、市级新型智库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听语:征集市民好建议——抗疫‘金点子’”活动,自启动以来,已收到2000余条建议。市民朋友们围绕疫情应急处置、常态化防控、统筹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出谋划策、贡献智慧。也有多位专家学者通过“听语”征集活动,发表真知灼见。还有来自基层的工作者,总结了新做法、好经验。
以下是征集到的部分市民好建议——“抗疫”金点子,也希望能有更多热爱南京的市民、网友积极参与,为了城市的美好明天建言献策。
01
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建议
专业技术人员张**:
以小区为单位,每楼栋招募4—6名志愿者,防疫部门对志愿者定期开展培训,包括物资分配、药物代购、人员信息录入等;以楼栋为单位,提前做好高龄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信息收集汇总。
市民王**:
提前做好市内重要粮油蔬菜供应企业的调查,应急时有其他备选企业或市外供应企业备选。
网友“SKY”:
个人如有隐瞒疫病史、高风险地区旅行史、逃避隔离医学观察等行为,采取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列入社会信用黑名单。
市民薛*:
鼓励党员干部按照工作生活区域就近选择下沉所在街道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线上实现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注册、报备、打卡、认证等功能,完善管理评价功能。
企业管理人员王**:
疫情期间若被隔离,挑选合适的宠物医院或托管驿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宠物寄养服务。
02
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举措建议
企业管理人员陆*:
加强互联网线上诊疗,缓解定点医院诊疗压力,减少人员跨区域传播风险。互联网诊疗服务延伸进社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做好网上处方、快递送药等“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互联网+”医疗保障等服务。
企业管理人员夏*:
设置“反向扫码”,便于学生、老人等不携带智能设备的人员以及拥有固定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快速通行。
网友“LuSelina”:
为方便外籍人士主动参与到核酸检测中来,建议护照号码也可以申领“核酸检测码”,不局限于身份证号码。
网友“淡然微笑”:
在调配防护服时可以根据驻点防疫工作人员男女性别比例,科学配备不同尺码的防护服。
网友“蔡**”:
03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好建议
企业管理人员李*平:
市民殷**:
要统筹做好公路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确保物资进得来出得去,否则会影响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外地货车存在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既要“严”也要“通”,货车应当由收货单位来南京高速口接送,做好登记报备、全程跟踪后,安全离开。
04
其他建议
专业技术人员王**:
现在住院要24小时核酸检测和肺部CT检查,建议分区域检查,避免交叉感染。
市民焦**:
城际通行的汽车,在城际卡口像高速收费站那样设置升降杆,提前报备—审核材料—录入系统—卡口放行,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提高卡点通行效率。
来自各区基层工作者的建议↓↓↓
1.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实行“内外有别”分类管理办法。“内”即对院门朝内的楼院合理设置围挡,实施集中出入管理;“外”即对院门朝向主次干道无法集中设置围挡的进行分散管理,“定院、定门、定岗”。
2.针对疫情期间的敲门行动、人员排查等情况,社区围绕“四知四能”(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成立兼职网格员队伍,和专职网格员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配备便携式“喵喵机”,可随身携带,随时随地为老人孩子打印出手掌大小的纸质核酸检测预约码,方便无手机和操作手机困难者尽快核酸检测,不聚集。
4.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研发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可在5分钟内完成区、街、社区各级疫情防控场景搭建,实现各类防疫资源汇总管理,实时调度、科学引导。此举可提高防控的“精准度”,节省人力成本。
5.针对社区防控志愿服务安全参与等问题,邀请专家、教授进行规范化培训与指导,形成了基层疫情防控的专业合力。同时,链接医药公司等公益资源,为所有参与社区防控的志愿者提供了医用外科口罩、酒精喷雾等防疫物资,解除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的后顾之忧。
6.针对茶农滞销问题,一方面统筹协调严格遵循防疫规定,做好外地采茶工采茶季期间的管理。社工带领当地志愿者提前到茶农家做好采茶工进驻的防疫宣传,并提前向社区报备。当外来采茶工到村后,社区工作人员为其做核酸,按要求实行管理。此外,联动村委会,开展采茶工爱心防疫包微公益,通过为采茶工发放爱心防疫包,宣传日常防疫知识,提高采茶工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对接爱心单位,开展线上直播春茶售卖助农活动。
专家建议↓↓↓
南京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黄南:
南京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通过转型与改革寻求新的突破点,实现全年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晓壮:
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精准有力抓好疫情防控,全力守护南京城市安全。
织密扎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安全防护网,要在核酸检测“采送检报核”全过程、流调阳性“快准转隔治”全闭环、物资“储调运配发”全链条、“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救助全保障等点面环节做实做细。当今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多发态势,需从南京城市韧性安全发展角度,高标准建设“健康城市”,系统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健康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纳入城市总规和市人大立法修法议程,推进区域化医疗卫生健康一体化进程,以促进疫情防控法律政策体系精细化。
高度重视科技手段在疫情防控中以“智”抗疫突出作用,将科技成果和智能场景应用、大数据分析转化为疫情防控成果。要以网格化为依托,加强市、区、街镇、村居基础数据化平台建设,促进职能部门、行业部门网络平台多网融合,不断优化“苏康码”性能体验,制作可视化可操作化的防疫手册,提升数字社会治理能力;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归集民生民情大数据,完善大数据预警监测决策机制,“点对点”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及时解决疫情期间不同群体急难愁盼民生保障问题和企业事业单位困境问题,稳住物资需要和社会心态底盘,推动供需精准对接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