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数量就达到5175万只,同比增长1.1%;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某社区召开会议,准备根据当地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推荐1】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浙江省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实际出发,先后制定《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保驾护航。近年来,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围绕智慧农业、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建言献策。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并于2023年2月成为了全国唯一的数字乡村引领区。
材料二浙江省J市牢牢抓住数字乡村建设契机,针对村级事务参与少、村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开发、推广“建村钉”平台。通过“钉上议事厅”,村民可随时随地就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实现“众人事众人议”;通过“财务钉”,村民可随时查看本村财务信息;通过“清廉钉”实现村级权力运行、干部履职情况“一舱可见”。目前,“建村钉”已成为村民离不了、村干部离不开、市镇村都需要的乡村智治平台。
浙江省宁海县首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简称“三十六条”),这个彰显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威力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有助于彻底打通村级权力运行的“最后一公里”,在制度创新、机制再造层面上,让我国广大乡村的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真正落到实处。
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用设置“红绿灯”、画出“斑马线”对所有村级事务、所有村级权力实行阳光治理全覆盖的“三十六条”,其核心密码就是“五议决策法”,即以村级党组织提议,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席会议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成员)代表会议决议,组织实施、结果公告并接受群众评议。作为村级事务决策必须经过的程序,这是集村务监督完整制度程序、完整实践形态为一体的村民自我监督、民主监督宝典。宁海县农民群众说,“自‘三十六条’运行以来,还没有哪个村民反映所办理的事项在‘三十六条’中找不到依据的。
为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乙村党委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三制五法七公约”机制。
党建方面,村党委建立了“功能分区、入网定格、定向培训、积分管理、星级评定”党建“五法”,打造乡村振兴“铁军”。组建功能型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生活图、就业困,党小组建在单元楼、产业链,所有党员把任网格员、认领先锋岗,将党员作用发挥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对全村党员安排针对性教育培训,表现量化赋分,建立积分台账,根据综合得分组织民主评议、精确定档,让每名党员知道该向谁学、该怎么改。
围绕“管人、管事、管钱”,村党委研究制定了干部坐班制、村事民议制、村财民管制。每天除了值守便民服务大厅,其余村干部深入街巷农家、田间地头,一旦百姓有需求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人。凡涉及村屯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村民议事民主决策和全程公开。从村民中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理财小组,让村民随时都能“看家底、审明细、问情况”。
村党委还主导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公决的形式,把群众普遍认可的一些公序良俗固定下来,形成一整套“村规民约”,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的治理氛围。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某村,十年前还是“贫困村”“矛盾村”“乱象村”,如今已是乡风文明、平安和谐、乡村振兴的“模范村”。
塑造党建引领的“思想灵魂”,畅通乡村服务的“神经末梢”,激活村民自治的“组织细胞”,该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子。
2023年6月28日,H省发布第二批全省农村“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典型案例。
W市某村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新路子,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四民工作法”,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奏响乡村治理“交响乐”;S市某村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方式,让良俗善行“有分值”、让村规民约“有价值”、让乡风文明“可增值”,为基层治理蓄积动能;X市某村通过建立和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狠刹人情风,农户遇到红白喜事就主动出面张罗,既烘托了气氛,把场面办得风光体面,又替农户节省了开支,真正为百姓理事办事,深受群众拥护。
Z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探索重大事务“三上三下三公开”、日常亭务“问议办评”、应急事项“即事即议”的“三事分议”法,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营,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票通过!”在Z市某村全体村民代表会议上,关于村里公路改造的方案“议”出了最终结果。2024年年初,村“两委”(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民情分析会在收集到该路段改造的议题后,随即组织村干部上门征求意见;紧接着,村里通过召开村民代表民主恳谈会,进一步酝酿完善方案;方案确定后,提交党支部审议,再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运过。“三事分议”法使得村里的大事决议、日常小事等每一个环节村民都能积极参与,矛盾在源头上得到化解。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步入新时代,我国将依法治国提升到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法律制定上,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念和做法,一种是传统的法制观念,认为法律就是政府统治管理民众的工具,制定法律是政府及官员的事情,群众对立法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遵循政府制定的法律,法律上应该给政府执法部门无限的管理权,只要能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执法者可以采取一切认为必要的行动。另一种是现代的法治观念,认为现代民主社会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制定法律不是为了统治和管理人民,而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权利。因此,一方面,立法权属于人民,另一方面,法律需要限制政府的权力,防范政府权力对人民群众权利的过度侵犯。
【推荐3】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不过也要看到,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不当行政干预等现象还部分存在。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材料二立法法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法律层级见下图。
材料三交易者参与交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是订立合同。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第1句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法治知识,分析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第1句的规定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促进作用。
回顾“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颁布实施《民法典》,推进重要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和督察,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法纠正一批冤错案件,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社会法治意识显著增强;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上海市虹桥街道办事处等4个地方和单位设为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试点单位,此后,连续7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中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稳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截至2021年7月,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了从无到有,数量上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22个,涉及21个省(区、市),覆盖全国2/3省份,辐射带动31个省级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联系点发展到427个,设区的市(自治州)的立法联系点发展到4350个。
【推荐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
◆新法“复”能“议”起前行
2024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以打造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为导向,扩大了行政复议范围,强化了调解在行政复议中的运用,实施繁简分流,注重推动行政机关自行纠错,对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的具体程序进行了全流程优化和创新性改造。为深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司法部发布了一批行政复议典型案例,为各级行政复议机关适用新规定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提供示范和指引。这批典型案例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新修订行政复议法的立法精神,对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办理案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育好“法律明白人”办实“法律明白事”
乡村普法需要精准到人,基层依法治理呼唤“生力军”。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全国“八五”普法规划4个专项工程之一。“法律明白人”通常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经过法治培训,能够带头参与乡村治理。既有血缘、亲缘、地缘优势,又有乡情、亲情、友情资源,“法律明白人”针对农村常见问题开展法治宣传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在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同在基层播撒下一颗颗法治“种子”,“法律明白人”推动法治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