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从年龄构成来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梁建章今日发文称,应对少子化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巨大的投入,他建议,针对家庭按照孩子数量发放补贴,给有孩子的家庭每月分别发放1000-6000元不等的补贴。例如,一孩家庭可获得1000元补贴,二孩家庭可获得3000元补贴,三孩家庭可获得6000元补贴。按照上述补贴计算,即一孩家庭每月可获得1000元,二孩家庭平均每孩可获得1500元,三孩家庭平均每孩可获得2000元。据此估算,每年可能需要提供1-3万亿元左右的补贴。此外,梁建章还建议,对于二孩家庭,实行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减半,对于三孩家庭则全免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
回看过去的数据:
——中国登记结婚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根据民政部统计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依法登记结婚的人数从2014年的1306.74万对下降至2020年的913.10万对,表明我国结婚的人数愈来愈少,不婚群体规模趋于庞大。
——新生人口增长情况
近年来我国大陆出生人口有所回落,生育率持续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至2015年,中国大陆的每年出生人口在1600万至1700万之间波动。2016年,受到“全面两孩”政策的刺激,中国大陆的出生人口出现了短期回升,连续两年突破了1700万大关,比政策实施前增加了大约100多万人。然而,自2017年以来,出生人口数量有所回落,规模迅速缩小,出生率也逐渐下降,维持在较低水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的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仅为1200万人。同时,2020年中国大陆的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和“二孩”政策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
截至2022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2.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9.8%。在2022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30%,意味着国家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而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现代化发展必然导致“少子化”。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育水平普遍较低,这是一种规律。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约为1.05。他认为,在全面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后,未来有望回升至1.3左右,甚至更高。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李伟博士主张通过政策手段鼓励生育,以提高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他认为,生育鼓励政策可以包括提供育儿假期、减轻教育负担、提供育儿津贴等方面,以激励更多的家庭愿意迎接新生命。这样的政策有助于创造更好的生育环境,提高生育率。
此外,李伟博士还谈到了生育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他表示,充实的劳动力资源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新生儿带来的家庭支出也会刺激消费,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