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海关获悉,在连续多年出台服务举措的基础上,南京海关集成推出100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服务举措,全方位、多维度助力江苏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
17条措施提升通关效率,1天内拿到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在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方面,共有17条措施,比如深入推进"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五项创新"改革,综合运用"提前申报""依申请检验"等便利化改革措施;推动建立长三角海关协调联动机制,保障一体化方式申报的物资快速通关;在有条件的港口逐步推广试点进口"船边直提"、出口"运抵直装"模式;针对防疫物资、民生物资、企业生产设备及原料等重点急需产品,开通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施"货主可不到场"查验、随报随批等便利措施,提高验放速度。
开展"不见面"办理业务,18条措施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在降低企业合规成本方面,措施包括指导企业享受国家各项税收优惠和减税降费政策;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严格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推进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管理;推行"互联网+海关"作业,开展"不见面"办理业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作业等。
帮助外贸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7条措施促进双循环
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措施包括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涉濒危、防疫物资布控规则;加强技贸措施指导帮扶;优化检疫审批流程,促进国内急需的优质农产品、食品以及动植物种质资源进口;依托"互联网+稽核查"系统,叠加运用"南京海关关企交互系统",深入推进"互联网+稽核查"改革;利用企业问题清零系统、省外贸外资工作专班等平台帮助外贸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等。
22条措施服务重大开放平台,创新推出"联动接卸"模式
在服务重大开放平台方面,措施包括深度融合支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措;指导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围绕企业需求推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推动国务院促进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21项措施全面落地,扩大研发设计、检测维修、销售服务等"增量"措施成效;支持中欧班列发展,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发展等。
南京海关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联合上海海关、太仓港口委、上港集团等多部门,在前期"沪太通"出口模式基础上,创新推出了洋山-太仓港"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实现了进出口集装箱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目前,"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已覆盖洋山港与太仓港所有远洋航线,适用商品范围已涵盖木材、机械配件、金属材料等多个品类,并在杭州、合肥等关区复制推广。
远程完成"非侵入式查验",16条措施加强"智慧口岸"建设
在加强"智慧口岸"建设方面,措施包括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扩大项目功能和应用率;建设"智慧海关"示范工程,推进空港、邮快件等6个场景应用;推广应用H2018新一代通关管理系统、"慧眼通"等;提升关区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和防疫物资检测能力,做好进境人员、冷链商品和非冷链商品的核酸检测等。
据统计,南京海关成立集中审像中心两年以来,已实现省内10台H986查验设备联网,共审核图像10万余幅,通过业务专家和图像审核相配合的智能判别方法,在数秒内远程完成对整个集装箱货物的"非侵入式查验",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智慧海关"建设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