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要点(第一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针对当前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态势、防控难点和实际需求,制定本要点。主要用于指导牛羊(牦牛、骆驼等易感动物)养殖等从业人员、基层动物防疫和疾控人员布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饲养卫生管理

(一)坚持自繁自养和引种检疫

养殖场(户)应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事先做好引进动物的疫病检测或查验检测报告,防止购入病畜和隐性感染畜。运输车辆消毒后方可进场,预留隔离舍。隔离饲养引入动物,确定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必要时按规定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二)加强日常管理

畜群分群管理,定时、定量饲喂,保持日粮的相对稳定,保证足够新鲜、清洁、适温的饮水。做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工作,注意圈舍通风。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粪,保持圈舍、运动场清洁卫生。实施雨污分离,保证排水顺畅。设置单独产房,加强产后消毒工作。放牧时,做到不与其他畜群混合放牧。

(三)加强日常临床巡查

观察畜群采食、饮水、精神状态,发现母畜流产、不孕、乳腺炎,公畜睾丸肿大、关节炎等临床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送检,做进一步诊断。

(四)做好各项档案记录和标识管理

详细记录和保存养殖、免疫、检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生物安全管理等记录,做到及时归档、分类保存。规范使用耳标等各类个体标识,详细记录个体生产信息,对养殖家畜实施可追溯管理。

二、规范免疫措施

(一)基本要求

(二)推荐免疫程序

1.羊免疫程序

(1)布鲁氏菌活疫苗(S2株):推荐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口服(灌服)免疫也可,不推荐饮水免疫。口服(灌服)免疫可用于孕畜(包括牛),注射免疫不能用于孕畜(包括牛),小尾寒羊、湖羊等四季配种产羔的羊种慎用。每年对3—4月龄健康羔羊实施免疫,以后每年可视免疫效果加强免疫一次。对于调入调出羊只频繁的育肥场(户)、阳性率较高的自繁自养场(户)剔除阳性家畜后,可每年春季或秋季对所有存栏羊只实施整群免疫。

(2)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或布鲁氏菌活疫苗(M5株):用于3月龄以上的羊免疫,母羊可在配种前2—3月期间接种,腿部或颈部皮下注射。以后每年接种一次。不可用于孕畜。

2.牛免疫程序

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A19-ΔVirB12株)或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株):3—8月龄牛免疫,皮下注射,必要时可在12—13月龄(即第1次配种前一个月)再低剂量接种1次;以后可根据牛群布病流行情况决定是否再进行接种。不可用于孕畜。

3.其他动物免疫程序

骆驼和牦牛参照牛的免疫程序执行。

(三)免疫接种

免疫应尽可能避开高温季节、湿热天气、刮风和怀孕、分娩高峰期。

2.人员要求

3.动物要求

动物免疫接种前、后3日内禁止使用抗生素。用保定绳、保定栏或分羊栏保定动物,使其头部和身体不能移动。

4.免疫器械及消毒

口服免疫时使用已经消毒的布病疫苗专用全封闭式投药器或连续投药枪进行免疫;注射免疫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连续注射器,可选择腿部内侧或颈部两侧进行皮下注射。

5.免疫前后消毒

免疫前应对场地进行全面压尘消毒;免疫结束后对场地、设施设备、人员、防护用品及疫苗瓶等进行及时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6.疫苗保存和使用

疫苗全程冷链运输低温保存。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要求配制、稀释和使用。疫苗开启后,限当日使用,确保疫苗效力。

(四)应急处置

1.应激反应的处置

免疫后如动物出现体温升高、饮食欲减退等应激反应,一般无需处理,在3日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

2.疫苗泄漏的处置

免疫过程中,如有划伤、疫苗喷出或泄露,及时对人员进行消毒,轻微伤口立即自行冲洗,并及时就医。对环境、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三、畜间布病监测

(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

(二)养殖场户监测

养殖场(户)要严格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做好日常巡查,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布病监测工作。有条件的场户,可自行或委托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本场开展布病监测。

四、畜间疫情报告和处置

(一)疫情报告

规模养殖场(户)制定布病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置预案,当发生疑似病例时,根据规定向所在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散养户发现流产等疑似病例时,及时报告村级防疫员或乡镇动物防疫人员,由其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或直接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疫情处置

(三)隔离阳性动物

在养殖场生产区域下风口用2道栅栏或实体围墙隔离,设置阳性动物隔离区,与健康牛羊舍保持至少5米距离。隔离区内工作人员、车辆、用具等要相对固定,进出口设置专门消毒设施,对进出的人员和车辆等进行严格消毒。奶畜隔离区配备专门的挤奶设备和全密封巴氏高温杀菌设备,分区挤奶并对阳性动物产的鲜奶进行巴氏高温杀菌。

(四)无害化处理

(五)实行彻底消毒

对阳性动物污染的牛羊舍、运动场、挤奶厅、运输设备、用具、物品等,要每天至少2次严格消毒,持续2周以上。阳性动物隔离区每天至少全面彻底消毒2次,直到隔离的阳性动物全部处置完毕为止。牛羊产后要对产房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对流产物污染的地方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五、开展布病净化和无疫建设

(一)开展布病场群净化和无疫建设

(二)开展布病区域净化和无疫建设

有条件的地区,可集中连片推进布病场群净化或无疫小区建设,以点带面,积极推广疫病监测、风险评估、分级防控、调运监管、生物安全管理等布病区域净化技术,在区域内开展本底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定实施监测净化或无疫建设方案,建立区域生物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强化家畜流动监管措施,统筹规模场和散养户,统筹畜间防控和人间防控,推进区域内养殖、运输、屠宰全链条防控,全方位强化区域内布病系统治理水平,实现区域布病净化和无疫。

六、及时清理和消毒

(一)环境清理

保持场区内雨水沟通畅,无淤积物堵塞,及时清理粪污等异物。圈舍内定期更换垫料,及时更换饮水,清理剩草料和粪便。清理青贮窖周围积水,保持青贮窖排水沟通畅。粪污存放地点应防雨、防渗漏、防溢流,保持粪堆规整,易于覆膜发酵,周边无散落粪便。生活区内垃圾定点存放,并集中处理。开展预防性灭蚊蝇、灭鼠工作。不散养犬猫等其他动物。

(二)环境消毒

圈舍用1:400氯制剂喷雾消毒或无家畜时用2%—3%的火碱消毒,日常每周2次,疫情发生时每天2次。场区、运动场、主干道及粪场用3%火碱喷洒消毒,每周2次。产房每次使用后立即用2%—3%火碱或1:400氯制剂进行消毒,生产用具用1:400氯制剂浸泡或喷洒消毒。饲槽水槽用1:400氯制剂清洗消毒,每周2次。隔离舍、装卸台、磅秤及周转区周围环境,在每次畜群流动前后,用2%—3%的火碱或1:400氯制剂消毒1次。进场车辆用1:400氯制剂喷雾消毒。更衣室用1:800氯制剂每天消毒1次,下班后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奶畜场挤奶厅每天消毒1次。

七、严格报检和检疫

(一)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1.出售牛羊等易感动物及其产品

出售或者运输牛羊等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货主或养殖者应当提前三天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2.屠宰牛羊等易感动物

屠宰牛羊等易感动物的,应当提前六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的,可以随时申报。

3.向无疫区输入牛羊等易感动物及其产品

向牛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牛羊等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货主除按上述要求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启运三天前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输入易感动物的,向输入地隔离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输入易感动物产品的,在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地点申报。

4.落地报告

购入活畜要进行落地报告,告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购入种用、乳用动物在当地隔离场或者饲养场内隔离饲养30天,经布病复检结果为阴性的方可合群饲养。购入其他布病易感动物的,确保无布病感染后方可合群饲养。

(二)严格实施动物检疫工作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当及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申报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受理申报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指派官方兽医实施检疫,可以安排协检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核实信息,开展临床健康检查。官方兽医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做好相应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进入牛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检疫等工作,经检疫符合规定的,出具动物检疫证明。

八、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一)配备生物安全硬件设施设备

养殖者要树立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规模场区入口应设置车辆消毒池、覆盖全车的消毒设施以及人员消毒设施。场区内的区域按生物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区管理,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病死动物无害化(暂存)处理区应严格分开。生产区距离其他功能区50米以上或通过物理屏障有效隔离,生产区入口应设置人员消毒、淋浴、更衣设施。不同生物安全风险等级的区域之间应设立跨区通道,并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等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散养户周围应建有围墙、网围栏等物理屏障,并实行人畜分离。

(二)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

按照防疫要求对畜群开展健康状况分析、疫病监测、废弃物处理及风险评估,严格执行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加强车辆、人员、饲料、饲草、兽药和其他投入品入场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和布病防控应急预案,规模养殖场(户)应设立配套兽医室,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中小养殖场(户)可委托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乡村兽医等提供技术服务。

九、做好人员防护

(一)总体要求

工作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消毒,禁止吸烟、吃零食,合理佩戴防护用品。工作完成后,先用消毒水洗手,再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工作场地应及时清扫消毒。皮肤、手臂如有刮伤、破损,要及时冲洗消毒、包扎。入职前要体检,必要时留存本底血清,上岗前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布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

(二)饲养饲喂人员

进入圈舍须佩戴口罩、穿戴工作服、胶鞋、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吸入含菌灰尘,避免直接接触病畜及其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齐全护目镜、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三)产房工作人员

处理难产、流产和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胎盘、死胎及接生过程,需穿防护服、戴手套和护目镜,禁止赤手接产及直接接触流产胎儿等。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手、洗脸,工作场地要及时清扫、消毒,对使用的防护装备也要进行消毒。

(四)配种、剪毛、挤奶等人员

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好乳胶手套、口罩、帽子,工作结束后必须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工作场所如有定向气流,人应该选择在上风向工作。

(五)从事实验室检测人员

按照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防护要求,佩戴人员防护用品,执行各项消毒规定。

(六)动物疫病防治人员

在开展免疫、采样、保定、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时应佩戴口罩、乳胶手套(长臂乳胶手套)、防护帽、护目镜、防护服、防水长筒胶靴等人员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对全身进行消毒,对一次性防护用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做彻底消毒处理。

十、强化宣传教育

(一)加强健康教育

(二)加强宣传培训

1.加强防治技术培训

加强布病防疫人员技术培训,基层防疫人员应熟练掌握采血、免疫、消毒、检测、个人防护等防治技术要点,指导养殖场(户)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2.推广健康养殖行为

倡导人畜分居,不要在居室内饲养家畜,不用人用碗盆喂养家畜,不和牛犊和羊羔玩耍。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散养户院落整洁度,推行畜禽粪便、病死动物集中存放集中处理,引导开展规范化、标准化家庭养殖,减少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风险。

3.培养健康习惯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和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吃不清洁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家庭用的菜刀、菜案,要生熟分开;切生肉的刀、案,要用热水消毒,避免污染其他餐具。倡导不食用病死家畜肉、不喝未经加热煮沸的生鲜奶、不吃生肉等健康饮食习惯,不购买、出售、食用现挤的牛羊奶。

十一、人间布病监测

(一)病例监测

1.从业人员自我监测

从业人员如有持续数日的发热(包括低热)、乏力、多汗、关节和肌肉疼痛等表现,应怀疑是否得布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有病畜或者疑似病畜接触史。若确诊为布病,应按医嘱规范、足疗程服药,按时复查,在医生判断治愈后方可停药、避免慢性化危害。确诊布病后,应提醒有病畜或疑似病畜接触史的家人、亲友和同事,如有上述布病可疑症状及时就诊;配合疾控机构完成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2.医疗卫生机构诊断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我国《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诊断,发现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3.疾控机构开展个案流调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饲养场、家畜集散市场、屠宰加工厂等单位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人间布病暴发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时,应按规定及时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监测点强化监测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在监测点强化人间布病监测,并开展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和畜间疫情收集工作。

十二、人间布病疫情调查和处置

(一)疫情调查和处置

(二)病例救治

布病病例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链霉素,有并发症的患者叠加使用三代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儿童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儿科悬液治疗;8岁以上儿童治疗药物选择同成年人。妊娠12周内选用利福平联合三代头孢菌素类治疗,妊娠12周以上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具体参照《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布病病例无需隔离治疗。

十三、联防联控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布病联防联控机制,相互通报疫情信息,根据防控工作实际需要,联合处置疫情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联合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重点指导高危人群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诊、正确处理病畜及其产品。密切配合当地宣传部门做好媒体风险沟通,避免群众恐慌,加强防护意识,减少舆情风险。

THE END
1.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范文.doc文档介绍: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范文一、动物检疫申报点应安排专人接受检疫申报。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二、动物产地检疫实施报检制度。动物出售、运输之前,畜主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或报检点)申报检疫。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提前三天,种用、乳用动物提前十五天报检,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https://m.taodocs.com/p-498222924.html
2.生猪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doc动物免疫制度为保证免疫效果,特制订以下制度:(1)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采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2)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要注意不要受热,活疫苗必须低温冷冻保存,灭活疫苗要求在4℃~8(3)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须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协助。(4)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苗瓶...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9677695.html
1.动物防疫管理制度(三)检疫申报制度 1、本场饲养的生猪在本市内出售或迁移,提前向阆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生猪迁移出市外,应将生猪运至指定地点,向阆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https://www.jy135.com/guanli/1998154.html
2.屠宰场检疫申报制度为加强检疫工作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 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二、下列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804/11/22732396_1091172055.shtml
3.动物防疫制度范本(通用8篇)检疫申报制度 1、本场饲养的畜禽出售或迁移,须提前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畜禽迁移出省境,应将畜禽运至指定地点,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A)》。 https://www.yjbys.com/zhidu/2085659.html
4.动物卫生监督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选16篇)按照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要求,制定了《20xx年重点工作清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突出监管重点,提出“五化八抓”的工作目标,即:产检申报标准化、屠宰检疫程序化、票证管理制度化、执法监督规范化、学习培训考试考核经常化;抓产地检疫申报建设,提升产检申报比例;抓屠宰检疫规范,提升检疫质量水平;抓执法程序规范...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718573.html
5.详细内容为加强检疫申报制度建设、丰富检疫申报途径、提高检疫申报效率,卓有实效的推进动物检疫申报整体工作进步,沈阳市动物检疫所在市本级屠宰检疫工作中率先实现网络申报,提高检疫工作效率、优化管理措施。根据农业部《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管理规范》农医发〔2010〕43号,积极强化动物检疫申报点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动物检疫信息电子化...http://www.lnsdj.com/portal/news/viewContent.html?id=3477
6.动物检疫员度考核个人总结结合《辽宁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和《辽宁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自我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工作要求,我所对近3年的检疫工作无疫区建设材料、产地检疫及屠宰检疫程序和制度、县区责任状、量化考核方案、检疫员管理与培训、检疫报表申报记录整理等内容进行了仔细分类,认真整理,制作了电子文档,并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gerenzongjie/4561890.html
7.执业兽医网执业考试1.检疫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2.官方兽医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经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任命的,出具检疫等证明取得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二)检疫管理法律制度 1.检疫申报 货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http://www.zgzysy.com/index/news_xq/id/10294.html
8.关于印发动物屠宰检疫工作九项制度的通知省区级为贯彻落实全国动物屠宰检疫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我区动物屠宰检疫制度建设,不断规范我区动物屠宰检疫工作,我所组织制定了《屠宰动物进场查验制度》、《待宰动物巡查制度》、《屠宰动物同步检疫制度》、《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制度》、《屠宰动物标识回收销毁制度》、《屠宰场检疫室检验制度》、《屠宰场防疫消毒制...https://www.shifang.fun/gfsy/show.asp?show.asp?CurPage=1&id=24
9.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总结(热门6篇)2、屠宰检疫。 屠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关键环节,也是百姓餐桌安全的第二道防线。为了抓好此项工作,不让问题肉品流入市场,我所强化过程管理,完善推行进场动物屠宰申报制度和准入追溯制度。驻场检疫人员坚守工作岗位,严把畜禽进场关,严格“瘦肉精”抽检及登记工作,认真检疫,有宰必检,有检必严,有疫必报,做到秉公执法,不...https://www.77cxw.com/fl/911216.html
10.畜产品安全工作总结14篇(四)落实检疫申报制度,严格检疫把关 我局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全面落实检疫申报制度,加强了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做到有报必检、有宰必检,严防病死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xxxx年1月—11月全县实施产地检疫生猪9.5万头,实施屠宰检疫生猪16万头。猪无害化处理151头。 https://www.oh100.com/a/202306/6932025.html
11.赵某欲将饲养的20头生猪出售,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他在...根据证券法律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存在涉及生态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其股票被终止上市的,在5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交易所...【单选题】《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屠宰动物的提前申报检疫的时限是 A. 3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E. 48小时 查看完...https://www.shuashuati.com/ti/225bc13dc75244c59703b64b67359a96.html?fm=bdbds29bdd618cc27ea53ebe3d0d7ab30a08e
12.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通用10篇)四要切实开展产地检疫。深入推行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报检点的工作,全面强化动物养殖场的监督管理,落实日常监督巡查责任到人,规范养殖档案的建立,推行动物养殖场设立专职动物检疫申报员备案制度,重抓动物养殖场的检疫监管,进一步推进产地检疫的开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32q8jbu.html
13.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关于《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第三次征求意见...【制定依据和原因】本条依据《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与法律规章要求保持一致。 第五十条【肉品品质检验管理】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肉品品质检验管理制度,明确检验岗位设置、检验人员要求与职责、检验项目与方式以及检验结果判定、肉品品质检验验讫印章加盖、肉品品质检...https://www.abeedata.com/home/article/detail/id/20861
14.卫生监督工作计划(精选14篇)2、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及检疫申报点建设 在全县1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各分设1个检疫审报点和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并挂牌,乡镇规章制度、公示牌全部上墙。乡镇动物卫生监管日志,行政告知制度已全部完善并正常运作。 (二)动物防疫监督 ...https://www.qunzou.com/jihua/187498.html
15.动植物检疫制度导读:凡属应当施行动植物检疫的进出境货物,无论以何种贸易方式进出境,都应当在报关前报请入境或出境口岸的动植物检疫机构实施检疫,由动、植物检疫机构发给《检疫放行通知单》或在货运单据上加盖检疫放行章后,再向海关申报。 动植物检疫制度 为了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https://www.64365.com/zs/1184750.aspx
16.“七举措”提升动物产地检疫水平丹凤县依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落实检疫申报、备案管理、现场查验、结果运用、出证管理及违规惩处等七项规定举措,提升全县动物产地检疫执法能力和水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检疫申报制度。出售或者运输动物的,货主应当提前3天前向所在地官方兽医申报检疫。省内调...http://www.shanmuxie.com/index.php/content-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