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学院有动物医学和动物药学2个本科招生专业。动物医学专业有动物医学和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方向,四年制)2个本科招生专业方向。具体本科专业设置见表1。
表1本科专业设置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在校生数
1
动物医学
090401
1946年
294
2
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
2012年
406
3
动物药学
090402
2019年
67
合计
3个
——
767人
(二)培养目标
(三)学生规模
2019-2020学年,动物医学院在读本科生有767人,其中动物医学专业294人,动物医学专业(兽医公共卫生方向)406人,动物药学专业67人,学生总体情况见表2。
表22019-2020学年本科生规模
类别
2016级
2017级
2018级
2019级
总体合计
人数
比例
男
84
47%
99
53%
89
91
43%
363
女
94
88
101
121
57%
404
城镇
42
24%
62
33%
55
29%
70
242
32%
农村
136
76%
125
67%
135
71%
142
525
68%
汉族
156
87%
176
79%
170
89%
195
92%
687
少数民族
22
13%
21
21%
20
11%
17
8%
80
甘肃籍
148
83%
163
86%
168
627
82%
外省籍
30
17%
39
27
14%
44
140
18%
生源质量
2019年,动物医学院计划招生180人,其中动物医学专业计划招生60人,动物医学专业(公共卫生方向)计划招生60人,动物药学计划招生60人。实际招生203人,其中动物医学专业招生90人,动物医学专业(公共卫生方向)招生55人,动物药学招生58人。动物医学专业最高分532分,最低分452分,平均分为490分,高于一批次最低控制线20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公共卫生方向)最高分469分,最低分449分,平均为453分,低于一批次最低控制线21分;动物药学最高分471分,最低分449分,平均为453.5分,低于一批次最低控制线21分。
表32019-2020学年本科专业招生情况
计划数
招生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高(低)于一批次最低控制线
60
90
532
452
490
20(高)
59
469
449
453
21(低)
471
453.5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2019-2020学年,学院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讲师4人,未定级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分别为28%、56%、8%、4%。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48人,占84%;硕士研究生5人,占10%,本科学历3人,占6%。
表4学院总体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教职工总数
专任教师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其他
博士
硕士
本科
68
50
28
4
5
0
比例%
34%
56%
2%
84%
10%
6%
0%
表5分专业师资队伍职称结构
专业
比例(%)
34
56
8
19
6
31.58%
11
57.89%
10.53
表6分专业师资队伍学历结构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10
16
84.21%
10.53%
5.26%
表7分专业师生比
师生比
700
1:14
1:3.53
教学经费
2019-2020学年,学院本科教学专项经费69.02万元,其中实验实习经费33.27万元,生均本科实验实习经费430.4元,毕业实习经费8.15万元,生均毕业实习经费450元,教学基本运行经费13.8万元,教学发展经费13.8万元。
(三)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学院本科实验室面积1846m2,生均实验室面积为2.62m2,本科专用实验仪器设备306.94万元(182万元仪器设备尚待验收),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为4001.83元。
表8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总体情况
实验室名称
房号
面积(m2)
仪器名称
台套数
单价(元)
总价(元)
兽医病理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01;基础实验楼2号楼1412;基础实验楼2号楼1413
109+35+33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30000
离心机
7500
烘片机
5400
摊片机
药理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9;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8;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0
109+33+109
离体肠管及控板实验恒温装置
3300
6600
电子天平
6754.58
多道生理采集处理系统
23928
95712
电子分析天平
10800
精子质量分析系统
26500
动物血球仪
33000
食品安全综合分析仪
13500
高速冷冻离心机
18800
超纯水系统
20000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14000
动物解剖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1;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2;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3;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1
109+35+33+
109
超净工作台
9500
电热恒温培养箱
8000
全自动排气组织脱水机
115000
精密轮转式切片机
59500
4320
兽医公卫卫生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2;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3;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4;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5
109+33+109+35
鼓风干燥箱
6500
台式乳脂离心机
5000
牛奶成份分析仪
23800
菌落计数器
800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一)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09
冰箱
3750
水平电泳槽
558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二)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11
电泳仪
3402
7
微生物与免疫学预备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10
33
6755
水浴锅
1000
pH计
5912
微生物与免疫学消毒室、无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08
35
16800
6000
立式压力蒸汽消毒器
9000
18000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1120
2240
9
预防兽医系通用教学实验室(一)
牧医楼209室
54
5500
恒温培养箱
生物显微镜
4700
51700
预防兽医系通用教学实验室(四)
牧医楼222室
预防兽医系通用教学实验室(五)
牧医楼225室
72
酶标仪
45000
数显恒温水浴锅
细菌培养箱
小型高速离心机
12000
涡旋振荡器
1200
全温培养摇床
12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室
牧医楼205室
36
9400
高压灭菌锅
13
中兽医实验室
临床楼203
3023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2000
真空干燥箱
2900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1500
恒温水浴锅
KDM型调温电热套
720
2160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1100
旋转蒸发仪
8656
KQ-3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3400
冷冻干燥机
20500
微控数显电热板
5600
全自动薄层制板器
3500
薄层电动点样仪
2410
电动手持匀浆器
7000
分析天平
1750
AL104电子分析天平
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
238800
薄层分析仪
14
内科实验室
临床楼206
水平电泳槽+电泳仪
梯度基因扩增仪
39580
超低温冰箱
32300
低温高速离心机
32400
液氮罐
26000
11000
立式高压灭菌器
7700
高速组织匀浆器
2800
琼脂糖水平电泳槽
1480
双垂直电泳槽
3390
琼脂糖电泳槽
670
迷你转印电泳槽
迷你双生直电泳槽
2180
3560
台式三用紫外分析仪
780
6800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器
4000
4750
电冰柜
2400
电热恒温水浴锅
750
860
小型台式离心机
9972
掌上离心机
870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水平脱色摇床
1250
智能控制高精度恒温摇床
4800
磁力搅拌器
1380
旋涡混合器
移液器
1420
循环水式真空泵
通风柜
液氮生物容器(液氮罐)
1320
超声波清洗机
4330
15
兽医外科学实验室
临床楼106
立式高压蒸汽灭菌器
10000
无影灯
手术台
恒温犬兔解剖台
1300
2600
器械台
180
360
寄生虫、临床兽医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1
1846
149
1249399.16
1445223.16
(四)实践教学基地
2019-2020学年,动物医学院在巩固已有教学实习基地和实习点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优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订校企、院企合作协议,拓展教学实践和实习空间,充实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为本科生实验、实习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制作以及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
表9实践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
面向专业
地址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院
2008年
甘肃农业大学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989年
动物医学、动物药学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徐家坪1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牧药所
2000年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小西湖硷沟沿335号
甘肃武威新天马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
武威市凉州区新建路27号
甘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
2015年
武威市凉州区
瑞鹏宠物医疗集团
深圳市福田区滨河大道9289号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
内蒙古呼和浩特
宁波佳雯宠物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中山西路187号(2-5)室
甘肃国信润达分析测试中心
2017年
兰州市高新区雁南路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C栋
临洮县畜禽定点屠宰场
定西市临洮县城关镇
临洮新添国民屠宰厂
定西市临洮县新添镇
临洮衙下洹生定点屠宰场
定西市临洮县衙下乡
武威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
武威市凉州区荣华南路
辉瑞普强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深圳市心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观光路1301-70号银星智界1号楼1601
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银川市西夏区清化巷142
青海华农恒青农牧有限公司
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唐蕃大道366号
18
河南宏展农牧集团
信阳市潢川县华英大道北50米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
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肇庆高新区创业路5号
西安京和动物医院有限公司
2020年
西安市凤城六路乾唐华府4幢1单元1层10102室
奖励与资助
2019-2020学年,学院421名本科生获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共计109.95万元,奖助率达60.14%。
表102019-2020学年学院本科生奖励与资助情况表
奖助学金名称
受助人数
等级
金额
共计
国家奖学金
国家级
16000
国家励志奖学金
175000
盛彤笙奖学金
一等
44000
二等
3000
60000
国家助学金
103
4300
442900
339900
三等
2300
236900
何康奖学金
大北农助学金
禾丰教育基金
美国胡氏奖助学金
兰州正大奖学金
4500
瑞鹏奖学金
佳雯奖学金
日本真如助学金
总计
425
1387200
学院总人数767,受助比例:55.41%,人均受助金额:3264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
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产业结构调整,学院集中精力优化办学条件,稳步推进动物医学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和“一流本科专业”等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大对动物药学专业的建设力度,力促不同专业的建设形成协作配合,同频共振的“新局面”,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在服务半径内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落实立德树人机制
(三)教学改革思路与成效
2019-2020学年,学院秉持“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育人体系”的改革思路,完成了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为专业认证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兽医病理学系列课程校级教学团队获批,3项校级新农科建设项目获校级立项资助,3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获立项资助,有效促进了动物医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学运行机制方面,学院切实落实导师制、学分制、重修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并及时开展学业预警及学业指导;在学生的教育引导方面,学院着眼立德树人,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开放办学方面,力促学科专业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协作与协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修订、补充和完善了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推行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
(五)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2019-2020学年,人才培养方案仍使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其总学分、选修课和实践课程比例见表11。
表11选修课学分及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总学分
选修课
实践教学
学分
183
39.5
21.58
41
22.40
164
36.5
22.27
37.5
22.87
171
32
18.71
37
21.64
(六)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改革
1.教育信息化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由于疫情原因无法按时开学,老师们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学院成立了在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在线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建立了动物医学院在线教学交流群,同时制定《动物医学院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前本科专业课教学工作方案》等各类计划,保证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老师们多措并举,学生们积极互动,教学运行整体平稳,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基本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改革
学院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教学内容,制作精美的PPT,尽可能实现真实情景再现,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们亦主动创新,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业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学院重视对学生过程性的考核,利用各级各类学习资源,通过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读文献、做实验、考试等线上线下的学习环节,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同时,注重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摒弃讲课过程中的“满堂灌”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主体脉络、重点、难点、新成果及前沿动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程与教材建设
目前,学院已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7门校级“精品课程”和3门校级重点课程,《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推荐申报国家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占学院专业主干课程的65%。《兽医产科学》慕课已建设完成,《动物解剖学》、《中兽医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病理学》四门课程已通过院级慕课建设立项(待学校审核通过)。2019-2020学年学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混合式课程培训以及项目的申报,具体见表12。
表12课程项目立项情况
项目名称
主持人
级别
《兽医传染病学》校级课程思政项目
包世俊
校级
《兽医传染病学A》混合课程建设项目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混合课程建设项目
袁莉刚
《动物解剖学》混合课程建设项目
杜晓华
《兽医生物制品学》混合课程建设项目
武小椿
《兽医临床诊断学A》混合课程建设项目
胡俊杰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含实验)》混合课程建设项目
何俊峰
《兽医内科学》混合课程建设项目
马小军
《中兽医学A》混合课程建设项目
华永丽
2019-2020学年,学院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3所示。全学年完成了226门次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总计8089学时。专任教师中49人承担了教学任务,其中教授讲授课程84门次,副教授讲授课程129门次,教授、副教授讲授课程占全学年课程总门次的83.16%,有效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
表13课程开设情况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承担课程人数
49
开课门次
226
129
学时数
8089
2895
4806
388
教授讲授课程占总门次的比例(%)
37.17%
教材的选用由任课教师申报,教研组和系主任初步审核后提交学院,最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上报学校。2019-2020学年学院《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全彩版)》入选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教材获批校级教材建设项目。
表14教材建设情况
教材名称
姓名
编写分工
项目类型
协议出版社
教材级别
动物传染病学
胡永浩
副主编
规划教材
中国林业出版社
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指导
规划实验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教学研究与成果
学院充分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积极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推动开展教学质量内涵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具体成果如下:
1.教改论文
2019-2020学年学院教师在发表教改论文7篇,表15。
表15教改论文发表情况
论文名称
第一作者
刊物名称
兽医传染病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5):447-449
兽医传染病学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P82)
高校教学竞赛对提升临床兽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积极作用
高宇航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P86)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课程建设探索和实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P90)
兽医传染病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温峰琴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P94)
“知识点构建”式项目化教学在《生物制品学》课程中的实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P98)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教材建设的发展历程探讨和展望
薛慧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P103)
2.教学研究项目及成果
2019-2020学年学院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校级新农科项目3项,校级教学团队1个。具体见表16。
表16教学成果及质量工程项目
成果(项目)名称
以卓越兽医师培养为目标的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7+1+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校级新农科项目
基于企业导师制的校企全面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葛洪骏
在线开放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兽医免疫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张小丽
兽医病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王雯慧
校级教学团队
(九)实践教学
2019-2020学年学院开设实验课104门,共计1182学时,实验课内容安排合理,教师准备充分,针对人数比较多的班级采取分组实验教学,各门实验与实习课程开出率达10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必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
2019-2020学年,学院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条件,圆满完成了动物形态学、动物机能学、动物检疫与防疫技术、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
2020届178名应届毕业生顺利完成毕业实习和论文答辩,圆满完成了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答辩,受疫情影响,部分同学的实验类或临床类论文因无法完成而调整为综述+试验设计,6篇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工程方面,完成了2019年度76项SRTP项目的结题工作,其中70项按期结题,4项延期,2项终止;2020年度SRTP项目有63项获校级立项,其中包括3项乡村振兴专项,学生参与数到达224人,指导教师为29人。
(十)创新创业教育
五、质量保障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基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严格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和及时反馈等措施,保证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首先,教学检查的执行情况。每学期开展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系统检查,分别为开学第一天教学检查、学期初教学检查与评估和学期中教学检查与评估等。一是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学院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配合学校管理部门,对本科教学秩序进行集中检查。二是每学期开学的第1至第3周,对教师教案、课件、讲稿等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进行专项检查,学院和学校组织专家对上学期试卷进行复查。三是学期中通过随堂听课和毕业论文等专项检查,对教学质量全面普查,了解教师教学资料的完整性、教学进度的适度性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完毕后,及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向学院和教师反馈。
其次,严格执行教学评价制度:一是学生通过系统对本学期修习的各门课程按照指标体系及系统提示进行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时,通过专家、督导和同行评教和学生督教的方式进行多层次的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学院要求院教学督导重点督查并指导其改进教学方法。二是学院配合学校管理,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提升过程分数比例,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突出综合能力的提升。三是通过课程的初期、中期、后期检查,评价课程建设情况。此外,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反馈,将教学检查和评价结果分别向教师和学生反馈。对任课教师误课、迟到、私自调课等现象进行口头或通报批评,以规范教学。对学生意见大的老师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严重者将停课整改。
(三)教学质量监控成效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和制度健全,教学管理规范,监控方式科学,实施质量监控,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人人关心教学的良好氛围。
课堂教学环节,学院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严格教学要求,通过督导督教、学生评教等措施,引导教师加大教学精力投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2019-2020学年学生对学院任课教师评教结果优秀率基本达到100%。
2019-2020学年,学院承担的课程试卷、毕业论文资料全部集中归档分专业存放,完成试卷及毕业论文复查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在成绩考核环节发生问题。
针对毕业实习环节,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毕业论文选题源自生产实际的数量逐年增加,毕业论文严格要求“一人一题”,达到了较好的实习实践效果。
2019-2020学年,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率明显提升。2016级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专业考研率分别为54.24%和42.02%。
六、学生素质与发展
(一)理想信念教育
(二)第二课堂
2019-2020学年,学院高度重视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工作,着力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等方面来打造第二课堂的育人体系,结合专业,充分调动教师力量,通过开展“雏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临床手术技能大赛”、“兽医专业技能大赛”、“SRTP”科研训练等各类型的学术科技及创新活动,扩大学生参与面,努力提高学生科研兴趣,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院也高度重视专业学科竞赛活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积极组织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和“生泰尔”手术技能大赛,以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实践创新和协作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
(三)学风建设
(四)学生服务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和参加各类科研、科技文化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在第十届“三创赛”和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学生荣获多项省、校级奖项;在“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第五届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和第五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中,学院代表队均获二等奖。此外,学院学术科技型社团——宠物技能协会开展了“模拟宠物医院”、“动物行为指令训练大赛”、“兽医技能大赛”等学术科技类文化活动,而学院亦举办学术科技报告10余场,即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亦拓宽了同学们的思路,提升了同学们的能力。
(五)校园文化活动
2019-2020学年,学院通过组织开展“做时代新人,与祖国共成长”演讲比赛、“不忘初心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牢记使命争做时代新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第一届“爱国拥军,心系国防”知识竞赛、“与梦‘彤声’,辉煌七十载”第六届“彤声杯”主持人大赛、“树立维权观念,保护自身利益”为主题的权益知识竞赛、第十二届“伏羲杯”男子篮联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拔河比赛、“社会实践”归来话成就、第十五届“博采杯”辩论赛、“雁过留痕”爱心捐赠、大学生礼仪与形象知识教育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体兴趣,提升学生个人艺术涵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能力。300余人次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在第八届“生命科学‘三基’知识”竞赛中获校级三等奖。1人获第十五届“规划精彩人生,打造锦绣前程”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特等奖。
(六)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
2019-2020学年,学院围绕“教学”和“就业”两条主线,组建10支不同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重点团队2支,一般团队2支,院级团队6支),并资助经费2万元,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83名学生参加2019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名老师参与指导,组织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6支(重点团队1支、一般团队1支、学院团队4支),其中获校级优秀团队1支,6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9名学生获校级优秀实践队员称号,1篇社会实践论文获校级二等奖,4篇社会实践论文获校级优秀奖。学院被评为校级和省级优秀组织单位。
社团活动方面,学院有500余人次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学院除积极配合学校学工部及校团委组织了“迎新杯”男子篮球赛、“农大杯”足球联赛、“舞动激情,扣响青春”硬地排球赛、社团文化节、公寓文化节、读书文化月、心理健康活动等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外,还自主举办了第十二届“伏羲杯”男子篮球联赛、“彤声杯”主持人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知识专题讲座、第三届“演绎青春,逐梦未来”演讲比赛、“博采杯”辩论赛、大学生礼仪与形象知识教育等特色活动。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文化生活中正确的发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激励了自我,促进了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七、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动物医学院2020年应届毕业本科学生178人,其中动物医学专业59人,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专业119人,总体毕业166人,毕业率为93.26%,授予学位166人,学位授予率为93.26%。其中动物医学专业毕业59人,授予学位59人,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为100%;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专业毕业107人,授予学位107人,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为89.92%。
考取研究生情况
2019-2020学年,学院178名应届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共计82人,总体考研率为46.07%,其中物医学专业32人,考研率为54.24%,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方向)50人,考研率为42.02%。
表17毕业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毕业率
学位授予率
考研率
就业率
四级通
过率
六级通
100%
54.24%
88.14%
45.76%
8.5%
89.92%
42.02%
80.67%
3.5%
(三)学科竞赛成果
表18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果
年级
参与SRTP项目
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数
发表论文数
发明专利数
占总学生比例
省部级
SCI等期刊
核心
期刊
一般
2016
1.3%
2017
1.8%
2018
201
26.21%
2019
224
27.9%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
表19毕业生就业情况(截止8月31日)
就业率(%)
(五)用人单位评价
91.4%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在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敬业、勤业的职业精神等方面非常满意。91%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岗位的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等比较满意。68.2%以上单位认为近年来我院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呈逐年提高的趋势,需要再接再厉,努力提高毕业生质量。
(六)毕业生声誉
八、特色发展
(一)学院以国家养殖业主体猪鸡产业为基础,以区域经济重点发展产业牛羊产业为主导,以西部特色动物牦牛的改良和地道药材的研究及应用开发为支点,辐射特种药用动物马麝和林麝疾病的研究及防控,逐步凝炼形成整体布局合理、地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学科和专业方向,彰显区域办学特色
(二)近年来,学院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与近3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或“院-企”合作办学协议,基本完成了“教-学-研-产-训”五位一体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实习及实训的平台和环境,为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九、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2)教学辅助人员严重缺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规定,动物医学专业需实验系列专职工作人员15名以上,教学动物医院专任执业兽医师不少于10人。目前,我院专职实验系列工作人员仅7名,且3人将于两年左右退休,实验系列工作人员不足已影响到了本科实验教学。教学动物医院现有专任执业兽医师1名,外聘的执业兽医师队伍不稳定,因此,影响到教学动物医院的正常运营和人才培养职能的有效发挥。
2.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学院在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步实行了学生教学督导员制并每学期进行教学效果的调研和反馈,但从执行过程和最终效果来看尚存诸多问题。因此,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相应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学院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亦有现实条件的制约。如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学校和学院青年教师成长、成熟、成才的环境和条件尚需进一步优化等。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学院对人才的吸引力,招聘和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优化学院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为达此目的,学院需基于学校的统一规划和部署,进一步优化学院教学和科研的硬件条件,改善人才成长的软环境,补充师资队伍数量,缩小与国内同类院校动物医学类专业在师资队伍上的差距,并基于此,理顺和规范青年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力促青年教师尽快成才,着力提升学院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为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