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刘静怡)据北京发布,5月30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草案)进行审议,北京拟立法规定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全覆盖,其中,对饲养城市宠物及室内动物园等新业态进行了规范。
防止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动物免疫是重要手段。“‘消除狂犬病,动物免疫先行’是我们常提倡的口号,也是我们的行动方针。”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狂犬病疫苗工作组副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王传林教授以狂犬病为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应对这一疾病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暴露前免疫和规范的暴露后处置进行狂犬病的预防,但是,全世界的经验表明,要从根本上消除犬传人的狂犬病,还是要从动物免疫方面着手。
草案规定,市动物防疫部门应当制定北京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和技术规范,明确强制免疫病种、范围和操作要求,并向社会公开。完善定点屠宰制度、建立动物产品流通可追溯监管制度。此外,强化对犬只、猫等城市动物的防疫管理。草案规定,饲养犬只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定期对犬只进行免疫接种。
北京林奥嘉园社区开展“一站式”文明养犬办犬证活动,在家门口为爱犬免费注射狂犬病疫苗。奥运村街道办图
此次草案同样针对上述新兴业态进行了动物防疫方面的明确规范:要求动物展示、演出、比赛活动的举办者以及互动体验馆的经营者,应当在活动和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依法取得的动物检疫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免疫证明,建立并执行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情报告、应急预案等防疫制度。
北京君都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指出,强制免疫立法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暴发,同样也能够提升养殖业的质量安全。“强制免疫的疫病通常是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的一类疫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特别是对于像狂犬病这样的疾病,强制免疫可以有效地保护人类免受动物传播的威胁,降低人畜共患病的风险,保障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