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K12综合辅导两大市场,处于大体量、高增长的阶段。
本份图谱将教育领域划分为12个赛道,包括幼教、STEM、素质教育中的兴趣爱好、民办高校、K12、私立学校、出国留学、成人英语、职业教育、大学生、教育信息化等。我们将逐一剖析,以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发现一些规律及捕捉一些潜在的增长点。
在图谱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K12综合辅导两大市场,处于大体量、高增长的阶段。高人口基数,超强刚需是这两大市场的特点。增速预期最高的为在线辅导,2017-2022复合增长率26.3%,这也是直播技术成熟、用户习惯逐渐形成之后带来的结果。
资本一直是加速行业发展的燃料。可以看到,在2016-2018年,大额融资、IPO数量明显增加,例如1亿美金及以上的投资数量,从16年的2起,到17年的5起,再到18年的11起。这意味着行业逐渐进入成熟期,很多早期公司的模式被验证成功之后,资本持续加码注入。
如果将视线放宽,站在整体市场环境下来看,教育投资数量今年在国内超过500起,投资总值约600多亿人民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另外,将视线放长来看,2013-2018年的投资,其中2014年是教育投资事件增速最快的一年,增长率达到了173%。彼时也是在线教育的大爆发。在这之后的投资事件数量趋于平稳,每年均为500多次。
可以看到,资本对于教育始终是“不抛弃,不放弃”的状态。纵使有再多的风口出现,教育也始终屹立在那里。
与新东方一时瑜亮的好未来,大部分主营业务为培优。另外网校、少儿英语、一对一、幼教等各个场景的自营同时展开。看到好未来的特点在于自营部分绝大多数还是从自身熟悉的K12领域展开,教育的各个赛道山头林立,每个赛道都有自己的壁垒和规则,城池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攻破占领。其他赛道的布局,多数是通过对外投资实现的。2018年好未来的投资数量(18起)高于新东方(12起),在投资的脚步上,好未来跑得更快。
好未来2018年投资布局:
新东方2018年投资布局:
首先,随着18年众所周知的监管趋严,民办园的盈利能力将有所降低。普惠园投资的价值大幅削弱,但高品质的幼儿园仍有一定投资价值。
来看看幼儿园的发展史。1993年以前,公办园一直占比是100%,到了2004年,民办园占比首次超过了公办园。13-17年民办园占比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2017年民办园占比63%。政策引导下,接下来民办园的占比下降将无可避免。
幼儿托育
幼儿托育领域,目前的多乐学堂、多乐小熊等几家体量较小,行业整体还在培育期。参考美国,早已有BrightHorizons这样市值65亿美金的上市公司。随着行业规范性的逐渐建立,与高素质从业者数量的增加,幼儿托育这一庞大市场正在逐渐成形。
幼儿内容
工具平台
幼儿园解决方案提供商
幼儿素质教育
机器人硬件
编程教育
创客教育
随着科学考纲的逐渐完善,数理化等初中课程内核前移,创客教育将在公立体系内得到爆发式增长。这里面看到比较大的机会,便是向公立学校输出内容。无论是教材、课程、硬件,都缺乏优质的供给,然而需求正在快速增加。同时在课外,也存在输出服务的机会,家长也越来越希望尽早提升子女的科学思维。
另外,从政策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在国家的支持下迎来上升期。从全国人大层面到国务院及教育部层面,这几年涉及素质教育的政策越来越多。兴趣爱好,以及上一节所说的STEM等,都将在政策红利的加持下得到长足的发展。
线下培训机构的跨地域扩张一直是个难点。原因主要在于:
1)K12阶段各个地区的中高考考纲有差异,很难做到教研标准化。
2)大部分机构的师资都是本地化队伍,家长更认可本地名师,然而培养名师是个艰难的过程,学、练、教、测、评等环节的跑通需要经年累月的沉淀。
3)线下地理空间的束缚也增加了扩张的难度,优秀的老师无法异地复制。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K12线下培训出线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但在留学市场中,能看到两个趋势,一个是决策的前置,即低龄留学(初高中)目前仍然处于增长期。低龄留学在美留学人数从2011年的8000多人,飙升至2016年的5万多人,预计到2021年人数将近15万。另一个是艺术留学的兴起,如英美靠艺术成就吸引艺术留学生,加、澳靠其移民潜力吸引艺术留学生,近三年来每年都保持超过100%的增长。
看到职业教育的几个趋势。其一,在经济下行时期,求职类的职业培训将会有爆发式增长。其二,新兴职业带来相应教育产业的发展,如美业等。其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创造职业教育新的机会。
大学生的需求主要有两个:四六级和考研。图谱之所以将大学生单独划分,主要是因为这个人群比较特殊,有非常明显的特点。首先,大学校园是单位面积内人群集中度极高的场景,超过80%的大学生就住于4-6人的寝室,优质产品利于口碑传播。其次,周期统一性高,宣传有效性提高。大学生每年两次四六级,一次考研,可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
看到随着高质人才的需求兴起,考研的趋势会保持稳步增长。在线化的渗透增长在大学生人群中也会高于其他人群。但由于大学生人群总体量与经济水平的条件限制,导致整个市场尚未出现巨头。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面对的是一个硬件基本完成、区域分散、当地市场垄断的市场。在初步的教育信息化中,产业链中的产品供应商和资源整合商,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区域格局。而在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突破口的教育信息化2.0中,仍存在新的机会。
接下来,将视线回转到2016年,看看两年前的图谱。
16年的时候,还未形成今天的两极局面,兴趣爱好、STEM的功能还未形成规模性赛道,印刷出版业务今天也到了成熟期。旧的公司消失,新的模式崛起,市场如波浪一般起伏。
看到图谱上的329家公司,代表了当今中国的教育产业生态。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蕴藏着无限可能,公司能走多远,企业能长多大,除了赛道的先天限制之外,全在乎创始人的一息一念之间。明年的教育山头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是否会有全新的事物让人耳目一新?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