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秋招进行中,越来越多的求职者遇上AI面试。多位求职者在网上吐槽称,AI提问抽象、面试时只能对着屏幕自言自语等。还有求职者表示,被AI淘汰,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AI面试,就是近年来被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启用的求职者初筛系统,下载对应APP后,进入面试场景,对面会出现一个动画形象对求职者发问。系统会对求职者肢体、表情和表述内容进行分析,再从其沟通能力、人格特征等多个角度,对求职者生成评估报告。
人力资源专家建议,求职者在面试时可以多注意表情、表达逻辑和语速等,多使用符合目标企业偏好的特征词,以提高通过率。
对着屏幕演独角戏
10月24日,应届毕业生王芒(化名)刚刚结束一家大型外企的AI面试,虽然提前在网上搜集了一下面试可能会问的问题,但她觉得自己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
王芒所说的AI面试,就是近年来被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启用的求职者初筛系统,下载对应APP后,进入面试场景,对面会出现一个动画形象对求职者发问,再由求职者回答。除了求职者外,全程没有第二个真人参与,但求职者的回答会被摄像头拍摄下来,其表情、语速和答题内容都会被AI分析、打分,这一结果也会被送到公司HR处,来决定求职者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
10月23日结束了AI面试的李婷婷(化名)也表示,虽然事前她在网上搜索了面试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并在回答时随时注意与摄像头互动,但她仍觉得如果是面对面面试效果会更好。
有人在面试后沮丧写下:“世界上有人比我更会结巴吗?”也有被AI面试淘汰的求职者在网上发问:“谁能解释下这个‘智能’系统,自己怎么‘死’的都成了谜。”
还有人在操作过程中犯了错误。24日面试的黄英,就因为觉得回答不流畅,中途点选了“重新录制”键,却发现已经没有重录的机会了。
韩国AI面试培训班3小时592元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应用AI面试系统的多为大型企业,例如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移动等,也有大型外企如宝洁、联合利华、路易威登等。
路透社2020年就曾报道,为了“讨好”AI系统,韩国就已有了AI面试培训班。根据韩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在韩国排名前131位的公司中,接近1/4的公司正在或计划在招聘中使用AI。
韩国人朴顺贞在首尔江南区的开设的一间职业咨询工作室,专门帮助学院通过AI面试。在课堂上,他教导学生:“不要靠嘴唇挤出微笑,要用眼睛笑”。因为视频面试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分析面试者性格,这点非常关键。
当接受记者采访时,朴顺贞已经辅导了几百个为了AI面试而报名课程的学生。在朴顺贞的工作室,这种课程三个小时的费用为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92元)。
国内还没有AI面试培训班,但AI面试经验已广泛流传。一位在外资金融企业工作的HR“万万万森说”就在自己的个人账号上展示了AI系统打分的过程。
在“万万万森说”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在对着镜头回答问题的同时,AI已经在评估、记录应聘者的情绪强度,包括愤怒、蔑视、厌恶、喜悦、平静、悲哀等不同情绪的比重,还会对面试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打分,甚至可由此推算出职业性格,同时也计算岗位匹配度。
AI面试更适用于基础岗位
虽然AI系统会根据求职者的表现,从语言表达能力到性格、抗压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打分,但其并非万能。
2020年,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李亚男就曾发文《AI淘汰你,连声招呼也不打》,提醒求职者AI面试中应注意的事项。例如,建议求职者应注意表述的逻辑,多使用一些符合目标企业偏好的特征词。
对于AI面试系统筛选人才的价值问题。10月25日,李亚男告诉、记者,其实,AI面试系统对企业的招聘在一定角度上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面试官的主观误差等,比较适合于招聘量较大的企业,尤其是同一岗位需求人数较多的企业。
“但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岗位,依然需要慎用。”李亚男指出。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也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普及,以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面试形式并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迫切需要借助AI等新技术来赋能,而AI面试形式很好的满足了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从而在大型企业中普及。
AI系统也在学习进化中
目前,国内不少公司均开发出了AI面试产品。智联招聘推出了AI易面,猎聘公司则推出了多面APP,另还有滴孚科技、近屿智能等公司。
记者看到,有的APP内本身也有许多模拟面试题可供训练,其中还分为金融行业校招面试、互联网大厂真题等。
多面市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其实多面APP是由视频面试逐步发展为如今的AI面试。而AI系统并不是自己创造评价标准,而是在学习人类的评价标准。经过筛选的人类面试官评价数据会被放入到AI系统,对AI系统进行训练。这些数据是经过精挑细选之后产生的数据,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有效性,避免了机器学习由于数据的无效导致训练失败。
对于AI面试系统是否优于真人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AI面试是否优于真人面试,这要分开来看。首先是评价的稳定性,人类面试官会因为疲劳、候选人的差异导致评价出现波动,但机器对数据的分析是非常客观的,不会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评价波动。其次是评价效率,机器的评价效率大约是每24小时1800人,效率远高于人类面试官。不过,AI系统还达到不到人类经验水平,还需要不断学习以接近人类水平。”
智联招聘测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娟娟曾向媒体介绍,求职面试终究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机器的支持,更多是提供一些参考,最终的评估还需要人来判断。当下AI面试类产品,主要是解决一些可以通过技术快速处理的前期场景需要,更多是作为传统面试的补充,还不能替代人。
而对于王芒提出的AI面试放大了求职者陈述过程中的停顿,可能让面试减分的情况。前述负责人解释,其实部分停顿并不会影响AI系统打分。因为评分系统首先是将候选人一段完整的回答视频作为分析对象。其二,对特征的抽取也并非机械简单地抽取可见特征,以停顿为例,停顿只是一个特征而已,而且如果该特征达不到统计显著性,不会影响最终结果。
据多面方面介绍,未来AI面试系统还会不断进化,不断增强预测精准度。其二,未来AI面试还会应用于更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