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1月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迎来了“中国糖网筛防工程”全国62家医院的授牌活动,现场气氛热烈,25日全国各地参与授牌医院的院长及代表百忙之中齐聚首都国际会议中心,为了促进“中国糖网筛防工程”,让更多的同仁参与进来,为更多的糖尿病患者保障视网膜贡献一份力量。
糖网病防治有了全国性的管理框架
糖尿病,作为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慢性病,已经在临床上建立了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不过,糖尿病有一项并发症的管理一直没有取得理想的进展,虽然有明确的筛查标准,但其筛查率却不足10%。这就是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糖网病)。
对于该疾病的筛查和防治,政府和各医疗机构曾进行过若干尝试,效果一直不佳。由中国微循环学会和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牵头的“中国糖网筛防工程”对该疾病的“筛查-预防-治疗”体系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的示范模型,建立起了一套用AI技术解决该难题的框架和标准。
“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由中国微循环学会和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主办,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评审委员会承办,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捐助,北京上工医信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提供AI眼底影像智能分析技术。
自2017年6月工程启动以来,参加该工程的医院超过200多家,其中三级医院近100家,借助北京上工医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慧眼糖网”AI影像智能分析系统,共完成了超过12万人次的糖网病筛查。
我国血管外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学组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先生,全国防盲技术知道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晓慧女士等若干专家作为颁奖嘉宾,为优秀医疗机构和先进合作单位颁奖授牌。
优秀医疗机构获授牌——建立糖网病筛防的各级示范和标准
按照不同的标准,参加“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的医疗机构可以申报筛防示范中心、筛防中心、基层筛防示范单位和基层筛查站。
通过不同级别的设置,工程建立了各级单位的示范和标准。其中,筛防示范中心的筛查率>50%或年筛查量>2000例,筛防中心的筛查率>30%或年筛查量>1000例,基层筛防示范单位筛查率>20%或年筛查量>500例。同时,工程对于申报医院也有硬件和人员配置上的要求。拟参加的医院需要向“中国糖网筛防工程”提出申报,经评审通过后,方可建成相应等级的工程单位;通过这种申报,“中国糖网筛防工程”有效提升了糖尿病患者的筛查率。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工程一共举办了6场评审会,对参与工程的申报医院进行了评审,共评出筛防示范中心7家,优秀筛防中心10家,筛防中心34家,基层筛防示范单位10家,基层筛查站1家。
其中,河南省人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被评为筛防示范中心,甘肃省人民医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北京平谷区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唐山工人医院和吉林市人民医院被评选为优秀筛防中心。
先进合作单位荣登榜单——政府和学会做推手,AI技术做保障
“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开展,除了医院之外,还集结了各方的力量,包括政府、学会以及企业方面的支持和助力。为此,工程评选出了先进合作单位。
本次获颁先进合作单位的机构,包括工程捐助方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AI技术和筛查云平台的技术独家提供方北京上工医信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政府管理职能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句容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学术机构黑龙江省糖尿病教育学会。
大会启动点亮仪式成功
“中国糖网筛防工程”不仅仅只是一个患者关爱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