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一机构违规开展英语学科类培训被罚、海淀区通报2起违规开展线下学科培训行为;江西省南昌市通报9起违规校外培训行为,包括违规、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8家机构被列入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6月以来,各地不断查处各类违规校外培训行为,尤其是学科类培训。
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转战二手交易平台,实则是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一种表现,这其中既有家教机构或团体,也有个人,对于其中涉及的不同情形和各方主体责任,记者邀请专家对此一一厘清。
培训机构转战二手交易平台
“英语一对一线上辅导,本人英语专业,获得高级中学英语教师资格证,可培训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在闲鱼平台上,“英语××老师”账号发布的一则信息,吸引了超过800次浏览。
但记者点击这位“老师”的店铺主页,发现陈列着多条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的“一对一家教”“线上辅导”信息,辅导科目包括英语、数学、生物、物理等,而辅导老师则有专职老师、有教师资格证的师范生、985/211大学生、研究生等。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通过“辅导”“一对一”“家教”等关键词在闲鱼上进行搜索,会出现各种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或高中的学科类培训信息,价格数元至数十元不等,点进详细介绍实则为家教或培训人员的各类介绍,具体的辅导方式和价格等都需进一步“私聊”。
这其中就不乏家教团体和机构,名为“厦门××课堂”的闲鱼账号,就号称是专业的家教机构,师资团队提供小初高全科一对一线上辅导,还可对厦门地区进行上门一对一家教,小学根据不同年级每小时50元至70元不等,初中每小时70元至100元不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双减”政策落地,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一系列要求,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对于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2023年7月,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上线,所有面向中小学生(含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线下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均应纳入平台监管。记者通过平台查询发现,面向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获得办学许可的只有40家,而“英语××老师”所在的湖南省没有一家获得许可,福建省厦门市有两家获得许可,但“厦门××课堂”不在其中。
“一对一”家教是否违规
通过闲鱼对接进行小初高学科类培训的除了专业的家教机构或团体,还有大量商家是个人,其中还不乏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
记者在闲鱼平台上联系了一位个人家教老师,曾在培训机构当过老师的他已经转行,现在兼职对初中、高中数学进行线上“一对一”辅导,并表示不接“中介的单”。在记者提出对初中学生进行暑期“一对一”辅导要求后,该老师表示“可以”,普通课程每小时90元,培优课程每小时120元。
2022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强对招聘网站、家教网等的监管,禁止发布“一对一”“众筹私教”“家庭教师”等校外培训招聘需求信息;聚焦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以及各类冬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等重点问题开展排查整治。
蔡海龙表示,《办法》明确规定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必须要经过审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实施学科类培训的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大学生和其他个人属于《办法》规定的自然人范畴,同样需经过审批之后方可开展学科培训,否则即构成违法。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是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应符合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说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就可以开展校外培训活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家庭教育陪伴式的“一对一”家教在各地都存在,但现在对其完全治理,缺乏充足的治理力量。但对于大学生家教,在他看来不应纳入“双减”政策治理范围,“一些大学生确实存在经济困难,做家教是解决其困境的一个途径;而且与专职培训机构相比较,大学生家教性质不同,其要价一般不会太高,提分效能也不会那么高,不会出现严重的培训效应和社会问题”。
平台责任及源头治理
“‘双减’政策之下,通过加强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监管来重建基础教育生态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蔡海龙解释,行政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已经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法开展校外培训活动的情形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学科类校外培训转战二手交易平台,是校外培训不断变异的一个表现。在刚性培训需求存在的前提下,校外培训不断变形、变异,也是必然出现的结果。”储朝晖表示,平台等管理方承担责任、对违规机构进行处罚,是对具体的机构进行治理,但隐形变异培训仍大量存在,意味着没有真正从需求层面消除校外培训的作用,刚性需求仍存在。
要从源头上治理规范义务教育等阶段校外培训尤其是学科类培训现象,储朝晖建议,要改变当下过于集中的评价权利和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以及学校之间的(资源)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