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出于迷信臆测,或出于道听途说,在中国的古籍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极为奇异怪诞、令人毛骨悚然的国名,比如下面九个:
1.夜叉国
夜叉国又称泥离国,始见于唐朝,位置大约在今天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楚科奇半岛上,距离中国异常遥远。在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39年)时,流鬼国曾“三译”来朝贡,唐朝正是从流鬼国使节处得知有“夜叉国”。“三译”即将本国语言翻译成甲国语言,再把甲国语言翻译成乙国语言,最后将乙国语言翻译成汉语,至此才能听懂朝贡国的语言。
夜叉国在今俄罗斯楚科奇半岛上
据唐朝史书《通典》记载,夜叉国在流鬼国北方,大约步行一个月才能抵达,其人“皆豕牙翘出,噉人。莫有涉其界,未尝通聘。”
2.鬼国
《山海经·海内北经》曾记载过一个神秘而恐怖的“鬼国”,称其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
唐时的鬼国在驳马国以西
在《通典》中也记载过一个“鬼国”,位置在驳马国(靠近贝加尔湖)以西,大约步行六十天才能抵达,即今俄罗斯中西伯利亚某地。鬼国的习俗为“其人夜游昼隐,身剥鹿皮为衣,耳目鼻与人同而口在顶上,噉鹿及蛇。”从“口在顶上”一句分析,此段记载的传说成分很大,或不足为信。
3.鬼方
鬼方是先秦时期活动在中国北方的一支强大游牧民族,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其活动的范围在今陕西省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一带,在商周时期曾屡屡进犯中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梦魇。
先秦时期鬼方活动范围图
有关鬼方的活动记载,见之于《易经》、《山海经》、《史记》等书。上个世纪,经中国、原苏联、蒙古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证明鬼方后来迁移到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也即后来匈奴活动的区域。
4.流鬼国
流鬼国始见于唐朝,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其具体地理位置,有库页岛、堪察加半岛、鄂霍次海西部等不同的说法。在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39年)时,流鬼国曾“三译”来朝进贡,并告知唐朝其北方有“夜叉国”。
唐时流鬼国地理图
据《通典》记载,流鬼国“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国,余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设靺鞨船行十五日。无城郭,依海岛散居...人皆皮服,又狗毛杂麻为布而衣之...地气凛寒,早霜雪,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多狗...”
5.罗刹国
“罗刹”是梵语,在佛教中意为喜食人肉的恶鬼,有男女之分。男罗刹为黑身、红发、绿眼,极为丑陋;女罗刹则如绝色美女,美艳动人,专以色诱吃人为生。元明清三朝的官方文书及史籍中,罗刹国则专指沙俄,是蒙语拼读俄罗斯“ROCIA”时的音译。不过从沙俄寡廉鲜耻、残暴成性的性格来看,这个翻译还真是很传神!
罗刹国即当年的沙俄
直到乾隆年间官修《四库全书》时,才将元代译名“罗刹”正式改译为“俄罗斯”。虽然官方对沙俄不再以“罗刹”相称,但在民间却依然流行很久。
6.罗氏鬼国
又名罗施鬼国,为彝族先民在唐末宋初年间在播州等地所建,地理范围包括今贵州省遵义、铜仁、黔东南除外的广大地区,其首领称“大鬼主罗殿王”。
罗施鬼国位于宋与大理之间
罗氏鬼国依附于宋朝,南宋末年时曾参与抵抗蒙元入侵的战争。元朝灭宋后,在该地设八番罗甸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后来又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界分为水东、水西两部分。
7.迦尸国
为印度恒河北岸古国,在佛教典籍中又称伽尸国、伽翅国、迦夷国、迦赦国、伽奢国等,意译为光有体国、芦苇国,因国中盛产名为“迦尸”的竹子而得名。又因都城之故,有时也被称为婆罗痆斯国、波罗捺国,即今印度瓦拉纳西市。
标记红点之处即为迦尸国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曾记载到,迦尸国“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临殑伽河...闾阎栉比,居人殷盛,家积巨万,宝盈奇货。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
8.安息国
安息国是两汉时期对西亚古国帕提亚帝国的称呼,大抵是帕提亚帝国城市梅尔夫的希腊语转译,也可能是帝国创建者阿尔沙克的音译。两国之间的正式交往始于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派使节至安息,当时的安息国主令两万官兵隆重迎接。公元87年,帕提亚王遣使来东汉朝贡,进献狮子、符拔等珍奇异兽。符拔,似鹿而长尾,长一支角的称天禄,二支角的称辟邪,可攘除灾难。
安息即帕提亚帝国
帕提亚帝国长期与罗马混战,导致国力虚弱,最终于224年被新兴起的萨珊帝国取代,前后立国近500年。
9.毛人国
《山海经·海外东经》曾记载过一个“毛人国”,称其“有毛人在大海洲上,为人身生毛。”其地理位置在今库页岛,“毛人”即今天的费雅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