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1、在操作中,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渗透转化的思想,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数学的交流与表达,感受数学真切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难点:为什么先通分
关键:实际操作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观察发现
现在小朋友手中有几张正方形的纸,请同学们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颜色,并说明涂颜色部分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折纸和涂颜色的情况。(学生汇报)
3、师:如果要计算两张纸涂颜色部分合起来,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的特点可以分几类?
5、师:今天来学习分母不同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试题试一试如何计算?(学生试做)
2、师:谁能汇报一下自己的计算过程?(生答师板书)
3、刚才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计算过程,但是谁对谁错呢?为什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纸,来判断一下。师演示大屏幕。
4、运用刚才的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
5、通过刚才的计算如何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呢?
(学生交流汇报)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图填一填
2、口答:
3、计算:
4、小明家8月份的支出中,房租约占总支出的,用于餐饮、水果方面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这两项支出约占总支出的几分之几?
5、考考你:
有甲、乙、丙三根绳子,甲比乙长米,丙比乙短,甲与丙相差多少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6—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具准备: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小红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小明用它的1/4来折小鸟。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相互提问并列出算式。
如: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2+1/4
小红比小明多用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列式:1/2–1/4
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1–(1/2+1/4)或1–1/2–1/4
师: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动手操作。
请大家以1/2+1/4这个加法算式为例进行研究。
师:谁能估算等于多少?实际上又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先想想、算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操作要求:
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这两个分数折出来并涂上颜色。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尝试解决。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2、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结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老师,我们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生2:我发现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相加。
生3: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他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时,才可以相加。
师:这个3/4怎样得出的呢?
生4:把两个分数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
1/4+1/2=1/4+2/4=3/4
即1个1/4加上2个1/4是3个1/4
4、教师小结
三、深入探讨,总结方法
1、根据涂出的分数,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那里两个问题吗?
1/2–1/41–(1/2+1/4)1–1/2–1/4
师: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把这两个分数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减。
学生自己计算,并请同学上黑板板书。
2、试一试
9/10—1/6等于多少?
(9/10—1/6=27/30—5/30=22/30=11/15)
师:你还发现什么?
生: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归纳算法
指导学生讨论课本第66页“说一说”中的讨论题。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谁能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点新课标第一网
(1)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2)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尝试应用,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1题,看图填一填。
2、计算2/3+3/4时,要先通分变成()/()+()/(),表示()个1/()加上()个1/(),一共是()个1/(),所以2/3+3/4的和是()/(),化成带分数是()。
3、数学小医生。
3/4+1/6=4/10=2/54/9-2/5=2/4=1/2
五、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六、作业:
课本p67第3、4、5题
内容与要求:歌曲入场,妈妈和宝宝互夸,宝宝给妈妈化妆,妈妈抢椅子,宝宝送礼物给妈妈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目。
2、了解妈妈的工作和妈妈的喜好,喜欢妈妈。
3、通过表演节目和妈妈一起游戏,表达对妈妈的祝贺。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材料准备:
1、歌曲,如《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2、幼儿事先准备好送给妈妈的礼物。
3、通知妈妈参加活动。
4、妈妈准备化妆品、配饰。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引出活动
(二)庆祝活动
1、在歌颂妈妈的乐曲中,邀请妈妈们入座。
2、活动进行。
(1)主持人引导幼儿说说庆祝会的意义。
(2)妈妈和宝宝互夸。
(3)宝宝给妈妈化妆。
(4)妈妈抢椅子游戏。
(三)送礼物
说明"幼儿在强烈的爱妈妈的情感驱使下,主动性,积极性都会增强,所以,这时制作礼物,送礼物都是情绪的延续。当然,制作礼物也可以放在庆祝活动前进行。
(1)祝贺,送礼物
说明:幼儿在送礼物中,体会和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2)给妈妈说一句悄悄话。教师可一道幼儿说些祝贺的话,如:我送妈妈连衣裙,祝妈妈永远漂亮。
(四)建议
以后,可产生幼儿的"我帮妈妈"纪事本,主要记录幼儿在家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关心妈妈。
幼儿教学,关键是爱心和耐心,还有家长的支持非常重要。
1、学会用彩纸折出美丽的蝴蝶。
2、通过折纸,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其智力早开发。
3、通过折纸可以增强孩子欣赏自然美的意识,培养其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按照步骤有序的折叠出美丽的蝴蝶。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准备材料]
彩纸、小刀、刻度尺、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带来一件折纸动物,与下面这段音乐有很大联系,看看大家能否猜出来?
出示课件一:《梁祝》化蝶的音乐
(生答)
师:这段音乐是我国古典爱情故事《梁祝》中的“化蝶”曲段,老师带来的就是一只美丽的纸蝴蝶。
出示折好的纸蝴蝶
二、新授
1、我想同学们都见过各种各样的蝴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蝴蝶的一些图片
(出示课件二:美丽的蝴蝶)
2、蝴蝶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课件三)
师小结:
<1>左右对称
<2>优美的翅形
<3>美丽的花纹
3、你觉得制作这样一只纸蝴蝶需要几个环节?(生答)
<1>折出蝴蝶翅膀
<2>折出蝴蝶触角
<3>装饰花纹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漂亮的纸蝴蝶。(出示课件四)
板书:美丽的纸蝴蝶
5、出示课件五(第一步)准备纸张
6、出示课件六(第二步)折蝴蝶的上翅膀
7、出示课件七(第三步)折蝴蝶的下翅膀
8、出示课件八(第四步)折蝴蝶的触角
9、出示课件九(第五步)折蝴蝶的腰带
10、出示课件十(第六步)将各部分组合起来看,这只美丽的蝴蝶就折出来了,你折的漂亮了吗?
11、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来折纸蝴蝶。(展示同学们的作品)
12、出示课件十一
(用糖纸折纸蝴蝶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折纸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但是,每一种折纸的原型都是生活中的某一个形象,只要你肯动手、动脑就能折出漂亮的形象。
四、课外延伸
课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折出一件件漂亮的折纸作品,来展示给大家看吧!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折纸吗?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折纸,看看这里面有什么数学知识?
2.活动要求
师:取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中的一张,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上涂上颜色,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3.动手操作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师: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汇报各自的探索过程。)
师:(指着算式1/2+1/4)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不同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对谁错呢?
2.交流讨论
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最后,从中找出两种学生认可的方法:
师:比较上面两种方法,你最喜欢用那种解法?
生:第2种。
师:谁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道理?
3.联系折纸,理解算理。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同学们都认为先通分后相加是正确的,但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尝试应用,巩固提高
1.试着解决减法问题
1/2-1/4=?
(评析: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理解,在交流与反馈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明确方法。)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3/4+5/8与9/10-1/6,再次为学生提供尝试机会。
(学生练习后全班反馈交流,并规范书写格式。)
(四)总结评价,回顾反思
师:你现在知道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计算吗?
(五)作业布置
根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布置适当的试题。
活动目标: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活动内容:折纸活动《青蛙》。
活动准备:活动前带幼儿观察青蛙外形,大范例一个,正方形纸若干,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青蛙跳音乐片段。
1、启发引导幼儿总结青蛙外形特点。
师:青蛙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青蛙有几条腿。
幼:青蛙有四条腿。
师:青蛙的四条腿都是在身体两侧的,两条在前,两条在后。
师:它们分别是前腿和后腿,小朋友看看青蛙的前腿和后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幼:前腿向前伸,后腿向后伸展。
2、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幼:用上面一层向前折前腿,后腿是用第二层向下折出来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A:引导幼儿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C:背面同样。
D:将上层两个小角向两个斜边的上方拉折,形成前腿。
E、掀开上层将下层的两个小角向三角形底边拉折,形成后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4、游戏《青蛙赛跑》
A、将青蛙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
B、引导幼儿找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赛。
5、引导幼儿将“青蛙”放在“池塘里”
小青蛙玩累了,它该到池塘里喝水,休息了。咱们把它们放到池塘里,让它们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样,该喝水,休息了。
6、喝水环节中,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青蛙的折法,盥洗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7、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教父母折青蛙进行游戏,一方面复习,增进家庭亲情。
一、教材分析
学生曾经学习过折纸,认识基本的折纸图示,折纸动物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识图来制作。学生通过对一些动物身体比例的了解、把握,折出不同的动物形象,教材上的范图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折纸动物如将马儿的脖子加长,身子缩短就变成长颈鹿的基形等等。所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形体比例的特点折出动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折叠粘拼出动物的大形后,动物的嘴、耳可用剪的方法,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既可画又可以撕贴,可以不受动物本身的花纹、色彩的束缚,自由地选择色彩、添画花纹。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上的色彩和花纹来完成作业。
本课制作方法简单,难度不大,但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
二、教学目标
掌握折纸动物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学会把握动物的比例及外形特点。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折纸动物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识图制作,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课前应制作CAI,它既能将各种动物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动物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学生创作成功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折出不同的动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折叠示范图,自学折叠方法,试折出马儿。接着再寻找规律:折动物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头、脖子、身子、四足的长度、宽度的大致比例关系。
在观察分析这_阶段,利用展示不同的动物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它们身体的比例特征。随着学生的总结,将动物图片用阴影的形式把各部分大的形体比例概括出来。接着欣赏教材中通过剪、撕、贴、画几种方法装饰出来的动物,了解多种装饰方法,来指导学生实践。
接着学生巧妙地利用各种纸张的花纹、色彩,将喜欢的动物折出来,并把问题提出来,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评价环节中各组学生把做好的动物摆在桌上,大家自由地走动交流、评价。
游戏活动时,每组把前一节课做的小树摆出来,还可以做些小草、石头等,再把动物放进去,玩一玩“森林王国”的游戏。教学中还应注意渗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先折出一匹马,再运用这种折叠方法自己折出一个动物形象,并且完成其中一个的添画装饰。
四、教学建议
本课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习折叠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折出不同的动物为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以添画装饰和游戏为主要内容。
注意不要选过于软的纸,以免折出的动物立不起来。
活动设计背景
在美工课上,我让宝贝们折纸,折着折着,这帮小家伙就把自己的作品贴粘在衣服上,一会儿说我的衣服是这个颜色,一会儿说我要是设计衣服我就设计什么样什么款式的,结果啊,美工课就改成“服装设计大赛”和“模特大赛”了。于是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裁剪方法,为自己和同伴设计制作服装,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3.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服装,变废为宝,增添生活的乐趣。
4.与同伴互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展交往能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剪刀剪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难点: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服装,变废为宝,增添生活的乐趣。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裁好的纸样及成品。
(2)人手一把剪刀、双面胶、透明胶,各类装饰性材料(皱纹纸、蜡光纸、瓦楞纸、玻璃纸、报纸等,以及幼儿收集的已进行消毒安全处理的各类废旧碟片、纸盒、纽扣、易拉罐、碎布料等)。
环境准备:
(1)在认知区展示各种服装款式图片,布置“豆豆服装店”,便于幼儿随时观察。
(2)场地宽敞,便于材料的摆放。
经验准备:
(1)提前让幼儿观看时装表演的VCD。
(2)参观服装厂,了解布料的由来及裁剪。
(3)对服装的制作步骤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制作服装所需的辅料。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参观服装店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豆豆服装店”。
让幼儿带着问题参观:
(1)服装是什么质地的
(2)服装是什么款式的
(3)服装上的图案怎样
2.幼儿自由参观,观察了解服装,并小声讨论.互相交流。
3.小结观察结果:
(1)服装的质地有:纱、棉、棉绸、丝绸、麻、毛及各种纸制质的。
(2)款式:外套、裤、裙子、背心、短裤、风衣。
(3)图案:有规则的、不规则的;一个图案的、多个图案的;对称的、不对称的。
二、出示服装设计图样.幼儿任意选择服装款式和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
1.教师出示服装设计图样,让幼儿观察它们款式的不同。
2.介绍各种制作材料,如饮料瓶、酸奶盒、废旧碟片、纸盒、报纸、皱纹纸、玻璃纸、蜡光纸、即时贴等。
3.提出制作和装饰的要求:
(1)将装饰物粘贴牢固。
(2)节约材料,不浪费。
(3)制作时有自己的想法,不盲目模仿别人。
(4)将一件衣服坚持做完,不半途而废。
(5)装饰出色彩丰富、协调的图案。
4.幼儿操作活动: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能讲述自己创作意图并设计制作与老师不同的独特款式。
(2)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制作,支持幼儿根据需要选厢多种材料制作。
(3)鼓励幼儿在制作时能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三、评价总结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服装.说说创作意图和选用材料并给服装命名。
2.教师积极肯定幼儿作品,增强幼儿自信心,体验成就感。
3.幼儿进行服装表演.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充分展示自己制作的服装。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让感兴趣的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喜爱的服装,并展示出来,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折纸能够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是非常益智的一门技术。那么,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上衣的手工折纸方法。
折纸准备:
自己喜欢颜色的纸。
折纸步骤:
第一步
把纸张裁剪成为正方形的;第二步
将四个直角往纸张的中心折叠;第三步
四个直角翻起来往后面折叠;第四步
再次向中心方向折叠;第五步
将纸张折叠成为正方形,然后将折痕对齐向中间折叠;
第二步
将四个角落的角折叠成为三角形;
第三步
将中间的线折叠;
第四步
右方的三角形也往中间进行折叠;
第五步
上下方的角往中间进行折叠;
第六步
将两个角竖起来;
第七步
将竖起来的角翻转;
第八步
翻转好的样子如图所示;
第九步
将折叠好的'部分站立起来;
第十步
将两个角往中间进行折叠。
具体的步骤虽然看似繁多,但是都比较简单,没有特别复杂的,大家在平时可以多做手工。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的手指操作能力和反应能力。
2、教会幼儿对角折和狐狸头耳朵的对齐,压平,整体折。
教学重点:
幼儿对角折的过程,和狐狸耳朵的对齐。
教学难点:
幼儿手指操作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折纸和以有经验。物质准备:折纸狐狸头一个,狐狸头饰一个,卡纸一张(贴狐狸头)幼儿用纸,每人一张教师用纸一张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小兔一个。
一、开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狐狸头饰,引导幼儿观察。
小兔:大家好,我是动物王国里的小白兔,在我们动物王国,狐狸最调皮啦、爱动脑筋、机智聪明、力量虽然弱小,但狐狸很有智慧。但它骗过乌鸦,骗过老虎,动物王国里的其它动物们都不喜欢它。所有的小动物都不和它一起玩,于是有一天,小狐狸送给我们每个小动物一件礼物,它说以后再也不骗小动物了。(小白兔出示狐狸头)
2、教幼儿折狐狸头。
3、结束部分:播放音乐,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记住回到家里再好好的折一只狐狸头,送给爸爸妈妈!
附:儿歌《我爱我的幼儿园》
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乐。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乐。
鲤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种淡水鱼,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鲤鱼手工折叠方法。
彩色的纸张、笔等。
将纸张折成菱形的状态,沿着图中的虚线往后面折叠;
往后方的对角进行折叠;
前后两个角王中间方向折叠;
把尾巴翻折起来一部分;
在鲤鱼上画出眼睛、嘴巴以及鱼的鱼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鲤鱼。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明白和认识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等几种在折纸中出现的简单的折纸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小马的步骤和所需注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几种线条的折法即线条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匹小马的样品。
2、A4白纸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盒剪刀每人一把
3、A3白纸教师备用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样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小动物,小马试着让幼儿说出其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小马的办法。
3、教师用A3的大纸演示在室内来回走动便于幼儿看得清楚。
1、教师讲解制作小马的方法和步骤。
3、引导幼儿认识和运用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这几种折纸中常出现折法。
4、让接受快的小朋友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幼儿讲解经验毕竟孩子之间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5、鼓励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打开重新再折一遍,目的是让幼儿记得更深刻。
6、重新折好后,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马画出五官即涂色。并用剪刀剪出马的四条腿。
7、最后将自己的作品装进自己的袋子内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折纸属于纯手工作业,幼儿非常感兴趣并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2、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
3、但由于此次活动幼儿刚刚才接触,出错最多的地方是嘴巴的处理那一块,缺乏对基本常识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就是使用剪刀也不是很熟练,需要以后经常练习,相信以后对此类活动会逐步熟练的。
4、也有个别幼儿出错可能是不理解教师讲解的意思,也或许是对此活动的陌生所导致的因素。
5、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开展手工课程,在讲解的时候说慢一点、示范时的动作也要慢一点。尽量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1、学习看图示用正方形叠花
2、通过观察折纸示意图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借助图示和相互学习从而掌握双正方形的折法。
3、喜欢折纸活动体验折纸活动的兴趣
正方形纸人手两张。图纸示意图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
1、春天来了,你们知道有哪些花开了(幼儿回答)
2、师小结:是啊,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有粉粉的谈话,黄黄的迎春花,白白的梨花,红红的山茶花……
3、老师今天也带来一种花(出示郁金香)
4、你们认识这种花吗他叫郁金香,叫什么(幼儿说)
5、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方法,请小朋友看步骤图来折
二、带领幼儿看步骤图折纸
1、请幼儿看图示,观察上面的线所表示的意思(……,↙,↗)
2、幼儿看步骤图,学折郁金香,请折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不会折的幼儿可以寻求帮助
三、评价
请小朋友拿折好的郁金香布置墙面。
小班折纸:
小狗
1、学习看图示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小狗头,并添画狗的眼睛、鼻子、嘴巴。
2、发展手部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3、培养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各种彩色正方形纸若干张、勾线笔。
2、ppt、折好的小狗头等。
师:谜底就是它――狗。(出示纸折狗头)
你们瞧,他漂亮吗?刚才,这只小狗悄悄告诉老师,他一个人太孤单了,很想到我们班来找小伙伴,想请你们照他们的样子做小狗,你们乐意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小狗的折法。
1、教师出示图示
师:我们来学习小狗头的折法,请小朋友看图示。
2、讲解步骤:
(1)、对角折。
(2)、上面的两个角沿虚线向箭头方向折。
(3)、下面的小角沿虚线反折。
(4)、添画眼睛、鼻子和嘴巴。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对齐、抹平。将做好的小狗头贴在自己的胸前。
四、游戏:小狗找肉骨头
“小狗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他真开心!为了感谢大家,他想请好朋友们到他家去找肉骨头吃。”
交待玩法:小狗家可有点远哦,我们必须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跨过小桥,才找到骨头。
五、结束
“太好了!我们找到这么多的骨头,带到班上一起去享用吧。”
1.通过观察折纸示意图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领带的基本折法,并掌握隐蔽的折法。
2.能将作品折得平整美观,提高自己折纸能力。
3.熟悉爸爸的衣饰特点,更主动的关心爸爸。活动准备:范例、步骤图、彩纸、记号笔、双面胶。
1.出示范例领带,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家里谁最喜欢用领带啊”
2.请幼儿自由观赏领带,说说领带的颜色及花纹。
3.你的爸爸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呢?
4.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能用什么图案来做领带爸爸会喜欢呢
5.那今天我们就来为爸爸折一条漂亮的领带吧。
二、学习领带的折法
(一)幼儿探索折法
1.老师把领带的折法已经画在黑板上了,请你们看看图谱,你在图谱上看到了什么?那些步骤你能看懂?
2.请幼儿来进行示范。
3.幼儿自行操作。小朋友们再去试试看,我们来比比谁折得领带最整齐最漂亮,爸爸最喜欢。
4.集体讲解:你在哪里遇到了困难?谁能他?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比较难呀?
(二)教师示范
1.出示范例,这是我折好的领带,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折叠的吗?一看吧。
2.师看图谱进行讲解。在讲解的时候在次将幼儿探索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
3.幼儿再次尝试独立折叠。并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装饰好自己的领带。
三、作品展示讲评
1.小朋友们快把自己的领带戴在身上试试看吧。(撕一小段双面胶将领带贴在身上)
2.你觉得谁的领带最漂亮为什么
3.教师讲解幼儿再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小朋友们快把你的领带放到小柜子里,晚上送给你的爸爸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基本都能达到老师所预定的目标,但在本次活动中我还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说我设计的步骤图是有问题的,幼儿们有些看不懂,我应该再步骤图上画上虚线、直线、箭头等等的专用符号来引导幼儿折纸,其实在第一个环节我过分强调了的装饰部分。在折时应该让孩子们主动的去探索,不用示范了,等到孩子们遇到问题了,我在把重难点拎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可能更加好。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67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2、练习中,通过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折纸是美术活动中的一部分,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艺术活动,通过折纸,能锻炼手的触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培养小朋友的注意力;通过纸张的千变万化,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p66-p67。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姓名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教学目的:1.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叠风琴和簸箕。2.认识折纸图示符号,学会按步骤.要求折叠。教学准备:图示步骤,正方形纸每人两张,电子琴,范例教学过程:1.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唱歌的时候老师要弹琴,小朋友也喜欢弹琴,对不对?今天老师...
上海天天乐幼儿园:季燕“烦死了!烦死了!”珉珉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师:“剪坏了是吗?珉珉只试了二次,上次老师可是试了四次,第五次才成功呢!...
教学目的:1.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叠风琴和簸箕。2.认识折纸图示符号,学会按步骤.要求折叠。教学准备:图示步骤,正方形纸每人两张,电子琴,范例教学过程:1.“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唱歌的时候老师要弹琴,小朋友也喜欢弹琴,对不对?今天老...
要求:学习用折、拉的技能折桥。培养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准备:长方形的手工纸人手一张,玩具小船若干。图画纸、糨糊人手一份。过程:一、出示范例,引起幼儿做桥的欲望。...
教学设想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感它把幼儿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现在提倡探索式教学,让幼儿自己从观察,操作中探索一些知识而不是我们教给他一些知识,根据这些我设计了这一节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