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制度
XX人民医院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l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按照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
文件,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Ⅰ类切口(或清洁切口)是指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
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三、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故一般的l类切口手术,如头、
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
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需使用抗生素。仅在下列
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手
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人
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四、I类切口手术的确需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
术前讨论中明确填写手术切口类别,以及预防使用菌药物的理由。
五、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类,尤其是一代头孢,
如头孢唑啉和头孢拉定。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六、抗菌药物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具体应用方法:择期
手术:手术前应用第一次抗生素需手术中追加使用者,在术中追加使
间不允许又需术中应用抗生素可术中应用(如术前未行抗生素皮试则
术中应用不需做过敏试验药物,一般不在麻醉状态下做药物过敏试
时。
七、各手术科室要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使用抗菌药物,严禁无指
征滥用抗菌药物,如有违犯按照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Xx人民医院
第二篇: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2015-03-23临床医药界
既往手术切口分类:I类清洁切口、II类可能污染、III类污染切口
目前将切口分为四类(其中II+III类相当于原来的II类,还存在0
类说)
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
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
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III类(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
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IV类(严重污染-污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
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对于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
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等。
I类即清洁切口手术,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
预防应用抗生素主要适用于II类即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污染较
轻的III类切口手术。
已有严重污染的多数III类切口及IV类切口手术(如陈旧开放创
伤、消化道穿孔等),以及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应根据需要在手
术前后应用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具体适应证是:
II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III类(污染)切口手术,主要是进入
胃肠道(从口咽部开始)、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
血管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腹壁切口疝大块人工材料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