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新学年,天门中小学校园又是书声琅琅、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新增加的学生中有1000多名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的移民子女。为了让这些移民学生来得舒心、学得安心、玩得开心,市教育部门爱洒学生、情暖移民,为移民点亮了明天的希望。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昨天是客人,今天你们就是主人,欢迎你们来到天门,上天门的学校!”11月16日,阳光普照,鸟儿欢叫,在多宝镇铜架山移民新村安置点,一辆辆客车缓缓驶进,市教育局局长黄延平带领包点干部热情地帮助移民朋友卸车摆放家具,打扫新居及宅前道路卫生。第二天,市教育局干部敖生权等和多宝镇以及部分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一起来接移民子女上学。
“我们一搬到天门,教育部门就连孩子上学的事都安排好了,真是太感谢了!”一位移民紧握着黄延平的手,连声说:“你们安排得非常妥当,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好!”
为保障移民子女及时入学,市教育局成立了移民子女就学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向安置区学校及天门中学、张港高中下发了接纳移民子女入学的通知,根据移民子女的年龄及就读年级等状况,市教育部门专门制定了“就近入学、对等入学”的方案。每次只要有移民搬来,市教育局就立即派人和当地干部一起到移民家庭登记造册,现场确认需就读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各项基本信息全部一次性核准、核实。按照就近、择优的原则,为学生安排就读。该局还向移民学生发放入学通知书和致移民学生家庭的一封信,介绍天门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做出优质服务的庄严承诺,帮助移民学生迅速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9月3日,新学期伊始,市教育局简朴而不失热烈地举行了郧西移民子女入学仪式。当天,首批15名移民子女顺利就读天门中学、张港中学。“早就听说天门的教育质量好,我们巴不得快点在天门的学校就读,没想到市教育局比我们想的还周到,早就将一切准备得妥妥当当,一点也没耽误孩子的学习……”移民学生刘洋的家人情不自禁发出感叹。
百般关爱悉心护苗
早在我市移民安置房还在建设之中时,市教育局就主动与丹江口对接,得知有1000多名移民子女将陆续进入我市学校就读的消息后,教育部门抢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增订了教材、维修了校舍、添置了课桌、睡床等,移民尚未搬迁,这些前期工作就已准备妥当。
多宝镇三环小学是联村办学的一所学校,农村学校条件有限,但为了移民学生,该校想尽了办法——免费配置桌椅、床铺,发放教材和学习资料等生活学习用品,实行“四个一”的贴心服务——每天安排一名教师负责移民学生的上下车接送;食堂安排一个专门窗口为他们服务;设立一条移民学生专用安全通道;各班成立一对一的帮扶小组。截至11月22日,该校接收的学生没有一名流失。
在天门中学教学楼五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何沁等移民学生正全神贯注聆听老师讲课。何沁的老家在丹江口市土台乡龙山咀村,10月5日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新学校。“真没想到,客车载着我们刚到校门口,学校领导、老师就出来迎接我们了,老师们还让我们坐着休息,自己却一趟又一趟往返帮我们搬行李,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当时我特别感动,觉得天门中学果然名不虚传!”移民学生刘洋还告诉记者,第一次走进宿舍,宿舍管理员比他们想得还周到,很快送来了热水瓶等生活用品,“连宿舍管理员都这样细心,可见新学校教职工的素质!”
移民区领导及学生家长对我市为学生提供的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表示满意和感谢。在天门中学就读近两个月的移民学生刘光岚告诉记者:“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热情,这里上学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我喜欢这个新学校,喜欢天门这个新家。”
沐浴阳光快乐成长
“我是你们的老乡,籍贯丹江口,来到张港高中已支教5年,欢迎你们来学校。大家有不懂的尽管找我……”10月28日,在地处天门西南隅的张港高中,面带微笑、举止端庄的女教师苌娜亲热地迎接丹江口库区移民学生的到来,熟悉的乡音,亲切的面容,一下子消除了移民学生的陌生感。这是张港高中全力为移民学生服务的一个镜头。
每迎接一批移民学生及家长,我市有关学校都派专车免费接送;初来乍到,学生由老师带着购买日常用品,告知从学校往返家里的路线;刚到新环境,心理辅导少不了,学生未进教室先进行心理沟通;欢迎丹江口移民新同学主题班会上,此起彼伏的掌声鼓出了校园里的温暖;“多对一”(几名老师、数名学生帮扶一名移民学生)的“小灶”补习,消解了移民学生学业跟不上的紧张感;单人单铺的特别关爱,驱散了移民学生深秋的寒意,天门本地同学也毫无怨言:“学校早就教育过我们,他们为了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舍小家顾大家,背井离乡搬迁过来,对他们照顾多一些,我们不眼红。”
每一所学校对移民学生的服务,不讲任何条件:只要是移民的子女,先接收、先入学、先进班,再补办手续。张港高中校长坦言,该校对移民学生实行的是“绿色通道”,来一个接收一个安排一个,“孩子们的学习一天也耽误不得,必须全方位搞好服务,不让一个移民学生掉队。”
张港高中一(10)班移民学生郭金林怎能忘——她刚进校时,老师同学像欢迎贵宾一样接待,学校的环境也很优美,为来到新学校感到幸运。但一走进课堂,好强的她发现,这里的课程进度比老家要快很多,加上陌生的张港方言她一时难以习惯,不善言辞的她顿时慌了神,偷偷央求爸爸带她回老家上学,班主任周卫兵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善解人意的老师打消了她的顾虑。周卫兵针对她担心的学习进度跟不上、语言不习惯等问题,专门派普通话讲得好的老师、同学对她进行辅导,现在,笑容又重回郭金林的脸上,她说:“是新学校的关爱,让我走出了心灵上的阴影!”
师生的无私付出,让孩子们很快适应了新学校、新环境,快乐地融入新生活、新集体。何沁、刘光岚等移民学生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不仅没有一丝陌生感,反而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各种学校活动:在广播体操比赛中,移民同学殷乔纪子主动当起了领操员,有板有眼煞是可爱;学校组织义务劳动,移民学生总是不遗余力积极参与……
看,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的移民同学们正沐浴着爱的阳光,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