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是一部表现得而复失-丧失了像田园诗一般美好、质朴生活的影片。
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女主人公卡伦,她是丹麦一个富家女,她美丽、聪颖、性情深沉、感情丰富、但虚荣心较强。为了博得男爵夫人的称号,负气之下与远在非洲的布里克森男爵结婚。卡伦对非洲的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十分感兴趣,并因此认识了英国人丹尼斯,丹尼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帮助她脱离狮口,两人成为了朋友。并十分欣赏对方。
布里克森男爵生活极其放荡,并因此得了梅毒,还传染给了卡伦,为了治病,卡伦不得不回丹麦。归来后布里克森男爵已离家出走,俩人的婚姻名存实亡。卡伦与丹尼斯的关系更见密切,两人时常同游非洲大草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卡伦独立经营非洲的农场,还办起了土着人学校,并为此倾注了极大的爱心和精力。
不幸的是在1930年左右,她刚刚丰收的咖啡园惨遭火灾,几乎烧成灰烬。因经济拮据,她不得不卖出庄园。祸不单行,与此同时,打算和她长期厮守的丹尼斯却因驾机失事坠入山谷而丧生。在经济和感情上的双重打击下,卡伦不得不告别度过了她青春岁月的非洲,满怀哀怨怅惘离开了她这片曾经带给他痛苦、爱和勇气的土地……
二,本片的思想教育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中,总认为黄金时代在古时,大凡某个文人起笔述说某思想,爱借古人如何如何来说道。我就有这样毛病,看电影往往喜欢找一些老掉牙的故事片,大概认为以前的电影比较耐看。
电影说的是一个优雅而坚强的女人——凯伦(Karen)的故事。大凡普通人,都是对自己的故乡魂牵梦萦,可是凯伦似乎例外,她讨厌祖国丹麦。可是,她用沙哑的嗓子述说:“非洲大草原上的星星比别处看起来都要亮”。或许吧,非洲的空气分外清冽,在赤道仰望星空,无拘无束。在爱幻想的游鱼心中,躺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凝视星星,是非常浪漫的事情。
凯伦觉得非洲的星星尤其明亮,是因为非洲的星星见证了她的回肠荡气的爱情。或许非洲的星空之中,有一颗星星是她的爱人注视她的眼睛。
凯伦本是个有点虚荣的女子,为了一个公爵夫人的名头,赌气嫁给情人的弟弟——远在非洲的布里克森(Blixen)男爵,在嫁给男爵之前,凯伦本没有抱着婚姻幸福的幻想,只是为了把自己嫁出去,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什么意义。不幸的是,凯伦的丈夫生活放荡,似乎在证明凯伦的生命多么暗淡。可是上帝又幸运让凯伦认识了英国猎人丹尼斯(Denys),让凯伦找到生命的意义。
凯伦虽然虚荣心强,但是她有许多优点,譬如美丽、独立、聪颖、性情深沉、感情丰富、情怀平等。这足以让凯伦成为非常有魅力的有教养的女人,足以吸引丹尼斯。可是丹尼斯,他好像是非洲草原上的狮子,经常独来独往,不愿意被拘束在一切世俗的文明。他的灵魂只能在非洲大草原上才能得到安宁,人类的屋子无法束缚他。丹尼斯虽然爱凯伦,可是他更爱自由。
凯伦和丹尼斯都是非常独立成熟的人,这使得他们的爱情一直不温不火。即使,他们已有鱼水之欢也是如此。丹尼斯往往在凯伦农场里稍住几天,又狩猎而去。
凯伦终于忍不住和丹尼斯争执:为什么你的自由就比我重要?
丹尼斯:没有,只是我从来不干涉你的自由。
……
凯伦:有些东西的确值得拥有,但必须付出代价。而我希望成为代价的其中之一。丹尼斯:你不知道你这句话对我有多大的影响。
说是争吵,却更象是人生哲学辩论。遗憾的是,丹尼斯依然不愿意为凯伦“付出代价”。
辩论后,丹尼斯“消失”,不久,凯伦的农场着火,破产了。
此时,丹尼斯出现,他对凯伦说:你毁了我,你知道吗?
凯伦:毁了什么?
丹尼斯:独处的自由。
事实,凯伦这个时候已经接受了“我们只能拥有,不能占有”的观点。本质说,人是世界的过客,爱情是期间背景灯光,尤其华丽。
游鱼以为凯伦从此可以得到幸福,谁知道,不久丹尼斯驾驶飞机堕毁。
命运就是这样残酷,把最美丽的东西撕给人看,而凯伦只能优雅地承受。
欣赏整部电影,沉浸于慢节奏的,充满文学气息的故事情节里,游鱼心潮起伏——大概世界所有美好的爱情都在斯人追忆之中。
爱我吗?请付出代价。没有代价怎么知道你的爱情有多深?一个放荡不羁的真男人丹尼斯,先是付出了自由的代价,继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证明了他的爱情。
三,艺术特色总说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有着某种联系,妇女与自然同处于男权中心的社会压迫中,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权中心论,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批评男权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相信人与其他物种和大地的价值是平等的,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强调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
一、受男权中心主义压迫的婚姻牺牲品——初进非洲世俗的、虚荣的卡伦初进非洲的卡伦与布里克森男爵的婚姻是用金钱和名誉交换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可悲的、不理性的,卡伦处于被冷落、附属的地位,是当时男权中心主义下妇女处于附属甚至被玩弄地位的缩影。表面看是卡伦爱慕虚荣的性格使然,如果当时社会没有爵位之分、没有贵族与平民之分、没有夫贵妇荣的男权中心主义,卡伦成为该悲剧婚姻牺牲品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甚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