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使用指南2021

在这篇说明书中,我将会从三个角度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2021年谈iPad,潜台词就应该是iPadPro,或者说是指iPadPro配合ApplePencil的这种产品形态。所以在本文中,将会用iPad代指iPadPro、iPadAir以及任何能够使用ApplePencil的iPad。

用所谓的「移动设备尺寸」的思维来理解iPad是过时的。今天的iPad绝不是介于所谓iPhone和Mac的一种中间形态,更不是乔布斯第一次拿出iPad时的客厅之友。尤其是iPadPro产品线的出现让整个产品逻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iPadPro出现之前,它是最好的内容消费工具。这是因为它是最为纯粹的以「屏幕」为核心的电子设备。在iPad诞生之初因为没有内容输入的压力,所以没有额外的任何内容生产的硬件负担。而今天所有的内容消费基本上都是通过屏幕完成的,所以iPad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无论是电子阅读时代,还是今天的视频内容时代,iPad系列产品都是体验最为均衡的选择。

但是自从iPadPro的出现,iPad就不仅仅需要来完成「内容消费」的工作,它需要进行「内容生产」,但这种生产是需要「输入方式」,而且这种输入方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出现这种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第二代ApplePencil随着2018款iPadPro问世。它创新地解决了两个对于触控笔来说最难的问题,充电以及收纳。磁吸附的设计,基本上也引领了后来其它品牌的触控笔解决方案。当然,硬件只是其一,Procreate的出现也在应用上填补了空白,这款完全为绘画工作者设计的应用,今天几乎成为了绘画工作者的首选。

而随着iPadPro被绘画的细分市场认可以后,使用iPadPro的用户数量逐渐增多。尤其这几年iPadPro的硬件设计在整个Apple产品线中都是最为打动人的一个,于是iPadPro开始逐渐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当然,并不是人人都是插画家,所以iPadPro需要满足更加多元的内容创作。Apple也为iPadPro带来了传统桌面的输入方式,也就是键鼠。

首先,iPadPro其实一直对于键盘有着很好的支持,甚至是在iPad诞生初期就有官方的键盘配件。但是鼠标就不同了,因为这是完全桌面端的交互方式。但Apple依然用自己优秀的应用设计能力,给出了出色解决方案,它既保留了一定的触控特性,又不会让你在使用过程发觉和使用Mac的鼠标有何不同。

而键鼠的出现,也终于解决了文字工作者的最后一块心病,终于不用抬手换行了。

所以这也带来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这就是iPadPro几乎拥有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内容输入方式」。它就像是一个变形金刚。

或者说,是一个积木。

从这个角度出发,iPadPro像是一个可以「定制」的电子产品。虽然这样的定制,意味着消费者需要对配件进行选择,但是这也为每一个消费者类别带来最为纯粹的体验。

比如,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内容消费,那么只需要购买iPadPro本体。没有了键盘这些负担,就是最好的「爱奇艺启动器」。

比如,如果你的工作与「笔」有关,不管是记笔记,还是画画,那么加上一根ApplePencil这又是目前体验最佳的数字组合。尤其是第二代ApplePencil出现,解决了充电和收纳问题以后,是目前唯一选择。

比如,如果你的工作大多数在路上,那么5G蜂窝网络配合上妙控键盘可以让你在更加多元的场合中工作。

M1芯片加入到iPad阵营中,让对iPadPro的想象更加丰富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发者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里让iPadPro的整个应用生态有新变化。游戏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作」开始在Mac和iPad双平台发力,我们可以用手柄在iPad上玩「鬼泣」新作。而游玩的方式也很「iPad」,你可以配合主流主机的手柄,让iPad本身再化身游戏机。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不要抱着代替Mac的心态去看待iPadPro。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Mac的形态只是iPadPro的形态之一。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Mac依然是传统键鼠输入方式的组合,而iPadPro目前最大也是最为独特的优势是这一根ApplePencil。

从应用和系统上,iPad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都知道iPadOS本身是由iPhone的iOS演化而来。所以它本身的风格延续了触控的沙盒机制。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它本身是由一个个App为核心组成的生态。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能否进行什么样的工作,能够多快进行工作,都是由某一个App决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指南部分,不仅仅是我自己的一些简单经验。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也接触到许多不同的iPadPro用户,他们可能是一些艺术家、插画家、电影工作者、学生等等。我也会把他们的一些使用经验糅合其中。

在这一部分开始之前,还是需要再进行一次强调:不要抱着用iPad代替Mac的想法来使用iPad。

这还真的不是说,iPadPro不能代替Mac的一些工作。而是如果你使用iPad时,却依然沿用Mac的使用习惯和逻辑,自然会遇到各种阻碍。而对于任何一样全新的工具,很多时候固有习惯才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尝试改变,永远比循规蹈矩更有趣。

通过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已经很明确的知道iPad的生态核心是「每一个App」。所以其实在这一部分的工作流都是围绕某一个App展开。而随着这几年iPadOS的逐渐进步,尤其是iPadOS15出现以来,多个App之间的联动使用也更紧密。所以这也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流相对变得完整。

所以在具体工作流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iPadOS15中非常重要的App之间的联动方式,或者是多任务逻辑。

注意,本文中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iPadOS15,目前iPadOS15依然在公测阶段,还没有正式上线。正式版预计会在九月份左右上线,但现在你可以进行升级尝试,从我的数月使用经验来看,已经非常稳定,当然依然具有一定风险,不着急可以等待九月。

首先我们要用好底部的程序坞(Dock),iPad的工作流几乎都需要围绕程序坞展开。下图就是我自己配置的Dock栏,大致可以放置20个应用。

你可以在阅读这一章节以后,梳理一下自己常用的应用,然后按照使用频率在程序坞中进行排布。为什么说它重要呢,因为在上一代iPadOS系统中想要应用分屏,只能是通过唤出程序坞来选择,不在程序坞的应用想要分屏必须在桌面上提前打开。

在iPadOS15中这一问题得到了改善,现在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点击屏幕上方的「三个点」来选择不同的分屏方式。这「三个点」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因为在以往分屏操作因为没有任何提示,过于抽象,很多人都会认为过于复杂,现在「三个点」出现以后就很直观。

另外,现在的分屏也更加自由。我们可以一个应用多次分屏,比如两篇Word文档同时打开。另外在多任务后台中我们还可以更加自由地对于多屏排列进行组合。可以直接通过手指像「上帝一样」改变他们的顺序。

但分屏如此自由的情况下,程序坞依然重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的方式还是使用程序坞启动分屏,而且如果你想要分屏之后的第三个屏幕,也就是浮窗,依然需要通过唤出程序坞来选择。

浮窗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忽视的功能。尤其是如果你是一个在使用某个应用的同时需要多个应用参考的用户,就需要在浮窗上多下点功夫。因为浮窗允许你多个应用堆叠,然后通过像是iPhone切换后台一样,直接切换不同的应用参考。

iPadOS15另一个便利之处就是,如果你对某个应用进行了分屏操作,系统会自动记忆分屏。当你再次进入应用时,它会给你所有的分屏预览让你选择。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在记录你的工作流。

另外,一些快捷方式也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键盘快捷键

如果你同时是Mac用户,那么快捷键就相对简单了,因为iPadOS和macOS的很多快捷键唤出功能是一样的,你可以尝试下。如果你从未接触Apple生态的快捷键也没有关系,iPadOS15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快捷键介绍:

在系统中任意位置长按Command按键,就会显示对应的快捷键列表。

比如,我们在使用「文件」时,就可以直接按下Command看到各种快捷键。为了让你快速上手,所以在这里我提供了几个常用全局快捷键:

熟练以上几个快捷键后,基本上就可以不用抬手,使用妙控键盘的触控板和键盘就可以完成iPadPro的分屏及各类操作。

当然,快捷键操作在任意外接键盘上都有效,不仅仅是妙控键盘。

ApplePencil下的快速笔记

如果你的iPadPro是ApplePencil为核心,那么速记功能一定是你的需求之一。

息屏状态下拿起ApplePencil点击屏幕可以快速进入备忘录,不需要额外解锁打开备忘录的操作。

在iPad任意界面,从右下角向左上方滑动,就可以呼出快速备忘录。这一步甚至无需使用ApplePencil。快速备忘录记录的内容也很多样,可以直接将正在浏览的网页地址一键插入备忘录,然后再做各种摘录。

这两个操作可以保证你在任何情况下以最快速度开始记录。而且现在的备忘录文字识别功能异常强大,只要你的笔迹不是过于潦草,系统都可以自动识别文字。尤其是一长串的数字,都可以直接复制粘贴。

在细分的工作流之前,我先来回答一些具体的问题:

那么正式进入具体工作流。

iPad绝对是最好的学习工具。这种学习不仅仅是对于各位在校生,只要你是不断吸收新事物,iPad都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学习。在这里的学习并不单纯的只获取知识,任何对于「头脑」的输入,都是一种学习。比如因为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摄影,所以获取灵感也是我学习的一种方式。

所以,iPad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收集、汇总、归纳。

收集是指一切形式的知识内容寻找,比如对于平面摄影,我最常用的灵感收集应用就是Instagram和Pinterest。

Instagram不用说了,完全以图片为核心的社交平台。我基本上使用Instagram的唯一目的就是看看国外摄影师都在拍什么。

使用iPad版Instagram的好处就是图片更大,细节也就相对更丰富。摄影师都知道,很多时候尺寸决定一切,一张图的观感和尺寸有着非常明显的关联。

所以同理Pinterest也是如此。不过好在Pinterest是有应用的,所以使用起来就更加方便的。对于摄影师和设计师来说,我想Pinterest都很熟悉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过多的介绍。

如果遇到不错的照片,很多时候我就会直接下载下来,保存到iPad中,这样可以方便我随时观看。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截屏并标记。

比如你在看视频过程中遇到一些你认为很必要的知识点,或者是遇到很不错的照片想要保存,我的建议就是直接快速截屏。截屏之后可以用ApplePencil标记。尤其是如果是一些关于激发的灵感,那么还可以写下来自己的一些感受。

最后切记千万不要直接存储到相册里,因为这样你可能再也不会去看它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存储到文件中的一个特定文件夹。比如我会建一个灵感的文件夹。专门存储这些我收集的碎片。

当然视频网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基本上我主要看的是Youtube以及B站。

在通过上述的途径收集以后,接下来就是汇总。

这里最常见需要汇总的资料就是PDF以及各种文档。那我最为推荐的应用有两个:

如果你更多是单纯阅读,同时做少量的批注,那么我推荐你使用PDFExpert,这款应用基本上能够实现PDF的所有功能。

如果你是书写和摘录为主,那么我建议你使用GoodNotes,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笔记应用,可以让你有在PDF的书写上有着最丰富的体验。这也是我自己最为常用的汇总应用,许多摄影课程都会有PDF总结,尤其是一些国外的摄影师。我使用GoodNotes因为文件夹可以很丰富,所以我可以直接一目了然的进行管理。

当然如果是视频资料的汇总,肯定就涉及到播放器的问题。我在iPad上使用最多的播放器是VLC,基本上所有的格式都能够播放,而且也支持外挂字幕,对于多语言学习的用户还是非常友好的。

最后就是归纳。这里的归纳是指在现有的资料中提取精髓部分,比如最为直接的笔记。

说到记笔记,我觉得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GoodNotes以及Notability这两个应用可以说人尽皆知。选择哪一个都没有什么问题,都一样好用,只不过我自己可能更喜欢GoodNotes。

除了MindNode以外,还有一款非常「学生向」的学习工具:MarginNote3。

这款应用可以说是完全重塑了学习方法,它有着你学习所有需要的工具。一方面它可以识别各类文档内容,让你快速建立思维导图。另一方面它还能直接在文件中绘制,添加备注书签。

总之,它是一款值得你完全信任的纯粹学习工具,对于任何正在上学,并且伴随着大量电子文档的学生可以说是上佳的选择。

都说学无止境,以前只是觉得鸡汤而已。工作几年,愈发明白「学习能力」往往就是决定事业上限。放眼望去,iPad配合ApplePencil这个组合,可以说是最好的学习工具,一定不为过。你想在学习领域找到一个与之匹敌的产品,还真的没有。

我觉得iPad是最好的写作工具。

这里的写作不是指「单纯地码字」,也不是指「文字的输出和排版」,而是纯粹的文字创作。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各类作家或者是说写手。我身边认识的几个编剧,基本上都在使用iPad写作。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iPad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写作者的追捧最重要的原因它能够让写作者保持专注。

正如前面所说,在使用iPadPro写作时,iPadOS专注于某一个应用的特性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

我自己的写作工作流主要包含输入和输出两个部分。

这里基本上就是指我自己的文字内容消费。

我自己是不太喜欢今天「依托社交网络」的碎片阅读方式,所以iPadPro对我来说输入方式基本上杂志为主。

基本上如果你愿意,今天大部分的杂志都可以寻找到电子版。我说iPad是最好的电子杂志阅读器应该是没有人反对的。尤其是杂志图文混排的形式,iPad才能更好的呈现。

而且一些经典杂志,在iPad上都是有订阅的。

比如我自己就是在英区的AppStore上订阅了《NewYorker》和《Wired》。另一方面有一些千奇百怪的杂志也是可以各种方式获得,这里我也就不讨论盗版不盗版的问题了。

别再用Word写作了。

写出来。

虽然Bear给自己定位是笔记应用。这里的笔记特别说的是文档笔记而不是手写笔记。但是这款应用在写作沉浸度上可以说是绝对最佳。它非常简洁,整个应用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分别是文件夹边栏、标题边栏以及写作窗口。

这款应用的好处就是:

1.颜值极高

整个应用设计审美非常高,简洁而优雅。你可以自由选择已经内置好的主题,我自己最喜欢的主题就是「光天化日」。是的,这款应用的主题名字就是这么的中二。

2.随开随用

3.完全基于iCloud的跨设备云同步

你可以在Apple生态的Mac、iPhone中下载熊掌记。而且所有写作进度完全同步。所以你可以在手机上记下自己的灵光一闪,然后回到家在iPad或者Mac上继续完善。

4.基于Markdown语言的全格式输出

这也是我自己写作工作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核心:写排分离。

写作的时候,只是纯粹的写作,排版的时候,就纯粹的排版。

当然我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习惯用Word。所以这里就简单来说说Office。经过几年的演变,iPad版Office三件套已经逐步成熟。尤其是Word和PowerPoint,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

但如果你的工作就是在Word中排版,那么显然iPad不适合你,老老实实用电脑。

Excel简单地看看表还可以,但类似数据透视这类功能依然无法实现。我自己是订阅了Office365,当然也有相对性价比的选择就是WPS。iPad版本的WPS整体完成度还是极高的,很大程度上能够还原桌面端的功能。

所以如果你并不想在办公应用上花太多钱,WPS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除了应用,我自己的一个重要经验是,选择一块好的键盘也是关键。

好消息是,现在iPad几乎兼容任何形式的键盘。蓝牙键盘就不用说了,直接配对就可以使用。有线键盘也可以通过USB-C转USB-A的转接线来使用。所以如果你的写作原有习惯的键盘都可以在iPad上沿用。

我自己其实折腾过很多键盘,甚至是以iPad为核心写过一个键盘推荐指南。因此在这里我不再推荐具体的键盘,而是直接分为两种形式。

1.外接键盘

外接键盘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按需挑选。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键盘,都可以自己选择。对于一个常年码字的人来说,肯定是有自己的键盘偏好的。

我自己是逐渐的从机械键盘过渡到HHKB静电容的。一开始我可能更加注重的是一种所谓的快感,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疲劳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而静电容我觉得整体手感就会非常温柔,与此同时还能保证一定的打字快感,是一个很好的平衡。而且HHKB的键盘布局更加紧凑,整体的造型复古好看。

有人说HHKB是烧键盘的终点,一开始以为是戏谑,不过现在我还真的再也没有对其它任何一款键盘心动过。

所以,如果让我来推荐一款外接键盘的话,我还是推荐HHKB。

不过当你使用外接键盘时,就需要注意你使用的场景将会非常固定。这种固定并不是一定要坐在某一个地方不动,而是说你的使用场景不是动态的。比如去咖啡厅写作,那么一块HHKB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是出差,或者是参加各种会议,那么HHKB就会各种不便利。

所以只有当你确定自己的写作场景是很固定时,才能主动选择外接键盘。

2.妙控键盘

一开始我对于妙控键盘并不感冒,这种不感冒有很多原因,有价格的因素,有手感的因素。但是用着用着慢慢发现,想要高效使用iPad,尤其是移动场景居多时,妙控键盘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想用的时候,它都在。我不是没有尝试过带着HHKB出差,但是总是会遇到我想写但是HHKB在包里、行李箱里、酒店里。总之,就是不在身边。但是妙控键盘,因为保护壳的设计,所以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你想用iPad开始写,键盘就在。

触控板的确会提升效率。如果你使用其它外接键盘,很多操作依然要配合触屏来完成,这样的抬手操作还是会累。使用妙控键盘的触控板就可以彻底不需要抬手操作,减轻不少压力。所以,如果你的工作是动的多,也不要觉得妙控键盘贵不贵的问题,就认为它是iPad的一部分就好了。

关于写作,就先说这么多。

在这里,我原本的题目是摄影。但是因为现在视频内容成为了重要的媒介语言,并且目前我们团队也有视频内容的输出,所以这里使用影像更为合适。

不过虽然把照片和视频放在一个章节里,但是这两件事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工作流。而且从我的实际使用来看,两个工作流在iPad上目前的完成度也不相同。

目前平面图片在iPad上已经可以完成整个工作流,没有任何环节缺失,仅仅是效率高低。但「视频制作」,iPad目前只能完成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环节。但这并不是说iPad对于视频工作流不重要,恰恰相反,它也是我视频制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先从平面摄影开始吧。

常规摄影工作流主要分为以下的几个步骤:

这是整个iPad最为容忽略的环节。在一开始iPad只能把所有的图片文件导入到相册中。但是随着文件App出现,我们终于可以把所有图片以文件形式直接导入iPad。连接SD卡以后,我们打开文件App就可以看到对应的盘。目前文件App的兼容度不错,主流相机的Raw格式都可以在app内直接浏览。

不过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文件App本身十分混乱的机制。尤其是我很难理解,为什么iPad文件app中的「拷贝」操作是在原地再复制一份,而要把外接存储设备中的文件复制粘贴到iPad上,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移动」,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剪切」操作,但外接存储设备上的文件并不会因为「移动」而消失。

所以在使用你的iPad连接了键盘,在文件App中管理照片时,最好的使用方式是使用快捷键。比如当你想把SD卡中的素材拷进iPad时,请一定要使用「Command+A」首先全选,然后直接「Command+C」复制,最后找到你iPad中对应想要选择的文件夹以后,「Command+V」粘贴。

这里我想要特别强调一下。最好的素材管理方式一定是用读卡器连接iPad拷贝素材,虽然iPad可以直连一些主流相机,并从中直接读取照片,但是这样的素材传递形式很容易出现错误和丢素材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买对应存储卡的USB-C读卡器,现在也不贵了,百元左右就有很多选择。

特别强调,这是在iPadOS15中才有的功能,如果你没有升级到最新系统,那么依然要忍受拷贝文件时没有进度条的问题。

每个摄影师都有自己的素材管理方式。

但基本上图片的核心管理肯定是使用Lightroom完成的。Lightroom对于职业摄影师肯定是再熟悉不过的。

你可以直接在国区AppStore免费下载iPad版Lightroom,如果你想要解锁所有的功能,需要最低15元/月的订阅费用。当然,对于Lightroom这么好用的应用,并不昂贵。

但是如果你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订阅了Adobe摄影师计划,那么其实这个计划中是包含了iPad版Lightroom和Photoshop的,也就是说你无需再次付费即可解锁iPad版的所有功能,包括1TB的云存储空间。

再次强调,中国大陆的Adobe摄影师计划并不包含iPad版本Lightroom和Photoshop。具体资费政策我就不在这里多阐述,大家可以在Adobe官网查询。

那么我们继续回到应用本身。

iPad版Lightroom和电脑端LightroomClassic实现的功能基本一致。只需探索一下界面即可。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在Lightroom主界面右下角的导入按钮,导入我们的任意文件夹。导入后直接点击单张图片,右下角就有「标记」功能。也就是摄影师们熟知的「星级」评定。

如果你使用键盘操作,依然可以直接点按数字来完成星级评定。

如果是手势操作,iPad版的Lightroom也有一个手势操作快捷方式:左侧上下滑动做星级评定,右侧上下滑动标记旗标。

不过唯一可惜的是没有颜色区分,少了一种评定方式。不过从实际使用来看,这两种评定方式也可以完成核心图片筛选环节了。

筛选以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修图步骤了。

iPad版Lightroom的功能和基本和桌面端一致。唯一不同的是,缺少了一些很多摄影师习惯的键盘快捷键。但是iPad版也有一项独家优势:ApplePencil。

而ApplePencil此时基本上就可以完全化身数位笔。这对一些进阶修图用户,尤其是擅长局部调整的摄影师们来说绝对是大好消息。比如在画笔工具中,就可以利用ApplePencil在图片区域中进行更加精细的选择,这是电脑端需要配合数位板才能完成的操作。

而现在iPad上却有更加直观的操作。

对于摄影后期来说,Lightroom只是能完成一部分,更多内容需要到Photoshop中才能继续。在桌面端我们知道,Lightroom是可以直接跳转到Photoshop的。而在iPad上:

Lightroom依然可以跳转到Photoshop。

不过,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Photoshop是指Adobe完全为iPad设计的,而不是那个叫做PhotoshopExpress的「小玩具」。但是目前Photoshop在国区AppStore并没有上架。只有在其它区的AppStore才能下载,它的付费情况和Lightroom类似。

基本上目前iPad版本的Photoshop核心功能已经完备,更多桌面端端功能都在逐步向iPad端迁移。目前的功能已经可以完全满足的我自己的修图需求,笔刷系统、调整系统、选择系统都在。而且基本上也延续了Photoshop的主流快捷键。在我自己的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例如「中性灰」手法,都可以流畅地在iPad上实现。

而且由于Photoshop修图更是一个依赖笔刷工具的过程,所以ApplePencil的作用甚至是比在Lightroom中还大,基本上代替了数位板的作用。

不过这里也插一句题外话,由于Photoshop基本上也是很多插画师的选择,但我完全不建议你使用iPad版Photoshop来画插画。因为有更好更先进的选择,这就是Procreate。

的确要承认,iPad版本Photoshop还有进步空间,但是它逐渐在变好。对了,没有中文。不过基本上图标都认识,熟悉一下就好。

但是我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小建议,这就是iPad肯定是最好的移动图片阅读器。用iPad看照片和用Mac看照片不一样。所以如果你的摄影作品需要给别人看,尤其是客户,可以尝试用iPad建立一个专门的作品相册,会让你的作品看起来高级不少。

对了,这里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

当你在进行对于色彩有要求的任何操作时,切记关闭iPad的一些视觉功能,其中包括「夜览」以及「原彩显示」。因为这两个功能都会出于对于眼睛的保护目的,不断修改屏幕色温,这样我们在调色或者是看图时就不会获得颜色的真实反馈,很可能造成修图的结果和输出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切记,一定要关掉。

以上就是我在iPad上进行图片摄影的大致流程。但其实对于一般用户来说,iPad上一些轻量级的修图应用已经可以满足需求。比如,虽然现在搞得一团糟,但是依然有着最好色彩滤镜的VSCO。比如相对来说,修图功能丰富齐全的泼辣修图,都是很好的选择。

但也有一些更加进阶的iPad应用,也就是各相机品牌的定制应用。比如松下的应用可以直接实现画面预览和参数控制,把iPad变成监视器和控制器,这对一些个人制作者非常友好。我们工作室使用的佳能产品线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因为iPad屏幕更大,监视的意义更加明显。

但不仅如此,还有更加先进的,这就是哈苏的Phocus2。(友情提示,如果你没有哈苏相机,这一部分就可以跳过了。因为Phocus2是哈苏相机专属app。)

这款应用有多先进,它竟然可以帮你走完整个摄影流程。

它可以直接进行拍摄监看,尤其是联机拍摄。联机拍摄对于一些棚拍摄影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让摄影师及时控场调整。而iPad联机不需要复杂的布线,摄影师可以更加聚焦于拍摄。

拍摄之后这款应用还可以直接修改图片,而且基本上有着非常完备的读取Raw文件,调整Raw文件的流程。你可以快速简单的调整,来判断拍摄是否达到预期。

其实在拍摄部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没有说:

「创意起草」部分。

无论是摄影还是拍摄视频,「创意起草」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越是到摄影的新阶段你会发现更多的是创意。而对于视频来说,从一个想法到几句话再到几个画面,创意起草环节更是影响整个制作以及后续工作效率。

而iPad是目前为止,我认为最好的「创意起草」工具,它有两样东西。

一根ApplePencil,以及一个叫做Paper的应用。

这一套组合起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创意本。ApplePencil自然不用说,是真的好用的。完全可以替代各种形式的笔,这里特别来说说Paper这款应用。

这款应用乍一看在AppStore中是一个绘画应用,但如果你注意看这款应用的描述就会发现它更多的是一种「速写」应用。这种速写不仅仅是所谓的绘画中的速写,而是一种「想法」速写。所以当我想要开始一个创作时,我会在这个应用上完成最初的想法起草。

比如我会把我想到的文字、图像都直接在Paper上进行快速涂写。和其它的更加专业的绘画应用不同的是,Paper是以「笔记本」为核心。而绝大多数的绘画应用是「单个图像文件」为核心的。

这就让Paper可以让我们的创作更加随性。

在没有大范围的使用iPad之前,我随身会有一个Moleskine的小本子,平时用来记录一些随想,以及写写画画一些内容。

相信我,当你有了「纸」和「笔」以后,思维会更加流畅和跳跃。所以在有了iPad以后,这项工作就完全开始交给Paper。它非常容易上手,跟着内置的快速教程几分钟就能学会。

那么我们继续来说视频制作。

前几天,我去了一次FIRST青年电影展,和每年一样和一些青年导演聊了聊。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iPad在影视工业中参与的部分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一些敢于尝试新设备的团队来说,iPad从前期的拍摄计划(比如镜头移动规划)到正式拍摄的监看,已经成为了工业制作的一部分。

但回归到个人制作者,我不得不遗憾地说,目前iPad没有一个能够作为核心工作流的视频剪辑应用。这就让iPad并不能从开始到后期完成视频制作。

当然这里的制作是视频生产,如果你是普通的生活记录,那么iPad肯定是完全够用的,尤其是iPad上有剪映这样的短视频最佳制作工具的。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剪映是带着一点「看不上」,但是时代就是这样。对于各类短视频创作者来说,剪映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且M1芯片版本对于剪映还有特殊加持。

因此,如果你的主要工作是剪辑长视频,那么iPad显然不适合。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iPad对视频制作没用,如果你的视频制作中是有脚本一说的,那么因为ApplePencil的加持,iPad可能就是最好的脚本制作应用。

我自己目前工作流中,使用的脚本应用是GoodNotes。

一方面GoodNotes可以允许自定义笔记本模版。所以我就在网上找到了一个非常常见的分镜头脚本绘制模版,然后直接导入GoodNotes。这样我就可以直接在这个笔记本中绘制需要的画面。因为GoodNotes本身就是一个笔记应用,所以绘制功能非常丰富。

更为关键的是,笔记应用还可以直接文本输入。所以我可以直接在分镜头旁边输入台词,这样整个视频内容都可以在一个脚本中展现。

如果你不想额外购买app,那么Keynote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镜头制作应用,尤其是在视频长度不是很长的情况下。

Keynote一样可以兼顾文字输入和ApplePencil绘制。不过它的劣势在于内容是以「页」为单位,相对来说不连贯。当然这也是优势,就是可以直接利用「看片台」摆布不同镜头之间的排布关系。也就是说,使用Keynote可能更加注重的是故事架构。

拍摄脚本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视频拍摄调度工具,不仅让我理清思路,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方便团队沟通。因此如果你也刚刚开始视频制作,那我最想和你说的经验就是:

从做脚本开始。

对了,如果你用的是最新的2021款iPadPro,那我强烈建议你好好体验一下这款「Liquid视网膜XDR显示屏」。这是目前移动端设备观感最好的屏幕。

一方面这可能是最为便宜的HDR视频内容制作中心,另一方面观看HDR视频本身也是一种极致享受。比如你可以直接尝试一下扎导剪辑版的《正义联盟》HDR版本,你会发现和以前看的完全不是一个电影。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iPadPro并不是一个全场景办公产品,尤其在你的工作是以「制作Office内容」为主的时候。如果你大部分工作场景是坐在办公室里写Word、制作PPT或Excel,那么iPadPro完全不适合你。你依然需要使用电脑。

但是如果你只是需要在工作中偶尔查看一些Office文件,或者是需要不断和团队沟通的移动办公,那么iPadPro有着最好的使用体验。尤其是配合蜂窝版iPadPro使用,更是可以让你随时在线。

我们团队目前一共有四名核心人员,办公应用我们使用的是「飞书」。

不过,我更喜欢的是飞书的在线沟通系统。也不仅仅是因为疫情,而是因为工作特性的原因,团队里成员经常出差。所以视频会议也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

但是视频会议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只能用嘴说。

但是对于我们的视觉创意为主的工作,很多时候单靠语言描述就很抽象,但画出来解释就非常简单。所以每次视频会议的时候,我一定会通过飞书共享桌面给大家,然后用ApplePencil在Paper中把自己的想法可以画出来,这样大家都会一目了然。不仅有效率,还会减少误会。这就是我说为什么即使你不会画画ApplePencil也很重要,归根到底它的「数字铅笔」的特性会带来很多方便。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出差,经常移动办公的人,那么iPad蜂窝版绝对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完完全全的雪中送炭。

基于我长期的经验来看,蜂窝版本有两个可能完全与大家潜意识里的想法相反的事实:

1.蜂窝版本并不贵

蜂窝版本和同配置的Wi-Fi版之间差价是1200元,虽然不能说便宜,但是对于能够购买iPadPro的用户来说绝对不是够不到的预算。另一方面很多人担心流量费用贵,这彻彻底底是一个误区。现在不同以往,各种流量卡已经满天飞。以我的腾讯王卡为例,每个月就是两杯咖啡钱,就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的流量费用。

换句话说「你去星巴克蹭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满足自己一个月上网」。

2.Wi-Fi没你想的那么多、那么好用

结论:如果你真的是一个iPad的重度用户,蜂窝版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好了,我们回归正题,继续说iPad的使用。

日程管理我们使用的是「日历」以及「滴答清单」。

其实我用过很多日历应用,但是用着用着最后总是觉得没有系统原生的好用。尤其是因为原生的日历可以做到整个Apple生态最好的同步,并且也支持一定的多人同步协作,所以选来选去还是用原生的日历。

如果你的工作涉及的电子档签名比较多,前面提过的PDFExpert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可以允许你内置各种形式的签名,所以很多文件仅仅是两次点击就可以完成签署。当然我知道很多人处理的文件可能不仅仅是文档,还有各类相对来说奇怪的文件,甚至是压缩包。

此时我建议你一定要使用Documents这款应用备用。你可以直接理解为这是一款「疑难文件解答仪」,它支持各种各样可能你没有听过的格式,解压缩更是有一手,而且还基本免费。因此,下载这个应用,完全有备无患,在官方的文件App出现以前我深知是用它来当作文件中心。

至于邮件应用的话,我觉得自带的就很好用。尤其是随着邮件这几年的大幅度更新,所以自带邮件就挺好。当然,你也可以选择Gmail。

如果你是一个Apple生态用户,比如你拥有iPad的同时还有Mac,那么你一定要使用一下「随航」。

现在我们的Mac可以直接作为Mac的扩展屏幕。这样在我们使用Mac的时候,就可以有更多的屏幕内容,更好的提高使用效率。某种意义上,你的iPad可以随时化身为一个小的显示器。

如果你是重型的办公,多出来的一块屏幕可以让你打开更多的文档,或者可以一块屏幕处理文档,一块屏幕处理消息。

如果你是视频剪辑工作者,一块屏幕可以素材预览,另一块屏幕可以专注于剪辑线。

而且随航功能非常的先进,它并不是完全占用你的iPad,而是把Mac的屏幕窗口作为iPad的一个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在随航过程中,随意切出去,直接在使用Mac的键鼠操作iPad。

这套随航系统,真的在我出差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方便。

目前在售的iPad产品线,也非常容易梳理。

iPadPro(11英寸&12.9英寸)、iPadAir、iPad、iPadmini共计四个系列产品。

其中,iPadPro以及iPadAir系列是目前iPad产品线的核心,也就是最为常规的iPad。而这两个产品线,本质上也就对应着「中端产品线」和「高端产品线」,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预算。

如果预算对你来说不是最为核心的参考,那么直接购买iPadPro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你可能会纠结尺寸,那就说我的一些经验:

12.9英寸iPadPro:

11英寸iPadPro

所以,除非你说你就是希望可以要一个便携的iPadPro,那么选择12.9英寸iPadPro是一步到位没有体验牺牲的选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购买12.9英寸iPadPro也不是因为所谓的「便携」,因为它使用上的轻盈感并不是「体积和重量」带来的。

我自己的12.9英寸iPadPro是纯粹的内容生产工具,而iPadPro11英寸是内容消费工具。

存储空间上,我自己是1T版本,一个重要原因是我需要在出差的时候用iPadPro作为一个存储素材的作用。

即使你并不需要iPadPro作为一个素材的中间存储,我也依然建议你购买1T版本。因为在2021版M1芯片的iPadPro中,1TB以上版本的内存是16GB,而1TB以下的是8GB内存。当然不是说8GB不够用,当下是足够用的,就是16GB肯定是用得更久一些。

不过如果你预算不够充足,512GB也无妨,它基本上可以涵盖大部分场景。而且512GB也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文档。说这句话是因为很多类似律师这类职业的人都在使用iPadPro,他们往往会买更大存储空间的版本用来存储文档。

我不是很建议256GB以及128GB的存储。因为从我的使用经验来看,最后让iPad退役的往往就是存储不够。

而今天内容体积越来越大,别说128GB,256GB都很容易捉襟见肘。不是说不能用,但就是很快就要陷入「删什么」的困境,而且当iPad存储空间快要满了的时候也会影响运行速度。

但iPadAir的确是一个完全瞄准「学生群体」的性价比产品。

总结起来就是,iPadAir可以让学生在「能够接受的价格下」最大程度上的获得iPadPro的体验。其实尤其是一些刚刚上大学的新生来说,如果购买iPadPro就意味着要做一个「买Mac还是买iPadPro」的选择题。但是对于iPadAir的价格,大多数学生就可以选择都要。

所以,我自己很建议对于仍然需要考虑预算的学生群体,买iPadAir很好。不要去比较那些细微的差别,什么刷新率,什么性能差异等等。记笔记,看课件,够用了。

既然提到学生,那么就直接说一下教育优惠吧。

目前Apple有每年一度的返校季活动,购买iPadPro、iPadAir、Mac都会有一定的折扣同时,还能赠送AirPods之类的产品,基本上就是学生买到就是赚到。可以在线上教育商店购买,也可以线下的Apple官方零售店购买。

前提是,必须是在校生,具体的详细规则大家可以咨询Apple。

配件方面,我认为如果你买iPadPro或者是iPadAir,那ApplePencil就是一定要买的。这两款产品也都使用的是二代ApplePencil了,体验很好。但如果你的iPad就是非常纯粹的内容消费,ApplePencil的确不需要。但是只要你的学习工作有纸和笔的参与,那么ApplePencil我认为是必须的。

至少,我认为现在我买iPadPro的核心驱动力就是这根ApplePencil,这是它区别于Mac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如果ApplePencil对你使用iPadPro来说不是必须,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需要iPadPro本身,可能Mac更适合你。

然后就是iPadmini以及iPad(不加后缀)。

这里iPadmini,我觉得还是有特定人群需要的,总是有人喜欢小屏幕产品。也有很多人对于iPadmini情有独钟。目前来看,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用iPad玩游戏的人,那么iPadmini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另一个好的使用场景是随身笔记本,比如经常到处采访的记者。iPadmini录音一打开,用ApplePencil再随时记录很方便。此时要是用大iPad就有点冒犯。

但是这里需要预警,iPadmini可能是一个随时更新的产品。

iPad入门款,我个人认为最合适的场景就是「看剧神器」,反正我家里是爹妈人手一个。两人各看各的,还不用打架。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最为纯粹的,且没有高要求的内容消费产品。小孩子看看网课也不错,但是需要特别注意,入门款的iPad没有反射涂层,可能会对小孩子眼睛不够友好。

对了,iPadPro还有一些扩展配件可以一说。其实总结就是,你只需要一个USB-C接口的扩展坞即可。最新的2021款iPadPro还直接升级成了雷雳3接口,让它的扩展性进一步增强。如果你想要连多个设备,可以考虑直接购买。

我自己目前在用两个配件,一个USB-C转USB-A,一个读卡器。前者用来应付各种常规配件,比如键盘麦克风,而后者就是用来拷贝素材比较方便。其实今天USB-C配件已经很普及了,所以只要有意识的购买就好。

我为什么这么在乎iPad,或者说是偏爱。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人的思考是需要辅助工具的。无论你是理性的计算,还是感性的创作,手里有一只笔可以写写画画,有些以前想不通的事情,只要写着写着可能就通了。

而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iPad是最合适承接「一切思考结果」的工具。如果说,今天的PC也好,Mac也好,他们是帮助你完成作品的工具。

THE END
1.爱剪辑官网轻松上手 快速编辑 布局简洁 素材众多 界面焕新 全能剪辑 高效视频剪辑,会员多端共享 玩转多轨 全能剪辑,轻松上手 超多模版 热门素材,极速上新 质感滤镜 专业滤镜,一秒大片 海量贴纸 精致好看,增添乐趣 配音配乐 声画合一,极致效果 曲线变速 变速创作,独特吸粉...https://www.ijianji.cn/dist/index.html
2.快剪辑官网快剪辑SaaS是国内领先的视频剪辑软件,拥有强大的云端剪辑能力,支持在线去水印,录屏,录音,视频文字互转,添加字幕,拥有海量版权视频模板,音乐,特效,贴纸,适用于个人和中小企业定制,支持手机APP和电脑PC下载http://kuaijianji.com/
3.CG模板网pr模板哪个网站好?CG模板网提供PR模板,pr片头模板,AE模板,FCPX插件,视频素材,premiere模板,pr素材,pr免费模板,AE插件,PR,mogrt,premiere,AE,fcpx,finalcut,剪辑素材,抖音素材,LUT,支持M3,视频模板免费下载网站https://www.cgmuban.com/
4.onvideo快手云剪onvideo快手云剪,提供强大免费的视频剪辑编辑软件、海量视频、图片、音频版权素材,帮助大型机构、企业、媒体机构、自媒体以及普通用户高效完成视频内容制作,提供在线视频编辑、视频编辑、视频封面制作、视频去抖、视频抠像、直播剪辑、云端素材库、智能语音转字幕、智能https://onvideo.kuaishou.com/
5.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有初剪,复剪,精剪...更多“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有初剪,复剪,精剪。()”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在建筑学上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 A.错位组合 B. 剪辑组合 C. 顺序组合 D. 拍摄组合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一家电影院垄断了一部电影的首轮放映...https://www.xilvedu.cn/yiwei/DC938FE4.html
1.剪影视频剪影高清原创视频下载川西剪影 摄影-航拍 短视频-旅拍 神思天行者摄影/剪辑 视频素材 时长:00:29 女性美容护肤与化妆品补水...十度印象婚礼快剪影片 剧情短片-爱情 剧情短片-文艺 十度印象影视工作室出品人 播放:155 人气:24 时https://www.xinpianchang.com/search/2337
2.12个剪辑必备的素材网站,赶紧马住!视频剪辑中用到的视频、音效、BGM、图片等素材哪里找?收藏好这12个网站,免费下载,视频剪辑必备。 视频素材 1、菜鸟图库 https://www.sucai999.com/video.html?v=NTYxMjky 菜鸟图库网素材非常丰富,网站主要还是以设计类素材为主,高清视频素材也很多,像风景、植物、动物、人物、科技等相关视频这里都能找到,而且所...https://blog.csdn.net/Never_every99/article/details/143804858
3.剪映官网全能易用的桌面端剪辑软件提供优质的视频剪辑体验 剪映专业版采用更直观更全能易用的创作面板,让专业剪辑变得更简单高效。 为更多人提供畅爽的专业剪辑体验,让更多人享受视频创作的乐趣! 提升效率 创作就是这么轻松 把繁复的操作交给AI,让创作事半功倍。硬核的高阶功能、丰富的优质素材库, ...https://lv.ulikecam.com/?_s=1&keyword=ZhengZhouZhiZuoShiPinph
4.别再东拼西凑!这9个Pr模板网站,让你轻松玩转视频剪辑!不管是剪辑日常 vlog,还是制作商业宣传片,Premiere(简称Pr)模板都能帮你省去繁琐的重复劳动,快速提升剪辑效率。这次给大家整理了9个超实用的Pr模板网站,包含国内外优质平台,每个都附带详细介绍、特点、功能说明和推荐理由,直接收藏起来吧! 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始分享吧! https://www.jianshu.com/p/b6b4c660e52c
5.视频DIY视频DIY素材网,一站式免版权视频素材下载平台.内容包含CC0音乐素材,视频模版,图片设计素材和ae模版免费下载。欢迎优秀电影创作人、摄影师、插画师、设计师来视频DIY创作。https://www.spdiy.com/
6.mixkit素材网mixkit.co/videos相关信息:mixkit素材网是免费、高质量、可商用的视频素材分享网站,这3个关键词聚在一起,就是良心的标志。含有商业、科技、城市、音乐、舞蹈、动画、艺术、自然等分类,鼠标移动至视频缩略图上即可预览或点击下载。作为练习剪辑素材或是一些商业视频的点缀都是比较不错的。网站...https://top.080210.com/siteinfo/98369.html
7.怎样可以剪辑出一个好视频一、熟悉素材 剪辑师拿到前期拍摄的素材后,一定要将素材整体看一到两遍,熟悉前期摄影师都拍了那些东西,对每条素材都要有大概的印象,方便接下来配合剧本整理出剪辑思路。如果大家是想学习影视混剪的话,可以多多关注素材网站,火星时代官网有给大家做过总结,可以关注。 https://www.hxsd.com/content/25869/
8.短视频剪辑教程拍摄运营素材重庆盖艾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短视频多方位发展型公司,公司涵盖短视频剪辑、短视频教程、短视频拍摄、短视频运营、短视频素材等多个板块https://www.jjqyw.com/
9.超实用!制作抖音短视频用什么软件?常用工具全部免费分享给你...动画视频制作工具,软件自带各种各样模板和素材,支持套用,涵盖多个主题,比如商务、科技、教育、创意、饮食等,海量商用素材无需另找,功能强大,自制动画短视频也十分易上手。 万彩动画大师官网:http://www.animiz.cn/download/ 工具4:万彩影像大师 模板精美时尚又简单易用的相册视频制作软件,支持一键替换模板图文,可以...https://www.animiz.cn/blog-509.html
10.剪映官网全能易用的桌面端剪辑软件提供优质的视频剪辑体验 剪映专业版采用更直观更全能易用的创作面板,让专业剪辑变得更简单高效。 为更多人提供畅爽的专业剪辑体验,让更多人享受视频创作的乐趣! 提升效率 创作就是这么轻松 把繁复的操作交给AI,让创作事半功倍。硬核的高阶功能、丰富的优质素材库, ...https://www.capcut.cn/?_s=1&keyword=ShiPinJianJi/HouQiZhiZuoph
11.短视频剪辑工作要求抖音短视频剪辑怎么剪运营形堂选取经典片段后,加以背景音乐、滤镜、字幕、转场等改编,同时保留故事的完整性,就可以剪辑出一个不错的抖音短视频。 总结一下,短视频剪辑工作要求的内容很多,如果想精进剪辑技术,可以选择只涉及剪辑工作、不参与短视频拍摄的岗位,至于抖音短视频剪辑怎么剪,大致能分三步:导入素材、添加特效,最后渲染输出即可。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660303.html
12.典尚视频素材网:高清视频素材下载网站,视频素材AE模板素材下载...视频后期设计师素材网站,,视频素材,AE素材、舞台背景视频、会声会影、Pr模板、edius模板http://sp.jzs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