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行茜《冰雪莹无尘》指导教师:肖文陵
高艺宁《生生》指导教师:陈燕琳
唐竹喧《INGROTTO》指导教师:陈燕琳
何川子《microtopia》指导教师:肖文陵
贺萌萌《GRAFFITI》指导教师:肖文陵
贺欣悦《清色》指导教师:陈燕琳
黄丹红《君子赋》指导教师:张宝华
蒋佳妮《vaporwave》指导教师:鲁闽
梁之茵《浮生一梦》指导教师:张宝华
刘长琦《胖体休闲男装设计应用研究》
指导教师:肖文陵
任晟萱《水月洞天》指导教师:张宝华
王飞赟《HEYIT`STIME》指导教师:李薇
王培《蜀.尚》指导教师:李当岐
余颖《城市山水》指导教师:李薇
袁紫薇《不拘》指导教师:李当岐
张麦琪《马》指导教师:鲁闽
钟婉予《Purify》指导教师:吴波
周洪任《古装影视剧人物造型作品:秋香》
指导教师:李薇
陈敏《清象》指导教师:杨建军
刘宝婷《鳌ぜ牛》指导教师:臧迎春
孟瓒《新绣》指导教师:李薇
塔娜《痕迹》指导教师:王悦
王惠《寻迹》指导教师:王悦
周倩《共生》指导教师:肖文陵
拉曼娜(MyrielReginaLamanna)《加油》
指导教师:臧迎春
陈孟甫《几何》指导教师:杨静
黎光辉《淳》指导教师:贾京生
陶瓷艺术设计系
付彬捷《蝶恋咖啡具》指导教师:邱耿钰
高惠林《memorycollection》指导教师:白明
何强《无问西东》指导教师:邱耿钰
宋春和《清荷》指导教师:李正安
张空野《心城之围城系列》指导教师:章星
张钰稳《山水之间》指导教师:李正安
视觉传达设计系
杜菲《野润YEERUN》指导教师:陈磊
管玉磊《清华大学主题周边产品开发》
指导教师:韩美林
靳美《“福禄寿喜”酒包装容器设计》
指导教师:陈磊
李琳《漫画作品-槐香落定》指导教师:韩美林
吕游《<香蕉热>—基于文本内容的切片设计方法视觉化探究》
指导教师:陈楠
任和《蔚县剪纸X冬奥2022》指导教师:陈楠
路子豪《迷幻音乐及其艺术》指导教师:陈楠
任文杰《大大爷二大爷爸爸和四叔》
指导教师:张歌明
盛恬子《视觉元素标签法》指导教师:韩美林
王玥琪《<牡丹亭>数字化阅读应用设计》
指导教师:赵健
徐瑞《灵兽动物园》指导教师:千哲
闫超然《观自在》指导教师:王红卫
杨蕊指导教师:马泉
张安邦《祈·符》指导教师:黄维
朱爱伦《梦境解读的视觉体验》
孟梓《超凡工作犬》指导教师:华健心
王文致《草木書》指导教师:原博
乌兰《益生菌科普便利店》指导教师:陈楠
辛畅《食剂剧场》指导教师:华健心
车嫚嫚《“鹊娘”七夕品牌形象设计》
指导教师:黄维
《舒卷——基于轻交互设计理念的数字化阅读界面设计》
代雪琳指导教师:赵健
董昊然《Theirs,yours,mine》
指导教师:王红卫
姜慎微《寺茶品牌设计及研究》指导教师:原博
《基于“K-12”教育模式的青岛中学品牌视觉表现》
李丝思指导教师:黄维
梁晨《人类世》指导教师:张歌明
刘旭星《巴黎的忧郁》插图系列
指导教师:何洁
那文涵《时物》指导教师:黄维
王子萱《北京公交博物馆视觉形象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千哲
谢蕊玲《iPhoneX屏显字体设计实践》
徐源《零到无限》科幻书刊设计
指导教师:原博
闫誉群《说平遥》指导教师:王红卫
李希泽《西游记》图文关系设计指导教师:赵健
环境艺术设计系
陈畅《洪泰创新空间改造》指导教师:李朝阳
陈凤红《儿童围棋教育空间及家具设计》
指导教师:刘铁军
崔家华《工业遗产的纪念性景观研究》
指导教师:苏丹
丁小玲《介入与再生乡村设计实践》
指导教师:崔笑声
飞龙《城市公共艺术的可动和灵活空间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汪建松
郭亦家《城市快速沿线立体公共空间激活策略研究》
指导教师:黄艳
胡钰铭《满足人体微动作的坐具装置设计》
指导教师:于历战
梁宇佳《辉腾锡勒草原旅游重构下的景区规划研究》
指导教师:刘北光
《茶文化空间在现代酒店中的表现—以洲际酒店室内设计为例》
刘玉青指导教师:苏丹
《携带房子基于中国和伊朗住宅的装配式住宅研究》
娜丽斯指导教师:聂影
曲倩颖《城·村居民之农村社区共生空间研究》
指导教师:陆轶辰
苏菲娅《北京胡同空间构建中文化与社会的潜在力量》
指导教师:梁雯
《“明日之乡城”城郊型乡村更新规划设计研究》
王洪武指导教师:苏丹
王梦瑶《移动工作站》指导教师:刘铁军
邬佳《国家大剧院影音体验中心设计》
指导教师:杜异
叶子芸《西绦胡同文化社区》
指导教师:张月
岳梓豪《燕郊天堂陵园改造设计》
指导教师:李朝阳
赵嘉曦《2045想得很美》
李霖《景观环境中的科普展览设计》
《“茶来茶去”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的茶主题科普展览设计》
蔚跃风指导教师:李朝阳
岳阳《醋文化科普体验空间》指导教师:李朝阳
工业设计系
艾保罗《PILLORO》指导教师:王国胜
安迪亚《FUNTIZI体验》指导教师:周艳阳
《Peastre亲子剧场——基于实体交互的幼儿智能游戏故事终端》
陈怡指导教师:刘振生
邓子豪《从业人员健康证体检引导亭设计》
指导教师:王国胜
《地质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以莱阳地质博物馆为例》
范俊指导教师:马赛
《情景分析法在幼儿园教育体验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何珂指导教师:蔡军
胡壹婷《清华大学校园共享搬运车-TsingBan》
指导教师:刘吉昆
《借鉴装置艺术创作方法的Freitag快闪店设计》
李非凡指导教师:马赛
李嘉懿《bollo儿童故事参与平台教学产品》
指导教师:蔡军
曲思琪《短时长助眠产品设计》指导教师:蔡军
孙茜茜《隔代“共生”户外设施模块》
指导教师:周艳阳
汪于琪《展示设计在自然教育中的应用》
薛珂《烟水带花香——苏州古典诗词展示设计》
指导教师:马赛
《“Dong”—身体机能训练类儿童感统训练玩具设计》
张睿琪指导教师:唐林涛
卓霈宜《食号车》指导教师:蒋红斌
白丰一《“海岛镇”投影互动科普产品》
指导教师:刘新
常帅《生态科普屋》指导教师:刘新
《抑郁心理科普体验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
郭佳仪指导教师:史习平
郝雨《齿轮衍生品》指导教师:张雷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中国古建筑科普展示设计研究》
任续超指导教师:马赛
孙雪娇《博物馆科普文创》指导教师:赵超
王昕馨《TEETERBOARDCOMPOSTBIN》
吴琪《垃圾“围”城》指导教师:马赛
吴越《人体生物钟-身体节律》
指导教师:唐林涛
《适用于科普活动的天文观测设备研究与创新设计》
张金指导教师:刘新
《体验式光疗科普产品设计》
章琰指导教师:唐林涛
陈南瑾《Autolegend》指导教师:严扬
工艺美术系
李旻豪《金属片拼接首饰》指导教师:唐绪祥
林山《文明之一》指导教师:关东海
孙秋爽《殖》指导教师:周尚仪
姚兰《远方》指导教师:洪兴宇
邓丽男《有一个地方叫油麻地》指导教师:程向君
付少雄《逍遥游·溟》指导教师:韩美林
谷玥《呼吸》指导教师:林乐成
李橙丝《水月》指导教师:程向君
刘高品《珐琅胸针》指导教师:唐绪祥
陆超飞《鱼悦》指导教师:王建中
栾新玉《听海》指导教师:洪兴宇
王雪莹《镂空珐琅首饰》指导教师:唐绪祥
尚勇《几多》指导教师:唐绪祥
吴昊《吻系列之“酣”》指导教师:周尚仪
肖辉娅《他们的世界》指导教师:王建中
张囡《相爱,好吗?》指导教师:王建中
基础教研室
韩亚成《基于猫科动物肢体研究的缓震跑鞋设计》
指导教师:邱松
黄晶《基于互联的用户参与式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信息艺术设计系
《AniDance基于音乐、动画交互的智能舞蹈动作生成平台》
唐韬然指导教师:贾珈
《饮食健康管理应用》
安永生指导教师:贾珈
《基于交互美学的儿童电子绘本设计与实现》
卜瑶华指导教师:贾珈
《UNDERGROUNDJOURNEY》
陈肖宇指导教师:王之纲
陈震《具备感知功能的移动机器人》
指导教师:史元春
高家思《LinkBricks儿童实体编程套件》
指导教师:徐迎庆
高婧《木兰》指导教师:米海鹏
黄耘汉《结合MR&VR社交应用》指导教师:徐迎庆
林冠南《HenryDarger》指导教师:张弓
罗伟《R.A.》指导教师:王之纲
孟繁茁《UnlimitedYou》指导教师:吴冠英
孙海永《ORANGERS橙孩儿》指导教师:张烈
田一博《动手做,学诗词》指导教师:徐迎庆
姚丹《长乐音乐盒子》指导教师:付志勇
叶栋《一次远行》指导教师:王之纲
张印帅《自动驾驶交互》指导教师:史元春、鲁晓波
《多媒体叙事表达在快冲茶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及研究》
弗兰卡指导教师:祝卉
卡迪丽《projecttitle读画》指导教师:邓岩
《ProjectLoki-虚拟社区与触觉反馈的交互体验》
李佳炜指导教师:徐迎庆
李智《闻声》指导教师:吴琼
《Gobroad任务型直播系统》
马安琪指导教师:孙立峰
《气动装置组合》
麦龙辉指导教师:米海鹏、史元春
《触觉图像交互装置》
蒙超指导教师:徐迎庆
《一只想变成人的猪》
魏尧指导教师:张弓
徐楚童《墨刀》指导教师:孙立峰
姚远《步履不停》指导教师:米海鹏
苏航《基于传统乐器编钟的体验式科普设计》
指导教师:吴琼
韩旭《此声磁生》指导教师:张烈
李麓《探索黄河流域》指导教师:吴诗中
《基于增强现实的交通碳排放科普展示》
张军指导教师:付志勇
《植物的感官与通迅》
杜文嘉指导教师:张烈
《界面的组织与自然光的利用》
阮佳楠指导教师:王之纲
《colorseefun颜色超能力科普》
林嘉指导教师:付志勇
黄琬惠《视觉》指导教师:鲁晓波
黄泽玮《老年健康科普馆》指导教师:鲁晓波
胡佳璐《山海行》指导教师:吴诗中
孙懿琪《终鱼》指导教师:鲁晓波
张洁野《免疫小镇》指导教师:王之纲
2018年5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8届夏季毕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联合开幕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副院长马赛,党委副书记吴琼,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伟,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晓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副馆长兼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杨冬江以及各系主任、导师代表、毕业生、校内外嘉宾共计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主持。
开幕式上,鲁晓波、张伟、王晓浩以及导师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文中言,学生代表、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王梦瑶致辞。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鲁晓波院长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他表示,每年的毕业展都备受社会瞩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较小的毕业生体量,涵盖了众多的研究方向。大部分研究生在学期间都有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团队合作甚至是跨专业协作的经历,从这些毕业作品中,我们高兴的看到学生们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研创能力。在大数据、智能化、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与更新。面向未来,我们将基于艺术设计学科的特色规律,通过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国际化办学战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球胜任力,为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创造力,培养有责任担当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端艺术领军人才。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伟致辞
张伟副院长在致辞中说,研究生的毕业作品旨在体现大家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也恰是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考核要点和难点。美术学院以作品展的方式,呈现同学们的所思所想所学,汇报学生们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希望同学们通过毕业展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晓浩致辞
王晓浩副院长表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在深研院就读的同学们,可以共享两个学院的资源。我们非常希望艺术学科的学生能够通过艺术作品来激发大众的灵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美术学院的同学们从事的是非常神圣的职业,希望大家开拓视野,汲取各个学科的知识,在艺术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清华美院绘画系副主任文中言发言
文中言代表美术学院教师向毕业生们表示祝贺,他希望同学的作品要更有温度、有情感。首先要有思考的温度、心的温度,而不是简单再现或者停留在冷冰冰的技术层面,在未来,也许技术会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艺术是不会被取代的,因为它不是简单的物质的硬性需求,艺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在艺术作品中,除了饱满的个人情感之外,还要有人文关怀,应当用作品去反映、表达对这个急速发展的时代的感知、体会、思考、焦虑与质疑。
毕业生代表、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王梦瑶发言
王梦瑶代表全体毕业生感谢学校提供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导师们用自身严谨的教学态度传授专业知识,塑造同学们的人文品格,感谢家人们的无私付出。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同学们学会了思辨与合作,也学会了如何不断突破自己而成长。在未来的道路上,同学们会不忘初心,不断创新,争取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
展览将持续到6月8日,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莅临现场参观。(文:教务办、院务办图:院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