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撰稿:包世俊审定:杨孝朴
一、学院简介
2018-2019学年,学院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动物医学类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并成功获批的基础上,着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验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各环节的安排及教学的运行,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彰显学院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全学年学院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8次,考风考纪教育会议2次,认真落实全员听课并及时反馈制度,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接近100%,实验实习及实践教学开出率均为100%。完成了42项2018年度SRTP项目的结题;2019年度SRTP项目获校级立项76项;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5篇,院级6篇。2019届本科生毕业率96.1%,学位授予率93.51%,考研率达38.53%。
二、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动物医学(包括兽医公共卫生方向)和动物药学2个本科招生专业。动物医学主页有动物医学和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方向)2个本科招生专业方向,其中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招生始于1946年,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本招生,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方向)于2012年获批二本招生。动物药学本科专业将于2019年开始招生。
表1本科专业设置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在校生数
1
动物医学
090401
1946年
249
2
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
2012年
457
3
动物药学
2019年
——
合计
3个
706人
(二)培养目标
动物医学本科继续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总体思路,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原则,以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培养具备动物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管理与技术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与经营管理部门、兽药研发和生产与经营管理部门等,从事兽医临床医疗、动物防疫与检疫、行政管理、科技研发、生产经营、卫生监督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兽医人才;动物医学专业(兽医公共卫生方向)则偏重于兽医公共卫生及食源动物检验检疫。
(三)学生规模
2018-2019学年,动物医学院有本科生706人,其中动物医学专业249人,动物医学专业(兽医公共卫生方向)457人,学生总体情况见表2所示。
表22018-2019学年本科生规模
类别
2015级
2016级
2017级
2018级
总体合计
人数
比例
男
87
56.49%
86
47.51%
97
52.72%
89
47.59%
359
50.84%
女
67
43.51%
95
52.49%
47.28%
98
52.41%
347
49.16%
城镇
65
42.21%
56
36.36%
35.32%
84
44.91%
270
38.24%
农村
57.79%
125
63.64%
119
64.68%
103
55.09%
436
61.76%
汉族
133
86.36%
160
88.4%
163
88.59%
167
89.3%
623
88.24%
少数民族
21
13.64%
11.6%
11.41%
20
10.7%
83
11.76%
甘肃籍
122
79.22%
153
84.53%
137
74.46%
152
81.28%
564
79.89%
外省籍
32
20.78%
28
15.47%
47
25.54%
35
18.72%
142
20.11%
(四)生源质量
2018-2019学年,动物医学院计划招生210人,其中动物医学专业计划招生90人,动物医学专业(公共卫生方向)计划招生120人。实际招生180人,其中动物医学专业招生84人,动物医学专业(公共卫生方向)招生96人。动物医学专业最高分523分,最低分424分,平均分为472分,高于二批次最低控制线36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公共卫生方向)最高分479分,最低分380分,平均为457分,高于二批次最低控制线21分。
表32018-2019学年本科专业招生情况
计划数
招生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高于二批次最低控制线
90
523
424
472
36
120
96
479
380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2018-2019学年,学院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讲师1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5.42%、37.5%、27.08%;博士学历39人,占81.25%;硕士学历5人,占10.42%,本科学历4人,占8.33%。
表4学院总体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教职工总数
专任教师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其他
博士
硕士
本科
64
48
17
18
13
0
39
5
4
比例%
35.42
37.5
27.08
81.25
10.42
8.33
表5分专业师资队伍职称结构
专业
比例(%)
16
25%
8
50%
表6分专业师资队伍学历结构
14
87.5%
6.25%
表7分专业师生比
师生比
706
0.68:1
(二)教学经费
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专项经费54.79万元,其中实验实习经费39.99万元,生均本科实验实习经费566.43元,毕业实习经费9.4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450元,日常公用经费3.4万元,设备购置与维修费2万元。
表82018-2019学年教学经费及使用明细表
使用项目
日常公用
仪器维修
毕业实习
实验实习
支出金额
(万元)
3.40
2.00
9.40
39.99
学校划拨
生均经费
450
566.43
(三)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学院本科实验室面积1846m2,生均实验室面积为2.62m2,本科专用实验仪器设备144.52万元,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为2047.03元。
表9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总体情况
实验室名称
房号
面积(m2)
仪器名称
台套数
单价(元)
总价
兽医病理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01;基础实验楼2号楼1412;基础实验楼2号楼1413
109+35+33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30000
离心机
7500
烘片机
5400
摊片机
药理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9;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8;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0
109+33+109
离体肠管及控板实验恒温装置
3300
6600
电子天平
6754.58
多道生理采集处理系统
23928
95712
电子分析天平
10800
精子质量分析系统
26500
动物血球仪
33000
食品安全综合分析仪
13500
高速冷冻离心机
18800
超纯水系统
20000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14000
动物解剖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1;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2;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3;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1
109+35+33+109
超净工作台
9500
电热恒温培养箱
8000
全自动排气组织脱水机
115000
精密轮转式切片机
59500
4320
兽医公卫卫生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2;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3;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4;基础实验楼2号楼1505
109+33+109+35
鼓风干燥箱
6500
台式乳脂离心机
5000
牛奶成份分析仪
23800
菌落计数器
800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一)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09
109
冰箱
3750
水平电泳槽
558
6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二)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11
电泳仪
3402
7
微生物与免疫学预备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10
33
6755
水浴锅
1000
pH计
5912
微生物与免疫学消毒室、无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408
16800
6000
立式压力蒸汽消毒器
9000
18000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1120
2240
9
预防兽医系通用教学实验室(一)
牧医楼209室
54
5500
恒温培养箱
生物显微镜
11
4700
51700
10
预防兽医系通用教学实验室(四)
牧医楼222室
预防兽医系通用教学实验室(五)
牧医楼225室
72
酶标仪
45000
数显恒温水浴锅
细菌培养箱
小型高速离心机
12000
涡旋振荡器
1200
全温培养摇床
12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室
牧医楼205室
9400
高压灭菌锅
中兽医实验室
临床楼203
3023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2000
真空干燥箱
2900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1500
恒温水浴锅
KDM型调温电热套
720
2160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1100
旋转蒸发仪
8656
KQ-3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3400
冷冻干燥机
20500
微控数显电热板
5600
全自动薄层制板器
3500
薄层电动点样仪
2410
电动手持匀浆器
7000
分析天平
1750
AL104电子分析天平
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
238800
薄层分析仪
内科实验室
临床楼206
水平电泳槽+电泳仪
梯度基因扩增仪
39580
超低温冰箱
32300
低温高速离心机
32400
液氮罐
26000
11000
立式高压灭菌器
7700
高速组织匀浆器
2800
琼脂糖水平电泳槽
1480
双垂直电泳槽
3390
琼脂糖电泳槽
670
迷你转印电泳槽
迷你双生直电泳槽
2180
3560
台式三用紫外分析仪
780
6800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器
4000
4750
电冰柜
2400
电热恒温水浴锅
750
860
小型台式离心机
9972
掌上离心机
870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水平脱色摇床
1250
智能控制高精度恒温摇床
4800
磁力搅拌器
1380
旋涡混合器
移液器
1420
循环水式真空泵
通风柜
液氮生物容器(液氮罐)
1320
超声波清洗机
4330
15
兽医外科学实验室
临床楼106
立式高压蒸汽灭菌器
10000
无影灯
手术台
恒温犬兔解剖台
1300
2600
器械台
180
360
寄生虫、临床兽医学实验室
基础实验楼2号楼1511
1846
149
1249399.16
1445223.16
(四)实践教学基地
2018-2019学年,动物医学院在巩固已有教学实习基地和实习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和发展校外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并签订了校企、院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了教学实践和实习的空间,丰富了实践实习教学的内容。为本科生实验、实习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制作以及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
表10实践教学基地
基地名称
面向专业
地址
甘农大动物医院
2008年
甘肃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989年
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牧药所
2000年
兰州市七里河区
生泰尔实习基地
2010年
北京市昌平区
武威市凉州区畜牧兽医局
2004年
武威市凉州区
禾丰集团
2016年
甘肃武威,陕西西安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
内蒙古呼和浩特
瑞鹏宠物医疗集团
深圳市福田区
平长现代农牧科技有限集团
定西市临洮县
武威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
武威武南
临洮县屠宰场
临洮县城关镇
临洮县国民屠宰场
临洮县新添镇
临洮县衙下洹生定点屠宰场
临洮县衙下镇
宁波佳雯宠物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深圳市心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
19
甘肃武威新天马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
甘肃武威
潍坊市奎文区小伙伴宠物医院
2015年
山东潍坊
甘肃国信润达分析测试中心
甘肃兰州
22
23
青海华农恒青农牧有限公司
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
24
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市
25
河南宏展农牧集团
河南信阳
26
辉瑞普强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7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南阳
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广州肇庆
(五)奖励与资助
2018-2019学年,学院421名本科生获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共计109.95万元,奖助率达60.14%。
表112018-2019学年学院本科生奖励与资助情况表
奖助学金名称
受助人数
等级
金额
共计
国家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160000
盛彤笙奖学金
一等
44000
二等
3000
63000
国家助学金
85
255000
2500
215000
130
三等
260000
何康奖学金
大北农助学金
禾丰教育基金
美国胡氏奖助学金
兰州正大奖学金
4500
瑞鹏奖学金
佳雯奖学金
日本真如助学金
恒天然奖学金
吴东魁先生助学金
总计
421
1099500
学院总人数706,受助比例:60.14%,人均受助金额:2611.63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
(二)落实立德树人机制
基于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学院通过党政协同、课程协同及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协同,多措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是党政紧密团结、工作协同,建立“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和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团学干部、班主任、专业导师协调互动,结合学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师德师风考察机制,建设师德高尚、精湛高效的教师队伍;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出发点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育人工作,以促进形成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二是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相互支撑、互为补充,既要发挥德育课程的应有育德功能,又要充分挖掘和促进专业课程的育德作用,实现从“德育课程”到“课程德育”、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换,使立德树人渗透在各课程、各堂课中,渗透在每个学生管理环节里。全方位促进各类课程、任课教师立足“育德”和“育才”两个维度,统筹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三是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协同,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的同频共振。一方面,通过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促进专业教育和德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掌握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在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加强产学研协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相得益彰、融通共进。
(三)教学改革思路与成效
2018-2019学年,学院基于“以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为重点,以优秀教学团队的打造为核心,以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思路,积极构建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政策环境、制定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规章制度、营造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氛围、创新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机制,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育人体系,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等。基于此,学院申报的甘肃省动物医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功获批,组织并申报省级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从而为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8-2019学年,学院整体规划,逐点落实、协同推进,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一步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教学运行机制方面,切实落实导师制、学分制、重修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并及时开展学业预警及学业指导;在学生的教育引导方面,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开放办学方面,力促学科专业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考核考试方面,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和严格考试制度;在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上,修订、补充和完善了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五)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表12选修课学分及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总学分
选修课
实践教学
学分
179
40
23.35
51
27.78
37
23.13
49
30.63
165.5
19.34
45
27.19
(六)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改革
1.教育信息化
2.教学方法改革
注重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摒弃讲课过程中的“满堂灌”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主体脉络、重点、难点、新成果及前沿动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教学内容,制作精美的PPT,尽可能向同学们展示实际病例和标本案例,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们亦主动创新,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业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学院从2018-2019第二学期开始开展过程性考核,重视对学生过程性的考核,利用各级各类学习资源,通过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读文献、做实验、考试等线上线下的学习环节,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七)课程与教材建设
目前,学院已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7门校级“精品课程”和3门校级重点课程,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占学院专业主干课程的65%;《兽医产科学》慕课正在建设中。教材的选用,由任课教师申报,教研组和系主任初步审核后提交学院,最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上报学校;2018-2019学年,学院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1所示。全学年完成了201门次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总计7447学时。专任教师中41人承担了教学任务,其中教授讲授课程74门次,副教授讲授课程68门次,教授、副教授讲授课程占全学年课程总门次的70.65%,有效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
表13课程开设情况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承担课程人数
41
开课门次
201
74
68
59
学时数
7447
2797
2664
1986
教授讲授课程占总门次的比例(%)
36.81%
表14课程开设情况
开设课程门数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八)教学研究与成果
2018-2019学年,学院主要教学研究与成果见表13。
表15教学研究与成果
成果(项目)名称
主持人
级别
动物医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杨孝朴
省级
《构建“3+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服务“乡村振兴”双创特质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赵兴绪
《农业院校公共基础本科实验室平台建设》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马小军
(九)实践教学
(十)创新创业教育
五、质量保障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基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严格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和及时反馈等措施,保证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首先,教学检查的执行情况。每学期开展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系统检查,分别为开学第一天教学检查、学期初教学检查与评估和学期中教学检查与评估等。一是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学院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配合学校管理部门,对本科教学秩序进行集中检查。二是每学期开学的第1至第3周,对教师教案、课件、讲稿等教学资料和教学文件进行专项检查,学院和学校组织专家对上学期试卷进行复查。三是学期中通过随堂听课和毕业论文等专项检查,对教学质量全面普查,了解教师教学资料的完整性、教学进度的适度性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完毕后,及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向学院和教师反馈。
其次,严格执行教学评价制度:一是学生通过系统对本学期修习的各门课程按照指标体系及系统提示进行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时,通过专家、督导和同行评教和学生督教的方式进行多层次的评价,对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学院要求院教学督导重点督查并指导其改进教学方法。二是学院配合学校管理,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提升过程分数比例,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突出综合能力的提升。三是通过课程的初期、中期、后期检查,评价课程建设情况。此外,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反馈,将教学检查和评价结果分别向教师和学生反馈。对任课教师误课、迟到、私自调课等现象进行口头或通报批评,以规范教学。对学生意见大的老师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严重者将停课整改。
(三)教学质量监控成效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和制度健全,教学管理规范,监控方式科学,实施质量监控,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人人关心教学的良好氛围。
在课堂教学环节,学院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严格教学要求,通过督导督教、学生评教等措施,引导教师加大教学精力投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2018-2019年度学生对学院任课教师评教结果优秀率达85%。
2018-2019年,学院承担的课程试卷、毕业论文资料全部集中归档分专业存放,完成试卷及毕业论文复查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在成绩考核环节发生问题。
针对毕业实习环节,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毕业论文选题源自生产实际的数量逐年增加,毕业论文严格要求“一人一题”,达到了较好的实习实践效果。
2018-2019学年2015级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专业考研率分别为38.6%和38.8%,较上年有明显的提升。
六、学生素质与发展
(一)体育美育教育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兽医人才,通过举办“伏羲杯”篮球联赛、排球赛、足球赛、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表16各专业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
达标率
89.33%
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方向)
92.68%
(二)理想信念教育
(三)第二课堂
学院积极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等方面来打造第二课堂的育人体系。结合专业,充分调动教师力量,通过开展“SRTP”科研训练、“临床手术技能大赛”、“兽医专业技能大赛”、“雏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第二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等各类型的专业竞赛及创新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协作沟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
(四)学风建设
(五)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开展和参加各类科研、科技文化活动,力促学生成长成才。在学校举办的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生申报参赛作品34件;在第二届“彤笙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参赛作品获优秀奖;在“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中,学院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在“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第四届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学院代表队获二等奖。此外,学院学术科技型社团——宠物技能协会开展了“模拟宠物医院”、“动物行为指令训练大赛”、“兽医技能大赛”等学术科技类文化活动。此外,学院举办学术科技报告10余场,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拓宽了同学们的思路,提升了同学们的能力。
(六)校园文化活动
2018-2019学年,学院组织参加了学校开展的三基知识竞赛、读书文化月系列活动、辩论赛、“5.25”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法律文化节、化学知识与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校园景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读书文化月、“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学习教育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大赛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七)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
学院围绕“教学”和“就业”两条主线,组建10支不同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重点团队2支,一般团队2支,院级团队6支),并资助经费2万元,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7级同学全员参与,10名教师指导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院学生共撰写暑期社会实践论文及调查报告百余篇。1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省级优秀团队称号,5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5名学生获“优秀队员”称号,1篇社会实践论文获校级二等奖,1篇社会实践论文获校级优秀奖。
社团活动方面,学院除积极配合学校学工部及校团委组织了“迎新杯”男子篮球赛、“迎春杯”篮球赛、“农大杯”足球联赛、“舞动激情,扣响青春”硬地排球赛、学校运动会、社团文化节、公寓文化节、读书文化月、心理健康活动等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外,还自主举办了第十届“伏羲杯”男子篮球联赛、第三届“彤声杯”主持人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知识专题讲座、第三届“演绎青春,逐梦未来”演讲比赛、“博采杯”辩论赛、“模拟求职大赛”“禾丰杯”知识竞赛、学院运动会、大学生礼仪与形象知识教育等特色活动。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文化生活中正确的发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激励了自我,促进了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七、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动物医学院2019届有本科生154名,其中动物医学专业45人,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方向)109人,毕业148人,总体毕业率为96.1%,学位授予率为93.51%。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43人,毕业率为95.56%,获授学位41人,学位授予率均为91.11%;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方向)本科生毕业105人,获授学位103人,毕业率为96.33%%,学位授予率为94.5%。
(二)考取研究生情况
2018-2019学年,学院154名应届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共计59人,总体考研率为38.31%,其中物医学专业17人,考研率为38.6%,动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方向)42人,考研率为38.8%。
表17毕业生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毕业率
学位授予率
考研率
就业率
四级通
过率
六级通
95.56%
91.11%
38.6%
91%
60%
17.78%
96.33%
94.5%
38.8%
89.9%
33.03%
6.42%
(三)学科竞赛成果
表18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果
年级
参与SRTP项目
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数
发表论文数
发明专利数
占总学生比例
国家级
省部级
校级
SCI等期刊
核心
期刊
一般
2015
/
2016
14.91%
2017
184
100%
2018
9.1%
228
32.3%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
表19毕业生就业情况(截止8月31日)
就业率(%)
(五)用人单位评价
91.4%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敬业、勤业的职业精神等方面非常满意。91%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岗位的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等比较满意,但仍需培养和提高。68.2%以上单位认为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整体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需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做事有责任心、不推卸不逃避”,“善于团队协作、高质量的完成工作”,“能主动学习,并快速高效掌握”,“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六)毕业生声誉
八、特色发展
(一)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地方特色
2018-2019学年,学院动物药学本科专业获批招生,进一步优化了学院的专业结构,拓展学院的招生渠道,扩大了学院的办学规模。近年来,学院紧跟兽医学科发展趋势,瞄准动物医学专业发展前沿,密切结合甘肃及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地方经济重点发展产业为导向,以西部特色动物、特种经济动物和地道药材研究和应用开发为支点,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和地域优势明显的学科和专业。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四)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助力构筑特色专业
近年来,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并最终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进而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依据专业特点,着力深化产教融合,稳步推进校企合作,在原有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合作单位的基础上,与武威天马制药有限公司、牛满家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及瑞鹏、佳雯动物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校企或院企合作办学的协议,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实训和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为我们的办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进一步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环境和辐射力及影响力。
九、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基础设施条件方面。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要求,“涉及动物病原的实验室及预备室应单独设置,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并有应急处理预案。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尚未建立起与之相符的规范条件。究其原因,既有迁校初期实验室紧张和国内当时的安全要求有关,亦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警示我们必须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规范化要求的实验平台,以规范办学。
2.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结构失衡。一是动物医学专业专任教师数量不足,要达到认证动物医学三级认证标准,本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必须不少于60人,虽然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专任教师数量目标达到了47人,但与国内同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相比,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在教师数量上已远远落后。因此,在未来的专业认证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上,将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二是专业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尤其近5年内,将有近20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将陆续退休,因此,5年后能否保持现有教师数量或达到3级认证的60人以上,形势非常严峻。三是新增动物药学已于2019年开始招生,但专任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原药理学教研组和中兽医教研组共有专任教师7名,而新《国标》要求,动物药学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12人(每门专业课配备教师1-2名),因此,需要招聘部分专业课程的专任教师,以保障专业教学活动的良好运行。
3.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不足。新《国标》要求,动物医学专业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目前,学院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仅有8人,且有4人近3年即将退休,因而急需补充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学院近两年连续上报实验技术人员和动物医院兽医师进人计划,但始终未获得相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