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活体盲盒有风险网购平台存在监管盲区

时下流行的“盲盒热”,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但你可曾想到,盲盒里会出现未知的活体小动物?

近日,有微博大V指出,不少网购平台商家在售卖宠物“活体盲盒”,甚至在商品描述里打出“玩得起就下单,玩不起别买”的字样。

来自媒体的报道则显示,这样的“活体盲盒”涉及猫、狗、乌龟、仓鼠等小动物,一度销售火爆,有的店铺甚至月售千单。

“活体”盲盒,不仅会给小动物带来伤害,有损动物福利,由于缺乏检疫,消费者很可能收到带病带菌的小动物,在不退换的霸王条款下,不仅维权难,也埋下卫生防疫等风险与隐患。

利用信息不对称随机发货,黑箱操作“概不退换”

媒体报道称,在某网购平台搜索“活体盲盒”,会显示有“真活狗狗福袋”“乌龟盲盒,开出惊喜”等字眼。商家随机盲发,消费者事先不知道购买的品种,只有收到快递后,才能“见到真容”。

而在网络截图中一个售卖“活体盲盒”的店铺内,商家描述中写着“没有土狗”“真狗福袋”,拼单价格为30元,销量已达5038件。

一方面是宠物大多“货不对版”,另一方面是吃了亏却遭遇维权难。

“狗狗很脏,身上很多跳蚤,毛很粗糙,买了两只,一只精神不太好。”在某平台的售后评价中,有网友这样写到,而店铺标注的“不能退换”,客服也不理睬,让买家无所适从,最后甚至选择弃养。

宠物“活体盲盒”颠覆了消费模式,使得宠物信息变成“黑箱”,消费者无从知晓具体情况,只能搏一把运气,赌自己能花小钱买到贵重品种。而商家反而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大赚一笔。

把“动物”关进盲盒,有损生命健康也留下众多隐患

记者翻阅发现,不少卖家把售卖美化为“爱心领养”。其中一家售卖猫的店铺显示,“纯种的混血的都有,看运气发货。”另一家宠物盲盒也写着“狗狗领养,玩的就是刺激”,实则也是盲盒模式。

而当记者继续翻阅二手交易平台时,发现售卖的活体盲盒多样化,在一款280元的宠物盲盒中,还有蜜袋鼯、龙猫、睡鼠等品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活体宠物肆意交易,线上买卖整治不力,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隐蔽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法律对平台责任界定得不够清晰。

活物寄递有禁不止,整治还需加强监管

“宠物活体盲盒”事件还暴露出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手机下单,坐等小动物送到家,看似“美好、便捷”的背后,却是对我国邮政法规明确规定禁止邮寄活物的违背。

活体动物咋就进了快递包裹?活物寄递又存在什么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各种活的动物”属于“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的物品。对此,记者在北京咨询了几家快递公司,得到的答复都是“不能邮寄活体动物”。

“尤其是个人不能通过快递寄送动物。”其中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如果要寄送活体动物,可以选择物流,也可以选择专门的宠物托运公司。

当记者提出,为何实际还会存在网络平台商家通过快递运输宠物的疑问时,上述快递员答复记者,那有可能是店铺和快递网点签约,有的就可以寄。

在“活体盲盒”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为了节约成本,卖家几乎出奇一致地选择了快递的方式邮寄,有的卖家还会称“死了包赔”,也因为价格极低,这些商家几乎不会提供卫生检疫证明,风险性大大增加。

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孟宪荣看来,有些动物身上可能携带病毒,如果随意寄递会产生疫情扩散,无疑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风险。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则表示,因惩戒力度不大,威慑不足,加之部分快递网点收寄、验视守法不严,使得活物寄递虽禁不止。“小批量、多频次的寄递特点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需要在加大惩戒力度的同时增强技术手段支持,从源头对活物运输加强标准化、透明化、可视化的监管。”

如此看来,“盲盒经济”玩歪了,会给社会生活带来隐患。业内人士呼吁,监管要跟上,对此类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惩,不给其留下生存空间。

THE END
1.宠物盲盒在哪里买,宠物盲盒违法吗,宠物盲盒事件是怎么回事宠友看了《宠物盲盒被骂了,宠物们还被逼着“作戏”!》所关于的宠物盲盒在哪里买,宠物盲盒违法吗,宠物盲盒事件是怎么回事等34篇相关新闻、推荐知识和精准问答大全https://www.chongwunet.com/cwbz/dy/zs/1973-xg-1.html
2.盲盒在哪里买?财经知识金投财经频道发现很多人对盲盒感兴趣,盲盒在哪里买?下面让金投小编为您解答吧! 发现很多人对盲盒感兴趣,那么盲盒在哪里买呢?让金投小编为你解答吧! . 1、进入微信发现-搜索 . 2、搜索框输入HOOO后,选择微信小程序 . 3、左右滑动,选择感兴趣的系列.点击中间区域进入盒子的详细信息. ...https://news.cngold.org/c/2017-10-12/c5386374.html
3.上百只宠物猫狗被遗弃街头的背后,谁在买卖运输?9月20日,上百只宠物猫狗被遗弃在上海嘉定街头,引发市民关注,值得欣慰地是,当天晚上便有近百位爱心人士来到现场,将猫狗领养走,还有医生在现场救治,有志愿者在现场指导领养,有民警在维持秩序……直至凌晨1点,才结束所有宠物的领养。 然而,这一事件的发生,也让不少爱心人士心有余悸,他们猜测,背后是否与“宠物盲盒”...https://static.zhoudaosh.com/2A93A7B0FCBDF8E4165982F12C5E43A7C73E6CBA0F481394A5D9EC96BEC43CD2
4.高铁盲盒在哪个平台购买车友交流懂车帝提供高铁盲盒在哪个平台购买的车友交流详细内容,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我们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2200409
5.“宠物盲盒”不该有监管盲区因环境恶劣、空气不流通,“宠物盲盒”屡屡变为“宠物亡盒”。据报道,本次被爱心人士拦下的货车内装了160多只宠物,许多小猫小狗奄奄一息甚至被活活憋死;目前已发现7只动物感染了传染病毒,2只疑似感染。 亵渎生命的“宠物盲盒”于情于法都不能容。《邮政法实施细则》明文规定,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各种活的...https://m.dezhoudaily.com/p/1547743.html
1.谁在为宠物盲盒买单?宠物盲盒销售依旧火爆,销量不跌反升。在成都宠物盲盒被处理后三天,相关商品链接里的销量从1000件涨到了2000件。就算是现在在淘宝上搜索“活体小宠”,也依旧能看到很多远低于市场价的宠物盲盒,宣传语中甚至用“买三送一”这样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 宠物盲盒成本低廉,小动物们在售卖前大多集中养在四处都是寄生虫和...https://m.cls.cn/detail/769294
2.你闭着眼睛买的宠物盲盒,都是他睁着眼睛塞进去的在这种残酷的“盲盒经济”中,生命被当做商品,被商家视作掘金工具。 要知道,所有大家闭着眼睛买的盲盒,都是商家睁着眼睛放进去的。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lanjingcj 专为记者打造的平台 行业热点丨传媒大咖丨传媒动态 微信勾搭小助理 lanjingzhuli 原标题:《你闭着眼睛买的宠物盲盒,都是他睁着眼睛塞进去的》...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650966
3.踩在宠物尸体上的活体盲盒生意,月赚20万“百余宠物盲盒被遗弃路边”,9月20日,在上海嘉定一小区附近,100多只猫咪狗狗被雨淋得奄奄一息。 (图源:微博用户-上海领养之家) 原因是,买了宠物盲盒的人放弃领养,而商家不接受退换。 这场扭曲的嗜血生意,最后酿成的悲剧是七十多只宠物被收养。而剩下的33只宠物被放在原地等待被领养,命运未卜。 https://36kr.com/p/1411922505270407
4.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盲盒太火!专家:该降温了事件发生后,中通快递公开道歉,称这批活体动物是电商客户线上销售,中通快递成都荷花池网点违规揽收,并公布了三项整改措施。但在8天后,5月11日,在苏州中通快递中转站又发现宠物盲盒,江苏省苏州市邮政管理局经初步调查,在现场共发现寄递活体动物的快件13件,动物均已死亡。https://news.xhby.net/index/202105/t20210527_7102363.shtml
5.活体宠物被放进了“盲盒”,维权困难重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盒会是什么味道。” 由于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感和限量版带来的附加值,“盲盒”近年来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记者近日在网上购物时发现,除了动漫影视作品周边外,一些活体宠物也被放入“盲盒”中公开出售。 不少商家还傲慢地表示:“我们不会接受任何拒收、退货、差评。买得起的就下单...https://m.bjhwtx.com/h-nd-104931.html
6.从萌宠到动物盲盒,看城市中人与宠物的关系猫咖乱象+宠物盲盒,揭露了人与宠物的另一面 近年来,源于日本的猫咖和狗咖在国内很多城市相继开花。在店里,喝不喝咖啡不重要,能和猫狗一起玩耍、拍照才更符合消费者的意图。 一群萌猫在屋里各自安详地躺着、睡着,旁边是买了小零食投喂的消费者,他们举着手机拍下各种可爱的猫咪照片...这种人与猫其乐融融的场景...https://www.gzstv.com/a/61881cf0b9fe4efd95b763aea1216e54
7.成都“宠物盲盒”憋死动物上热搜,多个网购平台仍在售5月3日,成都一家中通快递网点违规寄送“宠物盲盒”,被打包的160多只活体宠物还未寄出,4日凌晨已有4只小狗死亡。 多数卖家会提醒,活体宠物发货后不能拒收和退货。 事件迅速引发热议,随后中通快递回应称,对涉事的成都荷花池网点暂停业务,配合调查,并在全网中心和网点开展培训。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5/06/c5218821.html